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牵挂你,离星星最近的叔叔

作者:胡晨刚 牛德龙 发布时间:2018-08-20 08:49:26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图上:河尾滩哨所官兵开心读信;图中左:军嫂陈研与女儿邵一晨;图中右:在邵一晨小朋友带动下,她所在班级有14位小朋友给河尾滩哨所官兵写信。牛德龙摄

   这是发生在西陲边防河尾滩哨所官兵与一对母女之间的故事。

  这个故事与“5418”这个数字有关。在人们眼中,这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数字。但当它与海拔高度关联时,这个普通数字便与令人生畏的“生命禁区”和守卫在那里的哨所官兵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个故事与奉献有关。一茬茬河尾滩哨所官兵头顶边关月,心系天下安,接力坚守在全军海拔最高的边防哨所,默默诠释着“精神海拔”的独特内涵。

  这个故事与爱有关。在距离哨所数千公里之外的远方,一对母女始终仰望着这群离星星最近的军人,心里总想着为他们做点什么。其实,当你走向千里边防线的一座座哨所便不难发现,像这对母女这样倾注真情,牵挂着边防官兵的人还有很多。一封封书信写满“仰望”与“牵挂”飞向哨卡,把温暖祝福、真情关爱带给为国戍边的边防军人,也让爱国奉献、不懈奋斗的精神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共同价值追求。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个平凡而真情满满的故事。

  ——编者

  敬爱的解放军叔叔:

  你们好!

  我叫邵一晨,今年7岁了,是一名一年级学生。前几天,妈妈告诉我一个数字“5418”,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妈妈说这是河尾滩哨所的海拔,是解放军叔叔戍守的地方,也是离星星最近的地方。

  我不知道离星星最近的地方在哪里,我想那一定是个美丽的地方。后来妈妈带我看了一个视频,我才知道,那里四季飘雪,终年冰封,寸草不生。你们在最艰苦的地方,守护着我们的祖国。有了你们的艰辛付出,才有了我们幸福安定的生活。

  解放军叔叔辛苦了,等长大了我要去看你们。我会努力学知识、长本领,长大了像你们一样守卫祖国。

  祝叔叔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邵一晨

  2018年6月9日

  1、来自遥远的牵挂

  这是一位小朋友写给河尾滩哨所官兵的一封信。

  在与河尾滩相距5000余公里的南京市,有一位军嫂牵挂着守卫在全军海拔最高哨所的官兵。她没去过河尾滩,却了解那里守防环境的艰苦。

  这位军嫂名叫陈研,她的丈夫服役于东部战区某部,那位写信的小朋友是他们的女儿。

  作为一名军嫂,陈研对军队、对军人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她曾和母亲做了几百双棉鞋送到一线连队;每年春节前夕,她都会买上几百张贺卡,以官兵的名义寄给他们的父母……在南京市,她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媒体争相报道,她本人也被南京市评为“十佳好军嫂”。

  那年,河尾滩哨所组建。陈研从电视上看到了官兵进驻防区时的情景,并记住了“5418”这个数字。

  在那个比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大本营还高出218米的地方,四季飘雪、终年冰封,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40%。

  就是在这个寸草不生、连藏羚羊都望而却步的地方,官兵们日复一日完成着执勤、训练和巡逻任务。他们坚守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挑战生命极限。

  “坚守最高哨所就要坚持最高标准。”官兵们把担当视为氧气、把奉献当作阳光,戍守在这里。

  关上电视机,陈研泪流满面。

  在和平年代,竟然还有这么一群人,为国透支身体、默默奉献。

  那一夜,她辗转反侧,脑海里反复浮现年轻战士那青紫的嘴唇、干裂的双手……“那些战士,都只有二十岁上下啊!”陈研的心一直揪着,一份牵挂从此埋在心底。

  后来,陈研把河尾滩哨所官兵翻达坂、涉冰河的故事,告诉了女儿邵一晨:“我们能够住在温馨的家中,过着幸福的生活,是因为有一群解放军叔叔在很远、很苦的地方,守护着安宁与和平。”

  女儿眨眨眼睛,似懂非懂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做像解放军叔叔那样的人。”

