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专访惠女水库建设者杨亚赏:为堵缺口惠安女筑7道人墙

作者:东快网 发布时间:2023-02-19 07:20:11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专访惠女水库建设者杨亚赏:为堵缺口惠安女筑7道人墙

来源:东快网



惠女水库新貌

惠安气象站工作人员在观测气象

被评为惠安县好媳妇的张细妹(右)

惠安女在运土载石筑水坝

大坝碾压场面

群英大会全体代表合影留念

  雨夜,在泉州洛阳江大罗溪的一处临时水坝,数十名年轻女子并排站在溪水中,手挽手,肩并肩。水坝被冲出一道十余米长的缺口,为防止缺口扩大,这些女子毅然跳入缺口处,用身体筑起7道人墙。

  这是五十多年前的一幕。那一夜,有500多名女子轮流跳入溪水当中,用她们柔弱的身躯,筑起现今号称福建省八大水库之一的惠女水库。今年72岁的惠安女杨亚赏,就是当年万名修筑水库妇女中的佼佼者。她曾经手推独轮车日行200多公里,曾经因射击技术一流成为公认的神枪手,曾经功绩卓著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三八妇女节前夕,记者专程前往泉州惠安县净峰莲峰村拜访了杨亚赏老人,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听说要建水库 惠安女主动报名参加

  大热天赤脚走了43公里,可到达目的地后,所有人都惊呆了:这里是一片荒山野岭,杂草丛生,十分凄凉

  新中国成立前,泉州惠安全县50.7万亩耕地中,有水利灌溉设施的仅占7%,其余的都是“靠天田”,只能栽种薯类等旱作物。

  1958年,当地政府提出修建乌潭水库,当地许多女孩听到了这个喜讯,一个个都要求参加修建水库事宜。

  当时的杨亚赏只有18岁,在村里担任出纳,她听说要修水库的消息后,就辞掉了工作。从未出过远门的杨亚赏带着村里的几十个姐妹,与附近几个乡镇的女青年踏上了兴建乌潭水库的征途。

  “足足走了43公里路。”杨亚赏说,水库位于泉州罗溪、马甲一带。她们赤脚走了近15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可到达目的地后,所有人都惊呆了:这里是一片荒山野岭,杂草丛生,十分凄凉。不少姐妹都当场哭了起来。但想到水库建好后的美好情景,她们很快就收拾好心情,投入到艰苦的工作中。

  “我们没有鞋子穿,地面的温度热得会让人跳起来。”杨亚赏说,当时天气十分热,库区大多是红土地,有很强的腐蚀性。工地发的是草鞋,一个人一个月发一双草鞋。草鞋发下来了,有人早晚舍不得穿,只有中午最热的时候才穿。

  很多人都有了脚伤,杨亚赏的两只脚就经常起泡。久而久之,杨亚赏脚上的伤口开始腐烂。杨亚赏说,当时所谓的手术就是在草棚里做简单的伤口清理,没有专业的医生,连针都没缝。

雨夜堤坝现缺口  水中筑人墙护坝

“累了就唱军歌”,硬生生在水里待了三天三夜,缺口才被堵上

  1958年10月的一天夜里,下着暴雨,突然,在泉州洛阳江大罗溪上游的临时堤坝被冲出一道缺口。眼看洪水就要把临时堤坝冲垮,在这紧急关头,大坝边的数十名惠安女毅然跳入水中,她们手挽手,肩并肩,筑起7道人墙。

  杨亚赏说,那天晚上,不知道有多少个惠安女主动跳入水中排人墙,估计有500多名。而另外有些人则负责将沙袋填到缺口处。当时,她带领36位姐妹将防雨的油纸铺在坝面上,以防坝底被水冲垮。整整二十四小时,大家滴水未进,勒紧腰带,坚持到了第二天。

  “累了就唱军歌。”杨亚赏说,坚持了一天一夜,许多人又困又累,坚持不下去了。这时,队伍中突然有人哼起了军歌,很快,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在场的人都跟着唱起来。嘹亮的声音让所有人都倍受鼓舞。她们硬生生在水里待了三天三夜,缺口才被堵上。

