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观点争鸣

陈曾明: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没人懂?

作者:陈曾明 发布时间:2023-08-14 03:41:30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真的,最简单的事情就是把股市搞起来,大家都有钱了是吧,那大家都可以消费。大家消费又能刺激这个经济发展,我们都去旅游,那个地方、小地方卖东西啊,这不是就有钱了吗,他们挣的钱,是不是他们也要消费啊,对不对。他们可能去买新的家电呢,它就这个循环嘛,对不对?”

  这是8月11日朋友传过来的一个视频里一个专家的意见,他的意思是提振股市,增加居民收入,推动居民消费,刺激经济增长。他没有先说刺激消费,而是先让大家从股市里赚到钱。他还知道先让大家有钱了才消费,看来比那些直接让大家掏钱花钱、刺激大家消费的专家强一百倍。

  01.

  他的这个意见我不是第一听见,和他类似相近的意见大有人在,其中不乏著名的专家学者,主流媒体,如:

  ----要想扩大消费,除了让居民有工作、有收入,还要想办法增加更多财产性收入。办法之一就是发展完善资本市场,让老百姓通过股票、基金等渠道也能赚到钱(《中国青年报》2023年7月11日《如何释放消费活力,专家这样说》)。

  ----有钱才能消费、才敢消费,是颠扑不破的道理。做大消费蛋糕,需要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包括想方设法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让居民通过股票、基金等渠道也能赚到钱,从而化消费意愿为消费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发挥好资本市场的作用,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必要之举(《经济日报》2023-08-03《促消费 资本市场大有可为》)。

  专家早已达成共识,大家意见一致,看来扩大居民消费,资本市场大有可为。

  02.

  那么资本市场真能担此重任吗?

  《经济日报》文认为:促消费,资本市场很有想象空间。资本市场一头连着上市公司,其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能够为优质企业经营注入流动性活水,继而帮助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服务创新,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让老百姓“愿消费”;另一头连着投资者,股市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可以直接增加投资者当期收入,提振收入增长预期,进而转化为切实的消费行动,让老百姓“能消费”。简而言之,资本市场可通过促进供需两端“高水平动态平衡”,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有一举多得之效。因此,作者认为“促消费,资本市场大有可为”。我国拥有2亿多股民、7亿多基民,资本市场“潜在购买力”不可小觑。

  文章的作者激情满怀,不仅充满想象,而且充满憧憬----资本市场活了,企业经营好了,投资收入增长了,消费者自然更有底气。“就此而言,以活跃资本市场为支点,撬动整个消费大市场,继而拉动内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既行之有效,也将大有可为。”看来,中国今年经济的恢复增长就拜托股市了,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就指望资本市场了,中国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今后就靠股票、基金了。

  03.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专家的理想还在高空上飞翔,但股市里却又弄了一地鸡毛。

  周五(8月10日)收盘三大指数集体收跌,上证指数跌幅为2.01%;深证指数跌幅为2.18%,创业板指数跌幅为2.33%;个股集体下跌,上涨个股只有569家,下跌个股高达4623家。股民们连连哀叹:个股表现太差,盘中除了电信运营、旅游、房地产和医药小幅上涨,其余行业个股下跌一片,尤其供气供热、证券、保险、工程机械和IT设备等放量杀跌,亏损小幅大幅提高,“亏损累累啊!”许多股民又开始愁眉苦脸,抱头痛哭了。

  真不给专家学者们面子啊!专家学者对股市这么呵护、这么厚爱,怎么说也应该等到专家学者转身下了台再跌不迟哇,专家还在台上没下来了,你就直接开跌,左右开弓煽专家的脸,你市场也太不要脸了吧。不过专家的脸厚,学者的心理素质硬,不害怕的。

  事实上这只不过是股市的一碟小菜,冰山一角。我国股市自建立以来,著名的股灾即有06股灾、15股灾,历史地看,我国股市熊多牛少,长期徘徊,动荡不断,阴长阳短,对中国经济有所贡献,但也有重大破坏,造就了不少富翁豪富,但也让更多的股民倾家荡产、血本全无。

  在我国股市健康健全的内生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的情况下,“以活跃资本市场为支点,撬动整个消费大市场,继而拉动内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既行之有效,也将大有可为”,是非常不现实的。这个话不能说是一派胡言乱语,但确实是美好的理想美丽的想象。

  04.

  “以活跃资本市场为支点,撬动整个消费大市场,继而拉动内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首先需要的是股市等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其次是股民们能够持续稳定获得财产性收入。这需要几十年的时间,甚至上百年的过程。

  “但与此同时,当前资本市场权益类资产估值水平总体偏低,中小投资者获得感普遍不足。有机构测算,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占GDP比重不足5%,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差较大。财产性收入如果迟迟不见增长,庞大的投资者群体购买力就难免受到约束。”“但现实中,‘基金赚钱基民不挣钱’现象仍然广泛存在。”事实上,无论哪个专家、哪个学者,对我国股市存在的问题都心知肚明,他们才不傻呢,都是超级精明的精英。

  那么拥有超级大脑超级智慧的专家学者,为什么提这么不靠谱的建议,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呢?其实,这才是我们需要警觉的。

  对于广大居民、小股民们来说,这位马说说主播的话需要听仔细、仔细听:“捂好钱包,平安生活最重要!”

  附:中国的股市能不能拉动消费?

  从经济金融专业的角度看,投资和消费是两个概念、两个部类、两个领域,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虽有联系,但更多的是区别。投资的钱投资了,就不能消费了;投资做得是长线,消费一花,钱就没了;投资换回的是收益,消费换回的是物品服务;投资有挣有赔,赔了,消费不了或者消费减少了,挣了还想挣,钱不出来,消费只能干瞪眼。所以指望投资拉动消费,从技术的角度看,可行性不大。

  就股市而言,股票市场是高风险的投资,把一个家庭的幸福生活、把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放在高风险的基础上,你不感觉恐怖吗?

  那么,以活跃股票等资本市场为支点,激发整个消费,没有一点可能?那也不是,这需要条件需要转化,比如股民们普遍挣到了钱,赚到了不少的钱,这个时候就可能拿钱消费了。

  但股市是零和博弈,是极少数人赚钱,绝大多数人赔钱的游戏,富人极爱花钱,但富人极其稀有,你看哪个经济体是富人们拉动消费市场的。此外,股市暴涨,红牛劲爆,猛牛狂奔,这种情况少之又少。况且,从外国中国股市发展的经验看,牛市后面就是熊市,大牛大熊,但大熊之后几乎没有大牛。股民们刚在股市里捞仨钱,才弄了个大骨头啃了两口肉,熊市来了,没咽到肚子里的肉又吐出来了,还赔了许多唾液、胆汁。

  所以,从经济金融的专业角度讲,“最简单的是把股市搞起来,消费就上来了”的理论,既不符合市场规律,又很不专业。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就没人懂呢?弄俩假专家这么忽悠,这岂不是要误国害民嘛。

  有人不服气,梗着脖子反对----哪美国的股市为什么稳涨长升呢?连经济远不胜中国的印度“瘪三”的股市也比中国强,财富效应杠杠的,为什么?从国际视野看,中国的股市还有极大的增长潜力。

  很对,但你试试看。现在股市都允许一元买股票了,有了一元股票了,这么好的事,怎么股民们害怕呢?担心呢?-----这不光是要来割韭菜,还要来刨韭菜根呢。

  美国的股市怎么怎么样,印度的股市怎么怎么样,我不知道。但美国的股市搞刺激吗?印度的股市忽悠股民吗?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