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益:我的无产阶级教育观(二)

作者: 李昊益 日期: 2022-11-02 07:56:30

 

  一、教育要摒弃竞争,提倡竞赛!

  教育上最大的思想误区,就是教育的提高关键在于竞争!事实真是如此吗?首先我们要搞明白,竞争到底是什么?竞争实际上只是个中性词,有很多人都习惯性认为竞争好,可是一涉及到自己利益时又认为竞争不好,因为这样容易造成内卷,自己一旦不得势就很容易被竞争所吞噬,所以人们对待竞争其实是双标的,甚至是多标的!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竞争在不同的情形、不同的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及其影响是不同的!竞争到底好不好,关键要看它所适应的具体情况,尤其是竞争到底有利于谁?可以说,没有绝对的竞争,只有相对的竞争!

  竞争,通俗来讲就是人与人的相互争夺以达到胜利的目的,可以是心理需要,可以是行为活动,本质上就是利益驱使的一种私有制社会现象。所以,竞争的关键在于利益!

  有人说,公平竞争就可以很好地避免竞争带来的负面问题,这又是一厢情愿的!不是加了个公平,就可以解决后者的根本问题乃至先天的缺陷!公平竞争可以说是私有制社会最理想的状况,实际上很难真正做到,更不可能全面普及!这是因为私有制剥削、压迫的性质决定了公平竞争只能是一种空想,实际上根本不存在,是欺骗人民群众的彻头彻尾的谎言!是一种极具迷惑性的思想理念!如果有这样的场景:大家都提高了,同时大家你追我赶,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对不起,这是竞赛!这不是竞争!竞争不能保证大家都提高,也没有义务让大家都提高。而且竞争最大的利益来源于大家都提高不了甚至倒退,就自己提高了甚至极致的提高!实际上,自己提高多少不重要,其他个体不提高或倒退多少也不重要,关键在于这个其他人的群体数量级越大越好,这样利益的收割才会越容易,收割累积起来的利益也会越大!这样的极差才能保证利益的最大化!

  竞争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阶级的筛选或选拔,尤其是筛选出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人。要不然统治阶级为什么这么费尽心血地在人与人之间搞竞争呢?既然是筛选,那么从根本上来说,就和人的提高没多大关系!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也容易弄明白,假如大家都不怎么提高,凭借固有的遗传差异、每个人的阶级资源、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每个人的悟性开发、每个人的精力投入、每个人的喜爱偏好等不同方面,就可以筛选出他们所谓的高低贵贱来!但最关键的不是每个人自身的差异,而是统治阶级筛选的标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标准是统治阶级人为设定的!甚至他们想怎么设置就怎么设置,尤其当自身的阶级地位受到威胁或阶级环境处于不利的时候,筛选的标准就会随着统治阶级意志的变化而变化,即统治阶级通过修改标准以达到少部分人顺利通过阶级的选拔。确切地说,这种顺利通过应该是得到本阶级的特殊照顾!统治阶级内部尽管也会形成各种利益的斗争和妥协,但是对于统治阶级外部来说还是很难有所影响的!统治阶级需要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管理,怎么管理呢?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依靠这种阶级筛选!事实上,被统治阶级中只有少数甚至极少数的人能够被统治阶级吸纳和接受!被统治阶级中的大部分人还是被阶级筛选的谎言给欺骗了。说白了,大部分的阶级筛选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大意义,纯粹是统治阶级愚弄大部分被统治阶级(人民群众)的把戏!因为除了被统治阶级中的少数人被重用并获得巨大的阶级利益外,其他人并没有被重用,相反只有被利用的份,更别提获得什么阶级利益了,拥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生存压力和纸面财富(实质上就是实打实的负债)。而且这种被统治阶级内部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其对比效果越明显!

