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毛泽东精神(9)

作者:老吴 发布时间:2016-01-30 08:42:16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 九 )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历史定格在这一天,这一刻。天安门广场三十万军民隆重集会,毛泽东主席以他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声音象雷电在天空滚滚而过,响彻祖国大地,震撼着万里江山,激动着中华儿女。为了这一天,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勤劳的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腥风血雨,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美蒋反动集团,平息战乱,把苦难的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一个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民主和平的新中国诞生了。人们欢欣雀跃地高呼:“毛主席万岁!”那是人民抑制不住激动从内心发出的声音。毛泽东不停高呼:“人民万岁!”那是领袖与人民心心相通,水乳交融的情景。有《开国大典》的油画作证,更有历史的见证。紧接着,毛泽东按下电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冉冉升起。从这一刻起,五星红旗每天清晨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升起,在万里蓝天猎猎招展。随后,毛泽东主席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同时向世界宣告:本政府代表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的原配夫人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即提出要求,希望在北京有一份工作。毛泽东及时致电当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的王首道,指出:“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同时致电杨开智,公开批评,“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毛泽东年谱》第一卷第16页)可想,杨开智按封建时代应该是国舅,并且是毛主席恩师的儿子,他希望找一份好的工作似乎是理所当然​。但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必然遭到毛泽东的痛斥。毛泽东是人民的领袖,是为大多数人民谋幸福而不是为少数人谋幸福的,身为国家主席,他更应严于律己,对自己的亲戚更要严格要求,铁面无私。但他对其他人的态度又不同。画家李苦禅面对天安门升起的五星红旗激动得留下了幸福的热泪,然而他却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吃人的旧社会被推翻,可人间还有不平事,”他愤然陈书,致信毛泽东。过了不久,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院长收到毛泽东的来信,称李苦禅先生“生活困难,有求助之意。”几天后,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专程来转告李苦禅,主席说新中国刚建立,有许多事等我们去做,现在国家经济困难,一时对美术工作者关心不够欢迎你经常提出宝贵意见。建国后将近一年,在毛泽东亲自关怀下,李苦禅才真正开始新的艺术生涯。从这里不难看出,毛泽东对李苦禅与杨开智的不同态度,彰显了毛泽东大公无私的高尚精神境界。

  10月20日毛泽东举行中央军委​第一次会议。他在讲话中说:进军新疆以及西南军队的吃饭成了很大的问题,明年必须布置好生产,我们这样大的军队将变成很大的生产力;海军的两只大军舰起义过来都不是共产党搞的,这证明了中国人的心都已经变了,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对旧军官、旧职员都要很好处理,使他们都有事做有饭吃;过去军队主要靠发扬民主,对俘虏即俘、即教、即补、即战,使他们成为我们新的血液,同他们互亲互爱,他们都坚决作战,全靠我们的革命精神。在菊香书屋接见绥远军区负责人高克林、傅作义等,谈到起义部队的团结改造时,毛泽东又指出:合作的意义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对起义人员要又团结又改造,过去是敌人,现在成了朋友,但合作还要经过艰苦的工作与斗争。以马列主义的思想代替国民党的反动思想,不能强迫灌注,要象下小雨一样,才能渗透进去。我当主席要使各方面都有利,要搞五湖四海。中国已归人民,一草一木都是人民的,我们要负责任并管理好。国民党的一千万党政军人员我们要包起来,使所有的人都有出路。毛泽东的讲话精神从始至终都贯穿了对人民的责任与担当,谁不为之感动而五体投地。他对于俘虏没有赶尽杀绝,而给予出路,使他们获得新的生命,又转入革命的洪流,成为人民的一员。人心归一,这就是毛泽东精神的力量。

