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杨正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作者:杨正辉 发布时间:2019-05-05 15:19:48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今天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人文思想家和社会革命活动家卡尔马克思诞辰的日子。在马克思65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开创了促进人类社会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并创作了具有深远持久的历史影响力的革命理论。正如构成近现代人类社会政治学斗争主流的权利制约、共产主义和限制私有财产等理论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周代的《尚书》等古典著作一样。马克思主义所诞生的历史变革条件以及他在其中所汲取的思想文化成果,决定了他必然具有穿越数个世纪以指导人类发展变革的强大历史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由其哲学、政治经济学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组成。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最初的萌芽来源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当时的欧洲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新生的资产阶级有了更加雄厚的经济实力,接着促使其具有更大的政治权利诉求。这一切使他们开始努力研究自然科学问题,开始质疑中世纪神学意识形态,经过培根、笛卡尔、莱布尼茨等数代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研究,到费尔巴哈时代终于形成了系统的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同时,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描述事物运动过程辩证关系的理论,但是其具有把这一运动过程归因于某种神秘意识即所谓“绝对精神”的客观唯心主义立场。青年时代的马克思曾是黑格尔的信徒,后来在黑格尔的著作中代表绝对精神现实体现的德意志帝国的覆灭,促使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转向唯物主义。认识到世界的本源是物质,宗教“是现实的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同时,与马克思同一时代的自然科学家达尔文等人的研究,又为马克思更加具体的认识自然存在的物质系统如何有规律的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演化来产生更高级的物质运动形态提供了条件。为马克思树立一切活动的主体是物质运动的现实,且这一现实必然不断的通过革命向更高层次演化提供了现实知识条件。马克思曾在给恩格斯的信中明确的谈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他们关于社会关系形态不断演化的理论具有重要启迪。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相较于旧的唯物主义,不但在逻辑上更完满、立场上更坚定,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历史研究的指导价值更加深远和广博。

  接着马克思把这一关于社会发展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学说用来考察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首先清理了人类思想史上各种学说把社会历史即人们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归因于特定的思想条件的历史唯心主义立场。指出一切时代的思想都是基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的体现,人类生活的社会关系最基础的部分,是人们为了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而结成的物质生产关系。因此,人类分配和维护自身利益的社会政治活动和精神文化的研究创作活动,也必然是以此为条件的。所以研究一个时代的主流思想必须从他得以产生的物质生产条件去寻找原因。这就是后来我们耳熟能详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在这里顺便要提出,唯物史观是说,与同时代的文化创作、政治革命与改革等社会关系活动相比,物质生产与再生产,是更具有影响力的活动,而不是说一个时代的经济条件是其思想条件产生的绝对决定因素。恩格斯曾经在致约·布洛赫的信中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末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唯物史观的价值,对于社会的研究工作而言,在于他首先使人们懂得了人类社会关于“善”的一切伦理追求,都不是像历代哲学家认为的那样,是某种基于形而上理念的神秘因素的表达,而是一种为了更好的维护人类生存和繁衍的社会秩序。从而为我们更根本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构建社会道德秩序乃至于政治文明秩序提供了条件。

  唯物史观最强大的历史生命力即体现于马克思以此为遵循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研究中,马克思在其创立的经济学理论中,首先指出了是一个社会中人的社会关系性质决定了物质生产方式,而不是像西方经济学认为的那样是物质资源本身的禀赋决定生产他们的社会组织方式。这就为在根本上批判资产阶级私有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马克思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商品的二重性特征和劳动的二重性特征,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生产,以及由此必然形成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的矛盾,指出两极分化造成的需求不足必然周期性的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一理论不仅被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证明了其深远的历史生命力。也据此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以及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实现其自身解放的历史任务是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为了给这一任务制定具体可行的斗争策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积极参加1848——1852年革命和1870——1872年革命的基础上,积极总结社会历史经验,制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纪律原则和社会革命活动的斗争策略原则。明确了民主集中制领导下的共产党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核心条件,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方式是组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将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基础的无产阶级革命,并在这一基础上推进经济建设和文化革命,实行人民直接选举各级公务人员并可随时罢免的民主制,直至消灭阶级政党乃至国家机器,从而实现共产主义等一系列完善的无产阶级政治学说。

