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张钦礼传》三十二 | ​他战黄河凌汛带头跳入刺骨的冰水,建大堤因糖尿病昏死在工地

作者:反问号 发布时间:2017-05-16 08:29:56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a3841b1f6c2ae1485801a9720ee8116c.jpg

        张钦礼扎在民工堆里,如鱼得水。可他毕竟是50出头的人了。加上多次蒙难,身体已大不如前。一天,他眼前一黑,一头栽倒昏死过去,樊哲民叫来救护车将他直接送到开封淮河医院。

  在急救室里,他心跳骤减,瞳孔扩散,生命垂危。妻子刘秀枝流着泪给千里之外的儿子发电报:“父病危,速回。”

  战停接到电报,给部队首长请了假,就急忙往家赶。几经转车,回到了兰考。进家后,只有妈妈刘秀枝在家。

  “我爸呢?”

  “那天可把我吓坏了!差一点要了你爸爸的命。”刘秀枝说:“淮河医院抢救了几天,总算又把你爸爸救回来了。这不,他还没完全恢复,就又去工地了。”

fc684cd5f90b11448d977a2a1128c05c.jpg

张钦礼路遇老乡亲

  经作者独家授权,反问号(微信ID:CFS-fanwenhao)从4月5日起开始全文连载《张钦礼传》,与广大网友一起回忆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张 钦 礼 传》

(连载三十二)

刘占锋 著

二〇一七年二月

第八章 黄河不解缘

为黄河打造铜墙铁壁
 

  新中国成立后,确保黄河安澜,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悬在心头的重大问题。这一点,在黄河边长大的张钦礼心中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

  强力推进的引黄灌淤、变害为利,是张钦礼对黄河理解的一部分,而对于黄河不驯性格的防范,则是他时刻不敢掉以轻心的重中之重。无论历经多少坎坷、磨难,他只要回到兰考主政,黄河马上就会回归到他心中无与伦比的位置。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东西跨越了23个经度、南北相隔10个纬度,穿越九省,全长约5500公里,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特别是其中下游更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区域。“河”、“大河”是它在中国古代的专用名词,“中华母亲河”则是中国56个民族对它共同的敬称。

  黄河含沙量居世界之首,“九曲黄河十八弯,一碗河水半碗沙”,就是对它的形象比喻。黄河下游冲积扇平原由此而形成,行洪河道也因常年淤积抬高而成为高出两岸的“悬河”奇观,一旦发生大的洪水就极易决溢泛滥,改走新道。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为全世界所仅见。

  据文字记载,黄河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每逢伏秋大汛,若防守不力,轻则漫口决溢,重则河道改徙。在1946年以前的三四千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93次,改道26次。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东坝头以西的兰仪铜瓦厢决口后,改道入渤海至今。

  纵观大河行程,地形地貌相差悬殊,各河段径流量与流速变化甚大。受气温、河道地理位置与形态等因素的影响,每到夏秋季,随着雨量大增,河水暴涨,号称地上“悬河”的黄河防汛形势就极为严峻。冬季,黄河又会结冰封河。

  而到春季融冰时,低纬度的河段先解冻,而高纬度的河流仍然结着冰,上段已解冻的冰水流至处于固封状态的下段,就会冰凌壅塞,水位陡涨、漫滩偎堤、冰积成坝、水鼓冰开,从而引发严重的凌汛灾害。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多次战胜严重的凌汛和伏汛,取得了60年安澜的伟大成就。

  兰考地处黄河下游,河南黄河段的最下端。上接开封市,下至山东东明县,所辖堤防31.8公里。黄河千里东进、奔腾而来,到兰考形成一个S弯,直冲兰考东坝头,骤然折向东北。

  人称黄河“铜头铁尾豆腐腰”,兰考就处于这个“豆腐腰”旁,一旦发生凌汛或伏汛,这里历来都是险工地段与防护重地。稍有疏忽,便可能洪水泛滥,吞噬农田,夺人生命,将城乡变成一片泽国。

张钦礼就任兰考县第一任县长后,打的第一个硬仗就是亲率防汛大军战黄河凌汛。

  那是1955年正月,黄河在兰考与东明交界处结冰成坝。一夜之间,冰坝突出水面并迅速升高。兰考县东坝头以下河水暴涨,洪水夹着冰块横冲直撞,奔向滩区。前后金庙、霍寨、代寨等14个村庄、1.4万多人被围困在冰水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黄河修防段艾段长从没见过这种阵势,火速向正在南彰检查工作的张钦礼报告:“黄河在咱县东坝头地段暴发凌汛,冰塞成坝,冰水漫滩,群众生命财产危在旦夕。”

