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毛泽东精神(12)

作者:老吴 发布时间:2016-02-15 20:14:12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 十二 )

  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特别是为解除广大农民痛苦,建设幸福美满生活,探索一条由农村合作社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孜孜追求的精神​永远感动人心。 1955年7月31日,在中央召开的会议上,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第168-191页)报告的开篇就说道:“在全国农村中,新的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高潮就要到来。我们的某些同志却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过多的评头品足,不适当的埋怨,无穷的忧虑,数不尽的清规和戒律,以为这是指导农村中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正确方针。否,这不是正确的方针,这是错误的方针。目前农村中合作化的社会改革的高潮,有些地方已经到来,全国也即将到来。这是五亿多农村人口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的革命运动,带有极其伟大的世界意义。我们应当积极地热情地有计划地去领导这个运动,而不是用各种办法去拉它向后退。”然后又指出:“农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一天一天地在发展,新富农已经到处出现,许多富裕中农力求把自己变为富农。许多贫农,则因为生产资料不足,仍然处于贫困地位,有些人欠了债,有些人出卖土地,或者出租土地。这种情况如果让它发展下去,农村中向两极分化的现象必然一天一天地严重起来。”这与党的的初衷大相庭径、背道而驰。毛泽东看到问题的严重性,指示要“赶快上马”,加快合作化运动的步伐。 毛泽东为编辑《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倾注了大量心血,对所收176篇文章仔细修改标题,为其中104篇亲自写了按语。(《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第225—259页)在《勤俭办社》的按语中指出:勤俭办工厂、办商店、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它应该是一切经济事业的方针,也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国是一个很大又很穷的国家,在很长的时期内,需要执行勤俭的原则。在《严重的教训》的按语中说:“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从一开始就是种严重的思想的和政治的斗争。“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要从旧制度的基地上建立起来,它就必须清除这个基地。反映旧制度的旧思想的残余,总是长期地留在人们的头脑里,不愿意轻易地退走的。”然后又进一步指出: “反对自私自利的资本主义的自发倾向,提倡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一切言论行动的标准的社会主义精神,是使分散的小农经济逐步地过渡到大规模合作化经济的思想的和政治的保证。这一工作是艰巨的。”在《一个三年内增产百分之六十七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写道:孔夫子在自己的家乡办过多年学校,教出许多有才干的学生,可是他不大注意经济生活,他斥责他的学生樊迟过问如何从事农业的话是“小人”。曲阜县办了三年合作社,经过两千多年贫困的人民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开始改变了面貌。这就证明,现在的社会主义确实是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比起孔夫子的‘经书’来,不知要好多少倍。”毛泽东以他的雄才大略指出:“使我国五亿多农民实现社会主义改造这样一种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能是在一种风平浪静的情况下出现的,它要求我们共产党人向着背上背着旧制度包袱的广大农民群众,进行耐心的生动的容易被他们理解的宣传教育工作。”(《一个整社的好经验》);他把希望寄托在青年的身上,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合作社的青年突击队》)。毛泽东在按语中迫切希望广大农民走互助合作,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批评了自私自利的小农思想,指出社会主义改造的艰巨性,以及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景,倡导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的新型社会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同毛泽东精神一脉相承,具有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他不愧是农民的儿子,深深眷恋着生他养他的这片沃土,时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安乐冷暖放在心头;一片赤诚,一颗爱心,天地可鉴。 毛泽东在《工商业者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中说:“现在中国正处在大变革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农民的个体所有制要变成集体所有制,资本家也要改变其私人所有制。”“对地主,在一定时期要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改变成分后才可恢复公民权,加入合作社,那时就不叫地主,而叫农民。对地主来说,这事实上是解放了他们。”指出:许多人的命运自己是可以掌握的,“即要了解社会发展趋势,站在社会主义方面,有觉悟地逐渐转变到新制度去。”毛泽东不仅为广大农民,也为富农、地主以及工商业者这些在“人民”范畴内的人们改变自己的命运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投入到火热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时代洪流,顺势而行,脱胎换骨,成为新社会的一份子,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应有的贡献。毛泽东胸有成竹地说:“我可以开一张支票给你们。这是一个光明的政治地位,光明的前途。把个体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私有制废除了,社会上就剩下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整个民族只有到那个时候才更有前途,更有发展希望。”(《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 “所有的人只要沿着社会前进的方向前进,就都可以找到平坦而且广阔的道路” 后面加写了一段话,明确指出:这种道路,“对于农民、手工业者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分子说来,就是放弃小私有制,接受社会主义的合作制。对于资本家说来,就是放弃资本主义所有制,放弃对工人的剥削,接受社会主义的国有制。资本家真正放弃了剥削,以劳动为生,他们的社会成分就不再是资本家,而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了,他们同工人、农民就没有矛盾了,他们就一身轻快不受社会责备了。”毛泽东对私有制深恶痛绝,倾其一生为谋求人民共同富裕,社会公平正义,尽心竭力为社会主义祖国和广大人民规划着美好的蓝图。

