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产阶级的成家:相识—相恋—结婚的辩证思考

作者: 李昊益 日期: 2021-06-08 09:29:17

2021-06-07

  现在中国的很多适婚青年都要经历类似这样一个成家过程,相识—相恋—结婚。相亲在以前是很常见的,后来逐渐被世人所嘲笑,甚至以相亲为丢脸,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越是有权有势的家庭越是利益化联姻,自从剥削阶级存在以来就一直发生着。令人奇怪的是,这样的关于少数人联姻的事反而被普通老百姓所羡慕甚至推崇,总是为这些少数人辩解,有意无意地维护着。而作为大多数人的普通人民群众,尤其是底层劳动人民,在婚姻问题上却越来越内卷。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社会阶层的固化,婚恋问题反映出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相亲却越来越“迫不得已”,越来越普遍了。在这些无数个相亲事例中,我们大多数人其实是能够感同身受的。

  在中国,成家立业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为什么是成家立业,而不是立业成家?因为成家能保障人类这个集体持续生存下去的可能性(这里不指个体的生存),而立业保障的则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既包括整体也包括个体)。比较生存和发展,显然是生存更重要,更要优先,人才是真正的第一性。个体的生命是有一定期限的,而且这个期限并不长久,一旦没有人接班了,即使发展得再好,也都是一场空,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就没什么可持续性的意义了。

  1、 两性问题上,人类的本能学说

  本能是什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能是生物在进化中不会轻易丢弃的本身固有的不学就会的行为或能力。如果本能发生了改变,那么一定是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变,而且这种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要经过漫长的生存进化才能够实现。中国自古就有本性难移的说法,把人类的本能归结为个体底层负面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就是在刻意歪曲和阻挡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的本能就是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平衡后的最大化倾向,中国哲学思想所提倡和遵循的中庸之道就是这个道理。归根结底,本能是中性的。给本能加之各种负面标签的,都有可能是不怀好意的,都有他们各自的目的。人类的本能有千万种,比如自私自利、寻求强者(必然会使追求强者的弱者产生奴性,也会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分裂人民大众、欺骗、修正主义、剥削、压迫等,当然还有无私奉献、帮助弱者、团结人民大众、追求真善美、坚持真理、求真知、革命、造反有理、解放自由等等,自古以来就有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争论,需要人民大众反思的是持人性本恶的人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为丑恶的现象做辩解?如果是这样的话,信奉这点的人是不是就可以毫无顾忌地抛弃人性中的善良及其附带的谴责了。说人类的本能就是哪一种,这都会有片面性,就算你相信了其中的一种,最后你也有可能会发现这其中的悖论。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只从微观的个体去看问题,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有微观、常规、宏观的现象之分。从根本上来说,两性的结合就是阴阳合一的一个典型,人与自然的结合是天人合一,那么人与人的结合是什么呢?我想是消除阶级压迫,消除剥削,实现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世界人民大团结、大众民主、共同富裕,人与人结合的社会其实就是我们所在的世俗社会,世俗社会的最高境界实质上就是共产主义。以上的这些结合的临时效果不都是美好的,因为世间万物都遵循着阴阳转换和强弱转化的根本规律,即矛盾的转化,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两性结合的问题上,有人说人类的本能就是与基因优秀的强者发生性关系。这显然是站在个体的角度看问题,而且是在不尊重两性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可否认,从个体角度说,男女之间建立亲密关系的直接目的就是繁衍后代、满足性欲和心理慰藉,这一点我们不必去避讳,相反我们要对其进行科学地认知。从生理结构看,男性对无法产生性欲的异性很难产生生理反应,具有天然拒绝与自己没有好感的异性发生性关系的能力,而女性的生理结构决定其显然做不到这一点。对女性繁衍后代的角度来说,相比男性,女性受孕生育的机会更加宝贵,更需要谨慎选择发生性关系的对象。所以,女性更需要自我保护,本能导致产生对异性好感的过程更漫长,并强烈排斥不合适发生的性关系(没有产生好感)的对象。我们十分重视的与之发生性行为的异性,往往也是我们最亲密的人,是与我们有最亲密关系的人。但是,私有制下就能够堂而皇之出现悖论,和亲密的人发生性关系并不代表什么,一言不合就可能分道扬镳甚至背信弃义的事也时有发生。如果比较亲密的关系说变就变,那么还有什么关系不能变呢?谁还敢与这样的异性建立信任关系?在私有制的竞争下,必然是劣币驱逐良币,全社会婚姻减少或婚姻关系不稳定,生育下降,种群趋于灭亡。

  还有一种说法,人类的本能是与自己有最大共同利益的善解人意的异性建立亲密关系。善解人意也要分清楚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是修饰的,哪些原生或内生的?善解人意既是内在的,也是外在。也就是说,真的就是内在的,假的就是外在的。男女之间的性关系,一旦涉及到财产(包括权力),就变质了。这时决定双方组成家庭的原因不再是两情相悦、情投意合,而是彼此家族(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对以巩固私有财产(权势)为目的两性关系来说,一夫一妻多妾制(含妾媵制)、私通、偷情和嫖娼就成为满足性欲需要的必要的重要补丁。资产者不以他们的无产者的妻子和女儿受他们支配为满足,正式的卖淫更不必说了,他们还以互相诱奸妻子为最大的享乐,资产阶级的婚姻实际上是公妻制,顶层的一夫多妻,必然与底层的一妻多夫对应。《共产党宣言》里清楚地表明:公妻制完全是资产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现在的卖淫就是这种公妻制的充分表现。卖淫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它将随着私有制的消失而消失。因此,共产主义组织并不实行公妻制,正好相反,它要消灭公妻制。有人说卖淫就是你情我愿的,卖淫交易体现的是与自己在两性结合问题上有最大共同利益的善解人意的异性所建立的亲密关系,甚至还有人说让卖淫合法化,可以降低性病的发生。这纯粹是在搬弄是非!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对现状的解释与妥协,这种解释与妥协就像瘟疫一样,只会不断蔓延,直至彻底丧失人性!所以我们要从革命的角度分析它、引导它,进而解决它。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人人平等,人民能够当家做主,那么这些所谓的两性之间亲密关系的善解人意或降低病毒的侵袭又有什么意义呢?卖淫重点就在这个“卖”,这种卖归根结底就是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没有了卖,这个问题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至于这种卖被如何规定,被开放到什么程度,都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负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所谓的卖淫合法化就有这样的本质,因为合法化并不能改变妇女这种悲惨的境况,妇女依旧是是被剥削、被压迫的一员。没有卖,无产阶级和负产阶级才能得到最大的健康,获得最大的幸福。对“卖”的问题,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亮出革命的无产阶级立场。