  不可否认,有了利益的驱使,人们或多或少会追求一些对自己乃至对集体的一些提高。客观来看,竞争对人的提高也是有一些积极因素的东西,不能一棍子打死,我们只能对竞争进行批判地继承。根据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和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自己的历史使命诞生了一种全新的思想理念,即竞赛或者劳动竞赛!那么,什么是竞赛?它和竞争到底有什么区别?竞赛是人与人的相互提高,不涉及利益的争夺,以达到追求先进性的胜利目的,可以是心理需要,可以是行为活动,本质上就是先进性驱使的一种公有制社会现象。所以,竞赛的关键在于提高与先进性!竞赛较于竞争最大的区别在于,竞赛不需要相互伤害,而竞争很难避免相互伤害!竞赛有利益的保障,几乎不需要靠自己争取,而竞争没有利益的保障,几乎完全靠自己争取!

  了解了竞争和竞赛的关键性质与根本区别,那么回到教育上,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不就是提高人的吗?教育的一大变化,就是从先前的对少数人的教育发展到对大多数人的教育。在这种变化下,竞争和竞赛究竟哪一个和教育更有关联?思考到这里,其实不难发现,竞争和教育只有弱联系,而竞赛和教育有强联系。竞争对教育的副作用较大,甚至是根本冲突的。当然竞赛对教育的副作用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竞赛的目标方向和教育的目标方向不一致时,竞赛对教育的副作用可能就会凸显出来。实际的判断还要聚焦于什么性质的竞赛、什么性质的教育,目前人们对这方面的认识还处在探索中!因为竞赛和教育的方向不可能高度统一、高度一致的,也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知道,两者的关系虽然是强相关,但也不要指望两者完全相关,就是说不能指望竞赛能解决教育提高的所有问题,实事求是才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世界观!

  竞争究竟给人带来了什么?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竞争!这是个重大的问题!

  人的提高有很多种方式,有自我奋发的,有他人激励的,有环境氛围影响的等等。说竞争才使得自己努力提高的,实际上这是一种假象,最后不还是自我奋发的吗?只是这种竞争给自己带来了压力。如果有一颗追求真善美、热爱劳动、积极向上、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那么,竞争带来的被动压力就不会在自我奋发中影响这么单一、这么突显!主动的压力所带来的才是真正的自我奋发,之所以被动不还是内心空虚、行为懒惰、习惯随意、交流合作混乱、配合联接低效、组织体系落后等一系列消极因素影响的结果吗?在存量上的争,永远也解决不了存量提高的问题。在增量上的赛,永远也解决不了增量存留的问题。在存量上的赛,永远也解决不了增量分配的问题。在增量上的争,永远也解决不了存量分配的问题。

  有些人总是说,教育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激励人上进,没有竞争,那人们还有什么上进的动力呢?这不是唯物主义的教育规律,而是唯心主义的教育规律。教育当然是要鼓励人上进,但是这个上进要靠人的鼓励与环境的引导,而不能用竞争带来的被动压力去实现。主动压力和被动压力实际上都或多或少地促使人采取某些措施或手段去实现某些目的!这种压力,尤其是被动压力怎么制造呢?一般来说主动压力很难创造,创造了所起到的效果也得分情况。如果方式方法不对的话(刻意或牵强地创造),效果不大,但如果方式方法对的话(自然地创造或有不可抗力的因素),主动压力所起到的效果是很大的,甚至可以用惊艳和神奇来形容,新中国时期的科技成就不就是鲜明的例证吗?而被动压力的创造就显得很容易了,逼迫就是一个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只要有竞争就不可避免有逼迫,无论是在存量环境还是增量环境里。在存量环境里压力的制造也很简单,只要存量减少,必然会引起竞争,竞争又促使存量进一步减少,这种竞争带来的压力迫使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紧张、危险!现如今在资本主义或特色修正主义世界下,资产阶级故意让社会中保留一定的失业人口从而导致广大工人或劳动者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劳动权益,所反映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简直就是如出一辙!在增量环境里,压力的制造在于对未知的贪婪,只要你的增量比别人少,你就会想方设法超过对方,一旦超过对方,对方同样也会想方设法超过你,显然增量的标准只会越来越高,这种竞争带来的压力迫使人与人之间相互攀比、相互不服气!竞争导致的逼迫对教育的影响范围不可谓不广泛,影响程度不可谓不深刻!学生之间竞争,家长之间竞争,教师之间竞争,学校之间竞争,几乎都是被逼迫着前进,有时还不一定都是前进!这种被逼迫的教育发展,导致人的自由度十分有限,实践上放不开,创造性也打不开,思想上更不能解放。为了获取利益,尤其是得到阶级的选拔,竞争中的人不得不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如何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上,不得不考虑和研究着人情世故、厚黑潜规则、丛林法则,否则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乃至饱受着阶级剥削、阶级压迫的苦!为了竞争而竞争,终究是竞争的奴隶!