  “你立即报告开封地区黄河修防处和省河务局,请求火速带破冰船前来支援;我立马赶到。”张钦礼命令道,“你要听好了,一要密切监测汛情,保证通讯联络;二要搞好现场技术指导,协助防汛人员采用多种方式克冰坝、破冰块,战胜凌汛。”

  接着,张钦礼又给县委书记程约俊和副县长何志忠打电话,决定立即启动黄河防汛一级预警方案,并命令沿河区、乡干部亲率防汛突击队一万多人迅速奔赴大堤抢险。同时组织好抢险第二梯队。

  这时,何志忠带领县直机关抢险突击队员赶过来了,沿河区乡的防汛突击队员赶过来了,开封黄河修防处、省河务局支援的破冰船也到位了……张钦礼、何志忠和时任县委办公室秘书樊哲民与黄河修防处甘主任、修防段艾段长现场研究抢险方案。

  张钦礼说:“时间就是生命。现在咱们兵分两路。一路由甘主任、艾段长、樊哲民率领,乘破冰船去攻克冰坝;一路由我和何志忠率领到滩区村里救群众,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时值数九隆冬,天寒地冻。群众情急之中有的爬到树上,有的爬到房顶。呼救声此起彼伏,哭喊声撕心裂肺。张钦礼指了指对面的群众,大声喊道:“同志们,咱们的父老乡亲生命财产遭到严重威胁,我们怎么办?”

  大家纷纷应道:“趟水过河,抢救群众!”

  “大家掂上木棍,挽住手;三人一组,照我的样子脱衣下水。”张钦礼随即命令道。

  “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共产党员带头,跟我来。”何志忠看张钦礼第一个脱掉棉衣,带头跳进刺骨的冰水里,也高喊着跳到冰河中。

  张钦礼、何志忠手挽着手走在最前头。遇到大的冰块,他们就用木棍拨开;遇到深坑,他们就提醒大家绕开。抢险突击队员喊着口号,奋力向遭灾的群众那里冲去。他们一个个冻得脸色铁青,上牙直打下牙。

  越往里走水越深,水到腰间时,人在湍急的冰凌水流里就开始觉得头重脚轻,难以站稳。这时,一个大的冰块突然冲过来,把何志忠压到水里。张钦礼急忙推开冰块,拉何志忠站了起来,何志忠的衣服已全部湿透。

  “快救命啊!”躲到房顶、树杈上的群众看到张钦礼、何志忠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来救大家,流着泪呼喊:“我们在这里!我们有救了!”

  抢险突击队员们听到群众的呼救声,在滩区党员干部的引领下,分赴各村各家抢救灾民。他们趟着冰水,嘶哑着嗓子,挨家查看、喊话。

  “有人吗?”张钦礼听到两间危房中有哭泣声,大声问道。走进去一看,发现一位老太太躺在床上发高烧,旁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趴在老人身边哭。张钦礼二话不说,背起老太太,扯上孩子就往外走。刚一出屋,那家的房子就塌下一角。

  赶赴霍寨村救灾的何志忠,撑着竹筏子,往外抢运老人和妇女儿童,结果被急流中的冰块撞翻,筏子上的人全部落水。何志忠带人将他们一个个抢救上岸后,他自己被冻僵昏倒在冰水中。县供销社副主任李益斋、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李永义冻僵后也倒在救人的路上……

  积凌水还在上涨。张钦礼只好将指挥电话架到了房顶上。在这危急时刻,甘主任等乘破冰船率队赶到。樊哲民报告,冰坝告破,冰水开始下泄,破冰船沿河道已靠近滩区村头。

  “太好了!太及时了!”张钦礼眼前一亮,连声说着,又立即下达命令:“通知抢险突击队员,火速将何志忠和李益斋、李永义等冻僵休克的同志护送到爪营乡医院进行抢救。通知所有机帆船、木帆船赶到滩区,先将老人、孩子、病号送走,搞好救护……”

  “张县长,我这就去办!”樊哲民说。

  “哲民,千万记住,冻僵的人,都不能用火烤,也不能用热水泡,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可以放在屋里,让青壮年脱了衣服暖。”张钦礼不放心,又一再叮嘱道。

