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眸:切记广大劳动者的文化权利

作者: 天眸 日期: 2024-05-13 11:46:49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2周年

  摘要:

  自从有了那篇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历史洪流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民文艺,人民群众从此不再是看客,也不是配角了,而是主角。文艺界在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背叛了《讲话》,封资修反动文艺死灰复燃,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文化危机。广大劳动者痛感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权利,就不能在经济、政治上保障自己的权利。于是,要求重回《讲话》正道改革再改革,已成为今天民心所向的共鸣。
 

  今迎来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82周年的纪念日,我做为一名文艺老兵,心潮涌动,回想起1973年的一天,新疆部队政治部组织我们文艺战士到兰州参观“户县农民画展”全国巡回展出,让我有机会大饱眼福,看到那些抡锄头的手画出了他们美丽的家乡,以大红大绿的夸张手法,创作的壁画、年画、水墨画、连环画、宣传画、版画、剪纸等,洋溢着三秦农民淳朴、善良、豪迈和对理想的追求,这是户县农民画在《讲话》的灿烂阳光下,开出了一朵艺术奇葩,打动了我们的心弦。在参观后的座谈会上,记者听了我的发言,要了我的发言稿,刊登在甘肃日报上,标题是《当兵、学兵、画兵》,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异常兴奋,从此,每逢《讲话》纪念日,写一写学《讲话》成了习惯,毕竟是业余水平,缺乏专业人士的理论深度,今天想把经历过的一段往事写出来,为文艺理论工作者研究《讲话》提供一点参考。

  话说从头,我小小少年学《毛主席语录》时,记住了“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而利用”这一条,后来才知道这是《讲话》中的一句,《讲话》很长,少年读来似懂非懂,从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拿起画笔在本村和邻村的街头上画学大寨赶大寨的壁画,凭这一点点画画特长,到了部队当兵学兵画兵,解放军是个大学校,让我一个来自农村的小学毕业生,先当电影放映员,后当美术创作员,从那时起,经常读《讲话》,启蒙我在军营里扬起艺术风帆。

  我在部队近七年,刻骨铭心的《讲话》铸就了坚定不移的世界观、艺术观。退役后到华北石油会战二部32342钻井队当了石油工人,下了班就画我们为祖国献石油。1977年的一天,听到恢复高考消息,我穿着石油工人的工作服走进考场,看到《我怎样度过今后不平凡的二十三年》的作文考题,心潮滚滚逐浪翻,虽没读过初中高中,自信解放军大学校没白培养我,凭当战士当工人出版发表过的作品,预感考进大学十拿九稳,便信笔写来,“距党中央宣布本世纪未实现四个现代化还有二十三年,放眼未来豪情满怀,在今后的二十三年里,我将沿着《讲话》指引的方向,手执画笔勇往直前,走一路画一路,画我熟悉的工农兵,画人民公社,画工厂,画营地,画学校、画平原,画高山,画江河,画海洋……待画到二十三年后的今天,把这一路画来的作品送到北京展出来,那时我长出了胡子,喜见我国已实现了四个现代化!再画……”。

  我如愿以偿地考上河北师范大学的油画专业,入学后却与想像中的大学不一样,西方美术史、西方文艺理论和技法扑面而来,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法国为中心的美术运动、俄罗斯巡回画派、弗罗依德文艺心理学、印像派、达达派、超现实主义等令我眼花缭乱,晕头转向。我觉的这些东西很玄乎,远不及《讲话》的道理明白。有位老师见我总是念念不忘《讲话》,便严肃地告之,那是旧黄历了,时代变了,以后别再提《讲话》了。我问不提《讲话》不对吧?老师说不是我不让提,我没这个胆,是开国上将吕正操说以后不要再提《讲话》了,他刚在人民日报发了一篇文章,几乎占了一整版,这是党报发出的声音,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文艺界强烈的关注。他说我们学校也沸沸扬扬,下午中文系专门举办这篇文章的辨论会,你们有兴趣可去参加。