  问题真正的重点在于所谓的“最大的共同利益”,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说法都是一种欺骗。如果两性自由平等、趋向公而忘私,又哪来的“最大的共同利益”?所谓最大的共同利益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共同”两字,你怎么就一定知道你在乎的利益一定是他所在乎的利益呢?当你们明明知道所谓的利益不是为公的而是为私的,这时你眼里只盯着的是,别人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利益!那么,“共同”就成了单向的了。不可否认,从个体角度说,有共同的利益固然有一定的保障,可以形成一定的合力,但那不是绝对的,发展的利益一致才是最根本的。有了所谓的“最大的共同利益”,就很容易造就机会主义者的产生,就可以坐享其成、可以不劳而获,这样的两性结合也就失去了奋斗的意义。所以,为人类进步而志同道合的异性才是最理想的另一伴。

  需要指出的是,这两种所谓的本能不管是与否,也必然受制于物质条件,并在社会条件下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出现异化的时候就该好好反思一下,人类的本能究竟是不是所谓的与基因优秀的强者发生性关系或者与最大共同利益的异性建立亲密关系。说基因的强弱、优劣问题,本质上就是在制造人类内部的分裂和仇恨,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种族大屠杀了,就不会有那么多被奴役的劳动人民了,就不会有那么多男为奴、女为娼的现象了。美化“最大共同利益”,本质上就是在人为制造不平等、人为制造差距、人为制造贪婪、人为制造一厢情愿。从根本上来说,这两点就不符合人类的繁衍、兴旺和存续。

  2、 两性关系与机会主义

  正是私有制的代表人物经常提及或鼓吹的关于人类本能的学说,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机会主义。机会主义者投机的范围可不局限于简单地追随恶势力,因为追随恶势力只能作恶一时,随着恶势力的灭亡而灭亡。但追随正义势力则可以黑白通吃,尤其是吃白的,也就是光明正大地吃大多数人民群众,背地里再做恶势力的保护伞并与其勾结、分赃,这样的黑白通吃可以使得自身投机的利益最大化。这就是为什么机会主义者最喜欢修正主义了。可以说这个社会不论谁占据统治阶级的位置,机会主义者就会投机谁,不论是剥削阶级的残酷统治或是新中国无产阶级专政。所不同的是,机会主义者投机剥削阶级这个容易识别,投机无产阶级却是非常难识别的。因为机会主义者最厉害的手段就是:对下利用人民大众的自私与矛盾去瓦解人民大众的大团结,对上则是举着红旗反红旗!机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将公共或公有财富私有化。机会主义就是私有制的一种意识形态。早期的机会主义就是私有制的鼻祖!

  机会主义最早要追溯到母系社会公有制的解体和父系社会私有制的诞生。当物质财富满足族群基本生存需要后,剩余的财产如何划分成了现实的问题。由于客观生理条件,男性在同女性的财产私有化的斗争中占据上风,掌握着绝大多数私有财产。许多男性有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后,私心不断膨胀,为了满足自己非分的欲望,占到额外的便宜,与女性发生性关系后却不愿意承担义务(抚养子女以及照顾处于生产期的女性)。这除了男性的自私自利外,男性之间面临的私有制下的竞争也是激烈的,女性逐渐成了可以获取的私有财产。在私有制下,弱者都是私有财产,俘虏成了奴隶就是其中一个很明显的例证。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父系社会是从残酷的奴隶制社会开始,这时的社会资源高度集中,少数人支配多数人,男性拥有的社会资源压倒女性,与之对应,与异性发生性行为的权利自然也就高度集中到少数社会顶层的男性手中了。可以说,早期的机会主义是那时私有制产生的意识的能动反映,中后期的机会主义则是巩固和发展了私有制。因此,两性关系上机会主义的产生,不单单关系的是女性在财产私有化中分配多寡的问题,更多的关系的是女性自身面临的生存危机。这情况下,女性的理性选择就是减少与男性机会主义者发生性关系,生育随之下降,种群繁衍出现问题,最终也直接导致了母系社会的解体。随着农耕、游牧社会小家庭的出现,随着父系社会私有财产的继承和发展,女性的性自由被进一步规范,贞操观就是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贞操观实质上体现了家庭私有产权下的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它是男女双方相互的承诺和契约、小家庭为了保护财产和权力以及整个族群的繁衍兴盛达成的共识。在私有制下,可以说女性对贞操观的妥协与退让是被迫的,只要私有制存在的一天,女性的贞操观对两性结合来说就是不平等的。男女性关系的问题除了相互吸引外,离不开社会关系的变化,即公有制的合作与私有制的竞争的斗争。

  3、两性关系与私有制、公有制

  在私有制下,男性出卖劳动力,女性出卖肉体,大家为了财产或权力而活,所有人都成为被财产或权力支配的奴隶,都是财产和权力的异化者。物质条件,让人性发生了扭曲和异化,私有财产决定社会运行规则,人性要让位于私有财产。所有的人都不自由。绝大多数人,都有爱情的渴望,但是与爱情无缘。私有制下的婚姻与真正的爱情是脱钩的,其婚姻完全为财产同盟服务的。只要存在私有产权制度,存在少数人利用财产和权力压榨多数人,财产决定个人的社会地位,财产联盟可以获得更大社会权力的现实,那么主导婚姻的就是财产而不是爱情,各种婚外性行为就会长期存在下去,因为他们可以使用财产和权力去满足性欲,但是更多的人必然受到更大的压抑。以私有财产和权力为依据的婚姻,是金字塔型社会的根基。不摧毁这样的社会就不能改变这种畸形的婚姻关系。只有彻底改变这样的社会结构,使多数人在经济上获得自由,他们才可能追求真正的爱情、获得幸福的婚姻。

  3.1 私有制下人心理界限的突破

  在私有制下,一个人一旦突破原有的心理界限,就会颠覆原有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并会在一个更低的水平建立自己的新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新的三观必须为他突破心理界限的行为提供合法性。只有这样他才能继续坦然生活,不必反复自我拷问、谴责、怀疑、否定。因此,私有制下的新三观标准必然远远低于原有三观,必然要为自己立牌坊甚至反复立牌坊。

  3.2 私有制倚靠的是精英制度

  在整个社会中养成一种高层对底层的歧视的社会氛围——每一个更高阶层的人,都歧视比自己阶层更低的人。这种等级制度又叫做精英制度,上层社会成员拥有更多的特权,下层社会成员则承担更多义务。这种精英制度,可以有效瓦解被统治阶级,强化阶级统治。对被统治阶级来说,改善不利处境的途径不是推翻整个等级制度,而是努力使自己晋升为更高的等级。那些不想跌落到更低社会阶层的成员,也必然努力奋斗。无论是晋级还是保级,这些社会成员奋斗的方向,往往是符合统治阶级意志,有利于统治的方式——比如,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比如,十年寒窗,金榜题名。

