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 正文

毛泽东才是中国最大的实业家:从新中国机床工业崛起谈起!

作者:李克勤  更新时间:2021-07-19 09:08:42  来源:新历史求真  责任编辑:石头

  作者:李克勤(jixuie)题记:从常识上讲,世界上的很多好东西,只有当失去它之后,才会觉得它的珍贵。

  对我们的前辈也是这样的感觉,尤其是对于我们的伟大导师毛泽东,更是如此。

  在老人家离开我们几十年后,我们切身感到,他是多么伟大,他对于中国人民,对于中华民族,多么重要啊!

  我1980年上大学时,专业是机械制造自动化,当时我的老师就告诉我们,我国机床工业水平已经开始接近或者赶超世界水平了,我们华中工学院自行研制的“加工中心”给了我们很大的自豪感。

  最近又看了一下毛泽东视察武汉重型机床厂,以及亲自决策我国自行研制成功万吨水压机的历史,让人不得不惊叹老人家对民族工业发展,显得是那么富有远见卓识,又是如此的坚定不移。

  如果从企业家精神角度来分析,毛泽东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大实业家!

  论他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果敢采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亲自决策、领导、组织建立的新中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他就是中国最大的实业家!

  一、引子

  根据我国机床界的老同志回忆,1958年、1960年两次在中南海瀛台专门为毛主席举办的机床汇报展览的情景,他们对当年毛主席关于机床的精辟而通俗的比喻记忆犹新:“我们坐汽车、坐飞机、坐火车,是坐在机器里面,所有这些机器都要用机器来生产,这些机器就是工作母机,这些工作母机是最根本的”。

  这就是毛泽东的一贯风格,几句话就勾勒出了一条思路,一套战略,言简意赅,更令人信服的是他雷厉风行,一抓到底,因此他常常能把思想迅速付诸实施,并且,既搞得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1958年,毛主席还曾指示党刊《红旗》杂志撰写了“机床内部运动矛盾”一文,机床的构造和运转在这里被升华,赋予了具有哲学内涵的人文睿智和思想意义。

  1960年他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师专门讨论过机床问题(见《毛泽东和普通教师的通信对一般科研的启示[2008-02-01 17:46] 》。

  毛泽东不是机床专业的学者,可是他能如此细致抓这样的工作,可以想象他为此做过专门的学习研究,对于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我们日理万机的毛主席,那是怎样的刻苦钻研啊!

  那是怎样的意志,怎样的毅力啊!

  二、深入一线,调查研究

  毛泽东不仅在理论上对机床工业进行了悉心钻研,深入思考,同时他对机床工业的建设,依然还是采取他惯用的绝招——深入一线,调查研究。

  1956年6月2日上午,毛泽东听取武汉重型机床厂党委书记、厂长史梓铭和副厂长孙毅的汇报。

  1956年6月3日上午,毛泽东第一次视察正在筹建中的武汉重型机床厂。

微信图片_20210718205342.jpg

图为重现当年正在筹建中的铸造厂吊装冲天炉。

微信图片_20210718205339.jpg

武汉重型机床厂负责人史梓铭向毛泽东汇报该厂情况。

  武重是国家“一五”时期,苏联援华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是国内建设最早和规模最大的重型机床专业制造厂。

  按照 1954年建厂计划规定,工厂分两期建成。

  第一期是从1955年至 1957年,工程主要内容为第一机械加工房、铸造厂房、工具机修厂房和木工厂房等。

  第二期工程是从1958年至1959年,主要是建第二机械加工房。

  1955年复审时,考虑到国家“二五”计划时期机床工业的发展情况,建议将二期工程合为一期工程,将第二机械工厂内的中型锻压、机械的生产建设提前进行,使投产时间提前了一年半。

  这时,工厂刚平土,厂区一片空白,谈不上生产,也没有产品,拿什么汇报呢?

