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2月28日下午……
1956年2月28日下午,毛主席和刘少奇、周恩来、彭真等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全国工商界青年积极分子大会的代表,并合影。
同日晚上,毛主席听取电力工业部汇报。当汇报到一九五五年我国发电量为九十八亿度时,毛主席说:就这么一点,怎么不受人家欺负呢?你们应该先解决劳动组织不合理的问题,把老厂多余的人搞到新厂里去,努力把劳动生产率达不到指标的第一个原因解决掉。
当汇报到我国电力生产要五十年才能赶上美国时,毛主席说:就在这个世纪赶上它,并且超过它。
电力关乎着工业力量和国家实力。面对发电量上不来,毛主席指出了战略上的问题,就是要受人欺负,就要遭受帝国主义的围堵和打压。
毛主席不仅仅只是发现问题,更是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劳动组织的问题。劳动生产率上不来的第一个原因也就是主要矛盾就是劳动组织问题。解决问题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教导我们:“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又批评道:“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因此,实践中出现问题,我们要多读毛主席的著作,尤其是《实践论》和《矛盾论》从根本规律上和认知模型上彻底解决问题。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毛主席从来有一种压倒一切的气概。我们的发电量要赶上,也要超过美国。
所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中国电力事业在经过半百多载的沉沦后,终于在1949年迎来了曙光。随着天安门城楼上的宣言响彻全世界,新中国成立了!
新中国电力工业是在“中共中央燃料工业处”的基础上起步的。在这个基础上,组建了燃料工业部,管理全国的煤炭、石油和电力工业。
当年中国处境困难,中央财政没钱,老百姓粮食不够吃,国防军事危如累卵,外面还有国民党和美帝虎视眈眈。毛主席曾忧心地说道,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没有强大的国防,就不能独立自主安心地发展建设。那工业系统这块硬骨头,该从哪里入手呢?在认真研究发达国家的工业建设史后,我们最终确定以电力为突破口,在发展基础设施的同时,引进苏联的技术力量建设重工业体系。
1955年,我国的第一台空冷6000千瓦时轮汽发电机组成功下线,这是上海汽轮机厂自行设计和制造;1955年7月30日,电力工业部成立。
1956年,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电机组在安徽淮南电厂顺利投入运行,从此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火电设备的历史;
1957年,新中国第一座自己勘测、设计、施工和制造设备,浙江新安江水电站建成,被誉为“长江三峡的试验田”。
1958年2月11日,水利部与电力工业部合并,第一次重组成立水利电力部。
1959年10月,我国第一座自行制造设备、自行设计、自行安装建设的大型高温高压热电厂在哈尔滨建成。
1969年,我国首座自行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投运;
1972年,国产第一台20万千瓦火电机组,在辽宁朝阳电厂投运;1974年,国产第一台30万千瓦燃油机组,在江苏望亭电厂投运;1975年,国产第一台30万千瓦燃煤机组,在河南姚孟电厂投运。
中国电力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电力装机规模和发电规模不断扩大,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了电力在大中城市的普及。电力装机容量从1949年185万千瓦,增长到1978年的5712万千瓦,增加了30倍;发电量从1949年的43亿千瓦时,发展到1978年的2566亿千瓦时,增加了59倍。电网建设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等五个跨省电网及山东、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蒙西等十多个独立省网,不少省网还分别由几个独立的小电网供电。到2023年,中国的年发电量飙升至9.45万亿千瓦时,是美国的两倍多。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