  吕正操是我们熟知的解放军高级将领,时任铁道兵政委、全国政协副主席,知他能打仗,但从未没听说他在文艺理论上有什么见树,今突然在人民日报发文批《讲话》,我甚感惊讶。

  下午,我和几个同学去参加辨论会,小礼堂里已座无虚席,由中文系主任主持,会议开始,先读1979年4月19曰人民日报第六版吕正操的大块文章,吕文认为文艺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高于”或“低于”。艺术作品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本身,与生活没有对比关系。他对《讲话》中“可以也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的论断予以否定。他认为主观改变不了客观,文艺不能高于生活。提出“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提法不能再用。”他痛批“四人帮”搞的工农兵文艺是阴谋文艺。文章最后说“‘四人帮’复灭后,他们的阴谋文艺受到了应有的批判。这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是完全必要的……”。文章很长,读报之后,河北师大副校长于药夫(当年他曾从树杈上救下狼牙山五壮士中的葛振林和宋学义)讲话,他说,吕正操将军的这篇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争议,我们学校师生也对此各有看法,中文系举办这场辨论会为了辨明事非,提高认识,解放思想。

  我觉的这篇文章词不逮理,甚至强词夺理,不通一艺莫谈艺,一个和文艺不搭边的外行,信口开河说什么文艺高于生活是唯心主义,把毛主席倡导的“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斥之为纯客观的机械反映论。在否定文艺反映论的同时,他起劲地鼓噪主观的自我表现说,认为文学艺术来源于创作者本人的心灵的感受和情志的抒发。以此否定《讲话》科学唯物主义美学观点,并武断地认为以后“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能再用。吕文算不上一篇学术文章,充其量是为时事政治作动员,与《讲话》的博大精深有着泥宵之别。明眼人都看出吕文意在否定毛主席的“人民文艺”路线。

  上台发言的大多是老师,分为两派,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有人说一介武夫跳出来批《讲话》莫名其妙!有人说这是思想大解放的先声;有人说《讲话》是人类文艺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你吕正擦充其量是个小土坡,以粗俗浅见批《讲话》是蚍蜉撼大树;有人说不破不立,吕将军一马当先破旧立新;有人说这是忘恩负义,见风使舵,居心不良;有人说吕文引发了对文艺的深刻思考;有人说吠日日更红……下面竟有学生呼口号:炮轰吕正操!

  这个辨论会像一场梦,似梦非梦,45年来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每当想起这件事,就与《闪闪的红星》中那刺耳的“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的镜头重叠在一起,过去未见过这位将军在文艺理论上有何创见,他突然跳出来批判权威性的《讲话》,其胆量和依据从何而来?我从资料中查来查去找出处,发现当时的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在党的十一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点了“四人帮”死党于会泳的名,并指出:“他们抓的文艺,以写所谓‘走资派’为名,肆意攻击和丑化党的领导,变成了货真价实的阴谋文艺。”明白了,华国锋指责的“阴谋文艺”是吕文的理论根据。再就是张显扬写的《理论工作务虚会的前前后后》一文中,记录了他们组“召集人胡绩伟、张光年、黎澍三人。老一辈的有吕正操将军,一个很幽默的秃顶老头,和我邻座。他正式发言不多,私下议论不少。有一次闲谈,说起太监,他问我,看过《宦官传》没有?我说没有啊。他说,不要以为只有阉了的才是宦官,不阉的也可以是宦官。我知道他在影射谁,他也看出我听懂了他的意思,于是露出了狡黠而会心的微笑。他最感兴趣的话题,是文艺和生活的关系。他对文艺‘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观点很不以为然。这个观点好像是他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概括出来的。我因为于此道不通,难于和他对话,但他毫不介意,仍然兴致勃勃,照谈不误。”这是吕文的产生的缘由。

  吕正操将军那篇《评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当时可谓立时代之潮头先声夺人,身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开国上将出马,来为文艺界的改革呜锣开道,影响力可想而知。几天后,《上海文学》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工具”说》随之发表, 到了10 月,3200多作家、艺术家齐聚第四次全国文代会,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词:“林彪、‘四人帮’那一套荒谬做法,破坏了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扼杀了文艺的生机。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中国文艺网作者丁宁如此描述:“这个会是开国以来文艺界第二次划时代的大会,真正团结的大会,那时就叫新时期的开始。激动的心情难以用语言描绘,好多人抱头痛哭,也抱头大笑,快乐的笑……”

  邓小平的致词如春风吹遍大地,各级文艺组织迅速恢复工作,文学刊物相继复刊;一批被打倒的作家“归来”,八十年代文艺思潮迅速席卷大江南北。这局面正如吕文所预言,中国文艺界全面解冻了。