  因此,我们要摒弃竞争,朝着一个感兴趣的、具有真善美的、有使命感的真正人的目标努力,将人与人之间最好的能力发挥出来,发挥劳动竞赛的先进性!

  退一步讲,当资产阶级非要和你竞争怎么办呢?坚决捍卫我们无产阶级利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要犯我,我必犯人!

  二、教育要摆脱个体思维,凝聚集体思维!

  一提到教育,大家几乎都说它好,都说它很重要!那么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众多回答中能排在第一位的,无外乎就是能够提高自己,和自身的利益直接相关!假如所谓的教育对自己都没什么用,和自身的利益又没什么关联,相信大家都不会太感兴趣的,就比如一个学习能力差或者厌恶学习的人对待教育的态度就是不屑或鄙视乃至深恶痛绝!这没什么可奇怪的!这些受教育的弱势群体他们实际上是有一颗真善美之心的,奈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所谓的人情世故所烦扰,奈何集体或组织氛围的厚黑潜规则化,奈何这种逼迫人竞争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让人异化,这样的教育对他们来说还有什么用呢?和自身的利益又有什么关联呢?想用真善美却用不了,体系不适配!用了也被排斥和嘲笑!不想用还被逼迫着打上奴隶阶级的烙印!相反,对于受教育的少数强势群体来说,这种教育对他们自身的作用影响那可谓相当的大!和他们自身的利益不仅直接关联,还极其密切!他们有没有一颗真善美的心不重要,哪怕是假恶丑也丝毫不影响他们用真善美的外衣包装自己!他们的体系是万能适配的!他们的傲骄是源于剥削社会底层的构架,毕竟千百年来一向如此,除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众民主革命外,对剥削阶级英雄人物的歌颂是长盛不衰的!他们对人情世故耳濡目染、身经百战,他们对集体或组织氛围深谙于心、顿挫抑扬、析辩诡辞,他们对厚黑潜规则熟能生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对于这种逼迫人竞争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两眼发光、如鱼得水、运用自如!这些人就是人异化的始作俑者!这样的教育为何沦落到如此境地?因为教育偏离了大众化,而走向了精英化!这种教育始终都摆脱不了个体思维,甚至其个体思维是根深蒂固的!如果大家只学自己的,自己总结自己,自己总结他人,自己总结世界,总之,哪怕自己总结了万事万物,实质上也没有什么交流,就更别提什么总结了,那么何来的教育呢?哪怕家人之间独传经验也需要基本的教学与培养吧,没有交流与总结自然就不可能存在教育了!也就是说教育必然是两两以上人的交流与总结!个体思维只是教育思维里的无数分之一,把这个一当成所有或者起决定性作用,那么就会本末倒置甚至彻底虚无化!