  杭州是毛泽东喜爱的去处。苏杭是人间天堂。其气候宜人,景色秀丽,是休闲避暑的圣地。毛泽东喜爱苏杭并不是为了清闲避暑​。他到杭州先后完成了《宪法》的起草工作,指导关于胡风问题的处理,修订《关于农村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召集就近省市领导的工作汇谈,沿途进行实地调査研究。他甚至提出辞去国家主席职务,退居二线,专门进行理论研究,指导大政方针。他喜爱杭州也是与众不同,他不仅喜爱西湖的名胜古迹,更喜爱杭州的秀丽群山。他在杭州期间先后写有三首咏山的诗词: 《五律•看山》 :三上北高峰, 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一片飘飙下,欢迎有晚鹰。 《七绝•莫干山》 :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七绝•五云山》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毛泽东胸怀大志,深爱祖国“如此多娇”的锦绣江山,而“山”在他的革命生涯和精神世界中更具有深远的意味。毛泽东青年时代就以“昆仑崩绝壁”、“台风扫环宇”的大无畏气概,叩问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投身秋收起义的战斗行列,亲率腥风血雨洗礼的工农红军奔赴井冈山,进行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他率领队伍经过“风展红旗如画”的武夷山,在广昌路上,“风卷红旗过大关”,冲破国民党 “围剿”的不周山、白云山,“横扫千军如卷席”,才换来“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然而,毛泽东受到排挤,革命进入低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前进的路上,离天三尺三的高山,红军战士“快马加鞭未下鞍,” “万马战犹酣。”他们以“刺破青天锷未残”“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迈步从头越。”的英雄气概走过了雪山草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万里长征还只是走完革命的第一步,要把昆仑分为三截,“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才是未竟的事业。“不到长城非好汉”那才是革命者的胸襟!“江山如此多娇”激励每一位中华儿女为她浴血奋斗,在所不惜!“钟山风雨起苍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代表全国人民意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诗词不仅展露了他博大的胸襟,倾泻了满腔的革命豪情,更是中国人民革命艰苦卓绝的光辉记录,是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英雄史诗! 毛泽东爱山有他独特的意蕴。他爱山的雄峻奇伟,高耸入云的巍峨气势,昂然屹立的挺拔精神。《五律·看山》中,诗人登高望远,居高临下,“杭州一望空”,西湖和更广阔的苏杭美景尽收眼底。表现的是一种开阔豪放的意境,与诗人欢畅和怡然自得的思想感情极其融合贴近。更使人难以忘怀的是在山峦叠翠的晚霞中飘飖的雄鹰,展翅翱翔,搏击长空的画面,是何等壮阔的气势!“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把倾慕的喜悦展露得一览无遗。《七律·莫干山》纪录了诗人另一种稍纵即逝的喜悦心境。毛泽东游过莫干山流连忘返,意犹未尽,“回首山峦入莽苍”刚才还在莫干山上驻足观摩“莫邪”“干将”用过的磨剑石,体味“十年磨一剑”的世事磨难之感触,转眼间,顺势而下,走过四十八盘“风驰又已到钱塘”,又可以东看太湖美景,南望钱塘江流。欢快舒坦的节奏,秀丽优美的江山,诗人难有如此雅兴,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颐养身心。这种轻松愉悦的心境在毛泽东的诗词,即使在毛泽东的整个革命生涯中也是难能可见的。《七律·五云山》又是一番情趣。五云山雄奇幽深,毗邻西湖,接近钱塘江。在诗人眼中看到的,并非供游人闲逛的西湖苏堤,而是改造大自然,驯服钱塘江肆虐的狂潮,利于人民的江堤。这是与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帝王贵胄有根本的区别之处。他们只能看到垂柳依依的西湖苏堤,也只能听得到绿荫花影下的“柳浪闻莺”。而只有“胸中日月常新美”的一代伟人毛泽东才能回答“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那才是深山云海之处的天籁之音,心驰神往的圣地所在,那就是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诗人通过对五云山的描述,抒发了一种对恬静幽深的美学意境的神往之情。它具有独特的审美情愫,意味隽永。毛泽东几首描写杭州山景的闲适之作,表达了超脱于领袖、政治家、革命家,而作为凡夫俗子的世俗之情。但是,伟人就是伟人,他的思想深度、精神境界却又与众不同,超凡入圣。 1955年10月毛泽东写有另一首诗《七律·和周世钊同志》:“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1917年和1919年,毛泽东曾两次居住在岳麓书院的半学斋,在此期间他和一些“书生意气”“风华正茂”的志同道合者创办了《湘江评论》,建立了新民学会。赫曦台、爱晚亭是青年毛泽东经常散步、学习的地方。三十多年过去了,毛泽东故地重游,另有一番感慨。当时,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工商业、资本主义改造经过几多曲折反复,终于走上健康轨道,诗人的心情是舒畅的。“春江浩荡暂徘徊”,诗人具有坚韧顽强的精神,面对任何惊涛骇浪也是胸怀开朗、达观。“又踏层峰望眼开”,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鼓舞人心。“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革命的风雨迅猛异常,农村合作化运动全面铺开,掀起高潮,诗人无比欣慰。毛泽东与周世钊是湖南师范的老同学,毛泽东走上救国救民的革命武装道路,周世钊走的是教育救国的道路,他们殊途同归,感情深厚,经历几十年风雨,友谊依旧,坚守如一。联想到域外如苏联赫鲁晓夫之流,否认和诋毁斯大林,为了一己之私的鸡虫小事,搬弄是非,实在令人悲哀。但是,历史潮流滚滚向前,我们又何必为了青春年华地流逝而惋惜感叹呢。革命的奋斗目标能够实现,人民的理想终成现实,三十年前在赫曦台畅谈的梦想,今天站在赫曦台上放眼展望,祖国的锦绣江山竟然成为真实的壮美图画!该诗同在杭州咏山的几首诗一样,表现了毛泽东为“江山如此多娇”的祖国“竞折腰”的奉献精神,和对人民革命事业乐观进取、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抒发了诗人面对社会主义祖国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的欣喜豪放之情。

