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事:追寻那不曾远去的英雄之魂

作者: 陈曦 日期: 2015-06-18 21:54:36

  “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在刚刚结束的高考语文科目北京卷中,“英雄”一词因成为作文题目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用胸膛抵挡喷射的火舌,用双手托起冲锋的道路,在铡刀下英勇就义,在烈火中获得永生……每一个英雄的名字都是属于我们民族的精神丰碑。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这些英雄却遭到肆意调侃、抹黑、诋毁与质疑。“邱少云在烈火中捐躯是半生不熟的烤肉”“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董存瑞炸碉堡系虚构”“刘胡兰精神有问题”等言论在网络上不断被炒作,一些言论甚至荒诞离谱。

  历史无法穿越。我们无法带着质疑者重返那血雨腥风的战场。但,亲历者的目光和诉说,依然可以追寻那血与火的真相。

  唤醒历史:我与英雄并肩战斗

  如果你选择的英雄是邱少云,那么1952年10月11日这天,你将匍匐在湿冷的草丛中度过。

  朝鲜战场上,原本在暗夜潜伏的志愿军战士,突然被敌人的巡逻队发现。

  “一颗燃烧弹落在离邱少云大概两米远的草地上。”85岁的郭安民曾是邱少云所在部队的文化教员和排长。谈起邱少云的牺牲,他老泪纵横,每一个细节依然历历在目。

  飞迸的燃烧液溅到了邱少云左腿上,倾刻之间引燃了伪装草和衣服。邱少云的身后就是一条小水沟,但,烈火中的他纹丝不动。

  “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他没发出一声呻吟,没挪动一寸身体。看着战友被烈火焚烧却不能救他,战士们心中难受得像刀在剜。”郭安民的眼中噙满泪水。

  仅仅7天后,另一位英雄将血肉之躯永远留在了朝鲜战场。

  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部队前进的脚步被一座碉堡阻挡。如果你正在黄继光的身边,眼前将是肆意喷射的火舌和铺天盖地的火力网。

  时任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带领肖登良、吴三羊两名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冲向敌人碉堡。

  “上甘岭三勇士”中的唯一幸存者肖登良已经去世。他的女儿肖冬梅说,父亲一生担当着黄继光精神的宣传者的任务。肖冬梅说,父亲每次讲起这段历史都很激动,那场战斗异常惨烈。“吴三羊头部中弹,壮烈牺牲。父亲身负重伤,奄奄一息。黄继光多处负伤,弹药用尽。”肖冬梅说,据父亲讲述,为了战斗胜利,黄继光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

  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亲历者就是历史最好的记录者:86岁的白天广曾亲眼见证国民党反动派用铡刀将刘胡兰杀害;掩护董存瑞的战友郅顺义亲眼目睹了董存瑞双手托起炸药包……

  时间虽已远去,英雄却不曾离开。在亲历者的脑海里,记忆已经把英雄的名字凝结称一个个符号,英雄的壮举也已在亲历者的目光中定格。

  聚焦现实:我们传承英雄血脉

  走进黄继光生前所在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床铺。红底鎏金的“黄继光”三个大字下,被子叠得棱角分明,床单平整干净。

  邱少云、雷锋……在英雄牺牲多年以后,每一支英雄所在部队,都为英雄保留着寝具。这,已经成为部队继承英雄精神的传统。

  官兵们的眼中没有“假如”。在军营的每一天,官兵们都在和心中的英雄一起并肩生活、战斗。

  在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每逢新兵入伍、学员分配、干部调入,参加的第一项活动就是参观邱少云展览馆,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是《邱少云之歌》,观看的第一部电影就是《邱少云》,聆听的第一堂课就是“当好邱少云传人”。

  每一支部队的历史,就是这支部队的血脉。官兵沿袭着几十年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能够在一支英雄辈出的部队服役,对每一名军人来说,都是无上的荣光。

  面对社会上对于英雄的质疑声,官兵们满腔愤慨。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副团长马广欣说,官兵们曾为此专门组织大讨论。官兵们一致认为,英雄绝不容许被质疑,历史更不容被篡改。“这些年来,不管社会上流行什么思潮,官兵们学英雄、追英雄的热情不减!”他说。

  英雄的名誉不容玷污,英雄的部队更不甘落后。来自英雄部队的官兵平时最关心的是英雄部队的荣誉,最担心的是给英雄部队抹黑。

  “在黄继光英雄精神鼓舞下,多年来,每逢‘黄继光英雄连’执行重大任务时,最难做的工作不是动员谁上,而是让谁留下。”马广欣说。

  英雄的火种不仅在部队被官兵点亮,也在民间源远流长。51岁的农民摄影家吕庆和,10多年走遍西北、华东十多个省市,宣扬刘胡兰精神;黄继光的战友肖登良几十年来坚持作了200多场报告,传承黄继光精神;河北怀来县存瑞镇干部池艳慧从2000年开始专注收集董存瑞的资料,目前已写成了一部122万字的董存瑞的事迹集……

  面向未来:让英雄引领我们迈入新时代

  枪林弹雨中,穿着草鞋、裹着麦秆、吃糠咽菜、远走他乡……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一位位英雄的付出令人难以想象。

  “追求真相,首先要还原真实的历史环境。”谈起目前社会上的这种不好的风气,军事专家陈虎说:“抗美援朝中,在零下4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中,面对着装备一流的对手,子弹在头上飞,炮弹在耳边炸响,一些人现在坐在温暖而舒适的家中,能‘扒’出那种环境中的真相吗?”

  面对小米加步枪的人民武装,国民党反动派不相信会失败;面对缺衣少食的人民志愿军,装备精良的美国也不相信会失败。

  然而,最终的结果,已经牢牢地钉在历史的丰碑上。

  “这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军史专家徐焰说,是共产党给了这些穷苦人家的孩子家一般的温暖,共产主义、民族解放的理想带领他们从苦难走向辉煌。

  有两张真实的照片记录着朝鲜战争交战双方的境况:一张是跨过鸭绿江后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逶迤的队伍中依稀可辨的只有扛在肩膀上、被拆卸分解的重机枪;一张是从仁川登陆、浩浩荡荡的美军,飞机、坦克、载重卡车。

  这样的两支军队在狭窄的朝鲜半岛迎头交锋,最终的战果让联合国军指挥官克拉克低下了高昂的头颅:“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

  “美国老兵们谈起中国军人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无不面露尊敬,正是因为有信念的支撑,英雄们一次次超越身体极限,做出超乎人们想象的壮举。”曾赴美进行军事交流的徐焰说。

  “中国军队能够在世界上赢得尊重,依靠的是英雄主义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又是一个个英雄累积而成。”徐焰说,否定了英雄,就否定了中国军队,也否定了整个国家的魂。

  中国的未来仍然需要奇迹,需要英雄,需要不断传承的民族精神。“如果失去了英雄,也就失去了未来。”陈虎说。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