  晋级成功的人,往往排斥自己当年的同辈,成为捍卫等级制度或者说阶级统治的中坚力量。这种统治与优秀的基因关系不大。被统治阶级不是那么好加入统治阶级的,即使拥有优良的基因(美貌、聪明、强健)也一样。自古以来,利用亲密(尤其是性关系)关系上位,俗称攀高枝,就是出身社会底层的社会成员向更高层移动的重要手段。处于更高阶层的社会成员,为了保证本阶层的身份的含金量,自然有必要使用各种手段阻止这些新晋的外来者。这其中包括设置婚姻限制,以及培养对与本阶层社会成员发生性关系的低级阶层的社会成员以及他们的子女进行歧视的社会氛围。

  3.3 公有制倚靠的是个人崇拜到人民崇拜的人民大众制度

  通过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整个社会中养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尊敬和相互崇拜的社会氛围——人与人之间分工不同,利用新技术、新思想努力交换、学习、平衡,最终达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中庸。这种平等、开放的制度又叫做人民大众制度,没有特权,社会成员承担义务。人民大众制度,可以有效瓦解精英统治阶级的反动,削弱阶级的差别。对少数精英来说,改善不利处境的途径不是推翻整个人民大众制度,而是努力使自己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社会成员不需要内卷,只要全面发展即可。无论分工是怎样的,都可以灵活调整,充分保障社会成员的奋斗方向。大多数人不会出人头地,也不必出人头地,因为人人都是有价值的并且都可以实现价值,都能发光发热。从单核心向多核心方向发展与变革。

  剥削阶级认为人就应该是被比较的、被歧视的、被优胜劣汰的、被剥削的、被弱肉强食的,但是无产阶级认为人是应该被尊重的、被团结的、被因材施教的、被全面发展的,直至被崇拜的。无产阶级的个人崇拜会随着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实现和自身的解放,最终回归到人民崇拜之中,即从人民崇拜中来,到人民崇拜中去。无产阶级的个人崇拜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更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从人民崇拜中诞生的,慢慢成长起来的,是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当我们无产阶级站在一个人的角度看,实现人民崇拜到个人崇拜,其实是个减法的问题;当我们无产阶级站在大多数人民群众的角度看,就是实现个人崇拜到人民崇拜,这是个加法的问题。一切剥削阶级的逻辑则完全相反!为了名利,站在一个人的角度看,实现个人迷信到人民迷信,这是个加法的问题;站在大多数人民群众的角度看,就是实现人民迷信到个人迷信,其实是个减法的问题。

  3.4 私有制与公有制的力量依靠

  私有制靠的是个人力量,但这种个人力量本质上是少数个人掠夺整体中大多数的个人力量,整体中的大多数个人力量是不能被发展起来的,必须要限制、剥削、压迫他们的个人发展。私有制说是为了个人发展,其实本质上不是为了个人发展,掠夺、限制、剥削、压迫才是真正的核心。

  而公有制依靠的是整体力量,但这种整体力量本质上是大多数个人所积攒、奉献、创造的,是无数个人力量汇合而成的,整体中大多数的个人力量是被鼓励发展的,必须要开放、包容、保障和引导他们的个人发展。公有制本质上就是整体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有机结合,协调、配合、创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的核心。动摇了个体的发展就动摇了整体的发展,个人发展与整体发展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这就是私有制力量与公有制力量强弱转换的现实反映,这种强弱转换跟个体力量有着弱相关的联系,跟整体力量有着强相关的联系,弱相关的联系积少成多就会由量变引起质变,强相关的联系逐步淡化后,就会由旧的质变基础上产生新的量变。

  3.5私有制与公有制的生存规则

  私有制下的生存规则是什么呢?在私有制下,任何人的最基本的行动规则都是争取自己所控制的财产或权力最大化。男女皆一样,性行为也好,爱情、婚姻也好,都要为私有制的权力斗争服务。按照这个规则行动的人有机会爬上更高级的社会阶层,违背这个规则的人,将很获得社会阶层的上升,甚至会失去自己原有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影响力。谁不按照权力最大化的目标制订自己的行动路线,谁就要被边缘化或者被淘汰,最终成为被别人剥削、压迫的战利品。这就是残酷的人吃人的社会所强行推行的社会规则,这种规则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财产和权力的垄断,而不是其他任何冠冕堂皇的借口。

  公有制下的生存规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任何人的最基本的行动规则都是争取人民的集体财产和民主自由的最优化。男女都要为公有制的为人民服务和继续革命的斗争服务。按照这个规则行动的人,无论社会分工有怎样的不同,政治上都是人人平等,经济上人人奉献,文化上百花齐放、追求真善美。违背这个规则的人,将很难获得人民的认可,但是一定会给出路、给予一般政治权利的保障,实现经济条件的完全平等,支持对大众文化的参与等等,重点是给予思想、教育上的关怀,总之不会被人民群众边缘化。这就是人人平等的社会所推行的社会规则,这种规则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促进人民的幸福。

  4、男女平等的解放与倒退

  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男子对家庭财产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女性基本上不参与社会活动,在政治上没有丝毫权利可言,加之维护封建统治的知识分子发明的封建礼教(“三纲五常”等),婚姻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给女性套上一副精神枷锁,使女性进一步被控制,彻底变成男性私有财产。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后,土地革命时期红区的解放妇女,延安时期进一步的男女平等,都向封建文化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一直到新中国的建立,男女的不平等才真正迎来了普遍意义上的解放。新中国消灭了私有制,这是女性解放和男女平等的重要前提。

  新中国的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的进步历史,根本就在于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相适应的触及人们灵魂深处的文化思想的继续革命。新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私有制社会所不敢想象的变化,春风杨柳千万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敢教日月换新天,遍地英雄下夕烟。妇女能顶半边天。随着新中国进入工业化建设时代,男女经济平等和妇女地位的上升,推行男女同工同酬,女方有了独立的生活来源,在经济上已经不再依赖男性。妇女完全有能力独自养育子女,不再仰人鼻息,家庭私有制存在的意义便弱化了,家庭生活文明化、工作为集体为人民的公有化逐渐成了主要方面。有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行为的平等,自然而然就会有人身的平等。