  毛泽东时刻关怀延安人民。他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从1936年至1948年曾经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庆祝他们“继续团结一致,迅速恢复战争创伤,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我并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和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精神都是宝贵的​延安精神。继续革命就必须继续保持这种革命精神,否则就要走弯路。解放军三个团登岛金门,全部壮烈牺牲,为解放战争以来最大损失。毛泽东闻讯后当即指出:“当此解放战争结束之期不远的时候,各级领导干部主要是军以上领导干部中容易发生轻敌思想及急躁情绪,必须以金门岛事件引以为戒。”鲜血、生命而惨痛的代价足以警醒人们 。 新中国成立伊始,人民事业千头万绪,毛泽东对文教事业有独到的见地。11月15日在致信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周世钊说:“兄过去虽未参加革命斗争,教书就是有益于人民的。”“兄为一师校长,深庆得人,可见骏骨未凋,尙有生气。”全国大部即以解放, “但大难甫平,民生憔悴,须有数年时间,方能恢复人民经济,完成土地制度的改革及提高人民政治觉悟水平,这些任务均有待于文教工作的协助。”11月29日、30日参加政务院会议,讨论《一九五O年度全国财政收支概算(草案)》,毛泽东在关于减少军队人员时说:“飞鸟尽,良弓变”,变为生产的,不是“良弓藏”。三年五年恢复,十年八年发展,过三关就好办了。第一关战争,第二关土改,到了社会主义是第三关就好过了。1952年2月1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发布关于部分部队集体转业的命令:“我们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从创建之日起,就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英勇奋斗,艰苦奋斗。”“你们过去曾经是久经锻炼的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战斗队,我相信你们在生产建设的战线,成为有熟练技术的建设突击队。你们将以英雄的榜样,为全国人民的,也就是你们自己的未来的幸福生活,在新的战线上奋斗,并取得辉煌的胜利。”到1952年4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有四十六万五千人转为各种工程部队和屯垦部队。这些英明决策,特别是新疆建设兵团的组建,为部队转化为生产力,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指明了正确方向。大智慧、大手笔无人能及,为建设新中国功不可没。毛泽东又说:我们的情况概括起来就是:有困难的,有办法的,有希望的。我们的财政情况是有困难的,必须向人民说明我们的困难,不要隐瞒。但同时我们必须向人民说明,我们确实有办法克服困难。我们有办法克服困难,我们的事业就是有希望的,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毛泽东精神以他顽强的生命力一如既往地鼓舞人民。

  毛泽东执政27年,出国访问只去过苏联,可圈可点,回味无穷。他早就未雨绸缪,考虑革命胜利后​新中国的建立必须得到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的理解和支持,并学习他们的建国经验。1949年12月6日至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在苏联度过了七十一天。在访苏期间,由于长时间同斯大林会谈、交涉,国内战争进程,战略部署,土地改革亲自过问、指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夜以继日,操劳过度,以致外出一会都要晕倒。在谈到同苏联签订新的中苏友好条约,毛泽东认为有极大的利益,中苏关系固定下来,中国人民会感到兴奋,可以孤立民族资产阶级右翼;国际上我们有了更大的资本去对付帝国主义,去重新审査过去中国和各帝国主义国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资本主义各国不能不就我范围,有利于迫使各国无条件承认中国,废弃旧约,重订新约,使各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使中国能得到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一心一意进行国内建设。修改中苏条约牵涉到雅尔塔协定,即美英等国的利益,但中国人民认为那是已经失败倒台的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条约,似乎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斯大林有顾虑,毛泽东据理力争。关于要求联合国开除国民党在联合国的席位,外交部长周恩来根据毛泽东指示,及时致联合国声明,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认为,中国国民党反动残余集团的代表留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是非法的,并主张将其从安全理事会开除出去。”

