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让曲艺更好地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

作者:沉默的麻雀 发布时间:2019-03-06 08:53:47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让曲艺更好地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

文雁平 (1975.08.05)

文艺革命资料汇编

68039ad0506c6c92dad934bcd0982167.jpg


  在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三周年的演出活动中,我们看到了两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曲艺节目。这里有以各种曲艺形式移植革命样板戏选场、选段的曲目,也有反映现实斗争的新创作的节目。参加创作和演出的,有专业的曲艺工作者,也有工农兵业余作者和演员;有老年、中年演员,也有在文化大革命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新生力量。从这次曲艺调演中我们看到,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曲艺革命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收获。
  曲艺能不能表现革命的重大题材?这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着激烈斗争的问题。刘少奇一伙大肆宣扬“曲艺好比小菜”,“只能写生活琐事”之类的谬论,反对写革命的重大题材。这次来京参加纪念演出的曲艺节目以崭新的面貌证明:曲艺不仅可以而且完全能够表现革命的重大题材,这对修正主义的反“题材决定论”是有力的批判。
  移植革命样板戏的曲目,在忠于革命样板戏原作革命精神的前提下,努力运用和发挥本曲种的艺术特长和表现手段,把革命样板戏所展示的我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再现在曲艺舞台上。这是一个突出的成就。革命样板戏是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光辉样板,是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教育的生动教材。曲艺以它特有的轻便灵活的艺术形式移植革命样板戏,这不仅对于进一步普及革命样板戏,用社会主义文艺占领城乡思想文化阵地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曲艺表现革命的重大题材,促进曲艺革命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许多新创作的曲目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选取现实阶级斗争的重大题材,紧密地配合了当前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的任务。快板书《争夺》通过工人民兵队长铁育香与政治教唆犯在争夺青少年一代问题上的斗争,形象地揭示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阶级敌人躲在阴暗的角落,利用社会上存在的旧的传统观念,向无产阶级进攻的阶级斗争的新特点,表现了无产阶级在这场斗争中主动出击的战斗英姿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强大威力。还有些作品从不同的生活侧面,批判了修正主义,批判了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和资产阶级生活作风,批判了“男尊女卑”的反动谬论,歌颂了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赞扬了妇女的“半边天”作用,显示了社会主义到处都在胜利前进的雄伟步伐。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些战斗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的工农兵业余曲艺战士,从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提炼和概括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题材和主题,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各条战线上的火热斗争,满腔热情地歌颂了“新的人物,新的世界”。如浦东说书《养猪阿奶》、沪剧表演唱《抄表新风》、革命故事《闯滩》等,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受到了广大工农兵观众的欢迎。事实有力地说明,曲艺这种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已越来越广泛地为广大工农兵所掌握、所利用,成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的一种战斗的武器。
  参加这次调演的一些曲艺节目,积极学习和运用革命样板戏的经验,较好地塑造了一些为夺取政权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的工农兵英雄形象。

2f759a77e12405e949e315d84ad514d0.jpg


  根据《智取威虎山》选场移植的京韵大鼓《打虎上山》,和根据《红色娘子军》选场移植的河南坠子《常青指路》等移植曲目,都在忠于革命样板戏中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以及英雄行动的基础上,发挥曲艺“叙述”与“代言”相结合的艺术特点,运用“一人多角”的表现手段,对杨子荣、洪常青等英雄人物的形象进行了再创造。在新创作的曲目中,也有不少作品注意了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风口浪尖上展示英雄人物的精神面貌。例如,四川评书《石头后面》就较好地运用了革命样板戏的创作原则,为英雄人物钟大爷组织了虚实不同的几条矛盾线,并使英雄人物始终处在矛盾发展的主导地位,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钟大爷这个为保卫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自觉战斗的英雄形象。一些音乐性较强的曲目,还学习革命样板戏关于感情、性格和时代感都对头的创作经验,为英雄人物设计了高亢、挺拔和变化丰富的唱腔,并运用曲艺形式中包括身段、手势、眼神等表演艺术手段,积极为塑造英雄人物服务。
  相声这种艺术形式能不能塑造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对于这个问题曾经有过争论。参加这次曲艺调演的相声证明,那种认为相声根本不能或者很难用它来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的看法,是没有根据的。方言相声《进军号》摒弃了旧的相声艺术中不顾政治内容和英雄形象的塑造,单纯追求噱头、笑料的严重弊病,改变了过去相声中那种正不压邪的不良倾向,较好地处理了歌颂与讽刺的关系,各种人物之间“突出”与“陪衬”的关系,塑造了我国造船工业战线英雄人物王德远的高大形象。
  塑造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也是革命曲艺的光荣使命。我们的曲艺创作,要继续深入批判修正主义文艺黑线鼓吹的“中间人物”论和文艺“娱乐”论,努力塑造高大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曲艺是一种说唱艺术,它和其它文艺形式一样,也必须努力做到时代精神与本曲种特色的统一。
  这次演出的不少移植和创作曲目,遵照毛主席关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努力学习和运用革命样板戏关于艺术革新的实践经验,从表现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出发,对本曲种原有的艺术形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根据《智取威虎山》选场移植的京韵大鼓《打虎上山》,为了再现原剧革命的政治内容和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杨子荣的光辉形象,在唱腔上对京韵大鼓的某些比较固定的板式作了大胆的突破,改变了必须以大慢板开头的传统手法。作品一开始就以紧打慢唱的板式引入,为杨子荣设置了奔放激越的抒情唱段,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此外,在保持本曲种特色的基础上,还有选择地吸收了京剧、评弹、梆子中一些能够表现时代精神的音调,丰富了京韵大鼓的唱腔音乐。在表演上,则吸收了京剧中适合京韵大鼓表演的杨子荣的某些身段手势、眼神等艺术手段,突出地表现了杨子荣气吞山河、机智勇敢的英雄性格。这个节目较好地达到了时代精神与曲种特色的统一,受到了广大工农兵观众的欢迎。

3652058ca9f2998893c17399f84d544f.jpg


  其它曲种在推陈出新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根据《红色娘子军》选场移植改编的评弹开篇《常青指路》和新创作的评弹女声小组唱《刺绣女工心向中南海》等节目,打破了旧评弹流派唱腔的束缚,在旋律上作了转调和变换节拍等尝试,创造了富有革命激情和时代气息的新腔。河南坠子、天津时调、陕北说书、好力宝和二人转等不同曲种的移植和创作的曲目,也都从表现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出发,对原有的艺术形式包括唱腔、表演和伴奏音乐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创新。这些艺术上的革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