  集体思维下的教育较于个体思维下的教育,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有包容性!更有自由度!更有创新性!其生态性可以说是个体思维教育所无法比拟的!既能够提高自己,又能够提高大家;既能够保障自身的核心利益,又能够保障大家共同的核心利益;既能够大范围地批量生产,又能个性化地定制;既能够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又能够独树一帜、坚持真理,不惧孤独;既能够求同存异、允执其中、八面玲珑,也能够立场鲜明、据理力争、毫不妥协;既能够大刀阔斧、敢作敢为,又能够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能够团结一致、肝胆相照、和谐共处,又能够不惧权威、敢于挑战、勇往直前;既能够成团队协作,恪尽职守,同甘共苦,又能够单枪匹马、特立独行、孤胆英雄;既能够纪律严明、循规蹈矩,又能够自由民主、灵活变通;既能够推陈出新、别出心裁、独具匠心,又能够继承传统、薪火相传、不忘初心;既能够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又能够从容自若、无为而治;既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又能够绳锯木断、水滴穿石。集体思维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没有集体思维,教育就成了没有氧气的空气,就成了无水之源,就成了空中楼阁,就成了封闭的围墙!

  集体思维会激发人们探索人类自身、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即使是一个学习能力差或者厌恶学习的人在集体思维教育下的,对待人和世界的态度也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甚至就像久逢甘露后春雨那般的滋润!这些受教育的弱势群体,他们内在的真善美之心被悄然唤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人间真情、文明礼仪、道德风尚所感化、悟化;集体或组织氛围的阳光化、和睦化、健康化,促使人积极向上。用竞赛代替了竞争,再也不用担心丛林法则对人的异化,使人逐渐摆脱了兽性,回归了人性!这样的教育难道对他们还有什么危害吗?集体思维教育很好地进行了各种利益的关联与平衡。人的内心认知越是真善美的,从教育中习得到的东西就越能用得上,就越容易被集体或团队所接纳和肯定!体系就越能适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弱甚至削除已打上的深深的阶级烙印!对于受集体思维教育的少数强势群体,这种教育对他们的人生价值有不一样的积极意义!除了和他们自身的利益密切关联外,做人还不需要装着!不需要用什么外衣来包装自己!他们会发现原先的体系并不是万能适配的!他们会发现真正的傲骄并不是源于剥削和压迫社会底层的大多数人,而是来源于对原先所追求的精英阶级的背叛,顺应并坚守了天理人伦,最终完成阶级的升华,完成对精英阶级的彻底超越。他们更不在乎千百年来传统私有观念的强大历史惯性!把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多过来,尤其是肯定和颂扬人类历史以来所有的大众民主革命!坚持对无产阶级英雄人物进行歌颂!他们不再热衷于所谓的人情世故,他们会利用自己耳濡目染、身经百战的实战经验去和少数强势的人(曾经和他们一类的)去斗争,有条件地去教育、有条件地去争取人心。在集体或组织氛围中,他们逐渐放下芥蒂,打开心胸,寻求真正属于人的归属感,心中充满热忱,不再虚情假意,不再装腔作势,不再巧言令色,不再处心积虑,不再隐藏自己的观点!遇到不同意见,能够光明正大的辩证。在为人处世中,注意避讳厚黑潜规则同时又敢于揭露未知或未显露的厚黑潜规则!在劳动实践的锻炼中,能够质疑那种逼迫人竞争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能够反思自己先前的所作所为,敢于用自身的例子告诫他人,社会运行的法则对人异化的影响是多么的大,是多么的深刻!至于人异化后如何回归,他们甚至都能大胆探索!这样的教育逐渐摆脱了精英化,而面向大众化!这种教育始终都以个体思维为参照对象,将集体思维体系化、程序化、创意化、便捷化、生活化、陪伴化!大家利用集体思维可以对自己进行教育,可以让集体学习自己,让集体学习他人,让集体学习世界,总之,尽量让集体学习万事万物,让自己、他人和集体充分地进行交流并提炼出最有价值和意义的总结,那么教育何愁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呢?集体思维教育是两两以上人的交流与总结,是人与人之间基本的教学、培养,是探索真理存在与发展的实践活动。集体思维教育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即天人合一!

  三、教育要摒弃工业化分工思维,提倡生态化聚合思维!

