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1975年《人民日报》:军民团结的英雄诗章

作者:禹贺之声 发布时间:2018-11-25 08:17:59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现代舞剧《沂蒙颂》以火热的革命激情、强烈的艺术力量,把我们带进了解放战争时期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舞剧通过英嫂用乳汁抢救解放军伤员方铁军的动人情节,谱写了又一首军民团结的英雄诗章,表现了革命老根据地人民热爱子弟兵的深厚的无产阶级情谊,有力地提示了人民战争不可战胜的阶级根源和政治基础。

  《沂蒙颂》表现的是军民团结的主题,这个主题在许多以人民战争为题材的作品中都得到过反映,而《沂蒙颂》却写得比较新颖、凝炼和深刻。这是因为,它在刻画主要英雄人物英嫂的形象时,运用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对题材作了严格的开掘,很注意通过特定斗争环境中矛盾的特殊性,着力描绘和展示英嫂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光彩。在结构情节时,不是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而是刻意求深,精雕细琢,在中型舞剧的有限篇幅内,用全力捉住英嫂性格的主要特征,把英嫂救护伤员同敌人还乡团搜捕伤员作为全剧矛盾冲突的主干,随着冲突的步步展开和激化,不仅细致地表现了英嫂抢救、护养、掩护伤员的英雄行为,还突出地展示了她完成这一系列英雄行为时内心世界的动人光辉。

4e01703b52a14a7a3656f573d53a5021.jpg

  序幕拉开,英嫂就被置于特定的斗争环境中。那是一九四七年秋,伟大的解放战争进入了第二个年头,中国革命正处于光明与黑暗交替的历史转折点上。我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制定的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伟大方针,暂时放弃了一些地方,实行主动转移,展开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国民党反动派为了作垂死的挣扎,疯狂地向我沂蒙根据地发起反扑,恶霸地主赖金福也率还乡团窜回了山村。敌人的反攻倒算,是从搜捕我解放军伤员方铁军开始的;而英嫂忘我救伤员的行动,就成为同敌人的白色恐怖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自觉行动。这场斗争的发展及其特点,则是由沂河村当时当地敌我力量对比的具体条件所决定的,也是被英嫂这个普通劳动妇女的思想、性格所决定的。她丈夫鲁英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已率领武工队健儿转战上山;面对敌人白色恐怖的日益加剧,英嫂斗争的道路必然也是艰险重重的。这就为刻画英嫂这个老区人民拥军支前的英雄代表,突出揭示她的主要性格特征,创造了典型的环境。

f636d60df1bc4d463057ffe05fbf17ed.jpg

  在英嫂所处的典型环境里,矛盾和斗争的发展有其特定的形式,敌我之间不是枪林弹雨、大起大落地进行交锋,而是以对解放军伤员的搜捕和反搜捕为焦点,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舞剧为英嫂反搜捕的斗争行动,设置了三个环节,即:救、养、护。三者的关系是:以“救”为重点,而以“养”、“护”分别从内心世界的开掘上和矛盾冲突的激化上予以深化和发展。但其中最富于表现力的是“救”,英嫂以乳汁救伤员的行动很有生活特色,很有象征意义,也是英嫂这个人物不同于其他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的独具光彩之处,由此为舞剧主题的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abd5a559c3404f500a6e7023244fef4.jpg

  在敌人眼皮底下抢救、护养伤员,必然伴随着一场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沂蒙颂》把主要英雄人物置于典型化的矛盾和斗争中去刻画,使主人公英嫂始终居于矛盾的主导方面和中心地位,有力地突出了英嫂为掩护亲人解放军而赴汤蹈火的英雄性格,赋予英嫂形象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当敌人还乡团深夜闯进家门,指着炉上煮的鸡汤对英嫂鞭打、逼问时,她怒目以对,坚贞不屈;在还乡团毒设跟踪搜捕的诡计后,她将计就计,在张大娘掩护下冲出敌人罗网,急速挽篮上山为亲人送鸡汤和干粮,机智勇敢,胜敌一筹;当还乡团发现藏伤员的山洞而放火烧山时,她急中生智,毅然引敌扑身,表现了忘我的牺牲精神;在还乡团驱逼群众,又抢去英嫂的孩子要下毒手时,面对生死考验,英嫂为救子弟兵甘愿承担最大牺牲,毫不动容,大义凛然。正是在这样一些敌我展开殊死搏斗的风口浪尖上,英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英雄性格在广度上不断得到开拓,以多侧面丰富了其主要侧面,使英嫂的形象显得扎实、丰满而富有光彩,也更深地展示了人民群众同人民军队之间阶级深情的主题。

6909a10129079f762b7e1d990e256cdb.jpg

  英嫂是老革命根据地一个普通的贫农妇女,敢于冲决千百年来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用自己的乳汁抢救了一个伤势严重的解放军亲人;敢于面对气焰猖獗的敌人而毫无畏色,千方百计、舍生忘死掩护伤员,在斗争中焕发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军爱民,民拥军。《沂蒙颂》侧重于写民拥军,同时还以凝炼的笔墨,刻画了解放军伤员方铁军的形象,表现了军爱民的若干动人情节,既有力地衬托了英嫂的形象,又丰富、深化了舞剧的主题。特别是当敌人找不到伤员,气急败坏,妄图对群众下毒手,要把英嫂的孩子摔下山崖时,英嫂为了保护子弟兵,宁肯牺牲自己的孩子,气薄云天;而方铁军则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毅然挺身而出,从敌人手中抢过孩子,岿然如山。这两个英雄形象的崇高精神,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拥军爱民的壮美图画!

655536a691f88166a32c2ae587c3709b.jpg

视频链接:v.qq.com/x/page/e01757gpetd.html

——现代舞剧《沂蒙颂》

田牛 《人民日报》1975-04-22

 9aa7e5ddd160631074aee8ea4da9ecde.jpg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