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张宏良:习近平系列讲话正在点燃民族精神的大火

作者:张宏良 发布时间:2014-10-17 18:34:13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习近平系列讲话正在点燃民族精神的大火

张宏良

c409c16e39a5d9ff164929780055f60e.jpg

  在最近短短20天时间里,习总连续在一系列中央重要会议上发表了八个重要讲话,这八个重要讲话无一不具有石破天惊的重要影响,特别是15日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更是具有振聋发聩的扭转乾坤作用。有人甚至说,习总这20天的讲话将改变中国许多年。的确,中国大变革的时代就要到来了。

  如果说习近平系列讲话拉开了回归新中国正途的历史大幕,那么最近20天十分频繁的讲话,则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把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大火完全点燃起来。习近平系列讲话特别是最近20天的频繁讲话,概括起来就是在精神领域展现了三大希望,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社会主义复兴的希望,东方文化复兴的希望。这三大复兴,既是中国5000年来最伟大的变革,又是21世纪社会历史转变的主要内容。中国在探明了历史底部之后,终于开始了大势反转。

  只是目前这把复兴的大火还仅仅限于精神领域,没有烧到物质领域,精神领域的大火与物质领域的冰雪正在形成截然对立。出席文艺座谈会的代表,不可能接受习近平文艺座谈会讲话的精神,不会担当也担当不起东方文化复兴的重任;当今官僚集团的状况也无法承担民族复兴的重任;现有政治力量对比,更是无法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精神世界的巨大飞跃和物质世界的僵死麻木,决定了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发生一场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历史巨变——不是精神世界激活物质世界,就是物质世界掐死精神世界,此外不可能有第三种选择。真正的大决战将很快到来!

  或许有人会问,习总的做法是不是太急了一些,太快了一些?历史的答案恰恰相反,因为历史留给中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国内两极分化的社会矛盾在逼近,经济危机的巨大阴影在逼近,东海南海的最后摊牌是在逼近,新的生产力所引发的生产关系大变革在逼近,由前所未有的道德崩溃引发的社会总崩溃在逼近……所有这些都要求习近平必须在矛盾爆发之前,把整个民族在精神上团结起来,振奋起来,这是解决所有危机和矛盾的根本条件。

  与此同时,包括习总在内的许多中国人都看得十分清楚,九十年代俄罗斯与中国面临着同样的主权和领土问题,可是普京依靠所激发起来的强大民族精神,坚决顶住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统一车臣,镇服格鲁吉亚,收复克里米亚,捍卫了国家的根本利益,实现了国家的强大和稳定。而在内外政策上一退再退的中国,却已经退到了无可再退的内忧外患的灾难边缘。当美国宣布中国南海是国际水域时,等于是给中国设置了最后的选择:要么丢掉三分之一的领土面积,成为连晚清政府都不如的卖国政府;要么重振兴中国的雄风,再次面对西方站立起来。继续维持鸵鸟政策已不可能。

  所以,习总必须争分夺秒地全力以赴,先让这个民族在精神上振奋起来,这才出现了最近意识形态领域里令人振奋的可喜巨变。只是与俄罗斯相比较,习总比普京不知道要困难多少倍。普京走上历史舞台时,苏联剧变格式化了苏联社会,删除了苏联官僚集团,在客观上清除了普京变革的最大障碍;而中国官僚集团,不仅没有被清除被削弱,反倒借助于放权改革,达到了官权高度泛滥的历史巅峰状态,这就大大增加了中国社会变革的困难,这种变革困难甚至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这就是习总相对于普京更加困难的地方。所以我们一直在讲,如果不发动群众,不找到一种运用群众力量的途径,要战胜这个官僚集团,推动中国进步,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只能是黄粱美梦。

  目前习总点燃的意识形态大火,就是在寻找这种途径,这也是我们左翼一直呼吁人民群众要支持习总的根本原因。大家一定要记住,走党群一体化道路,党与群众都会转危为安;一旦党群分离和对立,党与群众都会遭殃,亡国灭种将不可避免。

  张宏良微信文章,微信号zhanghongliang102

  2014-10-17


关联阅读:

【独家】习近平过去的20天,可能影响中国很多年

作者:公子  来源:学习小组微信订阅

  【学习小组按】
昨天,习近平在北京召开文艺座谈会。这一让人不禁想起1943年毛泽东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类似举动,毫无疑问地在今天引发了各界的热议。今天小组的二三条,就是参会的人民日报文艺部(微信号:rmrbwy)记者在现场观察到的细节,很有料。
事物都是联系的。在学习小组看来,要读懂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单独的活动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事件串起来看。
在这样方法论之下,我们如果回顾过去三周习近平出席的活动、发表的讲话,就会发现一个规律:在这样短时间内习近平密集出席的活动,其涵盖面之宽广、问题涉及之众多,很有可能将深刻地影响中国未来的很多年。
组员“公子”今日发来一篇稿件,就是这样一个思路的串联解读。长,但是料很多,值得学习。
另:很多组员在后台反映昨天的文章看不到了。不要紧,回复“弟弟”即可收到。




习近平过去的20天,
可能影响中国未来很多年
作者:公子



三周前(9月24日),孔子诞辰纪念。
17天前(9月29日),中央深改组第五次会议。同期(9月29-29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16天前(9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
8天前(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
6天前(10月10日),批示全国党委秘书长会议。
3天前(10月13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
昨天(10月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

可以看到,过去三周,习近平出席的活动范围非常广:谈改革、谈依法治国、谈群众路线、谈历史和文化传承、谈民族和文艺工作。
不夸张地说,过去三周,或许将深远地影响未来中国很多年。

