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的学校越来越难!

作者: 马羊先生 日期: 2021-03-13 09:12:32

  现在县城中学越来越难办了,优秀教师、优质生源不断流失,教育质量不断下滑,陷入恶性循环,甚至局部出现了“县中塌陷”现象。

  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人往高处走,水往地处流!

  在市场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们有意无意形成了鄙视链,北上广的瞧不起一般省会的,省城的瞧不起市县的,市县的瞧不起乡下的,于是乎,现在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老年人和穷光棍。

  农村待不下去,农业没有出路,农民不受尊重,于是乎,一般而言都想跳出农村,出人头地。

  怎么出人头地?一般就是两个庸俗路子,要不就是发财,要不就是当官,没什么钱,也不是官,想要有社会地位就很难了。

  但是,无论是当官还是发财,教育都是基础,而通过高考、名校毕业都是敲门砖和加分项。

  也就是说,读书的目的已经庸俗化了,不是为了科学,不是为了造福人类,而是为了出人头地,取悦家人,光宗耀祖。

  为了高考考上好成绩,家长们焦虑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就想读个好学校。

  哪里的学校相对好?那就是省城。

  面对省城的优质稀缺资源,大家都趋之若鹜,结果就是好上加好,好到爆棚,教育和地产顺带杂交结合形成了“学区房”这个“王八蛋”。

  中国2000多个县容纳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学生,如果“好苗子”都去了大城市的中学,少了优质生源对中学教学质量的带动作用,剩下留在县乡的学生必将面临教育质量下降的窘境。

  进一步,我们看到了奇葩的现象——北京、广州、深圳某些中学招聘了不少北大清华人大的硕士博士当老师。与此相对的,则是某些县域中学 “一师难求”。

  招不到好老师,就吸引不来好学生,深陷优质教育资源流失与教育质量不断下滑的“负循环”。

  于是,政府想到了“互联网+教育”,说白了就是让城里老师给乡里学生上网课,效果怎么样呢,可想而知!

  毕竟,学习的效果绝不是几堂课就能决定的。

  怎么办?限制老师调动?出台不允许生源异地就读的政策?

  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有钱的家长都已经在省城扎根了。

  根本问题是什么?

  是经济上的贫富差距!

  这道菜要怎么炒好才能让世界和谐?难啊!

  说句不该说的话:我们完成了精准脱贫这项伟大而光荣的事业,但是2016年至今,我国的贫富差距还在不断拉大,相信吗?搞笑吗?

  绝不是说脱贫不对,如果没有脱贫,人与人的差距可能更大。

  也就是说,脱贫之后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那就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2035年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容易吗?

  这是在和市场规律对抗啊!

  市场的规律是贫者愈贫、富者愈富。

  而我们是共产党,搞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别的什么市场经济。

  怎么搞?团结哪些人,依靠那些人,限制哪些人,这个要搞清楚。

  搞清楚了,还得敢下手。

  比如反腐败、抓贪官,这个不仅对政治生态好,更是遏制贫富差距的重要的一方面。

  贪腐是最容易制造暴富的。

  还有就是所有制问题呢?

  这个还没有提。

  公有制、私有制?

  我们拭目以待。

  本来想说教育,没想到话题扯远了。

  下次再聊。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