  这本来有个很好的开始,但是私有制的复辟让这一切都戛然而止!在文化、道德方面的影响以及所产生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是前所未有的。从男女的关系上看,法律甚至可以不顾道德和伦理,以纸面上的平等代替事实上的不平等。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法律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统治阶级变了,法律这个工具自然也就变了,原先要加以解决法律方面乃至整个社会中的资产阶级法权问题,在法律方面随着全面恢复了资产阶级法权甚至还加强了的情况下,这样的法律本质上维护的就是私有制。越是讲这样的法律,越会促使男女之间斤斤计较,进而不论男人女人都会变得更加自私自利。女性参与经济的权力在法律上是肯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受到排挤,并伴随对女性的性侵犯。这是中国封建男权的死灰复燃,或者说压根就不曾死掉,但这对比封建社会赤裸裸的男权又显得极其隐蔽。女性大众的人身是自由的,但是所面对生存及社会的压力是巨大的。这似乎并不是男性大众所造成的,事实上也确实不是男性大众造成的,因为男性大众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那么这种压力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不光光是金钱,更是资本,资本一来到世间,就不曾有半点人性。如果说封建社会的家庭还带有一丝温情脉脉的伪善的话,那么资本社会的家庭连这一丝伪善也勿须要了。资本的逐利性,注定了是六亲不认的,在资本面前谈仁义,你不是被资本吞噬便是被它撕的粉碎。中国非常糟糕的就在于封建思想与资本殖民的崇洋媚外的畸形结合。

  一份由美国劳工部统计报告表明,中国的男性以90%的极高劳动参与率位列世界第一!中国男性勤奋度空前绝后,养家糊口压力山大,劳动率90%实属正常范围,但是看看中国女人,接近70%的劳动参与率!仍然世界第一!据统计,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女性劳动参与率才60%,法国女人的劳动参与率才50%,美国女人的劳动参与率才58%!与此同时她们享受着发达国家的高福利,生了孩子,奶粉钱政府出,学费生活费政府出,尤其是澳大利亚加拿大,连孩子的保姆费,课外辅导费一并政府出了,家庭基本上不需要承担额外的教育费用。更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是,西方国家个人意识很强,公公婆婆基本不干预儿子儿媳妇的家事,年轻女性在家中具有掌控力,自己常常处于独立状态。但是在中国,很多家庭女性一直处于被束缚的状态,丧失了个体自由,被绑在了带孩子、洗衣做饭等事情上。虽然中国男性也在被事业、家庭、领导、思想报告压得抬不起头,但是中国女性和其它国家女性相比,简直个个都是女汉子!作为祖国发展中流砥柱的其实不是中国男人,而是年龄介于25-55岁之间的,当老婆、当妈、当媳妇、当儿媳妇的中国女人!强悍的中国女人在承担生儿育女重任的同时,早出晚归,摸爬滚打,在工厂、在学校、在企业、甚至是在工地,在任何有男人出现的地方,承担丝毫不逊于男人的责任。

  中国共产党妇女运动先驱向警予

  很多人认为现在是男女平等的时代,这是相当的天真。只要阶级和私有制存在,普遍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私有制下的社会,男女平不平等由私有财产说了算,剥削阶级的男女很难逃脱阶级本性的束缚。真正的爱情会引起革命,会摧毁私有制和剥削阶级。

  5、 生存剩余价值的剥削

  少数人剥削压迫大多数人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生存、发展、认知和团结。

  生存方面:鼓吹不婚不育、大规模销售转基因食品、鼓励不择手段自由竞争;

  发展方面:榨取劳动剩余价值、刻意阻止公平发展和进步;

  认知方面:歪曲和篡改真正的社会历史,编造人类低俗的本能学说;

  团结方面:促使男女对立,鼓励人自私自利、污蔑和诋毁人民英雄、反对人民崇拜、破坏合作。

  除了劳动剩余价值的秘密外,还包括生存剩余价值。重点打击的是两性的交流、发展和结合,手段可以有女权主义(为什么要特意以女性为主?因为传统的男性歧视女性这个条件早已存在,而且在毛主席时代之后又死灰复燃,在私有制复辟的大环境下,利用女性潜在的自私自利去歧视男性是再好不过的手段了)、消费主义,伴随的结果一般有贪慕虚荣、自私自利、跻身月光族、不敢轻易辞职、无法积累劳动财富、通过仇恨男人拼命工作、没有时间思考个人发展问题、没有什么真正靠谱的朋友,甚至也交不到什么朋友、抵触甚至放弃生育(大多数根本没有生理问题)、年龄越来越大、身体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最具杀伤力的是年轻女性一茬接着一茬的内卷化、最终被困在底层,有的甚至成了负产阶级。不论是提倡男权还是提倡女权本质上都是对两性关系的挑拨与破坏。

  6、 相识—相恋—结婚

  相识—相恋—结婚,这个过程不一定符合所有人,但大多数适婚青年是要经历这个过程的,只是形式可能会有所不同,无论相亲与否。自谈恋爱表面上不重视相识,但是实际上却很重视,自谈恋爱表面上重视相恋,但是实际上却并不重视相恋。相亲表面上重视相识,但是实际上与真正的相识还有很大差距,相亲表面上并不重视相恋,但现在很多适婚青年尤其是大龄剩女、剩男实际中却重视相恋。因此,自谈恋爱与相亲的不同之处在于,自谈恋爱比相亲更懂得相识,相亲比自谈恋爱更懂得相恋。实际中,真正成功的相亲并不多,归根结底,不了解相识—相恋—结婚这个过程及其内在联系,很多适婚青年都只停留在相识的不成熟阶段,要么草草、早早结束,要么因客观原因直接结婚,这样的两性结合必然会埋下婚姻的隐患。

  6.1相识

  6.1.1相识的特点及其内涵

  通常情况下相识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除非生理性的遗忘),越相识越了解,越相识越熟悉,但是随着相识的积累与提高,其带来的效果却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最终的效果不一定一直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相识需要识人的智慧、生活的经验、相关信息的判断和其他机缘等等一系列的相互作用,它是不断变化着的,关键就在于不能片面去看待。相识是最容易被轻视和忽略的环节,相识所引起的问题对两性结合的全局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很多适婚青年在相恋、结婚环节出问题,基本上都与相识密切相关,可以说根源就在于相识出了较大的偏差甚至是完全反转的。

  剥削阶级的相识,主要有美貌虚荣、胭脂花粉、追求肉欲、物质财富、社会地位、各种人情世故、厚黑处事经验、繁文缛节、陈规陋习、阿世媚俗、精致利己、出人头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压制批评、假大空、剥削压迫等等,总之事无巨细、圆滚圆滑、精明至极,无不透露着自私自利。无产阶级的相识,以人为本、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劳动最美、同工农群众结合、为人民服务。大众民主,放在桌面上讨论、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乐于让群众监督、坚持公平正义、锄强扶弱、敢于同剥削阶级进行斗争、嫉恶如仇、爱憎分明、造反有理;团结合作、强弱转化、纪律和民主的对立统一、进行共产主义的教育与被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独立思考、实事求是、辩证统一、科学发展、共同富裕;解放全人类、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努力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人民之上、人民立场、人民纪律、人民崇拜、求真知、坚持真善美、坚持理想主义等等,向雷锋一样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6.1.2相识是有阶级性的

