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观点争鸣

余涅:关于天安门广场的中山先生画像

作者:余涅 发布时间:2020-10-06 08:51:28 来源:新文化研究 字体:   |    |  

  “任何国家的政治都由‘尊严的部分’和‘效率的部分’共同组成,其中‘尊严的部分’又是爱国主义情感的主要来源。”

火爆网络的该视频截图

  最近几天,一则题为“2012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惊现孙中山画像”的视频在网上流传,浏览量高达数百万次。

  这个视频的标题,自然是故意耸人听闻,因为每逢重大节日,在天安门广场摆放孙中山画像,已经是五十年代以来的老传统了,八十年代之前,还会同时摆放马恩列斯这四位革命导师的画像。

  至于这个视屏的文字解说就更是胡说八道(见截图)——说什么孙中山“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云云,硬是把毛主席的历史功勋给安到孙中山头上了。

火爆网络的该视频截图

  这个视频的广为流传以及其所折射的对历史认知的混乱,所反映的问题是严重的。

  余涅认为,必须重新考虑在天安门广场摆放中山先生画像所发挥的政治功能问题。

  毛泽东时代为什么要在天安门广场摆放中山先生的画像?

  有人说是为了统战台湾,余涅认为,这未免把主席想得太功利了。摆放中山先生画像,主要是为了表示对中山先生作为“革命先行者”的尊重。这一点,在毛主席1956年发表的《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说的很清楚。

  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当毛主席健在的时候,天安门广场摆中山先生的画像,不会产生任何政治误读,因为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对他作为“革命先行者”的历史定位都有清晰认知。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同时,由于天安门广场还有马恩列斯这四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画像,时时提醒人们新中国的真正来历是,这样的布局传递的政治信息是完整的,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但是,在毛主席去世之后,当马恩列斯的画像也不再摆放之后,中山先生的画像就格外突出了,而且每次摆放,媒体都会大肆报道,形成新闻热点(见截图)。

  当然,即便如此,如果国家能够给予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以和他伟大历史地位相称的尊崇,那么继续摆放中山先生的画像,也没什么大问题。

  在余涅看来,实际情况远不是如此。

  八十年代以来,非毛化的思潮一直暗流涌动。

  比如,重要的政治人物很少去毛主席纪念堂;比如,宣传画上的天安门城楼,往往会刻意遮蔽或抹去毛主席的画像;比如,电视台在直播天安门广场举行重大的政治活动时,从来不肯给城楼上的毛主席像一个特写……

  对普通民众会产生巨大影响的影视作品的问题就更大了。

  比如,在去年的国庆献礼片《决胜时刻》中就虚构了毛主席带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告慰”中山衣冠冢的情节。

  总之,在毛主席走下“神坛”的同时,中山先生却在走上神坛。

  言必称“国父”,这就更是一种“不知其父”姓甚名谁的可笑状况了。

  这种状况就诱发了前述历史认知的混乱,一些官方人士和教授,谈起中山先生,

  这种状况有什么危害呢?

  余涅认为,这种状况所导致生的政治后果就是共和国失去自己的尊严。

  任何国家的政治都由“尊严的部分”和“效率的部分”共同组成,其中“尊严的部分”又是爱国主义情感的主要来源。

  新中国已经成立71周年了,已经是一个成年共和国,不再是年轻共和国了。在新中国成立前24年已经去世的中山先生,既应该得到身为“革命先行者”的应有尊重,也应该适时走入历史,以免造成政治认同的混乱。

  重大节日不再在天安门广场摆放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丝毫不意味着不尊重中山先生,正如不再摆放四位革命导师的画像不意味着不尊重他们一样。

  余涅郑重建议:

  在现在摆放中山先生画像的地方,应该再摆放一幅同样规格的毛主席画像,两侧以稍小的规格摆放一些重要的开国元勋以及革命英烈的画像。

  这样的天安门广场,才最能体现对共和国历史的尊重,才最能体现共和国的尊严!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