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隋唐“国家粮仓”给我们的粮食安全启示

作者: 郭喜林 日期: 2020-12-23 10:28:21

  近日,河南洛阳仓窖博物馆完成提质升级恢复开馆,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回洛仓、含嘉仓重新向公众开放。回洛仓、含嘉仓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年(公元605年),是隋炀帝在洛阳设置的“国家粮仓”,主要为洛阳都城内的皇室和百姓供应粮食。作为洛阳隋唐时期大运河沿岸的重要官仓遗址,两处粮仓于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人民网12月22日)。

  由此可见,从古至今,粮食安全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作为国家粮仓,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才能确保天下太平。

  关于粮食安全,毛泽东主席生前曾经教导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而且,习近平总书记根据目前国内外的形势强调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总的来说,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完全有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新形势下,要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重点从农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发力。要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强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考核,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管,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

  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必须结合我国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国情,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国家战略安全的第一位,顾全大局,高度重视农村和农业工作,依法确保可耕地面积不被非法侵占。只有不断地加强党对粮食安全工作的领导,才能把依法把乡村振兴贯彻落实到位,才能充分把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确保粮食生产实现连年丰收,颗粒归仓。而且,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中的科学技术推广与普及工作,并有效降低农民的粮食生产成本,让农民在种庄稼中获得体面而又光荣的人格尊严,要让农民拥有出彩人生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提高粮食单产,既要靠农民的辛勤劳动,更要依靠科学技术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步伐。只有不断加速提高中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才能让广大农民从种地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才能让农民腾出时间来去搞粮食生产的深加工,并通过国粮食深加工获得更为理想的经济效益,才能不断地提高农民的劳动价值,才能让农业缩小与工业之间的差距,才能让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剪刀差迅速缩小,才能让农民真正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农民的日子好过了,城里人才能获得更多的舒适安全感。

  而且,必须牢固树立备战备荒的粮食安全观念。对于国家粮仓的管理,既要靠法律责任追究,又要靠科学技术。而且,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国家粮仓的储备数据必须真实可靠,绝不允许弄虚作假。对于粮食储存中存在的违法乱纪行为,必须严格按照党纪国法实施严厉问责,绝不心慈手软,绝不姑息养奸。

  对于全国城乡在餐饮环节存在的各种浪费现象,必须依法加大惩治力度。这是因为,国家粮仓的安全不仅表现在可供依法监督的国家粮仓之中,更表现在全国各族人民厉行节约的实际行动之中。只有人人珍惜粮食,并把厉行节约的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光大,我们才能把国家粮仓做大做强,并有效抵御国内外意想不到的各种风险,进而确保14亿中国人民的粮食安全。正如古代圣人对于我们子孙后代的教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厉行节约,用实际行动珍惜和尊重广大农民的劳动成果,我们的国家粮仓才能真正万无一失。

  尤其是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中,某些国家曾经提出要禁止向我国出口粮食,企图在大灾之年卡我们的脖子,让我们为粮食安全而担忧。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我们绝不能因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就在餐饮方面肆意浪费。我们只有居安思危,持之以恒地厉行节约,才能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个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全国各族人民必须时刻牢记在心,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2020年12月22日上午11:20~下午13:45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