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旧中国军队为何靠借外债打仗

作者:徐焰 发布时间:2019-05-08 08:57:49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把种种国家权益抵押给外国人,又总是借新债还旧债,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社会状态中不能自拔

  从清末到民国年间的中国,因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和腐败政权的盘剥,导致人口第一大国的财政收入不及欧洲一些弹丸小国,政府遇战事常向列强借款。列强放债利息甚高,且都属“抵押借贷”,要以关税、路权和矿藏开发权作为担保。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把种种国家权益抵押给外国人,又总是借新债还旧债,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社会状态中不能自拔。

  1851年之前,清朝年财政收入只有可怜的4000多万两白银,不足英国的十分之一。此后太平军席卷富庶之地,清政府财赋锐减却又要扩编新军,只好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自己筹饷建军。1868年左宗棠率8万湘军西征,平定陕甘后于1875年进军收复新疆。此时西北极为穷困,清廷让东南各省“协饷”820万两而仅送到160万两,左宗棠只好向英国汇丰银行和德国商人借款1595万两,首开借外债打仗的先例。因西征胜利后国内有一段安定环境,这些借款还能由东南各省按期本利归还。1884年中法战争发生和1894年甲午战争开始后,清廷又各借外债几千万两,偿还都很困难。后来签《马关条约》对日本的2亿两赔款全靠再借新债,再加上1901年后向八国联军支付庚子赔款,这些钱就由海关关税抵押。中国海关就出现了由外国人收税的咄咄怪事,总税务司之职竟让英国人赫德担任了45年。

  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任总统后,政府军政开支中自筹部分仅能有六成,为此于翌年向西方五国财团达成2500万英镑(折合2.4亿银元)的“善后大借款”,因此时已无海关税而以国内最大的收入盐税抵押。靠这些钱,北洋军阀能迅速打败南方革命党,不过当时明眼人都看出抵押盐税后政府的收入会更少,将来用什么还债?这岂不是饮鸩止渴!袁世凯死后,主持北京政府的段祺瑞同日本达成“西原大借款”1.4亿日元,用来打内战,并以东北的“满蒙四路”铁路权和当地金矿、森林做抵押。

  蒋介石在广州黄埔建军直至北伐期间,重要军费来源是求助苏联,到达长江流域后又依靠以英美为靠山的江浙财团筹款。国民党不敢得罪列强,承认清政府所欠外债和赔款并继续偿还,加上内战不息,财政总是入不敷出。至1936年即所谓国民党自吹的“黄金十年”鼎盛期,南京政府财政支出不过11.8亿元,其六成用于军费。蒋介石对嫡系部队士兵每月能发饷7至8元,配给德国钢盔并发胶鞋。杂牌军士兵每月只能发饷2至4元,如川军士兵大都不发鞋而靠自己打草鞋,行军没有水壶而每人带一竹筒。如此苦乐不均,自然导致各部很难协同作战。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的军费一半是靠苏英美贷款和海外捐款解决,其中最大部分又是太平洋战争期间得到白宫同意租借的8亿多美元。此后国民党当局发动内战又向美国借款几十亿美元,为此于1946年11月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中美商约》,规定中国全境让美国舰、机任意进入并可自由倾销商品,就此成为山姆大叔的附庸,直至逃台后仍是如此。

  新中国成立时就以不惧他人威胁的无畏气概,不承认过去卖国政府的一切外债。解放初期,军队因费用不足,向苏联借过折合13亿美元的武器款,却都属“信用借贷”(没有抵押全凭友好信任),后来不仅如约甚至主动提前归还。中国自此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还贷信誉,有利于后来引进外资,而解放前那种债台高筑而受制于外人的惨状也就此一去不复返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