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做中非友谊的使者

作者:刘凯 记者徐琳 发布时间:2018-09-02 09:59:34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来自非洲国家军事学员的中国情结

 

  如果说中非命运共同体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它蓬勃的生命力一定离不开人们的真情浇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非洲,都有在中国军事院校学习的经历,虽然学习时间有长有短,但这些经历让他们结下了深深的中国情结,成为中非友谊的使者。他们的努力付出,让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大树不断焕发勃勃生机。

 

  他们热爱中国文化

 

  2016年1月20日,习近平主席抵达开罗对埃及进行国事访问。当电视上播出习主席访问的新闻画面时,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教官们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这就是埃方翻译穆哈迈德。

 

  穆哈迈德曾在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习汉语,回国后担任埃及国防语言学院的汉语教官。他一直对中国怀有很深的感情,对指导过自己的老师更是心存感激。来华出差时,他都会专程去看望老师。

 

  对穆哈迈德来说,用自己在中国学到的汉语知识为埃及培养汉语人才,推动埃中在军事、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沟通,是他想做、在做并且会一直做下去的事业。

 

  对津巴布韦驻中国大使馆副武官曼达娅来说,更是如此。不久前,曼达娅随津巴布韦中青年军官代表团到访空军航空大学。对于这所自己曾经学习生活过的母校,曼达娅备感亲切。“我在这里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还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曼达娅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竭尽所能,致力于津中两国友好工作,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同在该校学习的纳米比亚学员弗兰兹,目睹了中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不断改善的环境给中国百姓带来的获得感。在谈及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心得时,他由衷地说:“一个好的领导人,最看重的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会把在中国学到的、听到的、看到的都带回国。”

 

  他们传承中非友好

 

  去年国庆节前夕,空军指挥学院的工作人员收到一条来自遥远非洲的信息,发信人是吉布提空军上校阿里。那时的他,正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参加中国驻索大使馆组织的国庆68周年庆祝活动。作为非盟驻索马里特派团负责作战和训练的副司令,这位曾在空军指挥学院学习的吉布提军官,向学院工作人员讲述了自己毕业后的晋升和任职情况。他饱含深情地这样写道:“我真的很爱中国!”“中国改变了我的一生,你们将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

 

  在广阔的非洲大地上,像阿里这样的学员还有很多。他们有的回国后担任戍边任务,听说在华学习时的教官到访,马上开车赶来,只为见上老师一面;有的在华学习期间家属生育小孩,给自己的孩子取名“爱华”,以表达对中国的热爱;有的在国外了解到中国发生自然灾害,专门写信表达深切慰问……

 

  他们推动中非合作

 

  在江苏昆山,有位名叫克里弗特的“洋女婿”。

 

  克里弗特来自莫桑比克,他喜欢中国文化,会些中国功夫,还有着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几年前,在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习的军官克里弗特,爱上了一位昆山姑娘,他用真诚感动了这位姑娘,二人最终喜结连理。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学校安排参观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时,克里弗特发现了中莫两国合作的巨大空间。毕业后,他专门联系购置了一批农用机械回国,推动了莫桑比克农业的发展。

 

  如今,定居昆山的克里弗特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作为政府采购联络员,他说他会一直致力于非中交流与合作。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为促进非洲国家民族独立解放和国防军队建设,提升非洲国家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非洲地区安全问题的能力,中国军事院校为50多个非洲国家培训各类军事人才逾万名。这些学员在华学习期间,亲身感受到了中国的发展成就,多维度体验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也近距离接触了中国人民和军队。回国后,他们在推动本国国防军队建设、服务国家建设和人民福祉、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中非军队间的交流与合作,加深了中非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在即,许多来自非洲国家的军事学员纷纷表示,进入新时代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