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杨春长: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

作者:杨春长 发布时间:2017-08-11 08:45:04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民族复兴网编者按:军队是所大学校,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区别于其它任何军队的地方,具有绝对的文明制高点,所以她是一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这样一支军队不仅特别能战斗,而且能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了这支伟大的军队,中华民族必将走向兴盛。

a30924cf48fcceeb33f713c24b3a7a6a.jpg

  作者为原北京军事科学院军建部副部长、少将

  除了主要担负消灭敌人、打赢战争的“战斗队任务以外,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担负着支援地方建设、做好群众工作的“生产队”、“工作队”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从创建这支军队开始,就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注意把军队办成一所革命的大学校,从这里造就出千百万治军打仗、从政治国和进行建设的优秀人才。

  朱德总司令在1945年4月党的七大时,就讲过“人民军队是突破历史的古今稀有的新型军队,入伍为兵,退伍为民。来自生产,回到生产。变军营为学校,变破坏为建设,从人民中来,回到人民中去。”

  “八路军的办法好,可是我们学不了”

  国民党将领白崇禧将军在当年的“剿共”战争中曾有过一番感慨——“不怕共产党凶,就怕共产党生根!”

  白将军所言的“共产党凶”,是指人民军队的战斗力;而“共产党生根”,则说的是共产党人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生存能力。作为这支军队曾经的朋友和曾经的对手,白崇禧将军认为后者比前者更可怕,更具威胁性。

  白崇禧将军难得地窥得了这支军队的特质:这不仅仅是一支会打仗的军队,他们能使自己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的那种顽强旺盛的生存能力才更加令人生畏: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仅数万人枪的人民军队就敢于以营、连为单位分兵深入敌后,很快就能“与群众打成一片”,发动有声有色的游击战争,独立开辟出大片根据地,自身也能在敌伪顽三方夹击的艰苦恶劣环境中获得了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发展。

  而同时期数十万留滞敌后的国民党军部队却始终无法与民众融合,从而也无法抵御敌人的军事进攻与政治诱降,要么投敌附伪,要么自生自灭。

  国民党军队也曾仿效和学习共产党军队令人羡慕的“生存能力”,然而这种尝试一开始付诸实施就令人沮丧:抗战初期,蒋介石曾主办过“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专门请来了八路军的干部作教官,希望自己麾下的军队也学会如何在敌后开展游击战和建立根据地,而八路军教官也毫无保留地向国民党军官们传授了游击战术基本原则。

  当八路军的教官们强调游击战争的首要原则就是会做“群众工作”,和群众打成一片,官兵之间军民之间要同甘共苦时,所有的“友军”军官们都瞠目以对:在他们所在的队伍,别说是总司令军长师长,就是连长排长与士兵、老百姓同甘共苦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军队给养从来都是靠上级拨发乃至向老百姓敲诈勒索,军队兵源从来都是靠强征硬拽甚至一根绳索捆来,怎么能做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自觉参军参战”,还要“参加生产劳动”、“减轻人民负担”?

  同为国民党军名将的卫立煌将军也曾对朱德总司令坦承:八路军的办法好,可是我们学不了。因为“我们的军队和你们不同,我们的军队必须有领导地行动,一层抓一层,要是没有上级督行,一分开一冲散就拢不起来,所以只能在正面打仗,打阵地战,不能像你们那样在敌后分散活动。

  前所未有的“建设者”

  人民军队这种令对手生畏的非凡“生存能力”,是人民军队的性质所决定的。

  亘古以来,军队从来扮演“破坏者”或“守卫者”的角色。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的共产党人,却赋予人民军队以“建设者”的职能,将破坏旧世界、保卫革命成果与建设新世界的任务高度统一起来。

  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人民军队“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这支军队“决不是单纯的打仗,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

  这些“重大任务”在后来的革命战争实践中逐步提练总结成为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打赢战争的“战斗队”任务;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帮助群众建立人民政权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工作队”任务;军队自己为自己解决全部的或部分的给养和费用,以减轻人民的负担“生产队”任务。

  三大任务把军队的命运同人民群众的命运直接联系起来,把军队的发展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直接联系起来。

  “三大任务”是一个既破旧又立新的伟大创举,不仅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各国军队中也独树一帜。人民军队在执行“三大任务”的同时,也蕴育培养出“落地就能生根”的生存能力,成长为一支会打仗、会建设、会做群众工作、会搞生产建设的“全能型”军队。

  毛泽东曾言:只要人民军队的将士们“人人个个不但会打仗,会作群众工作,又会生产,我们就不怕任何困难,就会是孟夫子说过的:‘无敌于天下’。”

  在革命战争年代,这些无所不能的子弟兵无论走到哪里,都将建立、保卫和巩固新生人民政权视为已任,都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视为已任,都将帮助人民群众开展生产自救视为已任。

  在根据地处于极端困难时期,他们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面作战,一面生产”,在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实现了部队供给自给或半自给,创造出军队自己养活自己还要上交公粮的奇迹。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新中国有了自己的财政提供的国防经费,而人民解放军仍然坚定不移地执行着“三大任务”,他们除了抵抗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外,还积极参加国家的建设事业,从事一定规模的农副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以减轻人民的负担。

  在新中国诸多重要基础项目建设中,子弟兵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从石油会战到铁路建设,从军垦战线到两弹一星,诸多建设奇迹都凝聚着他们的鲜血和汗水——有很多根本就是他们所创造的;在新中国历次重大自然灾害来临时,从华山抢险到安宁灭火,从唐山救灾到长江抗洪,每当灾难降临之际,“解放军”三个字就是生命的符号。在许多场合,甚至一个刚穿上军装的子弟兵就可以是一面旗帜,就能安定一方人心,带来一片希望。

  军队是所大学校

  “三大任务”还赋予人民军队以“学习型”军队的显著特色。执行“三大任务”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在这支曾经是以文盲为主的军队中甚至成为一种时尚,他们的军营也因此而变成了一所培养、造就和储备了大量治军治国和生产建设人才的革命大学校。

  在人民革命战争即将胜利之际,毛泽东更明确地阐述了“把人民军队办成一个大学校”的思想:“我们的军队不仅是一个战斗队,而且更主要是一个工作队。……我们必须把二百一十万野战军看成一个巨大的干部学校”。

  新中国建国伊始,人民军队这所大学校就向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政权输送了大量的干部,这些在战争时期践行“三大任务”中成长成熟起来的将士又一次表现出“全能”的特质,在不长时间内就巩固了政权稳定了经济恢复了生产,牢牢坐稳了许多预言家们认定共产党人能“得”却不能“掌”的“天下”。众多穿着军装和脱下军装的人民军队将士在共和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战线上一展风采,成为了新生的共和国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材——诸如“元帅外交家”和“将军部长”之类的创业故事也从此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的不朽佳话和美谈。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