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穿越千年,农业智慧闪耀绿水青山间

作者:记者 发布时间:2022-07-29 09:28:23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   |    |  

 

浙江青田,农民在收捕田鱼。 光明图片

 

浙江湖州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游客乘坐“摇摇渔舟”欣赏古村风光。光明图片

 

福建福州,花农在采摘茉莉花。林双伟摄/光明图片

 编者按

  近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大会在浙江青田举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所致贺信强调的,“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挖掘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价值,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将为中国乡村振兴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哪些智慧与力量?我们特邀一线工作者畅谈他们的努力和心得,在他们的感召下,共担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之责、时代之任。

 

 “青田稻鱼共生”吸引我回国创业

愚公生态农场负责人 徐冠洪

  【聚焦•看“浙”里】

  世界农遗看中国,中国农遗看浙江。截至目前,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和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3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真没想到,我能作为华侨农民代表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上发言,向世界展示青田稻鱼共生的独特魅力。17年前,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让旅居国外多年的我倍感欣喜,心中那份难以割舍的家国情催促着我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回来后,我租赁了50亩闲置土地创办愚公生态农场。都说万事开头难,只有真正拿起锄头才知其中的辛苦。由于缺乏种养技术,收成总不见好,前3年的经营都很不理想。为了参透其中的“诀窍”,我向农业技术专家和周围老农学习稻鱼共生技术。慢慢地,我摸清了鱼与稻之间巧妙的平衡与田间管理的技术,稻米与鱼产量也随之上去了,口感越来越好。为了扩大品牌影响力,我的稻鱼基地从原先的50亩发展到了今天的240亩。此外,我还特别关注田鱼这一青田特色鱼种,它作为千年稻鱼共生的重要元素一直延续到今天,为此,我建立青田田鱼原种保护中心,进行培育繁殖,较好地保护了田鱼原种的纯正性。

  传统技术加上新的经营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化学变化,不光让我从事的稻鱼共生事业获得成功,还带动了周边农民加入进来。在青田县政府的牵线下,我参加了东西部合作帮扶,把青田田鱼“远嫁”到四川省古蔺县,为他们提供鱼苗、带去技术,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从学习实践到传承推广,不知不觉间,我也成为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现在,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桑基鱼塘引来“院士工作站”

浙江湖州市桑基鱼塘产业协会会长 徐敏利

  【聚焦•看“浙”里】

  我打小就生长在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家就在桑基鱼塘边的一个小村落里。早年,我“随大溜”回村做起了油脂生意。不久后,我们的腰包鼓了,但却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后来,政府动员淘汰“低小散”企业时,我带头响应了。可工厂关了,今后靠什么?村里荒废的湿地、老桑地、小鱼塘映入了我的眼帘。

  也是这一年,荻港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靠着古村和桑基鱼塘两张“金名片”,游客越来越多。可荻港村除了两个小饭店外,吃、住的地方都没有,我抓住这个机会,着手打造荻港渔庄。

  为了和古村风貌保持一致,我特地请人建设仿古建筑。慢慢地,集渔业养殖、餐饮住宿、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文化展示于一体的荻港渔庄成了桑基鱼塘边的地标建筑,更为村民带来了300多个就业岗位。

  为了提高桑基鱼塘的知名度,2008年年底,我寻思着办一场鱼宴,特地请来老师傅复原了荻港特有的“陈家菜”,烹饪了2000斤红烧鱼免费给游客品尝,带着他们体验渔歌、鱼画、剥茧、缫丝等项目。没想到,鱼文化节一下子火了,一直火到现在,成了南浔讲好农遗故事的活招牌。

  知名度打响了,我就带着团队开始在内部挖掘潜力,提升农业附加值。荻港村有5000亩桑基鱼塘,每年产出300万斤桑叶,我找到蚕桑技术研究员开展合作,开发桑叶茶。看到村民家中闲置的渔桶、鱼叉、菱桶等渔具,我们就自编自导了“渔家乐”。我还到北京、上海的知名院校推销桑基鱼塘,没想到,还真请来了专家。

  2016年,荻港渔庄挂牌成立了两个院士工作站和一个产品研发中心。靠着社会各界的努力,2017年,“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审,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为了让每个游客都能“看得见水、吃得到鱼、记得住乡愁”,2008年开始,我尝试与周边学校共建鱼桑文化实践基地;2019年,我又创立了“湖州鱼桑文化研学院”,推出以鱼桑为主题的历史人文与实地体验研学旅行课程,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宝贝”,把桑基鱼塘保护开发的接力棒交到下一代手中。

  