  近现代数百年的工业化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工业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分工。奴隶时期、封建时期也有分工,但那时的分工没有像现在这样彻底,不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不论是现代科技还是神秘玄学,不论是国家大事还是家庭锁事!分工和我们个人也密切相关。分工就其本身来讲,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客观存在的联系形式,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分工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谁掌握了分工的最前端,谁就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获得最高的荣誉,即占据了最有利的位置,而且对接下来的整体或某个特定方向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对趋势的导向有着不可抗拒的体制化牵引!在工业社会发展的思想下,分工它是不断地细分,直到分到头、分到不能再分了,分的越多,纵向上的级数也就越大,横向上的容量也就越大,随之而来总的基数也就越大。越是能够主导分工,就越是能够名利双收,哪怕你只处在最次一级,哪怕只能够操控最底层上的大多数人,其利益的获得也是极其惊人的,更不用说处在最高层了!

  现代教育深受分工思维的影响,谁掌握了教育分工的最前端,谁就是所谓的先知!谁能在最上层的组织架构中提出元类型的思想并能够不断衍生发展下去,谁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名誉,比如那些科学家。现在的人为什么在物质认知方面这么崇拜科学家?因为他们发明创造的每样东西,在普通人看来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例如电磁炮、原子弹、氢弹等高科技武器,这些属于物质形态的东西。再比如电磁的发现、原子能的发现等科学理论的开拓,这些属于精神形态的东西。在分工思维的影响下,从一个理论的开拓,然后不断地分支,接着不断地完善,到最后技术的成型与铸牢,这样它主导的工业社会才会形成一个物质世界,它才会由最初的思想理论模型变成为可付诸实践的客观现实!最困难的还属分工未知的部分,需要实践的尝试与探索,需要实践经验的总结,当然这更需要多少代人的努力!

  分工离不开指导,那么到底是谁在指导分工呢?上古时候有神灵在指导,私有制社会有剥削阶级的少数精英在指导,公有制社会的初级阶段有无产阶级人民大众在指导。分工分的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分工分的不好,人与自然可能会对立冲突,人类社会可能会愚昧倒退!但谁能保证就一定分的好呢?真正的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历史周期律到现在都没能被打破!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或许大多数人根本就不会想到社会问题的根源就是来自于私有制社会的分工!因为单个的人在人类社会的大环境中总显得那么的渺小!对这样的情况没底气,实际上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人总是说不要总抱怨社会、抱怨环境,说来说去就是说自己不行!归根结底还是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真正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这样的看法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选择之分!自己位于什么阶级?社会是围绕什么阶级存在和服务的?环境是什么阶级关系造就和影响的?回答了这些问题,自然就知道该社会和环境该不该批判了?自然就知道自己行不行了?自然就知道根本原因在不在自己身上了?自然就知道究竟是能改变社会环境?还是能改变自身了?然而,阶级本性决定了作为什么阶级就应该维护什么阶级的利益!

  在东方文化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分工既要有一定的“上层建筑”,也得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两者相互匹配或相互反应,两者之间的呼应是否和谐决定着分工真正的层次与水平!在现代科技的不断加持下,分工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显然极不协调,在不同的阶级中更为明显,尤其是资产阶级与负产阶级,唯有在无产阶级内部较为平顺,而教育的分工又是所有阶级社会最根本、最突出、最前沿、最具决定意义的分工!

  教育的分工思维如果被当成阶级剥削、阶级压迫的统治利器,那么这种阶级统治的“矛”,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能够戳破它自身的“盾”!可以说,教育的分工思维就是剥削阶级赖以生存的独门绝技!那么,怎样才能打碎剥削阶级的统治利器呢?如果找到或明确了教育的分工思维即剥削阶级生存体系的重要源头之一,那么就可以大胆猜测,教育的聚合思维很可能就是那个能够将剥削阶级的生存体系釜底抽薪或者能够从根本上扭转乾坤的那个决定性的思想因素或精神力量!

  分配也好,分工也罢,精英阶级喜欢掌握分工、分配等与分相关的主动权和控制权,分工是对人而言的,分工是决定人的地位归属,分工是决定人的劳动属性的!分配是对利益而言的,分配是决定人的利益归属,分配是决定利益的运动属性的!但最终决定分工、决定分配的是人,不是其他客观物质!