  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经毛泽东审定的社论,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多快好省地发展自己事业的号召。在“农业十七条”的基础上修改形成​《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村发展纲要(草案)》毛泽东指出:农业发展纲要必须放在可靠的基础上,不能凭一时的想法,脑子太热了需要冷一下,以免又发生盲目冒进的错误。这个纲要主要是动员农民来实行,是依靠群众,国家只给以一定的帮助,因此是个群众行动的纲领。毛泽东亲自到天津、南京、上海等地参观、调査,与农民交谈,鼓励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把荒山变果园,把荒地变粮田。在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上讲话指出:现在我们在革什么命呢?现在是革技术的命,叫技术革命。要搞科学,要革愚蠢同无知的命,叫文化革命。要在比较短的时期内,造就大批的高级知识分子,同时要有更多的普通的知识分子。会后,全国形成“向科学进军”的热潮。(以上参见《毛泽东年谱》第二卷第512-517页) 在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之后,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的讲话,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讲话指出:“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不能损害农民的积极性。“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要把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 “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专政,如今非有不可,而且非继续加强不可。否则,不能镇压反革命,不能抵抗帝国主义,不能建设社会主义,建设起来也不能巩固。”我们有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但是,“有些人做奴隶做久了,感觉事事不如人,在外国人面前伸不直腰,”我们“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来,把抗美援朝中提倡的‘藐视美帝国主义’的精神发展起来。”《论十大关系》倡导关心人民疾苦的奋斗精神,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精神,弘扬蔑视一切敌人的民族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大无畏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持团结友爱的协作精神。他鼓励人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际风云变化,特别是苏联开始对斯大林地攻击,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中国的各个方面。毛泽东明确指示,作出正面回应。在讨论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会议上的报告时,毛泽东讲道:实现共产主义是空前伟大而又空前艰巨的事业。不艰巨就不能说伟大,因为很艰巨才很伟大。在这艰巨斗争的过程中,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走的是前无古人的道路。问题在于共产党能够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自己的错误。随后组织专门人员撰写《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拿到政治局讨论。毛泽东高度重视,亲自修改,指出:斯大林后期犯错误,“他骄傲了,不谨慎了,他的思想产生了主观主义,产生了片面性,”“在他一生的后期,愈陷愈深地欣赏个人崇拜,违反党的民主集中制,违反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然后又高屋建瓴地指出:“不论他的正确的地方,或者错误的地方,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种现象,带有时代的特点。”他总结道: “由此可见,我们党的历史经验,也是在自己同各种错误路线作斗争的过程中使自己获得了锻炼,因此取得了伟大的革命胜利和建设胜利的。”(《毛泽东年谱》第二卷第560页) 酝酿已久的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金秋的北京,硕果累累,一片生机。毛泽东致开幕词:“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因此,必须善于学习。”“我们决不可有傲慢的大国主义的态度,决不应当由于革命的胜利和在建设上有了一些成绩而自高自大。” “即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八大会议的精神,就是虚心学习,戒骄戒躁,总结苏共和中共的教训,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会议期间,毛泽东在谈到斯大林犯错误的根源时指出:“苏联在阶级消灭以后,仍找对象,大批抓人杀人。客观形势已经发展了,社会已从这一个阶段过到另一个阶段,这时阶级斗争已经完结,人民已经用和平的方法来保护生产力,而不是通过阶级斗争来解放生产力的时候,但是在思想上却没有认识这一点,还要继续进行阶级斗争,这就是错误的根源。”因此,八大会议决议以毛泽东精神为指针,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明确提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以上参见《毛泽东年谱》第二卷第637-645页)

