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益:论体育考试(三)──体育理论篇

作者: 李昊益 日期: 2023-11-05 16:46:03

 

  体育实践离不开体育理论的指导,同样在新的体育实践中又可以总结提炼出新的体育理论,即实践──理论──实践,以此循环往复,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认识观。

  传统的中小学教学中忽视了体育理论,一般认为体育理论只是一些体育与健康知识或单纯的运动知识,这其实是错误的!我们可以将这种认知对照一下体育实践,它是否能够指导体育实践?很显然,你会发现这种认知是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能不能提出一些体育理论呢?当然能够!所以,不要以为体育理论是多么抽象、多么晦涩难懂、多么高大上、多么神圣不可侵犯的!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对体育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看法的,只要能够对体育实践能够产生影响的都算是体育理论中的一部分,尽管有时不见得是正确的!比如说,你认为学校的体育课太假,没意思,不想上。这种想法影响了你对这堂体育实践课的态度,导致你在这节体育课上很消极,但是其他同学没有出现你的情况。如果你们班级的同学持你这种观点人有一定规模了,而且还导致了这节体育实践课整体的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前者你的体育理论没能够指导你的体育实践,说明你的体育理论是错的。后者你的体育理论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而且体育实践课整体上效果不佳,同时也暴露出问题了,说明你的体育理论在这具体方面上是正确的。

  将体育理论纳入体育考试是非常必要的,且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一方面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体育的思考,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改变并提高了体育的地位。从传统的只重视体育实践,发展到体育实践和体育理论并举。让体育理论真正得到人们的重视,让人们摆脱对体育“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思维定势。

  体育理论对于体育考试来讲确实很有必要,但也要注意对体育理论的考察方式。如果只是按传统的体育知识来考察,那么就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应试陷阱中。虽然体育知识也重要,但是知识最关键的还是在于灵活运用。知识的考察容易形成“八股”,内容繁多,结构复杂,死板僵硬,害死人!只有活的知识才具有生命力!在掌握活的知识基础上,更重要的还是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把外界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注重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敢于反潮流,敢于质疑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坚持造反有理,同时有条件地斗私批修,继续革命!从体育实践的实际出发,参与、配合、监督、评价、组织乃至引领实践活动的生态性,都是广阔的理论舞台。

  对体育理论的考察,题目可以公开,由学生研究、看资料去做。要以基础体育知识为基本简单题,重在将自己掌握的体育知识同所论述的体育文章相结合。出十个题,学生不需要都答出来,能答出两、三题也好,哪怕体育知识掌握一般,论述也一般,但是有新意,有创见,能够注意到一般人注意不到的问题;或能够勇于揭露问题;或能提供新的方式方法;或发现新的运动规律;或能够构建新的组织生态;或能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或能够指导乃至引领一定的体育实践等等,那么就可以打80分—100分(优秀)。只要能和阶级斗争相结合,能和生产斗争相结合,能和科学试验相结合,就可以得60分—80分(良好)。对于平平淡淡,没有创见的,只要谈出对体育实践的所思所想,就可以给50分—60分(及格)。体育理论考试可以交头接耳,无非自己不懂,问了别人懂了,懂了就有收获,为什么要死记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

  另外,体育教师应该把讲稿和相关的学习资料向学生公开,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讲稿和相关的学习资料。不要到了讲堂才让学生抄,才让学生记,才让学生联想或思考,这样容易把学生束缚死了。要与学生们,一起提出问题,一起研究问题,一起解决问题。实际上,教师的本事是有限的,所有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能答百分之五十,其它的不知道或不清楚;和较高或高水平的学生一起研究问题,不能够总起带头作用;受不同水平、不同理念、不同秉性学生的干扰,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这不要紧,很正常,也是情理之中。只要能和学生一起商量,共同竞赛,共同实行教育的民主,这就是不错了。不要装着样子去吓唬人,不要有心理负担,不要瞎指挥、踢皮球、乱定性。教育改革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问题,而不是学生的问题;主要是教育民主的问题,而不是教育集中的问题;主要是内因的问题,而不是外因的问题。

  现在人们之所以如此轻视体育,就连很多学生都瞧不上了,就是因为在传统教育中,体育理论几乎没什么地位。体育课中大多是实践课(室外课),很少有理论课,即使有的话也是由于天气原因。在室内课中,体育理论内容上也只是一些体育与健康知识,其重要性跟传统文化课几乎没法比。如果体育课理论课单独成课,不占用实践课,与文化课一致的话,才有可能使得学校、教师和学生真正重视起来。如果体育进高考且有体育理论考试的话,那么,在课程安排上应该留出一定空间,专门排一下体育理论课。在课程地位上,应该这样排序,第一梯队(必修考试),语文、数学、体育实践课、体育理论课;第二梯队(选修考试)物理、历史、信息技术;第三梯队(选修考试),化学、生物、地理、外语;第四梯队(必修不考试,以活动的形式进行),音乐、美术。另外,将政治课取消,把政治融入到课程的方方面面,处处讲政治,处处学政治,处处用政治。如果不能融入,说明所谓的政治就是统治阶级禁锢人们的工具。政治的地位不仅不能下降,还要将政治提至德育的主要地位上,而不能将政治放到智育里面,进而形而上学化。若这样安排的话,体育理论在课程地位上就有了保证,也使得体育教师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将极大激发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而且这要比起薪资待遇的提高要重要得多,因为它所带来的提高是根本性的,是革命性的!

  体育理论课一定要注意克服或打破其他文化课的传统局限,不能走老路,教学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课堂上不能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哪有那么多可讲的?要锻炼学生独立研究问题。毛主席说:“课程讲的太多,是烦琐哲学。烦琐哲学总是要灭亡的。如经学,搞那么多注解,现在没有用了。我看这种方法,无论中国的也好,其他国家的也好,都要走向自己的反面,都要灭亡的。”那么,体育理论如何打破传统文化课的这种局限呢?最好的突破口也许就在体育本身上,即体育自身就是打开自己的一把钥匙!这就需要体育理论回归到体育当中。那么,体育自身哪一点是钥匙呢?能作为钥匙的,一定是与众不同的,一定是具有特殊性质的!这样的话,答案就不言自明了。

  我们知道,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是有机统一、相互结合的,体育理论指导体育实践,体育实践又反作用于体育理论。与传统文化课相比,体育理论更有机会进行实践活动,更有实际具体的操作空间,更有力量进行科学的探索,同时也更有利于生态体系的建设、更有利于低成本试错、更有利于反馈结果的获得、更有利于实践斗争的锻炼(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更有利于大多数人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体育理论的特殊性就在于此。因此,我们要充分尊重并合理利用体育理论的这种特殊性!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