  剥削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相识是截然不同的,在找个体差别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是在两性的结合上大多数人民群众很难有一双火眼金睛,倒不是群众没有智慧,而是因为社会环境中的“私”的原因而被蒙蔽双眼或失去锐利的光芒。

  6.2相恋

  6.2.1相恋的特点及其内涵

  相恋问题最大,它有自己的特性:相恋可能产生小火花,也可能产生大火花;相恋需要的时间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甚至十年以上都不一定;最关键的是,相恋的结果可能会出现反复,很多婚姻都是由于不再相恋而告终,所以就算已经成功相恋了,婚姻依然没有真正的安全保障。所以说相恋是这个过程中变数最大的环节,为什么变数大?因为相恋有阶级性!

  剥削阶级的相恋是索取,是占有,是贪得无厌,是专制垄断,是沸沸扬扬、空中楼阁,最终是要点亮自己,吞噬他人,即使是大火花也一定会被无情冷漠,即使相恋所需时间很短也会竭泽而渔、骄奢淫逸、暴殄天物。无产阶级的相恋是奉献,是付出,是分享,是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同甘共苦,追求的是琴瑟相偕的战友关系。无产阶级的相恋是星星点点,最终是要点亮星空,即使是小火花也一定会绽放光芒,即使相恋需要的时间很长也会一点一滴地融入整个生命之中。无产阶级的相恋是相濡以沫、同甘共苦,追求琴瑟相偕的战友关系。

  爱情是男女之间相互爱慕而生出的两情相悦的纯真情感,但在私有制社会下这种爱情是不可能实现的,它是爱情悲剧产生的沃土。如果把爱情本身当做追求,那么必然导致从一段恋爱走向另一段恋爱,这又与爱情神话许诺的唯一对应性产生尖锐的矛盾。

  爱情是相恋的结晶,是相恋重要信物。基于剥削阶级相识的相恋必然要随着物质的灭亡和人心的泯灭而逐渐走向灭亡,基于无产阶级相识的相恋必然会随着人的全面发展而蒸蒸日上、方兴未艾。相恋的阶级性是由相识的阶级性反映出来的,剥削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相恋土壤的不同,开的花朵结出的果实也是不同的。相识和相恋是继承发展的关系,婚姻则是它们在两性结合中的集中表现。

  6.2.2闪耀共产主义光辉的伟大爱情

  马克思、燕妮的伟大爱情其实从他们来往的爱情书信就可以见证,文中字里行间闪烁的思想光辉值得我们人民大众欣赏和学习。

  马克思:燕妮,任它物换星移,天旋地转,你永远是我心中的蓝天和太阳……温柔的风送来了燕妮的名字,好像给我捎来了幸福的讯息,我将永远讴歌它~~让人们知悉,爱情的化身啊,便是这名字燕妮!

  燕妮:我甚至想象,如果你失去了右手,我便可以成为你必不可少的人,那时,我便能记录下你全部可爱的绝妙的思想,成为一个真正对你有用的人。燕妮始终以为马克思工作而自豪,她写道,“我回忆起在他的一点研究工作中,为他誊写潦草文章的日子,是我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光。”马克思爱恋燕妮的美丽,喜欢燕妮的温柔,善良,更欣赏燕妮脱俗而又美好的思想。爱情,世界文明史上绽放的一朵芳香四溢的不败鲜花。

  马克思、燕妮的结合,不仅是人世间男女情爱的归宿,更是俩人理想、精神、价值观的高度融合。如有人问,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爱情应该是怎样的?这里,我用马克思《给燕妮》的诗的最后一句作答:‘爱情的化身啊,便是这名字燕妮!’如果世界上能够用一个名词概括人类所有美德,那么这个名词就是燕妮·马可思。马克思改变了世界,燕妮成全了马克思。

  中国共产党人在创立并建设一个新中国的同时,不经意地,也建立了一个无产阶级相恋的爱情王国。在这个王国里,贫苦农民出身的喜儿终于嫁给了赵大春;民兵小二黑终于娶到了小芹;城里姑娘高中毕业生王银环嫁给了乡下的新农民栓宝;刘三姐和阿牛哥终于修正成果;新疆小姑娘的阿那尔罕、云南的“摩雅傣”依来汗、小农奴黛诺、蒙古的山丹摆脱了噩运……穷人家的儿女们欢天喜地、喜气洋洋。

  共产党的爱情如醇酒如芳草,意更浓,历久弥香。共产党的爱情,感动着劳动人民的儿女,哺育出一代代伟岸的年轻人。

  6.2.3近现代的爱情由来

  众所周知的是,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人们往往知晓艺术高于生活,却忽略了艺术源于生活。对现在的中国来说,以港台金庸琼瑶式的爱情、日韩欧美的偶像剧爱情影响着中国多少青年男女,但是很少有人认真想过,这样的爱情故事原型在哪里?事实上,在他们的社会现实中难觅踪迹,这是为什么呢?不了解他们所谓的爱情故事之前的历史,当然也就无从知晓。历史总会留下一些痕迹,尽管不是那么完整。

  从五四运动以来,爱情真正地作为无产阶级新文化而出现,到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尤其是穷人翻身得解放达到高峰,爱情越来越变成了现实的爱情,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可望不可即的爱情了。共产党毛主席的革命文艺纵横新中国文艺舞台27年,尤其是经历文化革命的洗礼,流风影响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甚至大洋对岸的美国等,好莱坞的《红磨坊》就是一个代表。1976年后,随着共产党毛主席时代的革命爱情文艺故事在主流视野中逐渐消失,金庸琼瑶的爱情故事在大陆却流行了起来,然而仅仅十几年,余辉就消失了,那只是爱情的回光返照,爱情由此走向低落。渐渐地,香港、台湾的爱情故事也讲不下去了,因为港台的爱情故事是远远地附着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这颗大树上的。大树倒了,附着其上的藤蔓也就随之支离破碎和枯萎凋零了。到世纪之交,伴随中国私有化进程的加速,共产党毛主席时代的爱情彻底绝迹。

  爱情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消亡并不是金庸琼瑶爱情和日韩欧美偶像剧爱情等故事冲击的结果,而是毛主席、马列主义毛主席思想、无产阶级、农民、工人、阶级斗争、文化革命、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等被主流精英刻意抹黑、歪曲、淡化最后抛弃的结果。

