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走进延安鲁艺

作者:朱冬生 发布时间:2023-02-26 22:03:36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迎着初春的灿烂阳光,我来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瞻仰参观。一进门,那座已有百年历史的大教堂便映入眼帘。教堂外立着一块巨石,上有毛泽东同志题写的校名——鲁迅艺术文学院。

  1938年4月10日,鲁艺在延安正式成立。毛泽东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他说:“要在民族解放的大时代去发展广大的艺术运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指导下,实现文学艺术在今天的中国的使命和作用。”1940年,学校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抗日战争时期,鲁艺走出了灿若星辰的众多文艺名家。

  这座中世纪城堡式样的大教堂,便是当年的鲁艺旧址。这座大教堂可不简单。在那极为艰苦又激情燃烧的年代,从延安走出来的很多开国将帅、省部级党政干部,都来过这座大教堂。这座大教堂与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是联系在一起的。我党在这座大教堂里召开过中央全会,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发表过重要讲话。如今,这座教堂仍保存得非常完好。看着它,我便忍不住遥想当年的历史风云和老一辈革命家、前辈艺术家们的风采。

  行走在鲁艺,处处是艺术气息。让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雕塑家吴为山的一系列雕塑作品。在通向鲁艺博物馆的道路边,便摆放着他创作的安塞腰鼓群雕,极为壮观。这组安塞腰鼓群雕,人物塑造得活灵活现,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安塞腰鼓在跳跃时的气势,如龙蛇灵动,火热奔放。我甚至感觉,能听到舞者在击打腰鼓时所发出的咚咚声响,如排山倒海,万马奔腾。

  在安塞腰鼓甬道靠山的这一侧,安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组雕像。鲁艺的宗旨是“文艺为人民”。我想,安塞腰鼓是人民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为人民的。而腰鼓的跳动,正昭示着革命者的信仰和理想永远是有生命力的,有活力的。

  随着安塞腰鼓的甬道前行,在延安鲁艺展馆的右前方,是鲁迅先生的一座雕像。我看过许许多多的鲁迅先生像,木刻版画、水粉、油画、国画等,各种画风画出来的鲁迅基本都差不多,好像这个老人永远是严肃的、不苟言笑的。这座雕塑,让我惊叹:鲁迅满脸的皱褶,瘦骨嶙峋,架一袭和身高不那么匹配的布袍子,手拢在如喇叭筒的袖口里。我当时的第一感觉,是这个鲁迅雕像真是很独特,随即我就感觉,这个雕像是真美。鲁迅先生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这座雕像前,那种气度扑面而来。

  40多年前,我调到北京工作后,住在平安里,附近那条胡同里便住着周建人。与他做邻居,在随心随想中,我想到鲁迅的时候自然会比较多。那时候,我差不多天天翻阅鲁迅著作全卷,经常是晚上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我还到先生的绍兴老家去过几次,对他的了解就更多了。这么多年间,我见过众多鲁迅雕像,感觉鲁艺里的这座雕像是最传神的。

  鲁艺博物馆所涉及的众多历史人物,基本把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所有文化艺术界名人都收集齐了。他们的战斗人生,他们的艺术人生,他们的苦难,他们的辉煌,让人为之震撼。古元、彦涵的木刻版画,华君武的漫画,丁玲的小说,胡乔木的文论……鲁艺博物馆差不多把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名人的代表作都找到了。那些经典的小说、诗歌、散文、戏曲、音乐、绘画作品,在这里应有尽有。

  延安鲁艺博物馆的刘馆长和她的团队,为建这座博物馆付出了10年时间和大量心血。涓涓细流已成大河,如今延安鲁艺的艺术珍藏在国内早已闻名。因此,我在离开延安鲁艺前,在签名册上写下了这样的话:“鲁艺撑起了一片天,延安就是鲁艺的天;鲁艺创造了一个世界,延安就是鲁艺的世界。致敬鲁艺的历史,致敬鲁艺的辉煌,祝福鲁艺的明天!”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