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5万贫下中农看芭蕾:毛泽东文化奇观

作者:济学公共号 发布时间:2023-03-31 02:06:11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济学:1975年的文革后期,样板戏普及到基层,黑龙江省阿城县玉泉公社露天演出样板戏芭蕾舞剧《白毛女》第七场片段,公社组织来的观众漫山遍野,人数达5万之多。这是演出 时《黑龙江日报》记者李振盛铤而走险地跑上舞台中间抢拍的一张喜儿和大春重逢的剧照。

  资料参考:https://tieba.baidu.com/p/2098202936?pn=1

  这种场景,恐怕只有在毛泽东时代才会有,无疑是毛泽东文化的奇观。

  当年在田间地头演员演的剧情是第七场,这是电影视频。

  视频链接:https://www.baidu.com/link?url=XDueUlHps1cNer7oF9_N9fwYC9m6Rb96xrnQz6Qzl6_Mg8qxZ0cXQxa0FiBcynLjL-2WZTk0Q3W_pZ310I3NWeUq6o6EgoDfng2zIeEPCWG&wd=&eqid=fe01bd3400190f95000000046425cc22

  我们在微信里看到过一段72岁的石钟琴表演的街舞,风采依旧。当年舞剧《白毛女》拍成电影时,她演的白毛女在神州大地家喻户晓。

  2009年石钟琴接受采访时谈到当年的创作:

  【去农村体验生活时,我们的生活就跟当地农民一样,无论是做农活,还是日常生活。和农民一起在地里摘棉花,割麦子,听他们讲自己的生活,忆苦思甜。还要学习田华演的电影《白毛女》,多看书、多思考,在角色里把这个形象融汇进去。】

  【咱们的生活不一样了嘛,要体验那个生活,听农民讲忆苦思甜,要看那个白毛女电影,田华演的,看看书,白毛女怎么会这样,在角色里把她融汇进去。】

  毛主席的名言:“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

  现在读起来真是至理名言。

  从道层面讲,这完全想得通,也说得通。

  能否行得通呢?

  那就要看谁来指导做,以及怎么做。

  有这样的想法的人很多,说法也有,但在做法上,就发生分化了。

  唯有毛主席的文艺路线,才会有这样的经典出现,这个经典不仅是作品,还有作品深入普通老百姓中间的演出过程。

  这是道器变通大循环,一套完整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体系。

  关联阅读:

  济学:毛泽东与日本白毛女

  1972年访问日本时,石钟琴(左二)和日本扮演白毛女的森下洋子(右二),中间那位就是喜儿的扮演者茅惠芳

  李克勤(jixuie)题记:我们都知道毛泽东导演了中美关系的解冻的“乒乓外交”,其实中日友好的建立则与“芭蕾外交”密切相关,毛泽东与日本的白毛女有一段佳话。

  1964年毛泽东与松山树子握手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与日本直接的交流不多,这是众所周知的原因造成的。日本这个国家,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实上看,对中国的安全与发展都是个重要的国家。处理好中日关系,不仅有利于中日两国人民,也有助于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从这一大局出发,为了打开中日关系的僵局,毛泽东和周恩来决定对日本开展“民间外交”。

  1952年5月,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南汉宸邀请日本国会议员帆足计访华。帆足计等以考察农业为由访问丹麦,经莫斯科来到北京。他们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签订了《第一次中日民间贸易协议》。为宣传新中国,周恩来赠给帆足计一个电影《白毛女》的拷贝。日中友好协会的宫崎世民等在日本各地作访华报告的同时,策划了电影《白毛女》上映会。

  1952年秋,松山芭蕾舞团团长清水正夫在东京江东区的一家小礼堂,第一次看到电影《白毛女》,极为震惊,他推荐夫人松山树子也去观看。两个人顿时成了《白毛女》迷,他们跟着放映路线看了一路,决定将《白毛女》改编成芭蕾舞。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个决定使芭蕾舞剧《白毛女》成了他们一生的事业。

  1964年9月,松山芭蕾舞团再次来到中国。按照演出日程,剧团先到哈尔滨,然后到南京、上海。在哈尔滨的时候,外交部突然通知剧团立即返回北京。原来是为了毛主席的接见。10月1日,清水正夫夫妇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那是他们第一次见到毛主席。11月3日,剧团又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小礼堂为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休息时毛主席会见了清水夫妇。松山树子后来回忆说:因为上海舞蹈学校在我们之后,也将《白毛女》改编成了芭蕾舞。所以毛主席多次对我们说,你们是老前辈……。

  清水正夫记得毛主席和他讨论艺术,讲到艺术要尊重传统,但贵在创新,还讲到艺术要面向大众。

  清水正夫与松山树子长期从事中日友好事业,松山芭蕾舞团是世界著名芭蕾舞团。半个世纪以来,他们秉持中日友好信念,积极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发挥了独特作用。

  李克勤(jixuie)后记:八个样板戏里有两个舞剧,《红色娘子军》排演的难度相对要大一些,因此《白毛女》普及性的演出就相对多一些。我上初中的武汉市第28中宣传队就演过《白毛女》,可以说无论是从戏剧、交响乐,还是阶级教育,都是一部难得的活教材。

  而像电影里扮演大春和白毛女的专业演员凌桂明、石钟琴亲自到田间地头去演出,那效果更是不可想象的了。

  我们历史地看过去的历史会发现,中国农村即使在今天,很多地方依然还是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当年样板戏下乡起到的作用,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积极的。

  都是想得通,也说得通的,事实上也行得通了。

  毛主席领导的革命文艺事业,道器变通,这属于全人类。

  舞剧《白毛女》还有其它艺术形式,这也是毛泽东文化里独特的道器变通之变:

  舞剧《白毛女》全剧视频视频链接: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c1ODMzNTk4NA==.html

  变,是道器变通之源,一切道器变通都是开始于变。大千世界总是处在运动之中,静止是相对的。所以,不存在“天不变,道亦不变”,自然总是在变,道法自然,当然也要变。

  道,是道器变通之根;

  器,是道器变通之基;

  变,是道器变通之源;

  通,是道器变通之魂。

  按照中国的习惯,过年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如何开始新的道器变通之变,这是个问题。

  春节期间我们城市里,大量来自农村的同胞都回家过年了,怎样调整城乡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工农联盟上有新的突破,这都是需要有深刻的,而不是肤浅的,长期的而不是短暂的道器变通之变。

  这个变,不是单纯的器层面的变,在道层面必须是公平的,大众化的,所以叫道器变通之变。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