  后来电视里的爱情故事多了起来,当然,多数是琼瑶式的。因为主流精英不喜欢斗争,尤其是阶级斗争、文化革命,精英阶级就是要磨灭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斗争意识和造反精神,甚至金庸式的斗争都要和谐掉,哪怕是金庸那种模拟出来的假斗争也不例外。精英阶级最希望人民大众喜欢脂粉,因为脂粉既可以给人民大众不切实际的幻想,又可以保证不会威胁到精英阶级的统治。最后,甚至琼瑶式的爱情故事也不要了,因为时间越长,人民大众总会同全面私有化的现实形成残酷的对比,一旦觉悟很可能产生对现状的不满。最后直接来个偶像剧,男女明星都是选美选出来的,包装出来的,如到市场里挑选衣服一样。在精英媒体的不断宣传下,人民大众在精神文化上也就正式和日韩欧美接轨了。资本越集中越发达的地方,这种资产阶级腐朽的爱情越是被包装,甚至伪造出来。

  通过新中国的革命史和世界史就会发现,共产党毛主席和他们领导的革命是中国包括港台乃至日韩、欧美爱情故事及其叙事风格的创立者、引领者,共产党毛主席时代的革命爱情实践和文艺创造了真正的爱情并将其推高到空前绝后的境界。只有共产党毛主席时代,才有普遍意义上的爱情。爱情的发明权、生产权都属于毛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国共产党以及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爱情故事,可以支撑起中国社会爱情、家庭、婚姻甚至整个社会的大厦。金庸琼瑶式的爱情、日韩欧美的偶像剧爱情则不能,他们更多的是对共产党毛主席革命文艺中爱情的粗糙模仿和削减,就他们商业化艺术本身而言其生命力并不像共产党毛主席革命文艺那样经久不衰,更为重要的是现实中大多数人并不是有钱有势的俊男美女,他们极力宣扬脱离现实的乌托邦式的金钱爱情,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艺术的虚伪性和对人民大众的欺骗性。

  6.2.4爱情似乎是革命的产物

  许多革命者走上革命的道路都与婚姻不自由有关。导师恩格斯走上革命道路的诸多因素中,他与爱尔兰女工姊妹玛丽和丽希之间的爱情,如果不是决定因素的话,也是重要因素。为着共同的革命理想而结成伴侣的,在早期的共产党人中已不鲜见。但在普通人中也刮起这股风,却是后来的事了。另外,资本家的子女在婚姻方面,求自由求解放,如果想要获得自由和解放的话,只能走上革命的道路。对他们来说,接受包办婚姻获得经济来源,拒绝包办婚姻丧失经济来源,是两难的选择。最终,他们认识到私有财产对所有人的统治,是自己处于这样尴尬的境地的根本原因。革命的爱情观,已经比较彻底地摆脱了物质与权力的束缚,使爱情真正向着她的本质靠拢。

  革命不是宗教,而是对宗教的扬弃,宗教里的神秘主义信条将在革命的实践中得以解决,对彼岸的期许转化为现世的行动,个体的无限本质从而在革命中得以实现,革命也最终成全了个人。作为个体性的爱情在革命中非但不会泯灭,反而会显露它最绚丽的光芒。

  要论现实,革命是最大的不现实,物极必反,阴阳转化,最现实的恰恰又是革命。革命前是理想主义,这看起来貌似不是现实的,但是革命的目标却是现实的,尤其是在继续革命中是非常现实的,如果革命不现实了,那么革命也就停止了,也就没有生命的气息了,即意味着革命死亡了。革命就是为现实而存在的,无产阶级革命与人民大众以及个人是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革命是追求真善美的,其内在要求必然是现实的。拒绝革命或不继续革命必然是假大空的,修正主义就是假大空的代表。这也就能理解,革命的爱情为什么没有“追”的动作,也没有“海誓山盟”,因为革命的现实性就解释了一切。共产党毛主席的革命文艺在现实中有迹可循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无产阶级人民大众在生产实践中继续革命,这意味着爱情可以在一点一滴的持久中酝酿和积累,从而获得丰收。而人民大众在金琼式爱情下只能不由自主地“讨价还价”,因为生存的土壤已经被经济的私有化污染了。

  在实践上,革命是社会的重新洗牌,是以平等为取向的资源的再分配过程。如果将性别问题也纳入资源分配的视角,那么“性资源”的分配也必然要求平等。如果说出身旧的上层社会的青年们对包办婚姻的反抗是革命的推动力之一,那么底层男青年讨老婆的愿望又何尝不是呢?所以,革命时代的理性抉择是执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禁止“成功人士”以爱情的名义“多吃多占”的行为。

  6.3结婚

  在毛泽东时代,如果有哪家的女方在婚姻中索要彩礼,一定会被左邻右舍所耻笑。这也决不能武断归结为物质的匮乏,正是所建立起的焕然一新的社会风尚,在影响着人们的婚姻观,同时也向其它方面不断渗透。毛主席在延安号召我们共产党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两个自私的人相处不和睦,一个自私一个无私也不同路,毛主席时代离婚的少,原因是俩人都趋向公而忘私。

  6.3.1婚姻成了希望的最重要部分

  当下很多年轻人如负大山般的活着,却看不到希望,婚姻就成了希望的最重要部分,这在目前婚姻的高昂彩礼上,有着典型的反映。前些年西班牙《世界报》就说的很直白:“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但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样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现代社会的进步程度,大体上可以从女性的社会地位上得到体现,女性的婚恋观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风向标。

  6.3.2婚姻的再平衡

  有的适婚女性说,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女性吃亏很多,所以在婚姻上我们就应该向男性对象要房、要车等物质财富,以此平衡一下男性对女性的不平等的关系。报有这种想法的不在少数,如果男性物质财富多一点,那么用这种思维方式去处理,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他可以多花点钱,多寻求一些女性,这岂不是也符合所谓的两性不平等关系中“再平衡”的逻辑吗?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过—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马克思主义主张男女平等,哪里不平等就去哪里斗争!这才是正确地处理两性关系,我们不能扭曲两性的这种平等的关系。