  那天晚上,陈研鼓励并协助女儿给河尾滩哨所的叔叔们写了一封信。

  2、有爱的边关不遥远

  那段时间,陈研总觉得自己应该为河尾滩哨所官兵做点什么。

  回想起视频中,年轻战士手上皲裂的口子,她决定为他们买些护肤用品寄去。

  经过多方打听,陈研了解到有一款护手霜,不仅润肤还有治疗皲裂的效果,当即在网上订购了几十瓶。

  这款护手霜产于德国。在与电商沟通时,陈研详细询问了储存和使用方法,并认真将注意事项写在一张纸上,方便官兵正确使用。

  当时,陈研只知道河尾滩哨所在喀喇昆仑山上,不知详细地址,邮件寄到哪里成了难题。

  一次偶然机会,陈研结识了边防某团士官李金德,他正在家乡南京休假。李金德告诉她,普通快递根本到不了河尾滩,只能寄到山下连队,连队会定期派车送上哨所。

  “你要是放心,就把包裹给我,我一定送到哨所官兵手中。”就这样,一个塞满祝福、牵挂的邮包,从南京启程、辗转5000多公里,最终抵达边防某团营部。

  前往哨所运送物资的车,个把月才开一趟,包裹送达河尾滩已是一个多月后了。官兵们好奇地打开包裹,发现里面不但有护唇膏、护手霜、巧克力……还有邵一晨小朋友写的那封信。

  “护唇膏、护手霜透着一股清香”“嫂子还亲手写了使用说明”……官兵们你一言我一语,笑声此起彼伏。上等兵董锦豪咬了一口巧克力,憨笑说:“我好久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巧克力了!”

  指导员周健健把邵一晨的来信,一字一句读给全连官兵听,官兵们被字里行间流淌的真情感动了。

  周健健动情地说:“全国人民在关爱、关注着我们,我们更要戍好边、守好防、站好岗!”哨所里,响起阵阵掌声。

  3、远隔千里,心在咫尺

  收到包裹的当天下午,周健健代表哨所官兵拨通了陈研的手机。得知官兵们收到了包裹,陈研开心极了。

  官兵们一个接一个轮流与她通话,一句句感人的话语,让陈研铭记在心。

  “那是令我终生难忘的一次通话!”陈研说。

  守防河尾滩,什么任务最艰辛?官兵们说,是巡逻。特别是每次去红山头达坂巡逻,他们要在5000多米的雪山上徒步行走14个小时,每一步都是对意志的考验。

  中士方宗庆说,有一年,他和战友在返回途中遭遇雪崩,被困雪山十多个小时,差点回不来了……尽管辛苦,但大家从无怨言,每次巡逻都抢着去。

  谁是河尾滩最能吃苦的人?官兵们异口同声:“我们的连长琚正淼。”

  巡逻途中,汽车抛锚。修理时,琚连长的双手被高压油泵打伤。此后一个月,他手上皮肤溃烂,常常疼得彻夜难眠。在2015年“昆仑十大卫士”评选中,琚正淼高票当选。

  有没有什么高兴的事?新战士杜明说,最快乐的事是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却很快找到了家的感觉。

  这位刚刚走出校园的18岁战士,上山前十分担心自己能不能顺利度过高原反应期。

  那天,汽车一到哨所,他就急切地想跳下去,班长杨军虎一把拉住他说:“别着急跳,这样会加重高原反应。”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亲切的提醒,让杜明觉得特别温暖。

  在河尾滩,今年30岁的上士李克红在哨所任职时间最长。每次巡逻,上山时他走在队伍最后面,防止官兵摔倒滑落;下山时他又走在最前面,深一脚浅一脚地为大家探路。

  17岁的列兵高平是全哨所年龄最小的兵。年初,高平刚到河尾滩时,由于不适应高原环境,曾私下里偷偷流泪。在战友们的温情关怀、热情帮带下,高平主动磨砺锤炼自己。如今,无论站哨、巡逻他都冲在前。

  随着任务归来的官兵越来越多,远程通话成了“座谈”,电话那头热闹非凡……

  通过官兵们的讲述,陈研发现,在河尾滩,关于“最”字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大家最牵挂的是远在家乡的亲人,最揪心的是因病被送下山的战友,最难过的是老兵退伍时分别的场面……

  尽管海拔最高、氧气稀薄,全连官兵都坚守一个信念:驻守最高哨所就要坚持最高标准,尽最大努力,创最好成绩。

  那次通话,让陈研思绪难平。每每想起,她都会被官兵们火热的戍边激情所感动。

  她记住了中士方宗庆写在微信朋友圈里的一句话:“相隔千里,有我为你遮风挡雨;即便凛冽,有我为你守候春风……”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