  有分工就有聚合!这是符合唯物辩证的自然宇宙规律!首先要了解一点,聚合不都是好的。现在所谓的“和谐”、所谓的“不争论”、所谓的“强制”,这些难道都是毋庸置疑的吗?给出的理由无非就是团结、和气、维稳、保全大局等,其思想实质的源头不都是所谓的聚合吗?形式上大同小异!但是归根究底,这些所谓的聚合是真正的聚合?是有效的聚合?是互利互惠的聚合吗?结果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聚合不代表就一定是好的,不一定就是有利于集体、有利于大环境的!这里我们得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但是聚合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聚合到什么程度,并不是看集体的力量越强大越好,而是看这个集体的力量是否能够自力更生;是否具备聚合成最强大力量的可能,同时可以经受得住任何集体力量的碰撞,又不能轻易从内部瓦解掉;是否能够帮助最弱小的集体健康成长;是否能够带领最弱小的集体遏制最大力量的集体;是否能够和最弱小的集体融合在一起!

  传统的聚合是从个别的少数开始,不断地聚集,直到这个集体所承载的有形的量足够大,大到不能再大。聚合的越多,纵向上的级数越大,有形深度容量也就越大,横向上的同级数量越大,有形广度容量也就越大,随之而来总的有形容量也就越大。传统的聚合还是深受分工思维的影响,最先聚合的人越有机会在聚合的集体或团队里占据有利位置,即更有机会获得纵向上好的层级位置,各个层级的进出需要不断地竞争与淘汰,后来参与聚合的大部分人只能在下一层级,纵向的层级越多,越说明这个聚合的体系强大。但是横向上的广度容量才是最具决定意义的,因为目前为止在人类容量上广度容量是总的容量的极为重要的部分。宏观的比如阶级社会,资产阶级是少数的,无产阶级和负产阶级是绝大多数的。微观的比如一个小集体或小团队,领导或管理层是少数的,而基层员工是绝多数的。纵向上的深度容量决定了层级的高低程度,越大越说明体系的丰富程度!

  信息智能时代的聚合,不单单是纵向、横向的之分,而是全方位立体式的,甚至是多维度的!聚集的最初形式多样,并不一定是从少数向多数开始的。集体或团队所承载的有形容量可大可小,但有形容量的大小却和这个集体或团队能够发挥的作用并无本质联系。聚合的越多,纵向上的级数越小,无形深度容量也就越大,横向上的同级数量越小,无形广度容量也就越大,随之而来总的无形容量也就越大。而真实的容量是有形容量与无形容量相互作用后的产物!在信息社会的思想下,所聚合的集体或团队里占据有利位置的是大多数人,少数人是没有机会获得纵向上好的层级位置,各个层级的进出不需要竞争与淘汰,只需要追求进步的竞赛即可,参与聚合的人不分先后,灵活调整。如果少部分人不能为大多数人服务,那么就有必要在各层级中进行锻炼。此时纵向上的深度容量就有用武之地了,因为它是座大熔炉,进来一身铁,出去满身钢。在横向上广度容量中大多数人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各自发光发热,可以是联合体中的自由人,这其中有很多的发展价值,但却没有过多的锻炼价值。可以说横向上的广度容量是人类总容量中的组成基石与拓展架构!人类总容量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就是纵向上的深度容量,其中的无形深度容量是最具决定意义的!传统聚合横向上的广度容量本身就足够大,而信息智能时代的聚合为了高效地发挥集体或团队战斗力反而要追求横向上一定广度容量的简化与精炼。有形深度容量容易固化、僵化,即使发展得好,也容易被模仿和超越!无论是有形深度容量还是无形深度容量都是在运动发展中变化着,有形深度容量的变化程度小且不确定性弱,而无形深度容量的变化程度大且不确定性强!在历次强弱转换中,恰恰是无形深度容量能够经得住实践的检验!