  这时,张钦礼发现樊哲民衣服上有不少血,就拉开他的上衣,只见他身上、胳膊上划了一道道血口子。很明显,那是在抡锤挥棒破冰时被冰凌划破的。张钦礼感动了,抓住樊哲民的肩头说:“好样的!你辛苦了。”张钦礼看着昏迷的何志忠,命令艾段长立即将他送到开封职工医院抢救。

  “何县长是好样的,我要他活着回来!”张钦礼含泪说道。

  “保证完成任务。”艾段长向张钦礼行了个军礼说。他是部队转业下来的营长,关键时候仍然是在部队时的做派。  在开封职工医院经过两天两夜的抢救,何志忠脱离了生命危险。张钦礼再三向医生表示感谢,并以兰考县人民政府的名义写了感谢信。医生拉着张钦礼的手,说:“何志忠起死回生,那真是生命的奇迹呀!”

  张钦礼这个兰考县第一任县长,上任半年,便以无一人死亡的“战绩”赢得战胜特大黄河凌汛的第一个硬仗。

1958年秋的黄河大洪水,进一步把确保黄河安澜问题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这一年的7月14日至19日,黄河三花区间的干流区间以及伊河、洛河、沁河流域持续暴雨,笼罩面积达8.6万平方公里,其中200毫米以上的强暴雨区1.6万平方公里,300毫米以上的有6500平方公里,400毫米以上的有2000平方公里;平均最大1天雨量69.4毫米,最大3天雨量119.1毫米。

  受暴雨影响,7月17日10时至18日0时,沿程次第出现最大流量,从而形成干支流洪水在花园口同时遭遇的极为严峻的局面。黄河花园口站7月l8日出现洪峰流量2.23万立方米每秒,东坝头以下全部漫滩,大堤临水,堤根水深一般2—4米,个别水深达5—6米,高水位在高村至洛口河段洪水持续了34—76小时。

  面对建国以后最大黄河洪水的冲击,黄河堤防虽经多年大力培修加固,险情仍不断出现。

  据不完全统计,险工坝岸出险1998坝次,堤防发生渗水59.96公里,塌坡23.879公里,裂缝1392米,管涌4312个,抢堵大漏洞18处,有的险工坝头被洪水漫顶。

  为确保黄河大堤安全,中央和河南、山东两省立即召开了防汛紧急会议,进行全民动员,组织动员了200多万军民上堤防汛,有的河段,每公里上堤人数高达三五百人。

  7月18日,周恩来总理亲临黄河抗洪前线,视察水情,指挥抗洪,总署防守。广大军民坚持“人在堤在,水涨堤高,保证不决口”的战斗要求,仅一夜之间就加修子埝600多公里(子埝为防止洪水漫溢决口,在堤顶上临时加筑的小堤),防止了洪水漫溢,保住了大堤安全。  即便如此,这次大洪水,使京广铁路停运14天,山东、河南两省的黄河滩区和东平湖湖区,有1708个村庄被淹,74.08万人受灾,淹没耕地304万亩,倒塌房屋30万间。

殷鉴不远。1975年,“文革”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国家决定对黄河大堤普遍进行加宽加高加固工程。

  这对于正处于黄河“豆腐腰”的兰考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消息了。

  兰考境内,黄河大堤长达31.8公里,按照平均加高两米、加宽五米计算,预计工程土方量为280万立方米以上;要使黄河大堤的抗洪能力达到2·23万立方米流量/每秒的质量标准,做到复堤、农活两不误,预计须分三期,上民工2万余人。

  工程的艰巨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为确保加固黄河大堤任务的圆满完成,张钦礼及时召开了县委会研究部署。樊哲民首先发言:“黄河称‘悬河’,在咱兰考‘悬’得尤为明显,且险工较多。必须充分估计到工程的复杂、任务的艰巨,做好充分的动员,高效的协调,才能保质保量,万无一失。”

  “复堤取土量那么大,土源咋办?”组织部长张先志觉得土源就是一个大问题,插话问道。

  “土源没有问题。这首先应该归功于我们这两年的引黄灌淤。”樊哲民有板有眼地分析道:“1973年以来,我们的引黄灌淤,已为复堤打下了很好的土源基础。黄河在兰考段临堤原来有深不可测的大潭坑三个,是有名的险工地段。堤里是高滩,堤外是洼地深潭。一遇黄河大汛,大堤腹背临水,极其危险。像谷营公社四明堂大潭坑、三义寨大潭坑和红庙大潭坑,现在全都淤成了胶泥地,面积都在一千亩以上。不但巩固了堤防,解决了黄河大堤暗险工,而且为这次大堤加宽加高培土提供了丰富的土源。我们可以就近取土。可以说,复堤土源全段取土都没有问题。”