  在访苏期间,毛泽东晋谒莫斯科红场的列宁墓,并敬献花圈,缎带上写着:“献给列宁——革命的伟大导师”。还抵达列宁格勒,到波罗的海参观​,在一米多厚的冰层上踱步。举目眺望,兴奋不已,他说:我愿望是要从海参崴——太平洋的西岸,走到波罗的海——大西洋的东岸,再从黑海走到北极圈,那时才可以说,我把苏联的东西南北都走遍了。他还兴致勃勃地登上十月革命时炮击冬宫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他深情地抚摸着他们,仿佛听到了那摧毁沙皇帝国的隆隆炮声。正是这炮声给中国送去了马列主义,中国人民才有了胜利的今天,他才可以踏上这神圣的战舰,领略它高昂的雄姿,感受历史的辉煌。 毛泽东在访苏期间,有两件事表明了他的原则立场和鲜明态度。他指示以胡乔木的名义发表谈话,驳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谣言,“美国帝国主义者们在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扫荡下,除了造作这样的谣言之外,已经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了。所谓中国共产党是苏联的走狗,苏联已经或正在或将要吞并中国这类低能的造谣污蔑,只能激起中苏两国人民的愤慨,加强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此外不会有别的结果。”对此,苏方认为中方不以外交部的名义发表声明感到不快。毛泽东以为对苏方的不快不必去作什么解释,中国发这份对美国的辟谣文件根本不需要用外交部长的名义,以新闻署署长谈话的形式是恰当的。通过这件事,说明毛泽东在中苏谈判中对苏联不是事事迁咎,而是不卑不亢,保持中国人民的尊严,求得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毛泽东不辱使命。关于中苏友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在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宴会上的讲话做了总结:“中苏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是久已存在的,然而,只有到了今天,由于中国人民历史的胜利,这种深厚的真诚的友谊,才用条约的形式把它确定下来,因而就使中苏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开始了一个完全新的时代。”这一讲话指明了毛泽东访苏的重大意义,也是对毛泽东访苏成果的充分肯定。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暴发。联合国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通过成立以麦克阿瑟为总司令的“联合国军司令部”。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美国政府决定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第七舰队随即奉命向台湾海出动。毛泽东召开政务会议,强调指出:中国人民早已声明,全世界各国的事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而不应由美国来管。杜鲁门在一月五日还声明美国不干涉台湾,不干涉中国内政的一切国际协议,现在证明都是假的。美国干涉朝鲜等国内政是完全无道理的。他号召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随即提议组建东北边防军,由粟裕和萧华任正副司令员。他还指出:如果美帝得胜,就会很得意,就会威胁我国,我们必须帮助朝鲜,用志愿军的形式,选择适当的时机。在接见邓华时,他说:他打原子弹,我们打手榴弹,抓住他的弱点,最后打败他。在战略上蔑视他,当作纸老虎,在战术上重视他,当作真老虎。9月15日侵朝美军在朝鲜西岸仁川登陆,朝鲜战局发生急剧变化。周恩来在国庆庆祝会上讲话,讲话争对朝鲜战争郑重声明“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个讲话经过毛泽东审阅修改,贯穿了毛泽东精神。10月1日南朝鲜越过三八线。斯大林要求中国立即组织五六个师参加战斗。金日成向中国政府提出支援请求。毛泽东第二天给金日成发电报,希望他们化整为零,分散突围,毁弃重武器,坚持分散游击,“切勿恐慌动摇,如此就有希望,就会胜利。”在召开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多数人不赞成出兵,毛泽东又提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说出他们不赞成出兵的理由:中国历经战乱,迫切需要医治战争创伤,建国才一年,经济十分困难,解放区农村的土改和城市的民主改革还没有进行,国民党留下的许多土匪特务、反革命份子还没有肃清,人民政权还没有巩固,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差,无制空权、无制海权,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打这一仗。毛泽东说: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机时刻,我们袖手旁观,心里难过。他终于想到彭德怀。林彪、粟裕重病在身,只有彭大将军才能堪此重任。他召见彭德怀,坦诚地说:出兵朝鲜,我们确实存在严重困难。彭德怀果敢地说:我反复考虑,赞成你出兵朝鲜的决策。毛泽东终于舒了一口气。在重新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周恩来也支持出兵朝鲜,这更给了毛泽东一颗定心丸。有雄才大略的周恩来,加上能征善战的彭德怀,毛泽东是如虎添翼,成竹在胸。在会上,彭德怀慷慨陈词地说:出兵朝鲜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可以找到借口。毛泽东针对林彪提出美军高度现代化,还有原子弹等观点,以他惯有的蔑视一切的口吻风趣地说:它有它的原子弹,我有我的手榴弹,我相信我的手榴弹会战胜它的原子弹。它无非就是一个纸老虎。会议最后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由彭德怀率志愿军入朝作战。10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战争的烽火已扑向鸭绿江。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关于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命令特别强调:要严格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这是保证完成军事任务的一个及其重要的政治基础。必须深刻地估计到各种可能遇到和必然遇到的困难情况,并准备用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

  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第一仗打响,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纪念日。在“联合国军”占领平壤的10月18日,毛泽东听取政治局​会议的与会人员的意见后说:现在敌人已经围攻平壤,再过几天敌人就要进到鸭绿江了,我们不论有多大的困难,志愿军渡江援助朝鲜不能再变。在关于目前时事的一份宣传稿上讲到:“美国如果竟敢在此时暴发世界战争,则其失败将更彻底,因为美国的军事装备尚未完成,而和平阵营势力则大于英美势力,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但不能听任美国侵入中朝边境而置之不理。” 毛泽东反复耐心地做人们的思想工作,象抗日战争时期主张持久战,抗美援朝也强调要有准备持久战的决心,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坚持出兵的决心和坚信胜利信心不动摇。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邀请民主人士王季范和周世钊到中南海叙谈,周世钊说:主席今天为什么有闲情来谈宗教与哲学问题,朝鲜局势不是很紧张吗?毛泽东坦然一笑,说:朝鲜局势日趋紧张。这段时间为了讨论这个问题,好多天睡不着觉,但是,今天我们可以高枕而卧了,我们的志愿军已经出国了。然后又说:我们急需要和平建设,我们可以写出和平建设的千条理由,但抵不住六个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现在美帝的侵略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纵不过鸭绿江,我们东北也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有困难。所以,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它把三把刀插在我们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身上,以台湾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腰上,把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天下有变,它就从三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允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两人不得不赞赏毛泽东的远见卓识和坚定意志。(《毛泽东年谱》第一卷第238页)11月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从10月25日到11月5日取得重大胜利,挫败了“联合国军”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旗开得胜,鼓舞人心。

