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人民画报》封面 (1960年—1965年)

作者:红旗杂志 发布时间:2017-08-14 21:16:36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29af2192cb8a148506dbc7871f830c85.jpg

1960年第1期:迎新年。

0100f081899426df6e0cb0678b05922a.jpg

1960年第2期:全神贯注。

b59390dc1f7e2113ed0683a6bc92a14f.jpg

1960年第3期

2d39a63adcb41eebcd55f20e8dbf67af.jpg

1960年第4期:春节中的北京厂甸

9484f2675b7eea08719967845b247cb9.jpg

1960年第5期:科学工作者李执芬。

7b6282e76671ecad29b17374db9061cc.jpg

1960年第6期:椰乡丰收。

192eccb89af5691a36e484210ad34849.jpg

1960年第7期:幸福的童年

a18078342a14aa590839724d04a88b44.jpg

  1960年第8期:全国先进工作者陈爱娥——陈爱娥,1938年4月生,湖北红安人。1954年5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4月参加工作,湖北省武汉国棉一厂工人,1973年4月任湖北省武汉国棉一厂党委副书记,1973年6月当选湖北省武汉市总工会副主任,1973年11月任湖北省武汉市纺织工业局副局长。

b8d6e92652368b115df8da72681a2109.jpg

1960年第9期:中国民航

  1949年11月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成立,揭开了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从这一天开始,新中国民航迎着共和国的朝阳起飞,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几代民航干部职工励精图治、团结奋斗,为祖国蓝天事业书写了壮丽的篇章。1950年,新中国民航初创时,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仅157万吨公里。

89799692788fb3015e0e5600698e745e.jpg

  1960年第10期:万能铣床改装成程序控制铣床了。

584231b72af6452c15cf08faeab7a501.jpg

  1960年第11期:在阳光里起航——让孩子们在集体生活中吃得好、玩得好、睡得好、身体好,教育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培养他们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保卫者,成为改造自然、征服宇宙的英雄,这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相当长一个时期培养和教育儿童的目标。五、六十年代,学校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教学尤其重视。各地成立了很多“少年之家”、“少年俱乐部”等校外活动组织,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理论联系实践的环境中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据当时的统计,1959年,仅上海市就有70万少年儿童组织了25,000个科学技术小组,可见当时科技活动在少年儿童中开展之广泛。

4318ad7657c86e2a19860a2dc09585cb.jpg

1960年第12期: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的学员

3a7d4fc4adae09dbed7249629f07c35d.jpg

1960第13期:红旗插上珠穆朗玛

  1960年3月,中国派出了214人的庞大队伍,第一次尝试从北坡攀登珠峰。5月25日凌晨4时,人类第一次从北坡成功登顶,奇迹般的站在了珠峰之巅。然而,由于凌晨登顶光线过暗未能拍照,这次壮举很久以后才被世界所承认。登顶一个月后,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了7万人的盛大集会,庆祝珠峰登山队凯旋归来。

ae34cbc44718fdb47723b1921e1ac376.jpg

1960年第14期:大灾之年夺丰收

  1960年是建国以来遭受最严重自然灾害的一年。但华北地区战胜严重旱灾,获得了小麦丰收。1960年第14期《人民画报》封面是河南偃师县南蔡庄人民公社的联合收割机在大面积小麦丰产田里收割。1960年,全国农业生产遭受了近百年来没有过的严重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9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但在河南偃师县却是一派丰收景象,全县人民团结一心,战胜200天无雨的干旱,从“老天爷”手里夺得了夏粮丰收,46万亩小麦一望无际、金浪滚滚。在大灾之年全国粮食紧张的情况下,这里的夏粮丰收意义非同寻常。

aacfb845d9ac45a248667594bd17330a.jpg

1960年第15期:炼钢。

fcec0477f3bd836a3b2483c485b934c8.jpg

1960年第16期:舞蹈“跃进花开遍地红”。

3492b921db265b5b59d6428979d2b5d1.jpg

1960年第17期: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07aa2fe9f199846a0fc1f4bac7b52352.jpg

1960年第18期:欢乐的西藏儿童。

957f9dda3bc384474483417cf6a37b2d.jpg

1960年第19期:庆祝国庆。

fb66a64241f6b55c71be4f4bd125664f.jpg

  1960年20期:劳模邢燕子——河北省汉沽市大钟庄人民公社司家庄生产队“燕子突击队”队长邢燕子。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共和国历史的一项重要记忆。他们中涌现了许多风云人物,邢燕子就是其中之一。她曾先后两度登上《人民画报》封面,而封面上由老摄影家舒野先生拍摄的照片也成为“经典”,多年来广为流传。

