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读书的辩证法——“世界读书日”随想

作者:丁晓平 发布时间:2022-04-23 08:29:06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读书,既是人生的必修课,也是生活的必答题。读书日,不是一个节日,因为人们不可能只在读书日才读书。之所以设立读书日,完全是因为读书实在太重要了。“读书”这个动宾结构的词汇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自然而然地面临着两个常常令人困惑的问题,即:“读”的问题(“怎么读”)和“书”的问题(“读什么”)。其实,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常识性问题正是读书的辩证法。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毫无疑问,读书是一件苦差事,不仅是一件脑力活儿,还是一件体力活儿,需要强大的心力。所谓心力,就是要有恒心和信心,要有毅力和定力,要勤奋更要坚持。因为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时间,需要积累,这是理论前提,也是基本条件。在这个前提和条件之下,“怎么读”当然需要解决“路径”的问题,也就是方法论的问题。

  读书,需要什么样的方法呢?关于读书的方法,古往今来的读书人总结了许许多多的宝贵经验,古今中外的文人也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美丽传说。但各种各样的经验并非适合每一个人,五花八门的传说也不可能值得今天的我们复制效仿。因此,再好的方法也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一切从实际出发。如何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组关系中找到一些启示。

  一是要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书真的是读得越多越好吗?也不见得。“书到用时方恨少”,虽然多读书总是没有错的,但是精力有限,读书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如何把有限的时间花在读有用之书上才是关键。什么是有用之书呢?就是对自己当前和未来的学习、工作和事业直接有用或间接有益的书,从这些书中获取技术、知识和智慧。也就是说,读书“贵精不贵多”。“精”就精在有用有益。

  二是要处理好“深”与“浅”的关系。当下,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随着媒体平台的兴起和媒介技术的发展,海量的信息在智能化、视频化多重叠加融合发展的条件下,导致阅读内容目不暇接;同时,这也是一个浅阅读的时代,呈现出碎片化阅读的倾向。深阅读与浅阅读恰恰相反,它是一种慢速的、沉浸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细节和复杂的情感、精神体会的阅读,可称作“精神的阅读”。显然,深阅读是我们应该倡导和坚持的。

  三是要处理好“细”与“粗”的关系。阅读有“深读”和“浅读”之别,也有“细读”和“粗读”之分。细读就是精细深入的阅读,它的价值就是将知识转变成智慧。细读当然不是单纯的重复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想,每一个读书人都有这方面的体会,优秀的作品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并从中获得启迪。但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需要细读,粗略阅读是精细阅读的有益补充。对于一本书来说,也存在细读和粗读的区分,某些章节需要细读,某些章节则只需要粗读,以粗略浏览的方式提高阅读效率。

  四是要处理好“活读”与“死读”的关系。喜欢读书的人都有一个共识或希望达到的境界,那就是把“死”书读“活”。如何才能达到呢?一句话,就是读书需要“眼到”“手到”“口到”“耳到”“心到”,做到既“入乎其内”又能够“出乎其外”。“入乎其内”就是把自己融入书本,怀抱巨大的同情心和同理心与书中人同呼吸共命运,同频共振,达到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出乎其外”就是跳出书本,以怀疑的精神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不亦步亦趋、人云亦云,不生搬硬套、纸上谈兵,不钻牛角尖,而是从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实践需要出发,对书本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和运用。

  在解决了“怎么读”的问题之后,“读什么”或许才是我们读书时必须做出的艰难选择。在海量的书籍面前,选择“读什么”有时候会使人困惑、迷茫,甚至有些不知所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笔者认为,与其在这里流水账似地罗列“读什么”的推荐书单,还不如分享一下我“读什么”的方法。

  一是从文化结构上来看,要多读科学之书。从我本人成长和创作的经历来看,总的方向应该是:青少年求学阶段,要多读自然科学类图书,社会科学(文学、历史、哲学)辅之;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之后,再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只有掌握了科学知识之后,才能懂得事物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掌握规律、获得智慧,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是从书籍品质上来看,要多读经典之书。经典是经过时间检验和历史选择的。经典承载着思想,思想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而是更多地表现为智慧的凝聚。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重要原因在于,它们以某种方式真切地反映了人对这个世界、对人自身的认识和理解,并从不同的方面影响文化历史的演进。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任何门类都有自己的经典,或是带领读者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或是带领读者步入知识殿堂的阶梯。我们只有站在经典之上,才能眺望到更高更远更好的未来。当然,如果经典比较晦涩难懂,还可以参考相关的辅导读物。

  三是从阅读取向上来看,要多读有趣有益之书。生活是多彩的,书籍也是多彩的。多彩的人生离不开多彩的阅读,因此,人的阅读兴趣也应是多彩的。在工作和学习之外,每一个人都会阅读一些杂书、闲书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其实,这些杂书和闲书往往是杂中有趣、闲中有益。有趣就是快乐,有益就是健康。因此,多读有趣有益之书是不可或缺的读书之道。

  四是从指导实践上来看,要多读“无字”之书。读书的目的是运用,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的效果。功夫在诗外。读书也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法。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还要努力学习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精神,走出书房、走进社会,把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技术有效地转化为实践中的素质、本领,带着“有字”之书去读那社会、实践中奥妙无穷的“无字”之书,实现从“物理变化”到“化学反应”,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获取智慧。

  读书,是要讲究辩证法的。怎么读是一个方面,读什么是另一个方面,都需要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坚持又有所放弃。我想,只要我们坚持读书的辩证法,就能在读书中领悟到读书之道、读书之味、读书之乐、读书之美、读书之福。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