  在志愿军捷报频传的时候​,民主诗人柳亚子的“高唱至”,毛泽东欣然附和,作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颜斶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纪新元。 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毛泽东诗词以恢宏的气势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矛盾斗争的发展史,进步与落后、正义与邪恶各种纷纭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不可调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翻身解放的人民当家做主的今天才开创了新的纪元。但是,斗争不会停止,美帝反动派虎视眈眈觊觎新中国由来已久,他们不甘心在中国战场上的失败,又在朝鲜战场兴风作浪,战争气焰及其嚣张,企图把战火重新推向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在西藏问题上美帝反华势力支持或挑动少数藏人西藏独立,连印度也指责解放军进军西藏的“侵略”行为;而在国内蒋介石余孽蠢蠢欲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相信反动派的阴谋不会得逞,世界发展的历史将再一次证明:侵略者必败,人民必胜。中共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决心作出民族牺牲,决定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英勇的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道在第一次较量中就取得重大胜利,将红旗插在妙香山上。看到诗人柳亚子先生和革命人民兴奋的感情心心相印,毛泽东也难耐心头的激奋,喜悦之情流溢在字里行间,因为他为此付出得太多、太多。

  同时,毛泽东又想到国庆一周年的晚上,怀仁堂华灯照耀、盛况空前,参加盛典的全国各族人代表观看由各少数民族歌舞团表演的歌舞,毛泽东心情很激动,对座在前排的柳亚子先生说:“这样的盛况,亚子先生为什么不填词以志盛?我来和。”柳亚子遂即席赋《浣溪沙》“用纪大团结之盛况”,呈现毛泽东。毛泽东“步其韵奉和”,写出《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彻夜难眠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诗人的精神世界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灾难深重的中国各族人民在千百年封建黑暗统治的剥削和压迫下饱经磨难;特别是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入侵,它们与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狼狈为奸,穷凶极恶地搜刮国家和人民的民脂民膏,使人民民不聊生;军阀混战、独裁统治更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国家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群魔乱舞、哀鸿遍野。“一唱雄鸡天下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的英雄儿女奋起反抗,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赴汤蹈火地英勇奋斗迎得人民的翻身解放,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诞生了。面对此情此景,诗人能不激动吗?就在作此词时,美帝国主义侵犯朝鲜,大有横兵鸭绿江,进犯我东北重工业基地,对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虎视眈眈。而出兵朝鲜的主张遭到多数人的反对,诗人的心情能平静吗?如果目睹美帝国主义占领朝鲜的阴谋得逞,而我们置之不理,中国人民大团结的盛况还能呈现吗?毛泽东心意以决:出兵朝鲜势在必行!诗人以饱满乐观的精神吟唱了“诗人兴会更无前”的华章。

  志愿军强势介入朝鲜给联合国军以沉痛打击。美军虽然武器先进,但士兵胆小如鼠,不敢恋战,志愿军英勇善哉​,令敌人闻风丧胆,丢盔弃甲。几次战役便收复平壤及三八线的广大地区,迫使敌人由进攻转入防御,扭转了朝鲜战局。各帝国主义没有想到志愿军进入朝鲜作战,感到惊慌失措,毫无办法。英国多数党派和媒体都不主张与中国决裂,各民主国家领袖对抗美援朝极为兴奋,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恐美情绪极大降低,我国人民团结一致,全力支持抗美援朝。在总结三十八军的作战经验时,毛泽东说:“在志愿军的作战经验中证明,我军对于有高度优良化装备及有制空权的美国军队,是完全能战胜的。”在致电中鼓励前线将士:“中朝两国同志要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一起,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为战胜共同的敌人而奋斗到底。”朝鲜战争进入新阶段,在致电斯大林的电文中说,在美国继续与我作长期消耗战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准备长期作战,以几年时间,消耗美国几十万人,使其知难而退,才能解决朝鲜问题。”1951年5月在一次与民主人士谈到抗美援朝战事发展情况时说:我们志愿军的武器不如敌人,大炮都少,飞机更没有上前线,但常常打胜仗。这是因为志愿军战士都是翻身的农民和工人,他们认识到这个战争是为支援被侵略的朝鲜而战,是为保家卫国而战,因此奋勇杀敌,敢于牺牲。可以说,这次战争我们打的是品质战。抗美援朝是正义的战争,是以弱胜强的精神之战。