垛田之上 鱼米之乡

讲述人:江苏兴化市垛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王俊杰

  【一线讲述】

  兴化市垛田街道素有“千垛之乡”美誉。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为了生存,垦荒开沟,积泥成垛,栽菜植蔬。每到春天,油菜花盛开,形成“河有万弯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美丽景观。

  近年来,我们在人与土地互动中、在产业与科技互联中、在发展与保护互助中,放大垛田农业文化遗产的珍贵价值和综合效应,让现代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更有温度。

  比如,我们巧借乡村振兴东风,积极探索和推进垛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机制、新模式、新业态。去年3月,《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不仅为垛田活起来美起来提供了保障,也让更多人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借助乡村产业振兴政策,我们推动千垛菜花、垛上乡村游等旅游资源品质提升;借助生态乡村建设工程,我们不断加强河沟清淤和水生植物杂物清理,做好垛田传统农业生态的修复;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多层次地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让传统乡村充满朝气活力。

  这不,垛田龙香芋、垛田香葱等传统农产品食用价值、产业价值不断被挖掘激发。垛田香葱吸引种植户2万多户,年产香葱鲜品30多万吨,年产值30多亿元。2020年7月,兴化香葱还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2019年以来,我们街道还投资创建“天下第一垛”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区,在垛田农业文化遗产区域内推出十个微景点,提高社会公众对农耕文化的知晓度和自豪感。

  今年,我们街道组织开展“特色非遗送展下乡”活动,举办“物华天宝 人文垛田”垛田文化遗产、“三十六垛”故事、“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垛田农民画精品综合巡展等活动,广大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了解垛田深厚的历史文化。垒土成垛、择高向上,我们会继续发挥垛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优势,护生态、育品牌、强产业,努力建设生态品质优良、生态经济活跃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香榧梦”香醉新农人

浙江诸暨市翠生圆食品有限公司销售主管 宣杰

  【聚焦•看“浙”里】

  2019年12月,我回乡看望爷爷,看到年近八旬的他还背着竹篓,踩着蜈蚣梯向香榧树的高处缓缓攀爬,我的眼眶湿润了。那时,正赶上赵家镇政府号召青年返乡创业,思虑再三后,我决定回到家乡,做一名“新农人”。

  虽然从小就是在香榧堆里长大的,但对香榧的种植培育、采摘加工,我却是个“门外汉”。于是,从每天早上五点到晚上九点,我跟着爷爷、父亲上山,学习香榧嫁接培育、香榧树的日常护理等知识。

  在我们赵家镇深处,生长着万余株古香榧大树。千年之前,绍兴先民将野生榧树人工选择、嫁接栽培成可食用的优良品种香榧,并围绕香榧树建鱼鳞坑,开辟梯田,榧林下间作茶叶、杂粮、蔬菜等,构成了“香榧树—梯田(鱼鳞坑)—林下作物”农业系统,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带来较高经济效益。

  父亲种植香榧已经33年,从最初种植到后来跑市场销售,他始终用自己的方式守护香榧产业。而我开通了电商平台,用一根网线,链接了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我有幸得到了中国香榧博物馆馆长李金昌的指点,绍兴市林业乡土专家何伟录等一些香榧协会老前辈也给了我许多指导意见。

  以往榧农销售香榧仅依靠上门回收,品质参差不齐,且卖不出价格。在多方努力下,我们采用了专业合作社的方式,不仅在线下对接超市、大集团客户等,也在线上平台销售,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

  最近,我与赵家镇分管负责人一同参与香榧文化主题民宿讨论。为了挖掘香榧的多元价值,我先后对接食品厂、化妆品公司,目前已有香榧油、香榧曲奇饼、香榧面膜等产品同步销售。我积极对接各类学校和行走课堂,对外免费开放,多年来共接待学生和游客数万人次,成为人们认识、了解香榧的一个重要窗口。

  香榧有三代果之称,一棵树上三代同堂,象征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接力。接下来,我会不断研发新产品,加强与龙头企业对接,让这长寿之果代代绵延下去。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陆健、苏雁、高建进、陈晨、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张斌、谢尚国、方成)

茉莉花开 茶香世界

讲述人: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教授、福州茉莉花茶科技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联合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叶乃兴

  【一线讲述】

  “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茉莉花茶是一种再加工茶,茶坯与茉莉鲜花经过窨制工艺,使茶坯吸附了茉莉花的芳香物质,鲜灵的花香和醇爽的茶味珠联璧合,形成了诗一般优美的茶。守护好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不仅要靠技艺的传承,还要依靠科学的探究,才能让茶香飘得久远。