91aa0fae3a584e544f7b05143b7e01eb.jpg

1960年第21期:介绍棉花整枝经验。

b35a81eff3bcd3f03edcf91a5e8500d3.jpg

1960年第22期:棉花丰收。

d6a8a90925f2e3835aa79632179760e1.jpg

1960年第23~24期:矿工。

b11356c43f7c571fea15f0d47d7ef143.jpg

1961年第1期:节日的欢乐。

bfb0cd824eb9504bce5a3fc386558b2b.jpg

1961年第2期:溜冰选手

861e09933c8d254580e535f4a659ca14.jpg

1961年第3期: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张瑞芳(右)和缅甸著名演员钦友梅在仰光

8c9cb1223144ced7254f955f7eab4148.jpg

1961年第4期:京剧演员杜近芳扮演的渔家女。

82086ce044d4485a8e811abaca916c35.jpg

1961年第5期:比赛场外(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6cff6d45cf73a19cf728dea9ffe15dc7.jpg

1961年特刊: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右一为乒乓球国手容国团。

3a8bb00d79e3aa7b6c7612cfe025ab87.jpg

1961年第6期:在毕业典礼上。

73275dde12fe56ad7dd44d1a82ba47eb.jpg

1961年第7期《人民画报》中文版封面:少女

b3a798fbb16356d023939e240baa57b6.jpg

1961年第8期

f82c671356456e64015babe99d7f1595.jpg

1961年第9期:针针绣出好画图。

0c92dc141a4c62997a5eb7181bfdaff0.jpg

1961年第8期:京剧大师梅兰芳

1961年8月,中国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他走完了他的一生。封面上的照片是梅兰芳在其代表作《贵妃醉酒》中饰演杨贵妃时的剧照。梅兰芳曾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文联副主席、剧协副主席、戏曲学院院长、京剧院院长等职位,为中国京剧史上的丰碑式人物。他去世那一年,电影《洪湖赤卫队》和《红色娘子军》等“主旋律电影”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梅兰芳的国庆十周年献礼——新编京剧《穆桂英挂帅》成为他留给人们的最后的经典。

c285ed4ba461925671d0014cbba04b91.jpg

1961年第11期:中国革命博物馆

de4a3343ed6eafeaeaecfcd1109af53f.jpg
1961年第12期《人民画报》中文版封面:马术

9b6706382dc34c6c1228097c6bc67292.jpg

1962年第1期:咖啡熟了。

0c9d6884b26ac477b1eba5436cf11f65.jpg

1962年2月号:百花齐放

  1962年,经中央批准,《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又称《文艺八条》)由文化部党组下发全国各地文艺单位执行。这一年,中央开始调整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沉寂已久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得到重新宣传。这一年12期《人民画报》的封面呈现了各种文艺形式:用叶子演奏的白族姑娘;《桃花扇》中的女主角李香君、中国传统草木画等。

e1e56af9e0ab9be2a482f566d2677cd1.jpg

1962年第3期《人民画报》中文版封面:话剧“桃花扇”中的主角李香君。

131916b382b4fe3b99218fa7d8c280fb.jpg

1962年第4期:舞蹈“共饮一江水”中张均扮演的缅甸姑娘。

a8f334c0aa103199b48a6bcfb6dda2f0.jpg

1962年第5期:初夏

6aab96d29f30094f05cbec9abf8b94cc.jpg

1962年第6期:吹蒲公英

6463bcf0ea5bcd42307c7f5902554065.jpg

1962年第7期:风和日丽。

1d0b6abb93d3ab0624c5d9cd5277be5e.jpg

1962年第8期:喂鹅(瓷器)。

5dc50206947b7f611c8c0b005a649682.jpg

1962年第9期:海滨飞艇

99fb9d51f2be2c326aafdaf86623ce72.jpg

1962年第10期:舞剧“后羿”中的嫦娥

5d8cec18f3a1e0e678d1e6b52cf2adbc.jpg

1962年第11期:白族少女吹叶子

755b4f7f66d9699bcb0254558b725c8c.jpg

1962年第12期:菊竹图。

85c1e07007eabbdd0e67da8a07af2461.jpg

1963年第1期:著名水稻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丁颖。

7f76b363c1113b976a042facc3941365.jpg

1963年第2期:新的一代(藏族)。

7a3e645312a7af560669e17473c21187.jpg

1963年第3期:五谷丰登(年画)。

e444eb93bd8275cc7fb137381b8dc686.jpg

1963年第4期:飞天舞。

98a169679af6e6b9d5bc58d144e9e650.jpg

1963年第5期:竺可桢:“把天管起来”

  竺可桢,我国气象、地理学界的奠基人,早年留学哈佛,1928年创立第一个由中国人控制的气象台,随后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1949年参与了中国科学院的筹建。在1962年,竺可桢以72岁的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在当时的知识界引起强烈的轰动,很多知识分子随后纷纷入党。1963年,他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气候的论文也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毛泽东阅读了此文后接见了他,他对竺可桢开玩笑的说“我们两个人,既管地又管天,就把天地管起来了。”