  抗美援朝的胜利​是无数先烈的生命换来的,我国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人民领袖毛泽东也倾注了全部心血,甚至爱子毛岸英的生命。1950年11月25日,三架美军轰炸机突然飞临大榆洞上空,投下几十个凝固汽油炸弹,正在作战室的毛岸英和高瑞欣壮烈牺牲。对此,人们无不扼腕叹息。毛岸英作为毛泽东的长子,童年时代就随母亲入狱坐牢,少年时代流落街头,青年时代在异国他乡的莫斯科参加反法西斯战斗,回国后,被父亲强制到穷苦的农村接受“农业大学”的教育,新婚后不久就报名参加志愿军的行列奔赴朝鲜战场,饱经艰辛,受尽磨难,刚刚报效祖国,却过早地离开人世。当时,志司将此不幸事件告知军委及副主席刘少奇,周总理考虑到毛主席身患感冒,没有及时报告。到了翻年,也就是一个多月后,毛泽东才知道毛岸英已在朝鲜牺牲。周恩来解释了推迟告诉此消息的经过。毛泽东听后怔住了,一声不响,过了许久,只见他眼圈湿润,发出一声长叹,说:“谁叫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呢?”然后又说:“牺牲的成千上万,无法只顾及一人。事已过去,不必说了。”后来,彭德怀汇报情况并作检讨,他又说:打仗总是是要死人的嘛!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岸英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毛泽东的事确实是太多了,抗美援朝、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等等。他的心里只有人民,他的工作便是人民的事业,他的身心早已与祖国和人民融化为一体!

  毛泽东为《瞿秋白​文集》写的一段话,是毛泽东精神的真情表白:“瞿秋白同志死去十五年了。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者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瞿秋白具有的这种英雄主义和勇于奋斗的精神与抗美援朝的精神一脉相承。抗美援朝精神贯注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以及国际共产主义精神。这些崇高精神激励着英勇的参战将士,有了这种精神才有了在任何艰难困苦条件下取得胜利的保证,才能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和他们的事迹。

  杨根思是抗美援朝中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特级英雄。他是新四军老战士,28岁,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950年10月29日,他奉命带一个排的战士守住小高岭阵地,以切断美军南逃后路。敌人用炮弹从天上地下狂轰滥炸,他们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击退敌人8次进攻。最后,阵地上只剩下他和两名受伤的战士,他叫他们把重机枪带下去,不留给敌人。当他投下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40多个敌人冲上来,他站起来用力拉开炸药包的导火索,大步向敌人冲去。美国兵还没有反应过来,一声巨响,敌人灰飞烟灭,勇士壮烈牺牲。黄继光,牺牲时年仅21岁,是抗美援朝中用胸膛挡枪口的特级英雄。1952年10月19日,空前惨烈的上甘岭战役打响后,他所在二营奉命反击占领上甘岭一个高地的敌人,在反击中遭到敌人一个暗藏火力点的疯狂射击,部队连续冲锋都没有成功,眼看就要天亮了,如果在拂晓前不能夺下高地,将会直接影响整个上甘岭反击战的胜利。就在这时,黄继光参加了攻坚组,战斗中,两个战士阵亡,他身上也连中数枪,他昏了过去。敌人的枪炮声把他惊醒,他又奋不顾身地爬到敌人枪口旁,挺身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眼,壮烈牺牲。黄继光不畏生死,一往无前的精神是上甘岭精神即抗美援朝精神的典型之一。1953年4月毛泽东主席请英雄的母亲邓芝芳到中南海自己的家中做客,以表达对英雄的崇敬。邱少云,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26岁。1952年10月他所在的部队接受了一次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即在我与敌军相距三千米的空阔地带潜伏在敌人阵地前沿。出发前,首长指示要坚守纪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暴露目标。五百多名全副武装的战士隐蔽在蒿草丛中,蚊虫叮咬坚守20多个小时。次日中午,敌人投下了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溅在邱少云的左腿上,不一会燃遍了全身,他翻一下身或后退到旁边的水沟里,他身上的火便可熄灭。但是,他没有动,坚韧顽强的意志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支撑着他。他将爆破筒递给身边的战友,然后两手插进泥土里。烈火在燃烧,烈士陪受煎熬。随着冲锋号响起,战友们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人,胜利的红旗在高地上飘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后来说:上甘岭战役是个奇迹,它证明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骨头比美国的钢铁还要硬。抗美援朝的胜利是革命英雄主义和英勇的自我牺牲精神的胜利。抗美援朝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顽强拼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待续)

  2015.9.9-12.26 f.y​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