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张宏良:解决药品问题应该进行非市场化改革

作者:张宏良 发布时间:2016-09-13 09:09:53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09d75c9d9e0cc976432ae18049429e15.jpg

 

  总理怒斥部分新药审批“无非是为了涨价”,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既然在审批情况下,企业都会借“新药”之名千方百计涨价,那么一旦取消审批,取消价格管控,岂不是更加涨价?

  创可贴等廉价药,老百姓之所以要出国购买,是因为去年药品价格放开后,原有药品受到舆论等各方面因素限制,不能象新药那样价格几十倍几百倍地上涨,企业嫌价格涨幅太小而放弃了生产。

  央视新闻曾经报道,一种国产化疗用药价格20元,停产后用替代的同类进口药6400元,价格相差300多倍。如果企业单靠涨价上涨300多倍,把一个20元的药品价格提高到6400元,肯定会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讨伐。但是如果换一个药品名称,直接定价6400元,则没有任何舆论风险。

  这就是去年药品价格放开后,廉价药纷纷消失、药品价格暴涨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把药品价格降下来,达到惠民目的,只有加强政府管控,而不是市场化。

  所谓市场定价完全是骗人的东西,市场定价说穿了就是富人定价,就是老板定价。在目前富人已经形成绝对垄断的情况下,特别是在药品市场上,患者处于任人宰割的绝对劣势地位,根本没有条件与富人讨价还价,也就根本没有什么公平的市场价格,结果只能是什么药品管用,什么药品价格就会涨到天上。不买就只能等死。

  可见,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无论如何都不能市场化,否则,就会造成所有管用的药品,价格都会涨到天上,老百姓根本买不起;老百姓能够买得起的,只能是那些伪劣假冒药品。在这种情况下,伪劣假冒药品必然会更加泛滥成灾,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可见,目前解决制药企业乱涨价、廉价药消失的问题,不是加快减少审批、价格放开的改革,而是应该相反,加强对制药企业的管控,采取包括政府补贴等一系列措施,扩大廉价药、特效药的生产,降低药品价格,让老百姓能够买得起药,杜绝伪劣假冒产品。保证老百姓的生命健康。

  既然我们能对外贸进行出口补贴,能够对外国消费者进行补贴,为什么不能对国内制药业进行补贴,补贴我们国内老百姓?连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采用由国家购买药品专利的方式,对制药企业和老百姓进行补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更加应该对药厂和老百姓进行补贴。

  就目前而言,即使不对制药厂和老百姓进行补贴,也应该立刻停止对药品生产的市场化改革。医药价格市场化改革这个关不能再闯了,继续再闯下去,那些收入不高的底层老百姓将走投无路,一旦患病就会陷入绝境。如此下去,社会将会出大问题。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改革并非只有私有化市场化一条道路可走,老百姓对价格的承受能力也不是无限的,老百姓对富人掠夺的承受能力同样不是无限的。过去连邓小平都讲,改革要以老百姓高兴不高兴为标准。目前医药价格放开的改革,是不是也该问问老百姓高兴不高兴了?

  2016-02-16

 

  张宏良微信公众号:zhanghongliang010  

1283f37c3c464afe727e5e3b574ea98a.jpg

张宏良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联阅读:

李克强严斥部分新药审批“还不是为了涨价”

  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有两个议题都与医药相关: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确定进一步扶持中医药发展措施。

  医药是直接事关民生的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收入和利润复合增长率长期保持在20%以上;“十二五”期间,中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6%。但许多发达国家医药产业占GDP比重普遍在8%以上,个别国家这一比重更高;而我国仅占5%多一点,可以说潜力巨大。然而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特意调换了常规排序,称医药产业发展首先是“惠民生”,其次才是“稳增长”。

  老百姓对医药事业的最基本感受,无非两个:价格和质量。总理的要求也正是紧贴着这两者提出来的:关于医药产业、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规划纲要,一定要与医改紧密结合。唯如此,才能最终落到服务人民健康这一根本宗旨之上。“当前医改最重要的是价格改革。价格问题尽管是沉疴旧疾,一下子处理很难,但必须坚决推进!”总理强调道。

  李克强还特意强调了基本药物制度。“不能让老百姓出国买感冒药、创可贴这类现象长久发生。要下决心,闯过基本药物这一质量关。”总理同时强调,不允许在“审批”名目下搞那么多五花八门的所谓“新药”:“还不是为了涨价?!”据《第一财经日报》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