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东:通过方方日记攻讦中国已经在西方掀起高潮

作者:朱继东  更新时间:2020-07-31 09:33:41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29日,美国最有影响的著名网站CNET发表了Daniel Van Boom的长文,强调方方日记对于攻击中国的重要意义和价值,题目就有极强的攻击性:“中国如何利用审查制度隐瞒冠状病毒真相——数千名中国民族主义者向一名作家发出死亡威胁,因为她写了一部日记,记录了世界上首例冠状病毒禁闭事件。”

  此文对中国的攻击非常强烈,主要以方方为例宣称中国在隐瞒新冠真相,还在诸如新疆和风波事件等众多的焦点,都对中国做了最为激烈的攻击,可以说是一篇反华反中华民族最强烈的文章。而方方在其中有着最关键的角色。文章尤其应和美国最近的策略对中国社会做了的抨击:““北京利用这场危机进一步加强了对媒体的控制,”无疆界记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指出,“禁止发布任何质疑其管理方式的报道。”在新闻自由方面,中国在180个国家中排名第177位。据报道,一名白宫官员将该党的反应与苏联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的反应进行了比较。”

  利用无疆界记者这个对中国充满敌意,并授予方方“信息英雄”称号的组织的说法和美国白宫官员的说法对中国做了最强烈的攻击。这个切尔诺贝利的比喻是希望中国像苏联在切尔诺贝利之后崩溃那样的最明确的表达。

  此文指认:“对于一个如此热衷于压制敏感信息的国家来说,方的所有日记最终都出现在微博上,这是一个奇迹。她的帖子总是会被撤下,最终她的账户也会被封掉。但在这种情况下,朋友和粉丝会不断地分享新旧作品。”

  文章当然还是那些说方方日记真实的老调,说批评方方的就是中国的激进民族主义者和极左:“中国的民族主义者,他们以恐吓方并破坏她的信誉为己任。这一事件表明,即使在最严重的危机中,中国民族主义者也会捍卫国家。极端民族主义和暴力政治言论在每个国家都存在,但专家们对中国尤为担忧。由于缺乏新闻和言论自由,公众舆论很难受到监督,但大多数人认为,中国正在兴起民族主义,它通常是由政府支持的。许多人认为,中国的教育体系三十年来一直在鼓励这种行为。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严格的审查法律和充满力量的的宣传机器放大了民族主义者的许多说法”“对于这些被一些人称为“极端左翼分子”的人来说,方恳求政府放松审查制度,“让武汉人说话”,并不是在呼吁改善中国公民的生活。相反,它被视为损害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并给中国的西方敌人提供了弹药。”

  实际上,中国公众所唾弃的是方方日记的虚假,诸如“满地无主的手机”这样下作的编造,却被他们攻击成民族主义者害怕真实。其实最害怕真实的就是方方和她的美国译者,以及那些她的西方的支持者。这篇文章重点访问了那个译者。译者其实对微博上对于“满地无主的手机”的虚假的批评非常清楚,却刻意地向西方的读者撒谎,刻意隐瞒中国人批评方方日记的根本原因。他们是见不得阳光的,恐惧真实,公然地用欺骗的方法来利用方方这个送上门的工具,来达到攻击中国和中华民族,妖魔化中国的目的。说明方方和她的那些支持者是多么地依靠谎言来支撑他们反华反中华民族的目标。

  文章采访了英文译者,他公然地在编造:“白睿文确信,《武汉日记》的英文翻译后,他受到了一波辱骂,“50分军”(指所谓五毛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是如此之快,”他说,“在这种协调的方式,数以百计的消息,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几分钟内就像机枪射击,全部达到相同的谈话要点。”“他说:“她每天都会收到成百上千条信息、网络攻击和死亡威胁。”“他们在网上发布了视频,这是一种调查报告,暴露了她的私生活,她的家庭住址被公布,一些非常知名的人公开呼吁杀死她,比如中国一名主要的综合格斗战士。(这似乎存在着理解的错误,其实应该是指一个拳师)。她没有被逮捕或类似的事情,但她所面临的是非常非常可怕的。”

  文章对中国社会攻击说:““50分党”(指所谓的”五毛党“)加剧了民族主义的狂热。“50分党”之所以被称为“网络评论员”,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每发一条微博就付给他们0.5元钱,他们的目的是放大党的胜利,把话题从对党的不利的讨论中引开,或者谴责那些批评党的人。2017年的一项研究估计,每年新增4.48亿个国家指令性岗位。”这个4.48亿的说法实在是让人不可思议,中国十四亿人,居然被说成是有4亿多人专门做“五毛”,这种攻击是多么的没有理性,由此可以看到。

  此文主要的目的是渲染中国对于西方是多么危险,中国的恶意是多强,特别中国的威胁来自对于历史上的屈辱的,因此必须要极度的重视……这种攻击当然是充满恶意的。

  此文通篇都是激烈的对于中国攻击和诬陷,而方方日记正是这个攻击和诬陷的的关键的部分。这说明关于方方日记,中文世界里,由于那些编造的诸如“满地无主的手机”等的虚假已经广为人知,即使在海外也少人理睬了。但英文世界里,应和着西方对中国的追责,这个所谓“证据”的宣传现在处于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