(1)群众路线:
长时间影响中国的作风建设

8天前,持续一年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京总结。这场被习近平称为“收尾不收场”的活动,已经、并且还将长时期地影响中国。
习近平从未讳言作风建设搞不好可能带来的危险:“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在这种忧患意识下,现在取得的成果还不足以让我们高兴过早、高枕无忧。“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稳固。作风有所好转,‘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有些是在高压态势下取得的,仅仅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觉尚未完全形成。”习近平此时点出这一点,就是为了防止“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而要让现有成果“常态化”。
怎么“常态化”?一是“从严治党”,二是“建章立制”。
严到什么程度?要到破除“‘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的程度,严到不再因领导干部因违犯党纪国法落马而“痛心”和“恨铁不成钢”,严防“带病提拔”的“咄咄怪事”,严到不再让一次群众路线就让一些干部觉得“为官不易”。
建章立制为什么?为了“让过去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四风’问题不敢小视”,让“一人说了就算、一拍脑袋就定、一拍胸脯就办行不通”,让“什么饭都敢吃、什么人都敢交、什么事都敢做受到节制”。
上面引号里的话,全是习近平的原话。因此可以想见,这场为了“兑现承诺”的作风建设活动,时间上虽然基本结束了,但是还从政治生态、官场生态,延伸到经济生态、市场规则、社会风气地持久改变中国。

(2)改革:落地生根、依法治国

习近平最近三周出席的活动中,最多的是与改革有关系的。一是中央深改组第五次会议,二是中央政治局会议,三是批示秘书工作。
具体谈改革的是中央深改组会议,谈到了两个具体领域的改革问题:农业和科技。前者是影响中国人口比例最高群体的改革,后者是近些年频频曝出丑闻的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的问题和前几次深改组会议思路一样,问题意识非常强烈。
比如谈农业改革,除了改革方向,他谈的最多的是要注意的问题:实施农业改革,要“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不能片面追求快和大,更不能忽视基本农情”。而谈科技改革时,他也不讳言“体系布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总体绩效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的现实,因而做出“政府部门主要负责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的宏观管理,不再直接具体管理项目”的决定,就是看到了以往弊病之后的改革决断。
批示秘书工作之所以说和改革有关,是因为在这次涉及全国党委秘书长的会上,习近平着重指出的,是“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这自然是为了解决“政令不出中南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
而中央政治局会议,主要讨论的是提交四中全会审议的文件问题。虽然通稿只有寥寥数句,但可以确定,这次会议肯定会为即将召开为主题的四中全会“定调”。而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四中全会,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改革事业、作风建设等走上“制度化”、“常态化”的目的。从这一点上看,四中全会对未来中国影响的“风向标”作用将是非常明显的。


(3)由远及近:习近平为何谈历史

三周里,习近平有两次活动关涉历史。一是纪念孔子,二是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两个场合,主题不同。
孔子是个文化标杆,也是一个文化象征。以最高领导人身份纪念孔子,这在最近几十年来实属罕见。而从一上任以来就打造中国“文明大国”形象的习近平,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谈孔子的。
一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他重申的,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他说:“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比如物欲追求奢华无度,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在此基础上,和欧洲之行以及许多国际场合上的讲话类似,习近平开始从文明平等交流的角度谈中国传统文化。“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古语引用,与实用主义的美国政治家“文明的冲突”论不同,可以说延续的是诸如英国史学家汤因比一脉的“文明交融论”,即抛弃西方传统的“欧洲中心论”,提倡世界文明和而不同、互相交流。
第三,就是从孔子本身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言,习近平开始强调中华文化和文明的“本位”与“自信”。习近平说,“强调承认和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而是要在借鉴其他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
这种“自尊、自信、自立”,在20天后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而这次学习历史,习近平的问题意识更加集中:瞄准中国传统文化中可资现代借鉴的“治理经验”,用中国古代的经验来丰富“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哪些经验?习近平点得很多:“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党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年早些时候曾经做过一个名为《习得》的系列(回复“习得”可见),引用和阐释习近平讲话和文稿中引用过的古典名句,实际上也是从传统中汲取古典治理智慧的思路。
因为习近平的每一次活动,都与当下的全面深改事业有关。即将召开的四中全会,相信会从传统中吸收依法治国的经验;作风建设,亦有吏治可供镜鉴。
正如他在群众路线教育总结大会上说的那样,他从不做“无的放矢”之事。

(4)民族与文艺:
民族团结和价值观建设

习近平最近出席的两个“专项会议”,讨论的是民族工作和文艺工作问题。
中央民族会议只有简短的通稿。但在目前的边疆形势下,习近平已经召开过新疆工作会议、并就许多突发事件作出过多次批示。因此虽然会议内容目前来看尚属保密,但是必将像新疆工作会议一样,在长时间内指导关系中国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民族事业。
至于文艺工作,昨天微信公号“侠客岛”(xiake_island)已经专门发文分析过,为何在四中全会召开前不到一周的时间内,由最高领导人亲自召开这一改革开放后还未如此规格的会议。文中有一句点睛之笔:“在这个时代,利益更加多元,利益博弈更加复杂,利益固化的倾向更加危险,对文化领导权的要求也就更加紧迫……这当然是意识形态领域乃至整个政治领域最重要的事情。”
学习小组同意该文的一个观点是,和1943年毛泽东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样,习近平此举,亦是重谈文艺工作为了谁、应该体现什么样的内容的问题。
正因为此,他才会批判“沾满铜臭气”的文艺,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而是要在“人民的文艺”的立场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这是关系到意识形态的问题,也是关系到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问题。
只有从这个角度看,才能明白为何在这个繁忙的时间节点上,习近平要召开一场有着许多文艺界“大腕儿”参加的座谈会。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