0aded55005f4e02068cb1eb620117102.jpg

1963年第6期:童年

1780483d3281db66ccb45c8d23873f11.jpg

1963年第7期:陕北景色

0ba5bae2098cd6cc877133be8a150163.jpg

1963年第8期:在工地上

0a2599d35c71f6777f81f132c1d54231.jpg

1963年第9期:嬉水

80aee0a4d3da56f5ddf9c35c7e71753f.jpg

1963年第10期:在新建的毛纺织厂里

6d200428d1fc3dcf459252b44b248c2d.jpg

1963年第11期:亲密的伙伴

5a66153ccb94f2975ac22216dfd1cbba.jpg

1963年第12期:白孔雀

2b2190b062c4f03508c1ff1c4081b48e.jpg

1964年第1期:永远的阿诗玛——电影演员杨丽坤

  出生于云南普洱的彝族少女杨丽坤后来被公认为中国的费雯丽。她在17岁时便主演了当时风靡全国的《五朵金花》,1964年又主演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阿诗玛》,并登上了人民画报当年1月的封面。

6660e3e9688cc3d5f6d9bb0c2ad85c79.jpg

1964年特刊: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特刊

b44b7f3449e55763a5a7c3bdc2dbc255.jpg

1964年第2期:冬猎(年画)

cc3447dae93c84541a570d0421236cc5.jpg

1964年第3期:小姐妹。

de132cd4f28665783a62fc0a48be75be.jpg

1964年第4期:新疆歌舞团演出《葡萄架下》。

a86910ce984613d48df87466903808d1.jpg

1964年第5期:节日的人民大会堂。

35fd462cc36fa0c367e525c4caa9ed25.jpg

1964年第6期:小读者

13ef9a899a0514d778786b85049a1c0d.jpg

1964年第7期:忽报人间曾伏虎

da8ccf899ecc1df6c753ad745f3774d8.jpg

1964年第8期:参加农业劳动的中学生。

9bf26f9af02ff9e1d9aa1f7dee4279a0.jpg

1964年第9期:瑶族劳模沈一公。

ef0263c08437c2884d07c6dd86687249.jpg

1964年第10期:欢庆

9df7dbb24e8bc7b583825846b259d2f1.jpg

1964年第11期:国庆十五周年首都游行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

bee33281c6d9aff9caef61861aa233ec.jpg

1964年第12期:锻造火车轮毂

0d85afc38674b065b88fdfa45acb425e.jpg

1965年第1期:炼钢能手李绍奎

6ecf49c9eb6b9dcf8eb0c6a6a560910e.jpg

1965年第2期:藏族业余女演员雍西

5701814092d4b18127d7cf4c3aaa5b2b.jpg

1965年第3期: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先进工人李雨春

73e915dbb0b56c6431398bded73d8615.jpg

1965年第4期:新建的湖南省柘溪水电站。

0553d667d76bfd4ebf2642848ce7a25b.jpg

1965年第5期:纺织能手

17207f92bb6eaf7f7cf38a2b89d87f72.jpg

1965年第6期:女民兵

bf7bb21348855879a7bec9daecab99c4.jpg

1965年第7期:到大海里去锻炼。

a6888d95b16eb9b945036727a6632463.jpg

1965年第8期《人民画报》中文版封面:人民解放军炮兵某部的战士在训练。

7a95d5002f0b980db61d814ef548c427.jpg

1965年第9期:红灯记

“... 怀抱红灯心间暖,它使我浑身热血全沸腾划着火...亮晶晶光芒灿烂,胜比日月明,继续闹革命,驱走黑夜迎黎明!”这是京剧《红灯记》里的李铁梅的唱词。这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与日军斗争的现代京剧,在文#革期间被选为八大样板戏,唱遍了全中国,成为了当年的“流行歌曲”。而京剧中人物高举红灯英姿勃发的形象,也成了一代人审美的标准。

37f4214bc77246c701e5cfbdd37c9ef3.jpg

1965年第10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65年,一批青年告别亲人,登上开往边疆的列车。在那个年代,许多像这样的年轻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中的许多人将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甚至生命都献给了共和国的边疆建设。他们脸上洋溢的纯真笑容,是对自己即将投入的劳动生活和共和国未来的美好憧憬。

c94cdccca70c32ead12701da26c75f21.jpg

 

1965年第11期:团体操《革命的赞歌》的一场。

973d0f89702ea23895c77a0d83958079.jpg

1965年12期:第三届全国运动会

  1965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六周年的前夕,第二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开幕。这届全运会是中国刚刚摆脱三年困难时期后召开的,运动会被视为振奋人心、增进团结、显示力量的盛会。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