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人才成长的“大气候”和“小气候”

作者: 钱高祥 日期: 2022-02-07 08:08:18

  在气象学上,有两个概念,叫“小气候”和“大气候”。一个地方,因为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差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这就是小气候。小气候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直接影响作物生长、人类工作生活环境。“大气候”,则主要是由特殊环流所形成的较大空间尺度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所决定。

  放在人才培养上,我们也能看到这种“小气候”和“大气候”。一些单位主动探索,在能力范围内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从而形成了有利于人才生长发展的“小气候”。前不久获得“时代楷模”称号的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能够在短短几年攻克很多难题,缩短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养时间,贯通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生长路径、培养链路,探索出一条具有我军特色的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新路,相信离不开单位良好人才生态环境形成的“小气候”。

  “小气候”是重要,但“大气候”更为关键。“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与当时一系列正确、创造性措施和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的人才“大气候”密不可分。聂荣臻同志主管新中国科研工作后,始终贯彻落实对知识分子“政治上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的原则。每次执行任务,聂荣臻打电话给钱学森:“有关技术上的问题由你来决定,你们准备好了,觉得可以发射了,打个电话报告我就行了。”那时候尽管我国科研基础薄弱,物质条件相对落后,但对人才求贤若渴,真正做到了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支持、生活上关心照顾,一大批优秀的年轻人才脱颖而出。于敏从事核研究时24岁,朱光亚调任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时年仅35岁。20世纪60年代初,全国都在经历困难时期。周恩来亲自批示,配给专家教授每人每月两斤猪肉和一斤鸡蛋。周恩来常说:“我们如果为科学家服务好了,他们就会为祖国服务得更好。”在这种良好的“大气候”下,许多爱国科学家归国,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同时也培育造就了大批科研人才,为社会主义科技事业打下了坚实人才基础。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这是我们党多年人才工作总结出的经验。种种实践都告诉我们:积极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环境,人才队伍才能得到井喷式发展,事业也会得到大踏步前进。

  积极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环境,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小气候”对于人才成长和发展影响甚至更为直接具体。当前,个别单位的“小气候”营造得不够好,与单位领导在人才工作上的思想观念有较大关系。比如,有的单位还在沿用过时的方式管理官兵,有的照搬现役人员模式管理文职人员,有的套用基层连队方法管科技创新团队,这些都极大束缚了人才的手脚,遏制了人才的活力。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人才资源是强军兴军的宝贵战略资源。我们必须破除旧的思想观念,创新思路举措,积极营造信任人才、尊重人才、支持人才、关爱人才的浓厚氛围,把广大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各级应加强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创新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让管理为人才创造性活动服务。立起信任宽容、激励担当的正确导向,加快容错免责制度落地落实。着力创造待遇得当、保障有力、后顾无忧的生活环境,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让人才得到充分尊重和合理回报。要破除束缚人才施展拳脚的“绳索”、扼制人才创新活力的条条框框。对于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特殊事业给予特殊支持,积极营造拴心留才的良好环境。

  这是千里马竞相奔腾的新时代,这是创新浪潮波澜壮阔的新征程。形成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注重营造适宜各类人才成长和活力迸发的“小气候”和“大气候”,方能呈现事业发展的新气象。

  (作者单位:陆军政治工作部兵员和文职人员局)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