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云海间 天山瑶池听雪声

作者: 崔士鑫 日期: 2015-12-10 11:31:43

 

 

 

  “雪山插云,十多条冰河,镶在雪山谷中,就像星光一样,从山上向四面放射”……在武侠故事中,天山是一轴苍茫寥廓的背景画卷。梁羽生《七剑下天山》中,雪谷冰川绚丽迷人;金庸《天龙八部》中,云雾山峰卧虎藏龙。

  初冬,踏访“苍茫云海间”的天山,不觉中仿佛走入“侠客行”——

  太白有诗云:“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立冬以后的天山,想来更是寒气逼人了。身临其境,才知道有的地方并非如此,那就是素有“瑶池”之称的天山天池。

  去天山天池那天,正值雪花纷飞。进山的道路,颇似徐克电影《七剑下天山》的场景。好在刚入冬季,景区并没有封路。山路两旁都是树下积雪,车在其间盘来绕去。穿过人称“石门一线”的狭窄山路不久,纵目向南望去,阴沉沉的天幕之下,白皑皑连绵一片雪山,在密密层层、翠色如墨的云杉林衬托下,白得有些刺眼。雪山脚下,幽幽一汪碧水,静静地倒映着洁白的雪峰和环拥的云杉,真似一面漂浮在虚空的天镜。

  到了新疆才发现,有的当地人会把“疆”字,简写作同音字“畺”。据导游说这个畺字,正好代表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这中间一山就是天山,山脉全长2500多公里,横亘亚洲腹地,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天然分界线。天山雄伟,但其灵秀之气,似乎都汇集在天山东段最高峰博格达峰脚下的这一汪碧水中。

  “博格达”蒙古语意为“神圣(之山)”,是西域各民族自古崇拜的神山。神山环抱的这一汪被誉为“天池”的碧水,有着更为神奇的传说。史载在3000多年前,西周的穆天子姬满八骏西巡,曾在瑶池之畔,与西王母欢筵对歌,留下千古佳话。神话传说中的瑶池,有人考证就是今日的天池。似乎是与此相佐证:民间传说中,西王母在她的诞辰日,会在瑶池畔举办蟠桃盛宴。很奇特的是,天池地处天山北麓,是人们印象中的高寒之地,但天池周围却真的盛产蟠桃。天池所在的阜康市蟠桃是当地特产,名列新疆“四大瓜果之王”。或许那种种神奇传说,当真有一点历史的影子。

  更有史实依据的,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西征时,曾邀请道教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前往讲经说法。丘处机不远万里与成吉思汗会面,途中经由天山,写下了“三峰并起插云寒”“冰池耀日俗难观”的诗句。这里的“三峰”,即指三峰并立、形如笔架的博格达雪峰,“冰池”即今日的天池。或许是后人附会,传说丘处机为纪念这次西行,修建了最初的西王母祖庙。

  天池从空中俯瞰,有点像道教视为神物的葫芦。不过据导游介绍,她更像一只手掌。西王母祖庙,就兴建在最通心的无名指位置,在天池东岸的高处。当我爬上有耸入云霄之感的西王母祖庙台阶时,那雪正下得紧,把后山据说是西王母修道成仙的山洞建筑,笼罩在一团雪雾之中。冬季游客少,环山寂寂,瑶池如镜,雪落有声,一个人冒雪艰难登上半山腰的西王母祖庙殿堂前,恍惚中真如登临仙庭。

  天池从地理学上讲,是一片冰碛湖。南来的天山雪水,被天然形成的一片冰碛坝所阻,形成了这一“天山明珠”。按理说这里应该是雪飞冰封的极寒地带,但是很奇怪,尽管雪花飞舞,这里的温度并不低,慢悠悠爬到山上,竟然会全身冒汗。有一位同行的小伙子,一身单薄的西装,全程游览了天池。在天池北岸的水边,还长有一株印象中并不十分耐寒的榆树,令人很感神奇。它也因此被赋予神话传说,说是西王母当年镇妖灭怪的“定海神针”。

  与丘处机有关的另一胜景,在天池西岸的雪岭云杉密林中,即被称为“西北第一高观”的福寿观。这座寺观同样是纪念这位著名道教人物万里西行,后来在这里兴建的。清朝乾隆年间庙宇重建,因用青砖砌墙、铁瓦覆顶,故俗称“铁瓦寺”。以后博格达峰被清廷赐名“福寿山”,寺观重建时也更为现名。尽管丘处机未必真到过今天福寿观这个地方,但后代的名流贤达游览天池,多下榻于此,留下了深厚的历史记忆。

  从福寿观沿天池西岸向南,还有一处名为“伟人憩所”的所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许多名人,曾在这里小住。郭沫若就在这里,写下了“一池浓墨盛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的佳句。在雪中沿前人足迹登至山顶,见有小亭一座,名为“揽胜”。伫立亭头,下临碧水,于扑面而来、莹莹点点的雪光中,南望洁白耀眼的博格达峰,东看对岸雪雾迷蒙的西王母祖庙,神话与真实、历史与现实编织成的一组天堂般胜境,伴随着窸窣冬雪,清晰呈现在眼前。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