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毛主席写屈原的诗——独创之论 千古一绝

作者:付欣宇1 发布时间:2022-06-03 08:58:33 来源:红旗守卫者 字体:   |    |  

  华夏神州,是名副其实的诗国;华夏之诗,历来是强烈关注现实的;华夏诗人也都以人文关怀为目标,后来儒家讲文以载道,其中之道,实人生、人世、世事、天下耳。

  这也并不是什么儒家专利;虽则世称孔子删诗,人称诗经,但那些诗,都是活在阶级社会中的活阶级成员的所感所怨,顶多让“温柔敦厚”的孔子编辑一遍,并非“温柔”典范,更决非一味敦厚醇熟,却大胆,奔放,无邪,无羁,说实话,新世纪鸡零狗碎之今人望尘莫及。

  屈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也是第一位留下姓名的诗人。他的作品有着民主色彩,对当时的楚国权贵,投出了批判的匕首。每年的端午节,便是为屈原而设。这是唯一一个为诗人设立的节日,是诗人的荣耀。

  在屈原的许多作品里,指斥了楚国权贵集团的谗谄用事,妨贤嫉能。他用了这样一连串的比喻:“鸾鸟凤皇一天天疏远,燕雀乌鹊在堂坛作窠,露申辛夷死在丛林,腥臊之物进用,芳香不得接近。”他称楚国权贵集团的一批人为“党人”,因为这些人结成朋党,排斥善类。

  他不仅指斥那批人打击好人,还揭露他们“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揭露他们“驰骛以追逐”,揭露他们是那样贪心不足,搜刮钱财,奔走钻营。

  在《离骚》《抽思》里,屈原批评了楚怀王的糊涂昏愦,听信谗言,起初信任他,后来疏远他,使他的“美政”不得实现。

  他对当时的权贵,用了这样两句诗来概括:“世溷浊而不分”,“世幽昧以眩曜”。总之,是混浊、黑暗、昏乱,“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他指斥楚国权贵集团胡作非为,背弃法度:“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屈原博取强记,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他的胸襟是开阔的,他的思想是深邃的。“为什么我的眼睛含着泪水,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太深”。他的确爱楚国、爱人民,在《卜居》、《渔父》中作了正面表述。

  他实在爱得深沉,爱得无助,爱到骨髓了。他眼睁睁地看到不听劝阻的楚怀王被素有虎狼之称的秦国所扣留,三年后客死他乡。屈原在位期间,得罪了楚国贵族,又遭奸人所害,被顷襄王流放江南。自此以后,他再无机会回到郢都。九年的漫长等待换来的却是不理不睬。他已经心灰意冷,心目中理想的美政彻底破灭了。

  面对那些贪婪求索、驰骛追逐的人们,他只冷冷地说:“非余之心所急”。

  面对着楚国朝廷的背弃规矩绳墨,他非常痛恨,说:“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屈原对于他所说的那个“溷浊”、“幽昧”的社会,和它奋斗了终身。他天性高洁,内美外俊,见不得污浊。他的理想破灭了,感情实在无法安顿,生的热望没有了,只有以死谢国。死是怕国亡受辱,辱及先人,辱及自己的内美。他的死,是悲剧,也是壮美。

  楚国有屈原,是楚国的骄傲。如果楚怀王不昏庸,不偏听谗言,怎么会断魂秦国呢?如果釆用屈原策略,不但怀王不致冤死,而且楚国必然能够强大。如果顷襄王不是无能,不被奸佞迷惑,他怎么可能做亡国之君呢?如果难以假设,这一切都是权力蒙昧了心志。哪怕他本无心智,哪怕他涂炭生灵于万万千千,他也不会把权力下放给千古奇才。这就是王朝的悲哀宿命。

  毛主席才华信美,是第一流的诗人。他并不是为作诗而作诗,为作诗人而作诗人,他首先是堂堂正正的华夏传人、革命传人,因此,他才成为诗人们难以企及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毫无做作雕琢之意,他的诗浑然天成、活色生香、历久弥新、横贯时空;他作人与作诗是完全统一的,诗言志,诗衬人,人映诗,成为千古佳话。

  贵我者,横尽虚空,山河大地,一无可恃,而可恃者唯我;

  通今者,竖尽久劫,前古后今,一无可据,而可据惟目前。

  这是青年毛主席纵横寰宇的凌云壮志,这是旷世巨人超越古今的豪迈激情,这是青春中国的永恒的精神象征和神圣的性情宣言!

  诗人与诗人之间,有一种惺惺相惜。

  毛主席青年时代便十分喜爱屈原。曾于1913年用绳头小楷手书《离骚》。

  毛主席的行书《离骚》: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毛主席写下缅怀屈原的诗,也是他公开发表的唯一一首。这是他研究屈原独特感受的结晶,也是在当时形势下的有感而发。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这幅拙作是小编所写,在书写的过程中,边感受毛主席写诗的心境。虽然无法体会万分之一,其间的豪情、伟力已让小编的情绪激越,分明感觉这不是一个投河自溢的诗人,而是一个手握黄钺的英雄。

  在毛主席的笔下,屈原不再是一个自艾自怨的绝望诗人,而是一个战士,一个不臣服于奸恶势力,以身殉志的英雄形象。

  手中无有杀人刀于义见长。正因为“无有”权柄,才无可奈何一死了之。或谓,握有杀人刀指《离骚》的巨大作用。出语不凡,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写出了屈原的诗歌是指向腐朽势力的战斗檄文,气势宏大,发前人所未发,一改历史上的屈原形象,读之使人感奋,变哀伤为悲壮。

  在激流中,在龙舟里,在举步维艰的行程下,屈原从茫茫宇宙中来,从汉水中来,从沅水中来,从故国民众思念中来。你是万代华夏儿女心中的圣灵,民族有你而光荣,有你有希望。就像这干旱的南国土地,有你的滋养就有了民族的繁衍生息。

  如果都能读懂《楚辞》,都有屈原式的品质和风范。那么中国尽尧舜,世间便无昏君,便无奸佞,便无强权,便无黑暗,便无邪毒,便无群小。

  屈原之所以被万世所颂扬,是因为屈原精神一直光耀着中华民族。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要做屈原,不能因为悲愤而一跃冲向万里涛。我们要做毛主席的战士,要有韧性的深沉的战斗精神。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