  毛泽东也知道,武重开工建设两个月,不可能马上投入生产,但武重这么大的一个工程,不能不使毛泽东操心,他很急切地想了解有关情况。

  史梓铭、孙毅随王任重走进一简陋的会客室。一进门,毛泽东就亲切招呼他们坐下。

  史梓铭向毛泽东汇报了武重筹建情况、工厂规模、主要产品以及生产准备工作。

  当汇报到武重边建设边在外厂试制产品时,毛泽东高兴地点头说:

  “你们在工厂建成前,就在外厂建成了新产品,这个做法很对。”

  接着,他又意味深长地说:“看起来企业的协作问题,是个长期的问题。”

  当汇报到武重正在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培训新工人的情况时,毛泽东高兴地说:“及早抓住对工人的培训工作,使新生力量很快地成长起来,将来新老结合,床子开动,你们就主动了。”

  当史梓铭告诉毛泽东,许多兄弟工厂都在积极给武重支援人才时,毛泽东问道:“你们去过那些厂吗?”

  接着说:“要亲自去。请他们及时支援,而且不能要差劲的支援。要像相亲一样。你们亲自看看对象,如果是个大麻子,你同意吗?”

  “做公婆的要了解新媳妇是什么样,凡是老厂支援你们的人员,你这个厂长都应该看看,要他们认识你。”

  “反正,不能一个长相,反正不能独裁。”说完微微一笑。

  大家听完毛泽东中肯而风趣的话,都笑了。

  当史梓铭说到要进一步培养锻炼技术干部、管理干部和工人骨干的措施,采取“三班两套”(即一班派往苏联学习,一班分赴国内各兄弟厂学习,一班留在厂里边搞基建边学习。两套是一套人马在国外,一套人马在国内)时,毛泽东拿起铅笔在汇报提纲上改为“两套三班”。

  毛泽东听史梓铭说武重职工决心提前一年半把工厂建成,尽早发挥国家投资效益,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早做贡献的决心后,毛泽东欣喜地说道:

  “你们要有雄心壮志”,“路是人走出来的,经验来自于实践!”

  史梓铭汇报结束后,毛泽东笑着说:“你们的汇报,我很满意。”

  “我请你们吃饭。”

  王任重插话:“主席,您很忙,他们的饭我已准备好了。”

  饭毕,当史梓铭、孙毅向毛泽东告别时,毛泽东却说:“我要去看看这个厂。”

  史梓铭、孙毅一听,急了。

  因为厂里正在搞土建,到处堆放着建筑材料,设备器材,道路高低不平,车子进出很颠簸。

  史梓铭忙说:“厂里路不好走,请主席不要去了。”

  可毛泽东坚持要去,说:“你们能进去,我就能进去。”

  但正当毛泽东、王任重、史梓铭、孙毅一行的车到达工厂时,突然一阵暴风雨从天而降,使得厂区本来高低不平的路,遍地积水、泥花四溅,汽车无法前行。

  为了毛泽东的安全,在大家再三劝说的情况下,才没有进入厂区。

  但毛泽东让司机开着小车围着厂区转了一圈,他把脸贴在玻璃窗上,透过水注,朝厂区望着,望着。

  分手时,毛泽东对史梓铭、孙毅说:“你们今后工作中发生什么事情,可以直接写信给我”,“到生产机床时,再来看看,以遂我愿。”

  1958年9月15日,毛泽东又一次视察了武汉重型机床厂。

  武汉重型机床厂,自1958年建厂以来,企业先后为我国的机械、能源、航空、航天、军工、交通、化工等行业提供了一万多台重大设备,并向北美、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20多个国家出口产品。

  以CK53160数控十六米单柱立式移动车床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作出了重要贡献。

  武重的辉煌历史,被誉为机床制造业的“亚洲明珠”。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我们的伟大导师当年倾注了怎样的心血啊!

  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的工业体系是是实实在在的,有道,有器,更有道器变通!

  世界上有谁能在新中国内部那样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外部遭遇那样令人无法想象的来自国际反华势力的控制、干涉、封锁下,创造出中国机床工业的壮举,创造出中国工业化的壮举?

  只有毛泽东有这样的勇气,有这样的魄力,有这样的智慧,有这样的精神,有这样的意志,有这样的毅力,他难道不是中国最大的实业家?

  他不仅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导师,他同时也是中国工业发展的伟大导师,他更是现在和未来中国实业家的伟大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