  马克思的这一学说体系,在此后的一百多年历史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两大影响力。第一,大量的诞生于国际工人协会乃至第二国际工人运动的政党,被允许参加全国性政治选举,并在议会获得多个议席,动摇了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对政治民主的垄断。获得议席的无产阶级政党积极利用议会民主斗争的策略为劳工阶级争取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资待遇,推动了整个工人运动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二战后,受其影响的凯恩斯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福利国家制度,从而使资本主义阶级矛盾得以缓和,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统治得以完善。当然,一部分国家的社会民主党在这些斗争成果的利益驱使下,在本国资产阶级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资本倾销扩张的时候,在议会扮演了分赃者的角色。这背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的论述,因而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国家的阶级矛盾,我们应该予以批判并促使其反思。

  其二就是众所周知的他为第三世界广大国家的人民群众反对殖民扩张提供了具有历史性决定性变革的思想武器和组织武器,使得二战后诞生了大批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国家,极大促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立后迅速实现了自身的工业化,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历史生命力。这是二十世纪人类历史最特征鲜明、最深刻广泛的变革,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事业做出的最突出的贡献。

  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苏联和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资本主义复辟,国际共运陷入低潮。对于这一事件的原因,相关学者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中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其中有美国的和平演变战略、苏联内部未被彻底肃清的剥削阶级思想等等一系列原因。而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由于苏共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的革命主体应该由职业革命家向全体人民转变,也就是让全体人民都掌握理论武器。

  所以苏联的解体不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存在错误,而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没有在无产阶级专政下被群众所掌握。早在十九世纪五十年的革命活动中,马克思就写道:“批判的武器绝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里我们要指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中,需要的力量往往只是个别杰出领袖带领的少数职业革命家和一部分进步群众。但是,当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之后,马克思主义只有掌握绝大多数群众,才能够形成巩固政权的强大力量。如果依然依靠少数人,这部分人往往因为自身利益而蜕变。

  而在苏联的政治实践过程中我们看到,斯大林时代虽然很好的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但是没有充分发扬民主,也没有通过文化革命为社会主义民主创造文化基础和思想条件。赫鲁晓夫上台以后的苏联各代领导人越来越彻底地背离了无产阶级的群众路线,放弃国内乃至国际层面的阶级分析方法和阶级斗争立场。放弃通过教育宣传手段推动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学说,从而建立起监督本国领导人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活动能力。这就致使马克思主义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不再能够像马克思所要求的那样,把作为无产阶级有效的变为自己的物质武器,群众也不再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精神武器。从而导致少数党和国家领导人脱离了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以及对其权力的有效制约,得以不受约束地占有大量不被党的理想和纪律允许的不正当利益。最终为了保护自己的不当得利而放纵西方敌对势的渗透,甚至庇护国内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打击党内健康力量。从而变成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敌人,最终亲手毁掉了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

  所以,在21世纪新的革命条件下,我们要充分总结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近二百年的发展历程,利用信息革命带来的有效传播手段,更加有力的用革命理论武装人民群众,深刻全面地推动全体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彻底肃清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加强对教育系统、文化传媒系统的监督管理,严肃政治纪律,严厉监管自由派知识分子。从而使人民懂得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捍卫自己的政权,为进一步创建社会主义民主管理制度建立思想条件。从而使人民能够监督合理官员,有力抵御敌人的进攻。真正把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柱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这片广袤的土地,方可使社会主义制度真正风吹不动浪打不摇。

  同时,在当今条件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极大提高,国际垄断资本对于民众的控制日益得到强化。这一方面为新的国际共运高潮提供了物质基础,也提供了社会关系动力。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集中全力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积极研究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种矛盾和特征,并积极予以回应,切实解决民众现实问题。从而更加生动具体地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生命力和现实高召力,吸引广大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从而为劳动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组织起来创造新的国际工作高潮创造条件。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进步的马克思主义者。

 

  本文写于2018年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