  越是能够自发聚合,就越是能够独立自主、推陈出新,哪怕你处在最复杂的连接上,哪怕只能被最底层的大多数人监督、左右甚至主导,其利益的价值反馈也是珍贵且光明的,更不用说处在最高层次的了!人民崇拜的力量可以将聚合发挥到极致!

  如果现代教育耕耘聚合思维,那么谁引导了教育聚合的最前端,谁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者或全新领域的开拓者!谁能在最底层的组织架构中反向提出元类型的思想并能够不断聚合发展起来,那么个人的名誉与集体的名誉将会融为一体,个人的发展与集体的发展也会梦笔生花、万象更新。正如: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这句话所折射的哲理一样。那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的工人,他们才是社会最大的贡献者,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才是人民群众最值得崇拜的人?他们劳动、休闲、生产、发明、创造、运动、学习、理论开创与经验总结等方面,不论物质形态的东西,还是精神形态的东西,都是实践—理论—实践的一个过程!没有绝对权威的理论开拓!没有一成不变的分工发展,没有没完没了的分支岔路,没有经验主义的刻板教条,没有和稀泥一样的任意稀释与解构,没有盲目或笼统的认祖归宗!他们在每一个实践环节或实践阶段或实践周期中,都有可能形成自发的聚合,即使最初是被负面利用,最终也会走向康庄大道,走向它本来的真面目,实现它本来的价值诉求,达到阴阳合一的境界!

  生态化的聚合思维是在聚合思维基础上肯定生态多样性的作用,利用生态的系统功能充分发展各个纬度、各个方面的聚合体系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生态是个大聚合,大聚合里面又有若干小聚合,这些小聚合是自发产生的,但是这些小聚合之间的关系离不开生态性!没有生态性,小聚合就没有科学的存在价值,最终也会趋于灭亡!即自发产生,自发灭亡!当然,这里的灭亡是指万事万物在一定阶段的、一定条件下的灭亡!所以,对于生态性的聚合来讲,越是有多代人前赴后继的坚持和努力,就越是能够形成集体效应!把小聚合体系构建好并不断地完善它们的生态性,在这样的生态性聚合思维下,才会形成一个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相互匹配的社会,它才会由最初的自发而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生态!

  有分就有合,聚集也好,结合也罢,无产阶级较于资产阶级更喜欢掌握聚集、结合等与合相关的主动权和控制权!聚集是对人而言的,聚集决定人的群体归属,聚集是能够决定人的运动属性的!结合是对价值而言的,结合是决定人的利益归属,结合是能够决定利益的运动属性的!但最终决定聚合的是绝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更不是其他客观物质!

  什么是无产阶级教育观?我想教育不能只促进个人的提高,要促进人与人的提高,这种提高是相互性的、融合性的、创新性的、自由性的!教育不能只追求个人的先进,要追求人与人的先进!这种先进是真善美的、是朴实无华的、是火眼金睛的、是谦逊不卑的、是推贤让能的、是人民创造历史的、是始终坚定人民立场的、是争做人民英雄的、是在绝望面前仍然充满理想主义的、是从人民崇拜中来再到人民崇拜中去的!这种先进在阶级消失之前,其性质一定是无产阶级性质的,因为只有无产阶级的先进才能够代表当前人类文明最高水平的先进!如果教育追求的先进不是这样的先进,那么教育追求先进的意义又在哪呢?在教育的实践问题上,尤其是整体与个性应该如何辩证对待?强弱如何转换?我想教育要摒弃竞争,提倡竞赛!教育要摆脱个体思维,凝聚集体思维!教育要摒弃工业化分工思维,提倡生态化聚合思维!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到,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阶级教育对整个教育来讲至关重要,即使研究的角度再大,那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关系人类文明的推进,不仅是对小家的影响,更是对大家的改变!

  当今传统公有观念及其相适应的工业分工体系已经被资本主义教育的病毒所侵蚀,那么就到了打造全新的公有观念及其相适应的工业、信息智能等综合聚合体系的历史性时刻了!能不能迈出这种飞跃,就看当代红色青年能不能扛起这样的历史重任了!


          2022年11月1日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