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让中医药更好惠及百姓——北京市朝阳区大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作者: 李睿宸 张景华 董 城 日期: 2023-12-16 16:49:38

  窗外,寒风凛冽;室内,温暖如春。台上,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塞利姆·贝洛尔塔亚讲述着自己接受中医理疗的经历;台下,多位驻华外交官饶有兴趣地倾听。近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举办的第八届驻华使节中医药健康日暨朝阳区中医药国际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启动会现场,多位外国友人或亲身体验专业的中医按摩推拿和针灸疗法,或品尝一杯本草咖啡和药食同源下午茶,或见证一粒3D打印中药药丸的诞生……体验多种中医药产品和服务后,他们纷纷感叹:“中医药文化真的博大精深!”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护佑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不久前,朝阳区获得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成为北京市唯一一家示范试点。如今的朝阳区,集聚了275家中医医疗机构,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建立了255个中医传承工作室(站),逐步打造出中医药特色化人才培养之路;外国友人能通过朝阳国际中医健康网,获取多语种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作为首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及国际交流的重要基地,朝阳区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之路上不断求索,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生态正在这里形成。

  便民利民:把中医药服务做到百姓心坎里

  “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一天清晨,在朝阳区酒仙桥街道,附近居民正跟随老师动作,练习中医健身功法八段锦。开步屈膝、仰头翻掌、两手攀足,每一招每一式都蕴含着传统中医养生理念,街坊们共同感受着八段锦对身体的调节作用。

  在酒仙桥街道第一届中医药文化节上,除了八段锦教学,现场还有中药师讲解中药辨识并教授古法香牌的制作方法。“刚刚和孩子一起做了香囊,这个活动特别好,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居民张女士说。

  今年9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举办的中医药文化开放日活动上,外国友人正在体验推拿疗法。 图片为北京市朝阳区卫健委提供

  在朝阳区,越来越多居民正通过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活动,增加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并选择用中医药为健康保驾护航——“中医药街乡行”“中医药科普宣讲员大赛”等活动,向百姓传授中医药养生知识、防治疾病知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医药文化进企业”等活动,增强了中医药文化传播力,让更多人领略中医药文化的精髓;“百姓中医药风采展示大赛”则以百姓视角讲好中医故事,让学中医、用中医的氛围愈发浓厚。

  走进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中医康复科的走廊上有不少患者正在候诊。小儿推拿助生长发育门诊里,随着背部上下几次的反复捏脊动作,一对早产双胞胎结束了当天的推拿治疗。副主任医师罗珊告诉记者:“捏脊疗法是小儿推拿术的一种,能调理脾胃功能,有效促进孩子发育。”

  小儿推拿助生长发育门诊、骨伤特色门诊、视力防控门诊……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色中医门诊,颇受附近居民信赖。“我常常来拔火罐、刮痧,或者给孩子做小儿推拿。邻居们也都觉得效果很不错,离家近也非常方便。”居民窦女士说。

  据了解,朝阳区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所有实体中心均设置中医馆,22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让百姓方便看中医、放心看中医、看上好中医。“十多年来,朝阳区持续推进中医专家下基层,基本覆盖了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进社区开展爱心义诊,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朝阳区卫健委主任张瑞表示,朝阳区结合区域特色,成立中医药健康服务联合体,不断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积极推进区属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中医药健康服务,已初步建成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养老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薪火相传:以师承教育精进“望闻问切”本领

  “中医重师承教育,没有师承,很难会看病。”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康复科科长王翠侠深有感触,“刚参加工作时,看诊碰到相似脉,难免有些拿不准。这时如果能有经验丰富的医生点拨一下,远比书本更直观、有效。”

  有鉴于此,朝阳区实施中医药薪火传承人才培养工程,鼓励名中医下基层带徒弟,开展朝阳区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基地和双语中医专家工作站的建设,加大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让中医药技术薪火相传。

  在朝阳区的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正在为儿童进行推拿治疗。图片为北京市朝阳区卫健委提供

  2016年正式加入中医药薪火传承人才培养工程后,王翠侠师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马淑然。“每周,马老师会到社区医院带教我半天,还有两个半天是我去三级医院跟着马老师出诊。”王翠侠说。经过3年“师带徒”模式的学习,如今她已成为一名能独当一面、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师。