  6.3.3结婚的经济难处

  想想我们适龄青年结婚为什么这么难,很大一部分在于社会给与适婚青年的经济地位是不能够独立存在的,要依附于资产阶级。大家就想一想,青年人连个房子都没有,就连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近七十年的朝鲜都义务地为适婚青年提供住房(婚前80平米左右的房子,婚后120平米左右的房子)。社会主义社会本就应该充分提供和保障适婚青年的住房、医疗、教育(自身以及子女)、养老(父母和自己)和工作,其中工作是住房、医疗、子女教育、养老的根本前提,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待劳动力,即对待一个完整的文明人的根本区别,也是根本分歧所在。社会主义一定是逐步提高人民的福利(除非不可控的自然因素),绝不能是越发展越是遥遥不期,共产主义和建设共产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共产主义确实需要人民历经一段时间的实践才能实现,而建设共产主义就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关键在于建没建设?如果建设了一些却被废弃甚至在原有基础上倒退了,原因是什么?这总得有个实事求是的交代和说明,不能永远含糊其辞。人民的公有利益一定要是现实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是可期待的,总体上是一个渐近的过程。结婚对人类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结婚关系到人类种群和社会繁衍、兴旺和存续,这是人类的最根本的生存问题。

  6.3.4 婚姻的两极分化

  当代的婚姻状况,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即有钱有权者可拥有几十乃至上百个情妇,这些情妇的本质与娼妓无异,也即暗娼,无权无钱者却一女难求。女性也是待价而沽,随时打算着入主豪门或膀一大款而去。在贫穷依然普遍的情况下,底层社会的旷夫怨女也就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线。这些不是社会的全部,但具有普遍性是毋庸置疑的。资本统治下的生存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如何生存下去,成了当代人最现实的问题。爱情的浪漫与美好,在现实面前被打的粉碎,爱情再次成为了稀缺的奢侈品。如果说古代的女性还有一丝反抗的勇气的话,当代的女性连这点勇气也荡然无存了。看看革命前辈及改开前人们的爱情现,当代的年轻人是很难理解甚至还会感到好笑,但他们终究会理解的,理解后会马上肃然起敬。可我们能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些什么呢?千万别让我们后人想起我们这代人,让他们为我们感到羞愧难当。

  6.3.5婚姻的人口悖论

  有人说中国男性比女性多,所以在婚姻上女性地位就应该比男性高,物以稀为贵嘛,这是时代的大环境、特色环境,要接受这个现实。好像中国大多数人民群众都默认了这个现实,这里要说明的是,这是个伪命题!假设适婚的青年有10个人,6个男人,4个女人,那么在人数有限且符合正常伦理情况下(一夫一妻)必然有2个男人是光棍,所以这4个女人在结婚前的地位必然比男人高。但是大家想一想,假如是10亿人呢?这种情况还会发生吗?何况在婚姻中又有多种条件的制约与影响,凭什么单个的适婚女人就一定比男人地位高呢?类似的伪命题还有很多,比如少数人比我们大多数人聪明、有能力,所以,大多数人就应该被这些少数人剥削!剥削就是有理的,这难道是真的吗?这里的秘密在于,数量级的不同,如果总人数越少精英阶级就越占优势,反之人数越多则越不占优势,多数人的单个力量哪怕再弱,依靠数量级的优势,其整体的力量也是巨大的。我们不是讲男女平等吗?如果任其自由竞争,只能会造成两极分化。少数人的精英阶级到底是希望大多数人民群众在婚姻上自由竞争呢?还是充分融合呢?答案其实是很明显的!有些人就是喜欢放大局部,却忽视甚至不尊重整体。他们将精英统治的秘密,即剥削、压迫人的假大空的1%的中奖游戏规则,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就是那1%,凭借1%的“被中奖”就可以撬动是99%的财富;不看巨大的人口基数和近乎50%的男女比例,只看男比女多出的5%左右的比例。这实在令人感到无语,最起码的规律就是局部的基数再大也比不过整体啊!

  6.3.6钱的多少从来就不是婚姻幸福的决定性因素

  富裕资产者的结婚和无产者的结婚相比,有着相当巨大的区别。大部分富裕的资产者结婚时的开销占他们总财产比例,连可怜的一半都没有,甚至只占极小部分。而无产者不仅要花费全部的生活费用,甚至要大量借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负产者。大部分的资产者一般情况会进行私有财产的联姻,起码不能降低。而无产者婚姻的结合是为了生存的延续。两者本质上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的结合,这种结合参杂着太多的私有性。生活必须的保障不属于私有性的范畴,但不能排除私有性成长需求的可能。独立自主的生活保障才是真正的公有性成长需求的土壤。

  6.3.7婚姻的幸福

  结婚是否幸福,根本在于相恋,源头要追溯到相识,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相识,什么样的相恋?只要摆脱相识、相恋的经济私有制的束缚,结婚才是真正的两性结合的幸福的开始。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有这样的论述: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附加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到那时,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反过来,要获得以爱慕为基础结婚的自由,反对财产(或权力)联盟为基础的婚姻,就要消灭原有的财产关系。

  7、无产阶级成家的建议

  7.1从相识到结婚的跨越

  很多时候相亲对象之间由于一方介意从相识到结婚的跨越,认为没有理想中的相恋就止步不前、前功尽弃,闹的不愉快的甚至互相攻击、互相伤害。有人会说,物质财富、社会地位不到位就先晾着,这归根结底就不是看相亲对象这个人的。那要是物质财富、社会地位都到位了,那干嘛不选择更好的对象,或者值得信任和欣赏的人呢?但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下不能这么做,为什么呢?一定要讲明何为人的问题,好好地与适婚对象进行交流,坦诚布公,最主要地就是看人,因人而相识、因人而相恋、因人而结婚,而不是因物质财富、社会地位。如果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和辩证法看待两性的结合,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衡量一个适婚对象后,依然寻求不到可期待的有效结果、追求不到平等的两性关系,那么可以婉转的和那个试婚对象这样说:我们现在只停留在相识阶段,经过一定时间的交往,我发现即使我努力了我和你也不能够相恋,因此,我们这段关系还是结束吧。没有精英的标准,找对象立马就会开阔多啦!

  7.2无产阶级的成家要学会过穷日子

  为柴米油盐奔波、担心输在起跑线等等,哪一个不和穷有关?穷是相对的,是相对剥削阶级的,而不是独立存在的,如果是孤立存在的,那么你就很难逃脱剥削阶级给你设置的思想的牢笼!不知不觉中,甚至从一出生就被认为是自己的能力、运气等等的问题,总之,绝不能否定自己!为什么?因为你是一个完整的人!至于,为什么暂时做不了人,那是因为剥削阶级不让你做人,他们只想让你做他们的牛马,如果你对他们而言没有利用价值了,那么是连牲口都做不了的!

