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杂感两则:新人的诞生

作者:矛盾今评 发布时间:2023-02-25 09:36:22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两则杂感,所感者,一言一文,都关乎师者,都关乎种族歧视。又预示着新人的诞生。真是感慨良多。
 

  杂感一:"抢麦"事件所感

  青年的思考,孕育着希望,青年的行动,是改变的开始。青年的方向,就是历史的方向。

  新时代,需要新青年,当一句"读书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出时,新青年诞生了。多年被把持的本该是培养一代有为青年而实际培养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地方,终于迎来了新青年的冲击。

  这大概就是"抢麦"事件的意义吧。
 

  杂感二:一位正直作家«29年后的回复»一文所感

  一位正直的作家,所写的文章难以发出,所著的作品"出不来"。

  老师,"出不来"虽然是现实的结果,但绝不是历史的答案。

  "赛先生"自废终是暂时的,"德先生"终究会来。当告别猿,颤巍巍站立起来时,一个直立的人诞生了。虽然,有时不免再次匍匐于地,然而,也不必悲观。当"赛先生"和"德先生"再次携手而来,新人终究会诞生。

  三十年太短,您的回复难道不是一种历史的昭示吗?
 

  附:«29年后的回复»所回复的文章

  原刊1994年12期«读书»

  以非暴力改革社会并不简单

  北京外交学院 Benjamin Read

  张承志«真正的人是X»(载«读书»一九九四年第九期)里呼呼中国人了解马尔克姆•X这位美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人物,我只能表示赞同。下面冒昧提出本人意见。

  作者说:"中国人也许没有感到西方对人的歧视有多么严重",我觉得很对。美国社会里的确存在不少种族歧视,甚至包括我本人的一些亲戚也这样。不过我还觉得这个现象并不仅仅限于西方。我甚至敢说,当我一九九一年暑期在北京师范大学和非洲留学生住一个楼里的时候,见到餐厅里的服务员怎么样对待他们,听到一些中国人对他们与中国小姐打交道的强烈反应,我才了解到什么是种族仇恨。

  作者写:"一九八七年,我旅行老美,发觉每座大城市都有一条胡同(决不是主要大街,故称胡同)被命名为‘马丁•路徳•金路'"。不知道张先生去了哪些城市,至少Boston.Washington DC.Mem-phis和本人的家乡Madison,Wisconsin,改名为"马丁•路德•金"的路绝对不是小胡同,而是大道或高速公路。而且除了"马丁•路德•金节"之外,美国带个人名字的全国节日只有前仼总统华盛顿和林肯的生日。张先生虽然认为他自己过去"过多地夸赞了"金先生,我认为美国献给金先生的尊敬是完全应该的。世界历史,包括中国近三十年的历史证明,能够以非暴力主义来改革社会是不简单的。

  无论读者是否和毛泽东一样认为彻底解除美国美人种族的困难这个目标与资本主义是对立的,无论读者是否和张先生一样认为用"鸡必回窝"这句美国习语来评价肯尼迪总统的被刺杀是"太棒了",我认为«读书»将来要是能够向读者提供一份综合地,客观地概括美国黑人自五十年代民权运动启蒙至现在的情况的文章,这就算立了一大功。要评价美国,要了解当代席卷美国知识分子的争论,不得不研究这段历史。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