  ​ 中共八大召开之前,毛泽东为了准备会议的第一手相关资料,巡视各地。在南方巡视途中作《水调歌头•游泳》一词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乎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整首词洋溢着诗人心情舒畅、斗志昂扬、信心满怀的欢快格调。诗人1954年11月在广州小岛招待所,即今珠岛宾馆同刘少奇、周恩来、李富春等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初稿)》的会议时,指示把三峡工程列入计划。“这是一个长期计划,我是看不到了。”对在场的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组长邓力群说:“将来建成时,写一篇祭文告诉我。”(参见《毛泽东年谱》第二卷318页)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悲壮的。他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全身心投入到人民的壮丽事业。他多次听取关于开发三峡工程和根治黄河水害变水利的规划汇报,并到实地察看,毛泽东年轻时就喜欢游咏,“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次,在广州游过珠江,从长沙游泳之后,又到武汉游泳三次。作者后来在给黄炎培的信中说:“游长江二小时漂三十多里才达彼岸,可见水流之急。都是仰游侧游,故用‘极目楚天舒’为宜。”诗人还说:“长江,别人都说很大,其实,大,并不可怕。美帝国主义不是很大吗?我们顶了他一下,也没有啥。所以世界上有些大的东西,其实并不可怕。”毛泽东以63岁高龄无所畏惧地在水流湍急的长江搏击风浪三十里,不能不令人敬佩。“不管风吹浪打”就是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而 “胜似闲庭信步”正是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倾情流露。诗人为社会主义建设终日繁忙,倾尽心血;为所取得的成就欢欣鼓舞。“今日得宽馀”是作者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当时,武汉长江大桥正在紧张建设,如同祖国的其他建设一样如火如荼,“一桥飞架南北,”多么宏伟的事业,多么壮丽的图画!三十年前“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天堑变通途”,人民的革命力量改造了大自然,而且还将驯服长江。“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坚定的信念,宏伟的蓝图,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逝者如斯夫”,在不久的将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将自己的理想宏图变成现实。到那时,神女应该还安然无恙,祈福中国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主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惊叹不已!毛泽东热情奔放的心胸与人民息息相通,一曲《水调歌头·游泳》唱出了人民的心声,抒发了人民的情怀,是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曲深情赞歌。无论在任何时候,吟诵毛泽东诗词,那种改造和征服大自然,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创建美好生活的乐观战斗精神,时刻激励着人民,成为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中国是未被开垦的处女地”​,毛泽东在国庆招待会上对外宾说,“中国的前途是好的,但有艰苦的任务。在落后的经济基础上建设工业化国家并不容易。”(《毛泽东年谱》第三卷第7页)中国的建设事业任重道远,毛泽东心里十分清楚。在召集部分省市书记座谈时指出:现在天下基本上太平了,阶级斗争基本上过去了,还有一部分没有过去,那就是资产阶级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还存在,这是一个长期的斗争。毛泽东已经吹风:今后与享乐思想、骄傲自满、贪污腐化,忘记远大目标、经不起任何风浪的思想行为的斗争成为重中之重。按照毛泽东部署的一场和风细雨的整风社教运动即将来临。那就是整三个东西——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在八届二中全会上又强调:我们主张和风细雨,真正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也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我历来主张军队要艰苦奋斗,要成为模范的。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第313--329页)

  1956年11月11日毛泽东发表​《纪念孙中山先生》(《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第311-312页)一文。文章写道:“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毛泽东满怀深情地说:孙先生是一个谦虚的人。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尽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先生的革命事业,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力争将中国变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国,对于人类作出较大贡献。毛泽东与孙中山一样,是一位“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他们的精神相辉映,在历史的天空熠熠闪耀,光照千秋。(待续)

  2015.9.9-12.26.f.y​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