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毛主席包的粽子,啥样?

作者:济学公共号 发布时间:2023-06-23 02:55:58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李克勤(jixuie)题记:从1927年到1949年这段峥嵘岁月里,毛主席一共度过了22个春秋,据考证,在这段历史资料里好像没有他在端午节吃过粽子的记载。1927年以前,那肯定吃过。湖南汨罗是屈原投江的地方,吃粽子的习俗也是从这里开始的。湖南人包粽子的功夫当然也不会差。只不过,毛主席在青年时期搞革命工作,没有功夫去练习干家务活,当然也就不太会包粽子了。也许在生活中,也遇到过包粽子的事情。

  电视剧《向警予》:青年毛泽东“被迫”包了一次粽子,不过肯定不是很像样的,向警予杨开慧她们这些女同胞也不会很在意,本来也就是开开玩笑。

  01

  端午节包粽子是纪念屈原的习俗

  我们小时候就听说,屈原在汨罗江抱着一块大石头沉入江底,以自己的死达到唤醒人们麻木的神经。

  他是一位爱国的伟大诗人,人们当然要纪念他。

  屈原走后,人们每年五月初五,也就是屈原的忌日,拿些吃的东西,如粽子、咸鸭蛋扔进河里,给鱼儿吃,让鱼儿不要去碰屈原的遗体,以此表达对屈原的爱戴和怀念之情。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但从他去世到如今2300年时间,在中国主流社会习俗里,端午节纪念屈原,那是天经地义的。

  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中国的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者屈原,这是完全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的想法说法做法。

  请注意,屈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楚国人。在毛泽东文化里,屈原是作为中国人来纪念的,这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02

  我多次带学生来到隔壁大学的这纪念墙前

  这里有屈原的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鲁迅的小说集《彷徨》(鲁迅全集第二卷)开头,鲁迅录下屈原的《离骚》的名句。据许寿裳回忆,鲁迅能够背诵《离骚》里的一些名言名句。

  鲁迅称赞太史公《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毛主席的感觉是对的,鲁迅和老人家之间,那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毛主席对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作了系统的总结,这就包括屈原精神。

  屈原精神无疑是爱国的,但屈原爱国的方式却是独特的,他有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有坚持真理,不向谬误低头的气节,如此刚正不阿,坚贞不屈的精神风貌,在毛主席领导的革命队伍里,不也成了风气吗?这难道不是屈原精神最好的发扬光大吗?

  毛主席是文化大师,革命队伍的那种文化氛围,因他而兴起,这是不争事实。

  【早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毛泽东就如痴如醉地学习《楚辞》,对屈原崇拜得无以复加,这是1913年他抄录的屈原《离骚》原件图片】

  毛泽东25岁那年,写诗送罗章龙东行,诗中有这样两句:“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这里的屈即屈原,战国楚人,遭谗被放逐时写出的《离骚》,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政治抒情诗,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贾指贾谊,西汉初年洛阳人,汉文帝时任太中大夫,遭谗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迁梁怀王太傅,所著《治安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策论,所著的《惜誓》《吊屈原赋》《鸟赋》成为楚辞的一部分。

  由于他们同在楚地生活过;有相同的被逐、被贬的遭遇;有相同的志向和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品;同是文学巨匠、楚辞大家;加上贾谊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时,有“投书以吊屈原”的事,所以司马迁将屈贾并称,在《史记》中作《屈原贾生列传》。

  毛泽东喜欢优美的楚辞,终生珍爱;崇尚屈原、贾谊的才志,终生赞扬。他对屈原、贾谊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以诗表达了对屈贾的惋惜之情。

  从新中国成立直至去世之前,是毛泽东学习《楚辞》最集中的一段时期。

  1951年7月,毛主席邀请老朋友周世钊、蒋竹如到中南海,在交谈中多次称赞《离骚》“有一读的价值。”

  1957年12月,毛泽东要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把各种版本的《楚辞》,以及有关《楚辞》和屈原的著作尽量收集给他,大约有50余种。在1958年前后,毛泽东读《离骚》最勤,并推荐给其他领导干部阅读。

  张治中陪毛主席在安徽视察工作时,主席劝说张治中读《楚辞》时说:“那是本好书,我介绍给你看看。”

  1958年1月12日,毛主席在给江青的信中写道:“我今晚又读了一遍《离骚》,有所领会,心中喜悦。”

  中央在广西召开会议,一天晚上,毛主席正在看书,突然停电。他对卫士长李银桥说:“你去把蜡烛给我点着。”蜡烛点燃了,他继续看书。看的是《楚辞》,看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会议期间,毛主席批示印发《离骚》给与会者。在1月16日的讲话提纲中,他说学《楚辞》,要先学《离骚》。

  在1月21日结论提纲中,又用《离骚》中的词句来说明文件写作中的“概念”和“判断”的问题。

  1959年、1961年他两次要《楚辞》,还特别指明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的宋版《楚辞集注》。在此期间毛主席外出带去的各种书籍中,也有《楚辞集注》和《屈宋古音义》。

  1972年毛主席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时,还把自己读过的《楚辞集注》送给客人,让日本首相兴奋不已。

  毛主席对外宾说过:

  “屈原是中国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在2200多年前写了许多爱国的诗,政府对他不满,把他放逐了。最后屈原没有出路就投河而死。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就把他死的一天作为节日,这一天就是旧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在这一天,人民吃粽子。粽子是把糯米用一种叶子包起来制成食品。人民把这种食品投到河里喂鱼,使鱼吃饱了不伤害屈原。”

  这是对吃粽子习俗的最好解答,也是完全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的中国人民的习俗。

  在毛泽东文化里,全国性的节日不多,端午节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节日。

  节日少而精,才能体现节日的含义和价值。

  常识告诉我们,节日多了,经常过节,也就无所谓节日了。

  节日多了,那些真正有意义的节日,如端午节的意义就会被淡化。

  端午节,是淡化,还是强化?

  是不是个问题?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