  听樊哲民一分析,大家心中最大的疑虑烟消云散,会议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喜欢坐快车的潘子春恨不得马上开工上阵。他说:“这就好办了。我们必须想办法提前完成。不然,一来运动再挨整,咱又干不成了。”

  张钦礼看到大家意见统一,个个摩拳擦掌,信心百倍,就郑重提出,这次复堤工程由县委副书记樊哲民出任复堤指挥部指挥长,得到大家一致同意。他说:“老樊,将由你点,兵由你调,老潘和先志给你做好后勤供应。我和捍东、启德书记给你做好服务与后勤。你就择日挂帅出征吧!”

  “张书记放心!我们一定鼓足干劲,加大民工投入,提前完成任务。”樊哲民胸有成竹地说道。

  张钦礼最后表态说:“加宽加高加固黄河大堤,是国家的重大决策,也是对兰考人民的关心与支持。这是人命关天的工程,是考验我们对党、对人民责任心的政治任务。我们不但要有吃大苦、耐大劳的革命干劲,还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明的组织纪律和团结协作精神。我们要不怕脱掉三层皮,力争今年动工,明年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经过层层动员,社员群众的热情也被点燃起来。没过几天,樊哲民就带领6000多民工浩浩荡荡开进了黄河滩。一场声势浩大的加宽加高黄河大堤的复堤工程全线拉开了序幕。古老的黄河滩,堤上堤下红旗招展、人欢马叫。白天是歌声号子声阵阵,干得热火朝天;夜晚灯火通明,加班加点夜战,谱写了人定胜天的壮丽篇章。

  樊哲民对工程质量要求极严。大堤每垫一层土(约30公分),他都要求夯实轧平。人工打夯,要把夯墩高高举起,反复重砸。打夯机则一遍遍锤打,履带式拖拉机是来回碾轧。他说:“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来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

  复堤战斗中,樊哲民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吃在工地,睡在工棚。挥锹装土,双手磨出血泡;运土抬筐,双肩勒出一道道血印。白天他像民工一样拼命干,夜里提着马灯来回巡视,看进度、查质量,熬红了双眼。

  他可真的是脱了三层皮,瘦了一大圈!感冒发烧,咳嗽得痰里带血丝,他不下火线;急性肠胃炎,胆汁都吐出来了,他擦了擦嘴继续干。

  “来人,把樊书记送医院。”张广顺见状,急忙喊人过来,要送樊哲民去医院。

  “不碍事。”樊哲民笑着说道:“指挥长哪能离开工地呀?一会儿弄点药吃吃就好了,这点小病我能抗得住。”

  那有人编了个顺口溜,在工地传扬着:“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干劲大不大,比比老樊再说话。”

  这时的张钦礼,已经是开封地委书记兼兰考县委第一书记了。他并没有像他说的那样做“后勤”,而是常常跑到一线工地察看工程情况、同民工一样干活。在工地上,每次见到老樊,他都有一份惊喜,同时又有一份心痛。喜的是工程进度快、质量好;痛的是老樊的身子骨日渐消瘦。

  “哲民,你回家歇两天吧,我先帮你招呼着。”张钦礼实在不忍心,担心樊哲民身体会垮掉,就想替替他。

  “那怎么行?你不但是兰考的县委书记,更是开封地委书记,负着更大的责任。不一定有什么事,你随时就得走。你放心,我毕竟比你年轻,挺得住!”樊哲民说啥也不肯。

  “这你得听我的!”张钦礼终于对他的老战友下起了命令,说道:“你就是个机器也该膏膏油了。今天你无论如何也得蒙着头在工棚里睡上一天。你照照镜子,都瘦成柴禾棍儿了。”