  一、问题在于整个文艺界集体背叛了《讲话》的精神

  吕正操将军那篇《评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发表已45年了,许多人今已淡忘了,由于我当时参加了文章的辨论会留下了记忆,每想起此事,就冒出那句古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吕文当时给“伤痕文学”的作者们壮了胆,一个个都冒出来了,“字字血、声声泪”的强烈控诉毛泽东时代。吕文抢先打出了一颗文艺改革的信号弹,文艺界从那时偏离了《讲话》的方向,越走越远,到后来整个文艺界集体背叛了《讲话》。请看,毛泽东时代的那些农村俱乐部、工厂俱乐部、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一扫而光,许多县级剧团不复存在,“人民文艺”被先富起来的明星大腕们踢的无影无踪,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们高唱着“让我再活五百年”回来了,欧美的各种资本主义文艺理论和作品蜂涌而至,“我就是用小说反党”的莫言,和给“给外国人递刀子”的方方,都堂而皇之的登上国家作协、省作协副主席的宝座大显身手,身为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毕福剑竟肆无忌惮地公开污毛反毛,丑化人民子弟兵,美化地主。音乐响起“改革开放冰雪融”,文艺界倒处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已看不清《闪闪红星》了……

  文代会里没有真正的工农兵代表,分门别类的各种级别的文艺协会成了专家们个人名利之场,牟利之地。如姜昆,这个靠污蔑毛主席语录和工农兵形像《如此照像》起家的曲艺协会前主席,干到退休没塑造出一个工农兵形像,却在任上为自己立了汉白玉雕像妄图万古流芳。又如书画界为争个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的头衔打破了头,他们是为工农兵服务争先恐后吗?否。是为自己争个头衔,作品的价格便可几万几十万上百万上千万上亿的一路飙升。这么贵的书画卖给谁呀?工农兵几辈子也买不起吗,买主是那些钱大气粗的贪官和资本家。说到卖画卖字,要数大名鼎鼎的范曾了,他不画工农兵也不为工农兵服务,专画为贪官和资本家服务的《老子出关》之类的礼品画人称“腐败画”,他曾透露成功的秘诀“内靠官僚,外靠港商”,这本事不服不行,你看贪官和资本家的家中几乎都挂着或藏有他的《老子出关》,有的带着出国一去不返了。人们每天打开百度首页,上面必有杨振宁、范曾、张艺谋等冬雪压海棠花样翻新,何其无聊!在被资本掌控的一些网站上,用黄睹毒毁的青少年知多少?如此臭气熏天的文艺环境之现状,网上揭露的比比皆是,用不着再重复列举了,这让我想起“吃着农民种的粮食,穿着工人织造的衣服,住着工人盖的房子,人民解放军为我们警卫着国防前线,但是却不去表现他们。试问,艺术家站在什么阶级立场?你们常说的艺术家的‘良心’何在?”这是60年前(一九六四年)江青对文艺工作者的谈话,今天让文艺界听听吧。

  二、《讲话》给广大劳动者的文化权利今何在?

  当年毛泽东同志看到了一场迫在眉睫的文化危机,于是,一封请柬发了出去,便有了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和那篇著名的《讲话》。

  毛泽东同志在深入分析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基础上,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现代文化的性质、内容、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便形成了毛泽东文艺思想。

  因为有了这篇《讲话》,历史洪流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民文艺。它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推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之陈,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之新,这篇《讲话》不知激励和引导了多少人民文艺的经典喷薄而出,翻身求解放的白毛女、双枪无敌的李向阳,打虎上山的杨子荣,热爱集体的李双双、赤脚医生田春苗、《创业》中的周挺杉,《艳阳天》里的肖长春等数不清的工农兵形象、火红了那个意气风发的时代。用京剧唱革命故事,用芭蕾跳革命历史,人类历史上最卑微劳动者们登上属于自己的人民文艺舞台,开天辟地第一回。

  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户县农民画这条线索,顺沿着再观工人画展、战士画展和人民戏剧、人民电影、人民音乐、人民文学、人民出版社等,让我们看到的是,几千年的中国阶级社会,第一次让劳动者做了文化的主人。