  无产阶级不管以前还是现在,我们首先要认清穷的现实,但我们在思想上一定不接受穷。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我们为什么会穷!我们只要认清剥削的本质原理冲破思想的牢笼,解放自身思想,团结起来就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创造新世界!人穷志不能穷。就算剥削阶级的法权天罗地网,我们也要积极斗争,就算剥削阶级拉拢我们,我们也一定要牢牢抓住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就算我们有幸摆脱了穷,也不要蜕变成剥削阶级,因为那注定要被人民打倒的。

  8、无产阶级成家的总结

  8.1相识—相恋—结婚,它们的关系过程是辩证统一的

  无产阶级的目标就是要消灭掉私有制(生产资料的私有化制度),从私有制的竞争走向公有制的合作,建立平等的男女共同规范的亲密关系,即交友观、亲密观、爱情观、生育观、家庭观。

  相识—相恋—结婚的过程离不开团结,团结从小了说,两性的团结基础上才有生命的可能!一味的个性与自由是对个性与自由本身的最大讽刺,因为脱离了团结的土壤,个性与自由将是末日黄花!只开一季!

  进行无产阶级的相识,自然就会获得无产阶级的相恋,结婚则是无产阶级的两性结合,创造无产阶级新人的过程。相识—相恋—结婚的顺序可以变换,但是它们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哪一个环节都可能出问题,但又是可以相互弥补的;不同的阶级背景会有不同的化学反应;不同的化学反应可能导致正反不同的结果;正反不同的结果重新洗牌的机会也不均。不同阶级的相识—相恋—结婚意义与价值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8.2 无产阶级的成家必然要与剥削阶级的成家进行最彻底的决裂

  无产阶级成家的目的就是发展人、改造人,归根结底就是在创造新世界,而不是在描述和解释旧世界。剥削阶级的成家本质上就是为了继续吃人。

  两性的结合最重要的是人,人与人的结合才是婚姻最本质的特征,连找个对象都把人分个三六九等,那么由这些人所组成的社会难道不是三六九等的吗?这样的社会难道不是阶级的社会吗?无产阶级的最终目标是消灭阶级,如果连两性之间的婚姻都充满着阶级的味道,那还怎么完成最终目标呢?婚姻是成家的重大问题,无产阶级的成家必然要与剥削阶级的成家进行最彻底的决裂。

  8.3两性关系的强弱转换

  那些追求真善美的美丽女青年,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了少数人,甚至实实在在地被彻底孤立了,有些人丝毫没有怜悯之心、同情之心、仁爱之心,挖苦、讽刺、嘲笑她们心理脆弱,认为她们有心理问题,其实真正造成她们心理问题的不就是这些挖苦、讽刺、嘲笑她们的那些虚伪又龌龊的人吗?不就是人吃人的剥削压迫吗?我认为这些女青年是优秀的,她们不愿意同流合污,在精神品质上要比挖苦、讽刺、嘲笑她们的人要高尚的多。对此,男性青年也大同小异。弱者不代表就一定弱,强弱完全可以相互转化的,这是世界万物的基本规律!这点难道信奉剥削有理的人不承认吗?如果要是不承认这一点,就意味着强弱是天生注定的,而且是不可改变的!那么,凭什么你能出人头地?凭什么你经过阶级机制的筛选后能成为精英集团统治的一员或走狗?凭什么你非要推翻前人经过实践而成功的牌坊?凭什么你非要立个所谓光明正大的牌坊,甚至反复立?凭什么你有资格去剥削、压迫比你强的人或者拥有巨大力量的人民大众?难道你真的是天资禀赋?还是习惯性的假大空?没有这些剥削和压迫,通通要现出原形!为什么说反动剥削阶级都是纸老虎?就是因为强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8.4成家立业和立业成家的辩证关系

  青年人面临最现实的问题,一个是结婚,另一个就是找工作,可以概括为成家立业的问题。在毛主席时代,本来人人有工作,尤其是中学生、大学生都是包分配的,大学学习期间还补助生活费,研究生还发工资,在哪里工作哪里就有分配的房子,暂时没有也会新建房子,工厂、机关等单位有哺乳室、育婴室,单位附近还有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所有的教育除很少的必要的杂费外几乎都是免费的,那时候青年人结婚根本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成家立业是水到渠成的事,可以说毛主席时代的成家和立业是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

  现在的情况却是另一番景象,大学生就业困难,找工作成了难题,物质的基本保障条件也不满足了,消费主义把人的思想异化了,再加上精英思想的扭曲,现实很难碰到世界观一致的人,婚姻肯定要被大多数青年人越来越推迟。其实,青年人周边社会关系内可以遇到的适龄人有很多,明明是可以恋爱、可以结婚的,但就是要找更好的,精英思想在作怪。青年人一方面是对现实的无奈,另一方面是对自我的逃避。现在大多数青年人被逼的先立业后成家,在这种社会机制下,大多数青年人只能被弄得头破血流、心力憔悴。

  9、结语

  现在成家立业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我们青年的发展了,如果我们在这些现实的问题上都无能为力,那么以后必然也是举步维艰的。论述这个问题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当今社会婚姻方面存在的问题,方式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站对人民大众的立场。问题解决的突破口,首先就在思想的解放上。婚姻关系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婚姻是社会关系的影射,必然要受当前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而资本精英集团不想改变这种剥削的生产方式,也并不关心这种生产方式对青年人婚姻造成的影响,他们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利益,必然要利用形而上学的理论观点去刻意营造青年人对婚姻的恐惧,加剧两性的不平等,最终破坏两性关系的团结。

  最后,我们不能保证自己一定能够实现无产阶级的成家,但我们尽可能地朝这个目标努力。对我们的父母来说,我们的婚姻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事,他们肯定也希望我们能组成幸福的家庭。我们每个青年必须在现实中面对所有可能的困难,尤其当婚姻成为一种市场经济下的交易被明码标价的时候,现实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作为一个革命青年无疑要身先士卒地走在前列,不要怕被那些信奉剥削有理的人所笑话,真正可笑的是剥削阶级成家的不幸福就连他们自己都承认!每当看到资产阶级的婚姻被金钱包装得如何精致,看到体现的文化内涵是如何虚伪的时候,我想无产阶级决不能落后,一定要在思想文化上比他们更加先进!腐朽绝不属于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新人一定会诞生!

  参考文献

  【1】《安生:道德、婚姻性交易及中国革命》作者:安生发布时间:2017-03-16 08:43:16来源:新潮沉思录 民族复兴网转

  【2】《人类爱情史的珠峯》作者:汪启信发布时间:2018-06-15 19:15:16来源:民族复兴网

  【3】《张宏良: 燕妮·马克思——一个能概括人类所有美德的名字》纪念燕妮·马克思去世133周年 作者:张宏良发布时间:2014-12-02 11:36:45来源:民族复兴网

  【4】《也说当代中国人的婚姻观及高昂的彩礼兼谈破四旧》作者:谷阳发布时间:2018-11-16 08:34:44来源:民族复兴网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