  张钦礼说完,就叫人把樊哲民拽走了。樊哲民哪里歇得住啊。他一回到工棚,就把前一阶段复堤情况及经验简要总结一下,又将下一阶段如何提前完成任务作了安排。

  张钦礼干起活来还是那个劲儿。抬大土筐,他让装得冒尖儿;拉车运土,他一溜小跑;打夯固堤,他扯直嗓子喊号子。不熟悉的人怎么也想不到他就是开封地委书记兼县委第一书记。

  张钦礼扎在民工堆里,如鱼得水。可他毕竟是50出头的人了。加上多次蒙难,身体已大不如前。一天,他眼前一黑,一头栽倒昏死过去,樊哲民叫来救护车将他直接送到开封淮河医院。

  在急救室里,他心跳骤减,瞳孔扩散,生命垂危。妻子刘秀枝流着泪给千里之外的儿子发电报:“父病危,速回。”

  战停接到电报,给部队首长请了假,就急忙往家赶。几经转车,回到了兰考。进家后,只有妈妈刘秀枝在家。

  “我爸呢?”

  “那天可把我吓坏了!差一点要了你爸爸的命。”刘秀枝说:“淮河医院抢救了几天,总算又把你爸爸救回来了。这不,他还没完全恢复,就又去工地了。”

张钦礼回到工地,让樊哲民既放心又担心,说:“你那一天可把我们吓得够呛。你不在医院好好养病,又跑回来干啥?”

  “你放心吧,我结实着呢。过去我只知道有饿伤病.这次才知道是糖尿病,发作起来真要命!”张钦礼答道。

  张钦礼病好重返工地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斗志。人们说,指挥长樊哲民为了加固黄河大堤累得脱了几层皮,张钦礼书记累得栽倒在工地,差一点送了命。咱们还有啥说的。大家纷纷将比、学、赶、帮、超的挑战书、决心书,敲锣打鼓送到指挥部,决心打好复堤大会战。

  战停跑到工地看了一眼父亲,又匆匆赶回了部队。

  这一期工程完成土方量80余万立方米。

1976年初,指挥长樊哲民不等冰雪消融,就开始了复堤的组织、物资准备和思想发动,随后再次亲率1.1万复堤大军奔赴黄河大堤,奋战120天,完成土方量190多万立方米,提前保质保量完成黄河大堤兰考段全线加高加厚工程,受到了开封地区和河南省复堤指挥部的表扬。

  为了加强堤防管理,他们还加强了黄河修防段的力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沿河群众在大堤上植树种草,开展治鼠洞、灭獾穴等护堤活动,为加固黄河堤防建设交了一份圆满答卷。

  正当复堤大军准备凯旋时,张钦礼接到上级复堤指挥部的指示,让兰考帮助兄弟县完成复堤任务。

  在兰考县和开封县交界处,有一段复堤任务分给了杞县。当时杞县两派打派仗,无法施工,工程一直在那停着。河南省和开封地区复堤指挥部的领导与张钦礼商量,叫兰考把杞县的复堤任务完成了。张钦礼二话没说就接受了任务。

  考虑到当时已到农忙季节,再大批上劳力,怕影响农业生产。张钦礼向省里提出要一些大型拖拉机带推土铲,用机械化复堤代替人力。省领导很支持,将洛阳拖拉机厂库存的100台75马力东方红拖拉机带推土铲全部供应给兰考。

  张钦礼让用复堤工程款185.5万元把机械买回来,县农机局从各社队抽调拖拉机驾驶员到复堤工地,组成了一个机械化施工队。一台拖拉机顶百十个民工,大大提高了工效,节省了劳力,加快了工程进度。

  帮助兄弟县完成复堤任务后,张钦礼考虑到,黄河滩区住着数万农民,汛期黄河流量一旦超过8000立方米/秒,这些农民就有灭顶之灾。每年汛期将至,总要兴师动众,迁安救护。

  于是,他就把队伍又转到黄河滩区,帮助群众推土修建避水台,使滩区农民在黄水上涨时有个栖身之所。避水台高固如堤,一个村一到两个。避水台的修筑,对滩区人民生命财产的救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黄河大堤整个加宽加高工程结束后,按照各社队完成复堤任务应得的工程款,把100台拖拉机和工程款全部分配给各社队,全县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由此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后来的“揭批查”运动中,一些居心叵测的人从指挥部账上发现报销了一瓶香水,就说张钦礼、樊哲民不但可能有经济问题,而且有生活腐化问题。但最后找到经办人才弄明白,因为大家来来往往都是骑自行车,车胎扎破了,都是大家自己粘补。这瓶所谓的香水,是用来粘补自行车胎的胶水,根本不是什么香水。

  (未完待续)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