  我这个贫农子弟,有幸出生成长在那个红色的毛泽东时代,尽管是一个半文盲,但创作的作品能选入全国、全军美展,在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展出过,能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连环画报发表,能在出版社出版,每天感到自己是文艺主人而激情创作,那时候的报刊编辑,主动写信联系我这个远在西北边疆的普通一兵,帮助我修改稿件,鼓励我指导我不断进步。有一年我从新疆莎车回河北老家沧州探家,途经北京,走进王府井的新华书店,当看到我的年画《互相学习》(画的是牧羊战士和哈萨克牧民互学“反修防修”的语言文字),摆在首都最大的新华书店出售,其愉悦的心情真是好极了。我的成长经历和创作的作品,就是毛泽东时代工农兵文艺的一个人证。

  在改革开放40多年里,我做为一直在社会最底层的文艺工作者,若想再参加全国全军美展,再登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成了白日梦,评委们的标准变了,报刊的稿件要求变了,说这类土的掉渣的老作品过时了。我一次次地感受到失落的惆怅,体验了离开《讲话》就没有我们广大劳动者的文化权利。做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既是创作出好作品也无人搭理,在文艺圈里寸步难行。虽说我读完了大学,得了个油画本科的毕业证,但作品因红色倾向逐渐被省级展览甚至自己单位的油田展览都拒之门外,尽管做了努力,却也融不进新时代的艺术圈子,迈不上时髦的改革路,有些好心人劝我,识时务者乃俊杰也,可我总是拐不过这道弯去随波逐流,几十年来只好单打独斗,其曲折一言难尽,自嘲“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虽说今天中国小说的产出量是世界第一了,是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了,是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了,但为“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而利用”的作品少见了甚至不见了。专家们用西方的文艺理论剪裁了中国人的审美,或者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用娱乐至上的理念推着文艺市场一路前行。“改革开放几十年里还没有一本好小说,一首好歌,一部好影视超越毛泽东时代。”这话是武汉大学冯天瑜教授2013年11月1日在武大中国传统文化中心对我当面讲过的。他还用遗憾的口气说你们这些文艺家辜负了时代。

  后来的文艺改革,改来改去改成了只靠市场引导和利益驱动,其创作出的作品是供有钱人赏玩寻乐的,瞧瞧“改革先锋”许加印的恒大歌舞团,北京的荣宝斋、保利拍卖行等,完全变成了为官僚资本家醉生梦死而服务,看看整个文艺界,成了戏子和富豪的乐园。这样的文艺改革没有什么进步可言,从精神层面反而倒退回民国之前文艺。既是花再多的钱,用最现代的科技,能打造出眩人之目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但创作不出深入人心的《闪闪的红星》,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儿要让天下穷人都解放”、“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誓把山河重安排”、“大寨红花遍地开”等那些歌颂劳动人民真善美的作品,至今仍被人们流传不衰,成为老百姓的精神食粮。而后来40多年的作品被人们记住的不是什么艺术形象而是明星大腕的票房和绯闻,我身临其境看到了40多年的文艺创作繁而不荣、兴而不旺,感受了40多年的文艺界野草毒草遍地丛生,给社会带来的文艺乱象睐目惊心。文化滑坡了,信仰瓦解了、道德沦丧了,人心涣散的文化危机是前所未有的。

  看看那些靠污蔑毛泽东和毛泽东时代的文艺家们在国内屡屡获奖,有些国外去领奖,而人民文艺与获奖无缘,常年被打压甚至被扫荡一空,没有了人民文艺的中国,也就没有了广大劳动者的文化权利。如今网民们总是用老电影《洪湖赤卫队》手敲碟儿唱“富人欢乐穷人愁”比喻眼下两极分化的畸形社会,催人泪下啊!

  以吕文为过河拆桥的标志,文艺界背弃了《讲话》,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对世界文化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现代文化就是毛泽东文化,丢掉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中国在世界上何谈文化自信?

  三、重回《讲话》正道是民心所向的历史潮流

  吕正操将军到了1992年,突然抛出“延安文艺,永放光芒”的题词,我又一次对他的意外举动感到惊讶!