  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其独特的环境资源和精湛的生产工艺造就了福州茉莉花茶的优异品质。近十年来,我完成了福州茉莉花茶加工技术及产业化示范、茉莉花茶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以及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保护和发展专项规划等课题。今年4月,我的研究团队在国际植物学知名期刊发布福州单瓣茉莉花与双瓣茉莉花的高质量基因组,揭示不同瓣型茉莉花的分化与结构变异,填补了福州单瓣和双瓣茉莉花基因组学研究的空白,也找到茉莉香气调控的“密钥”,为茉莉花的产业化和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我在实地考察调研中,欣喜地看到福州形成了“山丘栽茶树,沿河种茉莉”的合理利用种植格局;在跟春伦、闽榕、福州茶厂等相关茶企以及知名茉莉花茶制茶大师们的学习交流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福州茉莉花窨制技艺之精湛,香气之浓郁,更让我感受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从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保护、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措施,倾力打造福州茉莉花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世界茉莉花茶之乡。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守护下,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一定会花开中国、芬芳世界。

在挖掘中保护 在利用中传承

  【专家点评】

  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是农业文明历史传承的精华,“活态”记录人类农业文明发展历程,泽被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启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光明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切实引领下,我国坚持在发掘中探寻古老智慧,在利用中活化农耕文明,正确处理了发掘与保护、利用与传承的关系,把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文明要素相结合,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农业文化遗产展现了独具特色的美学景观,系统性保存着重要农业生物、技术和文化多样性基因库。它囊括独特自然景观以及多样性生物景观、农业生产景观、聚居群落景观、非物质文化景观等,绘制出生态、生产、生活统一和谐的美丽画卷;它延续着多样性农业物种,能够更好地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维系着遗产地居民的生计安全和生活质量;它传承着精耕细作与间作、轮作、套种技术体系,以及用地养地结合、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等传统农业生产技艺,是农业生产智慧的高度凝结,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启示;它生动阐释了生态与文明的协调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延续发展传统文化的鲜活教材;它也是不同文明交流的共同语言,生动诠释了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十四五”时期,应继续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进一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的价值,让古老农耕智慧泽被当下、启迪未来。

  坚持在挖掘中保护。一是挖掘蕴藏在遗产中的传统种质资源,加快遗产地优质传统品种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抢救濒危传统品种,构建传统农业“种子身份证”,加快优异种质基因的精准鉴定,开展遗产地优良品种地理标志认证,为现代种质创制提供优质资源。二是挖掘蕴藏在遗产中的传统科技。长期以来,不同地区的农民、牧民、林农和渔民以多样化的物种及其相互作用为基础,利用适用于当地条件的独特管理实践和技术,创造、发展并保持着农、林、牧、渔共生复合系统的有机系统构成。我们要探索其有效连接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生计维系的独特机制,深挖“藏粮于地”的耕作技术、“存粮于仓”的贮存技术和“节粮于口”的生存技巧,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生动记录并科学分析传统农耕的丰富科技内涵,探索相互依存的一般规律。同时,探索农业数字化、智慧化、网络化的路径与方式,为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供给传统智慧。三是挖掘蕴藏在遗产中的传统文化精神,提炼、彰显农业生产经验升华出的“天人合一”“节用物力”“应时取宜”等理念,探索文化与具体农业生产实践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关联谱系,让农耕文明绵延演进,为人类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更多智慧和滋养。

  坚持在利用中传承。一是创新农遗农技,古法新用,以巧用自然伟力、依托本土资源的生产方式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土流失以及农业发展化学化、物种单一化等问题,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带来的生态风险,建设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二是发挥农业文化遗产传统品种以及产品品牌、地域品牌叠加优势,适应绿色消费需求趋势,加强生态农产品认证与推广,丰富农业产品内容与包装形态,推行遗产地共生农产品组合式消费,塑造遗产地农产品品牌,讲述农产品的文化故事、文化意蕴,开发农业文创产品,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和文化附加值,将特色农产品卖出去,把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引进来。三是推进数字技术助力遗产地发展,建立遗产数字化场景,推动云农场、实景直播、网红田园等的打造,构建文化遗产的网络空间,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平台。四是大力发展文化遗产场景式消费,推进遗产景观利用,开发乡土文化旅游产品,以沉浸式方式、系统性内容为载体,发展农事体验、乡村研学、实景演艺等业态。发掘农业文化中的艺术元素、劳动技艺,广泛建设开发遗产地农业美育、劳动教育课堂。

  (作者:魏 鹏,系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陆健、苏雁、高建进、陈晨、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张斌、谢尚国、方成)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