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而今,惠安女投身于各个行业当中,不少人还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1960年,作为乌潭水库的民兵代表,杨亚赏到北京参加全国民兵代表大会,还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是4月23日。”杨亚赏说,他们突然接到通知,说有重要领导要来,民兵代表们就集中在怀仁堂。看到原来是毛主席来了,大家都非常激动!“我两只手握得紧紧的,满脸通红,一直盯着毛主席,眼睛都不敢眨。”杨亚赏说。

  为了表彰杨亚赏的杰出贡献,大会奖励她一支“五六”式仿苏半自动步枪,在当时这是最先进的国产武器之一。

  为了表彰惠安女在建设水库中的辉煌业绩,乌潭水库改名为惠女水库。 水库按集雨面积达105.8平方公里,总库容1.26亿立方米。目前还是泉州第二大水库,也是福建省八座大型水库之一。

  虽然过去50多年了,但说起当时的岁月,杨亚赏老人似乎重新找回了当年的激情。她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的惠安女继承了前辈“敢闯敢拼”的劲头,投身于各个行业当中,不少人还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据当地有关部门统计,现在,惠安全县从事乡镇企业生产的妇女,约占乡镇企业职工总数的70%。而福建省石材工业协会副会长蒋细宗说,目前,惠安县内的石材行业中,惠安女的比重大约占到员工总数的20%。另外,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工艺,比如,影雕加工中的造型磨工、手磨磨工,惠安女的比重要占到95%。

  本报记者 张鸿鹏 陈恭璋/文 林朝阳/图

  关联阅读:

泉州水库建设从“零”到全国质量标杆 464座水库造福一方百姓

来源:人民网

  从新中国成立前的没有一座水库,到1954年建成第一座水库,再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库大建设热潮,近70年的时间里,泉州共建成464座水库,水库数量、库容均居全省前列,新建的彭村水库工程质量安全考核获评当年全国第一。得益于水库的有效蓄水,泉州市成功实现以全省8%的水资源量,养育了全省22%的人口,支撑了全省23%的经济总量,摆脱了“十日不雨,以旱为忧;五日之雨,又虞横流”的水、旱灾害频繁的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在水库大建设时期,泉州仍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经济落后的城市。然而,凭着“爱拼敢赢”的精神,泉州人“没条件创造条件”建成了山美、惠女两座大型水库以及成群的中、小型水库,全市近七成水库均建于这一时期。

  昔日大兴水利家底厚 如今大水网战略格局大

  泉州市兴建蓄水工程历史久远,但规模较小,从唐贞元元年(785年)创建东湖(最早的塘坝)到1949年的1100多年间,兴建的水利设施多为塘坝等小型水利工程,全市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水库。各地农民为抵御自然灾害自发兴修的17007处小型水利工程,容量总和仅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

  市水利局副局长谢招南介绍,1949年以来,泉州市进入水库修建的密集期。“1954年,南安彭美水库开工建设,水库库容6万立方米,灌溉面积810亩,是闽南地区建成的第一座小型水库(山围塘)。12月,惠安兴建锦水水库,库容16万立方米,是晋江专区兴建的第一座小(二)型水库。”谢招南指着全市水库工程分布图介绍道,水库建设的历史脉络层次分明:1958—1965年,在大力兴修小型水利工程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兴建大、中型水利工程。1958—1960年,掀起了群众性兴修水利高潮,建成惠女、泗洲、新安等一批大中型和紫湖、溪边、桃源等小型水库。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许多工程停工下马。1966—1978年,水利事业较快发展,又建成山美水库及其灌区工程和坂头、陈田、五一等一批大中型水库工程。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充分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是当时水库工程建设的一大特色。”谢招南说。不吃现成饭,不当伸手派,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水库建设者们发扬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的精神,不等不靠,无宿舍,睡地板;无工棚,在露天坚持劳动;设备不够,就自己制作,夜以继日加班干。缺乏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工人们就采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用小型设备加工大部件。