  中医的核心在辨证。即使医生基础理论很扎实,不会辨证,照样无法看病。学习辨证最好的方法就是临床跟师。通过师承,经验欠缺的中医师便不再是“心中易了,指下难明”,在临床上也能活学活用。在朝阳区,像王翠侠这样的年轻中医师还有很多。他们通过师承教育,在临床中逐步精进“望闻问切”的本领,将中医药文化代代相承。

  如今,朝阳区中医药薪火传承机制逐步成熟,“师承工程”“砺剑工程”“育星工程”……“学、练、用、定”阶梯式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的轮廓愈发清晰。

  为了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朝阳区在房山区、昌平区建立药用植物实践教学基地,在怀柔区和大兴区中药企业建立中药饮片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药用植物辨识、中药饮片传统炮制、传统中药制剂制作教学,组织中药特色技术传承班师生到传统中药材交易市场和药材产地、老字号药企进行实践教学活动。

  “实施中医药薪火传承机制,既让百姓能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中医药服务,又为基层培养更多能留得住的中医药人才。”朝阳区卫健委中医科副科长高然说,截至目前,朝阳区已建成北京市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0个,引进中医专家173位,建立8批基层中医传承工作室244个、名老中医传承工作站11个,带徒344人。朝阳区还启动两批双语中医专家工作室,共有5位双语中医专家带徒22名。

  中药飘香:让中医药文化拥抱世界

  从神农尝百草到扁鹊“四诊法”,再到张仲景写就《伤寒杂病论》,自古以来,中医药文化根植于祖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在“国际友人说中医药(传统医药)”系列活动现场,工作人员正向参观者普及中医药知识。图片为北京市朝阳区卫健委提供

  今年的夏至日,在朝阳区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人参、半夏、辛夷、枸杞等中药材一字排开,挂起的艾草飘出阵阵清冽气息,“国际友人说中医药(传统医药)”系列活动之《本草纲目》专辑活动在此举办。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友人用英、法、俄等多种语言朗诵中医经典《本草纲目》,讲述着自己被中医药文化“圈粉”的故事。

  “中国讲究药食同源,很多中药都能作为食物,比如人参可以泡茶,当归可以炖鸡。”来自安哥拉的乔安娜谈起中医药知识时头头是道。鲁斯兰是一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在北京生活的三年时间让他惊叹于中医药的神奇。“中医的一根银针能治病,一朵花也能入药。”他说,通过针灸治疗,自己的偏头疼好多了。“中医药在很多国家都非常受欢迎,希望能将中医药带回摩洛哥,分享给家人和朋友,让中医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来自摩洛哥的映月说。

  近日,朝阳区启动了中医药国际服务示范基地,签约的医院包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和睦家医院、三里屯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均设有双语中医基地和双语中医工作室。张瑞表示:“朝阳区集聚了绝大部分的外国驻华使馆,发展中医国际医疗,既能治疗疾病,也能传播中华文化。”

  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药就沿着古丝绸之路得到推广,如今更是漂洋过海,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作为首都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朝阳区汇集了北京70%的涉外资源。在中央商务区、燕莎商圈、使馆区等地,朝阳区开办了多家涉外中医类医疗机构,并与58家外国驻华使馆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家庭医生服务。

  中医药的发展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与传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段晓华认为,中医药的发展本身就具有文化属性,应提升中医药文化在海外的认同度,促进中医药融合发展。

  在今年9月朝阳区举办的中医药文化开放日活动上,市民们体验了中医四诊、推拿疗法、药茶品饮等中医药文化特色项目。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委会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成果转化中心现场签约,双方将充分挖掘整合区属医药健康产业资源和高校学科与临床优势,更好促进中医药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是中医药生生不息、发扬光大的必然选择。张瑞表示,未来,朝阳区将利用丰富的中医药资源,打造以数字化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以国际化提升中医药传播力、以网络化促进中医药服务精准化、以产业化提升中医药事业发展力的“医—教—研—产—园”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生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百姓谋划守护健康的“良方”。

  杏林春暖、悬壸济世、妙手回春……一个个温暖人心、充满希望又心怀感恩的故事,正在朝阳这片土地上发生。“中医药是中国人生活养生的日常,也是治病救人的手段,更是承载中国文化的载体。我们相信能够保障中国人健康的中医药,一定能够造福世界人民!”朝阳区委书记文献说。

  《光明日报》(2023年12月13日 05版)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