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热播,和去年上映的《我本是高山》招致一片骂声不同,电视剧《山花烂漫时》赢得了各界一致好评。《我本是高山》将主人公办学的理想源泉替换为爱情,引来了骂声,《山花烂漫时》主人公的办学是为了共产党人的信仰。
电影的偷梁换柱不妥,可是电视剧的表现就没有更大的后果吗?电影的替换让普通观众批判几句可能就罢了,不会传播更广;可是电视剧呢?会不会让人民以为如今这个社会像主人公一样就是在坚持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不可否认,主人公是一个高尚的理想主义者,但是在已经全面私有化的当下坚持无私奉献是在做武训还是雷锋?雷锋同志是在“六亿神州尽舜尧”的社会氛围中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武训在为腐朽落后的封建王朝续命,所有制不同,同样的行为会造成不同的结果,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社会效应。
今日在视频播放平台看到了一则画质模糊的采访,内容是采访七十年代的工人。大概有三个问题:你过得好不好?是不是给钱你的劳动会好一点?挣钱是不是为了养家糊口?从两位受访者真诚的笑容和回答来看,完全和虚假的形式主义不一样,工人阶级作为社会的主人公真的认为自己过得挺好,在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为了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更好的生活而奋斗。看了视频采访真的让人对共产主义充满向往,那是一个美好的新世界。毛派共产党人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同人民大众相结合的革命实践中,创造性提出了“劳动养活率”这一概念,有力地反驳了以污蔑新中国毛主席时代为目的的相关谣言。毛主席时代一个劳动力可以养活全家,而现在呢?电视剧的播放会不会给观众造成共产主义是个人在私有化条件下无私奉献的印象?
再谈回学生主人公遇到的各种难题,这是谁造成的呢?
电视剧中贫困地区女学生无法上学,可是毛主席时代村里都有自己的学校,上学也不是光凭借填鸭式教育的学习成绩,还要和劳动人民一起参加劳动,还需要道德方面的要求,学校的教育是为了把学生真正培养为社会主义新青年而不是毕业即失业的牛马。如同主席时代的电影《决裂》表达的一样,两条教育路线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是你死我活十分残酷的。那些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占上风,我们的青年就会遭受摧残。暂且不提错误教育路线浪费的教育资源,它对接班人的思想摧残和固化,对社会建设者的精力耗费也是十分巨大的。造成了一代又一代人无法通过学习这条路实现自己的理想。电视剧的主人公有救世主,可是电视剧外的呢?就包括电视剧内两次出现来对比主人公的那位早婚女孩被克死丈夫的流言困住一生,谁来拯救她呢?如果不是整体社会向大众民主和公有制社会的回归,指望一个救世主搭救是杯水车薪,我甚至感觉在电视剧中都没有看到改良的成分,如果没有理想主义的主人公,现实中那些失学的同学还能得到拯救吗?就在办学办出成绩一届后就有关系户来加塞,难以想象以后,如果不改变根本错误的路线,会不会重演“屠龙少年终成龙”?
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另一位学生主人公的父亲,一位典型的进城务工农民工,他的身上几乎可以看到所有那一代农民工的缩影,希望女儿好,城市的高楼大厦都和他们有关,但是却没有一间屋子属于他们,年年过年还在工作,可是家里还是家徒四壁,一场大病就能让这个家庭重新陷入赤贫。这个角色得了脑梗,借他女儿之口说出了“生不起,活不起,死不起”,之类的话语。说明编剧也能看明白当今的问题。一百年前都能喊出“过去是牛马,今天要做人”,现在我们也需要,甚至都不敢奢求伟大愿景,暂时希望能被当个人对待。牛马生病还有主人找兽医看,现在普通老百姓生小病挺一挺,生大病倾家荡产,几代人的积蓄瞬间化为乌有。普通老百姓多么需要免费医疗啊?如果一直在黑暗里也就算了,暗骂几声倒霉度过这倒霉的一生也就罢了,可是我们曾经拥有过,这实在太伤了。
电视剧多次提到主席,剧里举办毛主席诗词朗诵大赛,连电视剧题目也是化用主席诗词,也就是这些情节让我更加坚定了,毛主席要创造的不是如今这样的新世界,五毛党是能迷惑大众的,每每看到各种影视作品中表现正面的主席总是让我很激动,但是回过头一想,不正是它们妖魔化主席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才让我们这些老百姓对一些小小的甜头顶礼膜拜吗?它们打着毛主席的旗号能干的事情多了,网上纪念的一句“这盛世如您所愿”,真的如主席所愿吗?主席在最后的十年宁愿摔得粉碎,是需要这样一个依靠个人奋斗或个人修养并在私有制下添砖加瓦的,让广大劳动人民重新当牛做马的所谓美好未来吗?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可是我们的山花何时再烂漫呀?人民等待这一天实在太久了!这也启示我们,靠祈祷再来一个救世主,那就是天方夜谭!只有依靠全世界人民,依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团结起来的大众民主,才有胜利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