  1978年以来,泉州对大部分中、小(一)型水库保坝加固,并通过扩建、新建、灌区配套工程等措施,提高了水库防洪标准,完善了灌溉渠系,有效增加了水库灌溉效益。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64座水库(其中大型2座、中型18座、小型444座),总库容16.43亿立方米,数量居全省前列。

  如今,泉州市正全力攻坚七库连通工程,白濑水利枢纽工程主体工程即将开工建设,届时将构建泉州地区大水网战略格局。通过水库群的联动联调、引水调水,根本解决中长期泉州供水保障问题,并且大幅提高晋江东西溪和干流的防洪标准,造福泉州人民。

  山美水库“提晋江,灌东南” 叶飞将军上书中央破解“下马停工”

  泉州人“提晋江,灌东南(沿海地区)”的美好夙愿由来已久,山美水库的建设让它走进现实。

  山美水库始建于1958年,1972年建成投运,1997—1998年开展扩蓄工程。目前,水库总库容6.55亿立方米,被誉为“泉州人民的生命库”和“泉州的生态调节器”。

  市山美水库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山美水库的建设经历了“三上两下”的波折:1958年“上马”;1958年年底,重新审议而停工;1959年12月,重新开工;1960年年底,再次“下马”停工;1967年,再次复工。

  “1965年8月,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叶飞将军专门上书中央要求续建下马停工的山美水库,李先念、谭震林两位副总理先后对叶将军的续建报告作出批示,1967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复工修建。”该负责人介绍,山美水库建设者们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砂石土料靠人工运输,石料开采采取人工打眼爆破,一铲一锹,肩挑手扛,用辛勤汗水和满腔热血铸造出山美水库水利枢纽工程的丰碑。

  为保障水库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惠安团三连支部书记余亚笋等十六个姑娘,不断克服困难、勤学苦练,从不会到会,锻炼开山本领,为水库建设作出巨大贡献。悬崖峭壁,石坡溜滑,站在上面都会感到头晕目眩,几个女子腰系麻绳,手挥铁锤,凌空作业,炮眼一个接一个,爆破一声接一声,石料便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向工地供应。在长达14年的工程建设期间,23800多名建设者冒严寒、顶烈日,开山劈石、运土筑坝、挖洞引渠、修建厂房,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用毅力和智慧、辛勤和汗水,建成晋江流域唯一一座大型控制性水库。“彻底改变了晋江下游地区‘三天没雨,火烧铺;一场大雨,水成涝’的历史,从此泉州人民不再受旱涝之苦。”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山美水库更是承担起山美水库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山美水库至惠女水库连通工程两大省重点工程的建设任务,为泉州水利建设发展助力。

  惠女水库结束惠安“十年九旱” 建设者用身体挡洪流压沙包堵决口

  惠女水库原名“乌潭水库”。1959年,为表彰惠安妇女战天斗地建设水库的辉煌功绩,水库正式被命名为“惠女水库”。惠女水库的建设则创造了我国主要由妇女建成的大型水库的历史。承担水库大坝施工任务的1.5万名民工中,妇女占80%以上,她们当中年纪大的有六十岁,年轻的只有十五岁。

  从1958年7月动工到1960年3月建成,她们自带工具和衣粮,不计报酬,夜以继日奋战在工地上。水库建成后以1.23亿立方米的库容结束了惠安“十年九旱”的干旱历史,更铸就了不朽的惠女精神。

  “再到‘乌潭’水库,感觉像回家。”参与惠女水库建设的杨亚赏站在大坝上曾如此感慨。1958年,18岁的她辞去村里的出纳工作,与1.3万名惠安女一起参与水库建设。

  “大坝奠基时遇到大雨,指挥部用白布浸桐油铺在坝上,但不能完全防雨,如果大坝浸湿就得全部返工。”杨亚赏回忆,当时,连她共36个团员冒雨前去抢险,她们用铁勺将坝上的雨水舀到桶里,然后爬到坝顶倒掉。

