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吴东明|写在生日:革命永生,精神永生

作者:吴东明 发布时间:2023-11-05 23:59:03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6号生日,想为自己写点什么,仔细想想。

  记得有一天,刷到条抖音,内容是一个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小地方,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有相应的配套产业。

  评论区无不感叹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当然也有开玩笑的意味在里面。

  感叹之余,也有许多关于时间、生命的思考。

  因为,在种种迫切的现实取舍面前,珍惜时间、珍惜生命不再是老旧的陈词、老套的鸡汤。

  然而,却在一次次迫不得已的现行压力下,如梦一场,都被吞噬了。

  “钢筋混凝天上来”,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有多夺目璀璨,创造这一切的工人阶级就有多劳累悲壮。

  西式现代化就像一个黑洞,表面看上去,足以容纳巨大的生产力,实则却吞噬了人民大众的健康和生命。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本质上更多是无奈。

  曾也有一个关于生命的讨论话题,有人提议,尽早带学生孩子去医院走走,走近生命、领悟生命。

  不论过程和结果是积极的、消极的,或居中,实际作用可能却都相左。

  我们又步入了一个类似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分化、大变革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呼之欲出,多数人仍处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之下,或碌碌无为、或躺平隐生。

  “后浪”的徒有虚名之嘲和“站起来,不准跪”的《让子弹飞》之火,应证了学生成人、时代成长的最大阻碍——是不公。

  这也是精英阶级所要极力掩盖的。

  于是,一系列粉饰太平、蒙蔽百姓的抽象话术应运而生。

  一如,向死而生的存在主义;一如,三生教育的共生主义。

  而我们,必须揭露这些赤裸裸地暴露在大众面前的观点,香花或是毒草,人民大众自有评说。

  当前,不论是虚拟的舆论场还是现实的大社会,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风起云涌,如雨后春笋般展开。

  面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行天下之大道,牢记安身立命之本。

  圈粉无数的《流浪地球2》制作和播出期间,“数字生命”却遥遥领先,率先实现,成为当代科技的代表作之一。

  在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下,超级人、数字人已经实现。

  当“死而不亡者寿”的古人智慧碰撞上“脑科学+人工智能”的现代科技,擦出来的是“精神永生”的火花。

  当然,这一切是置于进步的视角之下的。

  这就是说:革命永生、精神永生!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