  是吕将军看到文艺界后来发展事与愿违而重悟出《讲话》永放光芒?是他对自己当初那篇文章的否定吗?不知他内心究竟是怎么想的,世上已无吕正操,每当我回想起他那篇《评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章和后来“延安文艺,永放光芒”的题词,便遥想当年,毛主席在漫漫长夜点燃起《讲话》的灿烂的星火,照亮了救中国求新生的文艺道路。在80多年后,又一场比鸦片战争和日军侵华更严重更可怕的文化危机,把中华民族逼到最危险的时候,与上次文化危机不同的是,当年毛主席发表《讲话》动员军民为“人民文艺”而战,如今《讲话》的年轮已80多年了,它融入了劳动大众的血脉,这一次是觉醒的劳动大众自发地拿起《讲话》做武器,捍卫自己的文化权利,夺回“人民文艺”的阵地。

  与《讲话》相悖而行40多年的文艺界到今天已无路可走了,陷入了臭气熏天的泥淖。幸亏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指出“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他在上任之初就及时向全党全国军民发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号召,于是,人们纷纷从毛主席的《讲话》寻找人民文艺的初心,寻找人民文艺的原发力,文艺界有些背叛《讲话》的人开始后悔了,后悔忘了初心,拿不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作品,更多的民众后悔了,后悔丢失了人民文艺的阵地就丧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权利,就不能在经济、政治上保障自己的权利。正如卢麒元教授所判言:“我们仍处在新殖民主义的末期。”于是,要求重回《讲话》正道,对40年的文艺改革再改革,已成为今天民心所向的共鸣。融入了毛泽东热的历史潮流,洪波涌起。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引述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的名言,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历史的回响,也是时代的命题。

  我做为在社会最底层的文艺工作者,一名5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今写此文,纪念《讲话》发表82周年,寄往民族复兴网,借此建议文艺改革的意见如下:

  (1)主管部门应当机立断,停止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传播,这部于2014年8月8日播放以来快十年了,现在看无论从政治上艺术上都是立不住的作品,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曰益严重,从剧名的“历史”(毛泽东时代)“转折”(词意:改变原来的方向)来看,又折回两极分化的旧路,该剧割断了人们对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共识,撕裂了集体记忆。从内容上看不顾事实编造的太离谱。我本人曾参加了“西单民主墙”,剧中多个历史事件亲身经历过。没有理的艺术不能服人,没有情的艺术不能感人。从艺术上看该剧没有美感而引起人们强烈的反感。从社会效果看乱了人心。有关对该剧批判和要求停播的意见越来越多,我这里不展开对该剧批判,只对停播该剧言之必要,因从官方媒体到自媒体、抖音等,对该剧的截图和视频各取所需拿出来说事,用戏说把党史和学术研讨艺术创作搅成一锅乱粥,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导火索。为今之计,最明智的选择是立即停播此剧。

  (2)党和国家要调整未来文艺战略和政策导向,根据毛主席和习总书记两个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对文艺界进行彻底的整顿。

  (3)解散或改组文艺界各门类的协会组织,不能让这些衙门化的机构和寄生虫们继续祸害国家文艺,祸害老百姓。

  (4)官方审批机构的严进宽出改为宽进严出,不管前面如何创作,成品必须经过最后关口审查是否通过,把好最后一道关,对已写出的和制作成的文艺作品(小说、影视、戏剧、曲艺、舞蹈、歌曲、绘画等)进行严格的出品审查。有关审查人员除官员和专家之外,专门增设立一个“群众代表评议组”,给这个组一票否决权。这需要尽快地、全面地对文艺的政治标准、艺术标准等方面作出规则和立法。

  (5)成立人民文艺法庭,解决有关争议、纠纷,维护广大劳动者的文化权利。

  (6)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交锋的比武擂台,成为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较量的搏斗场所,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硝烟战场,现在除网信办、网警等行政部门外,建议增设“网民扫帚”,给群众对网络监督权利和打扫卫生的责任。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每天对网上的垃圾进行打扫,在文艺战场上,人民群众既不是看客,也不是配角,而是主角。毛主席一贯强调:“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根本的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这是无数次被实践证明的历史真理,只有人民行施自己的文化权利,才能开创人民文艺的新时代。

  民族复兴网做为知名的红色网站,这些年在文艺改革上出了不少好文章好建议,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和社会的积极反响,我今写此文,以自身过去经历过的一段人和事,纪念《讲话》发表82周年,愿与大家交流新的体会新的思考。

  2024年5月天眸写于华北油田

  主要参考资料:《四平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02期孙世华《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7年04期吴亦文《货真价实的阴谋文艺——批判“四人帮”鼓吹“写与走资派斗争的作品”的反动谬论》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