  当时,半山腰的围水坝引水渠出现决口险情,随时可能崩溃,导致杨亚赏等人被洪水冲走。“我们知道情况很危急,但我们不怕,为什么呢?就为了保护大坝,为了完成任务,不怕牺牲生命。”她坚定地说。

  1958年,22岁的张敏玉参与惠女水库建设,对1959年春那场持续十几天的大雨记忆犹新。据她回忆,当时临时围水坝蓄水量骤增至300多万立方米,随时可能出现溃坝危险,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在旦夕,修建10米高的大坝也可能毁于一旦。指挥部要求,“水涨一寸、坝高一尺”,并立即组织了一支由妇女为主的队伍前去应急抢险。“当时我们挑土扛石背沙包填高坝身,忘记吃饭休息,不分白天黑夜,奋战四天四夜。”水渠发生决口时,她们毅然跳入淹至胸前的水中,用身体挡洪流、压沙包、堵决口。

  彭村水库开启七库连通 工程考核全国第一彰显“泉州质量”

  2018年1月18日10时10分,位于德化县的彭村水库经过3年零9个月建设(其中,枢纽工程实际工期仅2年8个月),顺利下闸蓄水。该工程被国务院纳入2015年全国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十大试点项目,这是全国水利系统唯一的试点项目。

  2011年,泉州市在全国率先启动湖库连通工程——“七库连通”工程,彭村水库为其源头工程。已建成的彭村水库是目前泉州的第三大水库、最大的中型水库,总库容7843万立方米。

  据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苏荣薰介绍,彭村水库建设过程中,各参建单位在抢工期抓进度的同时,严抓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全力打造精品工程。通过严格的质量安全管理,彭村水库建设实现了“两优三安”、工程建设零事故。2015年6月,彭村水库代表福建省接受全国水利工程质量安全考核,以97的高分位居当年全国第一。今年6月,项目获评“全国水利建设工程文明工地”,为我省唯一获评项目。

  彭村水库下闸蓄水验收会议上,省水利厅副厅长陈宜国指出,彭村水库建设是全省水利建设信息化管理的标杆。彭村水库工程建立了项目监管平台,集成应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搜索引擎等技术,通过施工照片、签证资料的实时上传,把工程进度、资金、质量、安全控制以及工程验收、资料归档等重要环节、隐蔽单元、关键部位全流程纳入在线监管,做到信息与省、市主管部门在线共享,在节约监管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透明度。

  彭村水库将与同属闽江大樟溪流域的龙门滩水库联合调度,每年可将闽江大樟溪4亿立方米的优质来水,跨流域调入晋江东溪,有效解决泉州、泉港、惠北片区的供水问题,是晋江下游600多万泉州人民的应急备用和战略性水源工程。

  白濑水利枢纽工程高峡出平湖 将根本解决泉州中长期缺水问题

  上世纪50年代,泉州人就期盼晋江西溪上游能高峡出平湖,在两岸连绵峰峦间,修建一座大坝,蓄起流水。如今,这个设想即将成真,它就是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

  泉州一直在探索着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之路。早在上世纪安溪就把开发建设大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列入议事日程,曾分别于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三次进行初步规划设计。2011年,泉州市启动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牵头筹集项目资金,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和专项建设基金等国家财政补贴,这标志着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正式“上马”。此后,水库被列入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建设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被纳入《水利发展改革“十三五”规划》,同时也是《福建省大水网规划》重点项目。

  今年6月29日,白濑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先行工程正式开工。建成后,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将成为泉州市继山美水库、惠女水库后的第三座大型水库,总库容5.44亿立方米,仅次于山美水库。

  “从泉州大局出发,建设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将根本解决泉州中远期缺水问题。”谢招南表示。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仅占全省人均的40.3%,根据水资源需水预测,到2020年,泉州将严重缺水。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将有效调蓄晋江西溪径流,通过天然河道放水至晋江下游已建的金鸡闸水利枢纽,增加金鸡闸供水量,提高区域供水可靠性;通过蓄洪削峰,提高下游防洪标准,对促进泉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