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永不凋谢的马兰花

作者:华语有约 发布时间:2018-09-17 08:18:44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7369849e4c496370f1762162bea6d1f1.jpg

5a4b17c8ce443ba488341ce9a9e001ea.jpg

女兵许静茹写给北京电视台的信

  这封信是已故女兵许静茹写给北京电视台《魅力科学》栏目组的。当年,许静茹和战友张明玉一起参加文艺宣传队,亲眼见证了我国第一次导弹核试验全过程,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记录影片时,摄影师把她俩一起摄入镜头。43年后,该片中一部分资料编入《记忆钱学森》专题片,恰好在播放时许静茹看到了自己的镜头,她便写了下面这封信…

  北京电视台魅力科学栏目组,你们好:

  我看了上周播出的《记忆钱学森》后,首先为我们国家失去一位科学家感到痛心。他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他一生不为名不为利,真是让人感动,他的形象让我觉得总是那么和蔼可亲。

  当看到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弹结合试验成功,蘑菇云升起之后,屏幕上出现了两个戴防护镜的女兵时,我一眼就认出来了,那是当年我们在试验场区留下的影像,虽然只不过是一秒钟一闪而过,但我清楚的知道那是我。

6e255784556e885413c41e57119d54a8.jpg

张明玉(右二)、许静茹(右一)在试验现场

  出现的这一镜头已经过去了43年。我是1965年的北京女兵,到了部队之后,我就知道我们基地是搞武器试验的。当时保密制度很严格,所以无论写信,还是写日记都非常遵守纪律。当兵第二年我有幸进入试验场区。那一次正是带导弹头的试验。我们是司令部通信兵处的宣传队,去慰问在场区工作的指战员。

  我们几乎看到了所有试验前的准备情况,真是三军诸兵种在联合作战。零时前,我们撤到安全地区。在那里,我们等待实验的成果。当我们戴上防护镜看到蘑菇云升起,同时感受到冲击波的热浪时,我们欢呼跳跃。感谢为我们拍摄这一镜头的人,为我们留下了当时的影像和青春的记忆,那时我18岁。

f2378cd27789a07b943af88f1f9b0847.jpg

许静茹的军装照

  我只是一名普通女兵,但我深深的知道,在我们部队有成千上万和我一样的战友。他们艰苦创业,无怨无悔地战斗在戈壁滩上,克服了重重困难和阻力,在聂荣臻元帅的带领下,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努力下,为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颗和第四颗具有代表性的核试验。也正像张爱萍将军为我们部队写的歌词那样:“我们战斗在戈壁滩上,不怕困难,不畏强梁,任凭天公多变化,任凭风暴沙石扬。头顶烈日,明月做营帐,饥餐砂粒饭,笑谈渴饮苦水浆”。在胜利完成任务后默默无闻地离开了部队,投入到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中,他们没有留下任何影像。在当时一个是为了保密不允许,一个是条件有限,不可能像现在,手机都可以记录实况。当时和我一起出现在镜头中的女兵叫张明玉,她是无线电报务员,我是有线电长途话务员。

a1d4d6c54c3df3ac5ccc88f0646a6abe.jpg

  记得当年试验成功后的第二天,我们回到了马兰。11月1日举行了庆功会,聂帅在演出后接见了我们。还登在当时的报纸上,我紧挨着聂帅身旁,感到非常的兴奋,我为自己能在基地当兵感到荣幸,我为自己能够出现在《记忆钱学森》中感到自豪。遗憾的是我自己却没有这张值得记忆的照片。我记得当时还有我们没戴防护镜的。请您们在百忙之中帮助我找到素材翻印照片。


谢谢!(费用自付)
许静茹
2009年11月10日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