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歌唱家德德玛回忆首次独唱《游击队之歌》

作者: 贾卉一 日期: 2015-06-18 21:40:43

      【编者按】“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中国人,意志坚,重整河山换新天!”一首深情的《卢沟谣》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长城谣》……在抗日战争期间,曾有一大批经典的抗战歌曲响彻中华大地,激励着千千万万爱国将士和民众奔赴抗日救亡的战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战火硝烟中诞生的那些旋律至今仍然带给我们无限激情与感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最美的抗战歌曲”,人民网文化频道特别推出“寻找最美抗战歌曲”大型策划,独家采访到来自影视界、音乐界和文学界的70位名人,讲述他们心中最美的抗战歌曲,重温那些激励中华儿女奋勇前进的高亢旋律。

    德德玛(资料图) 

    回忆起抗战歌曲,德德玛首先想到了《游击队之歌》,28岁时她曾独唱这支歌并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德德玛艺术生涯中一段难忘的经历。 

    作为我国著名的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平日演唱蒙古族歌曲居多,她回忆说,《游击队之歌》是她唱过的为数不多的其他歌曲之一,也在当时为她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尝试将合唱曲目《游击队之歌》改编成独唱,这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德德玛说,她认为《游击队之歌》曲调轻快,有节奏感,“而我是女中音,声音比较有力量,由我来独唱《游击队之歌》,更能突出这首歌的前进感。” 

    德德玛记得,自己首次独唱《游击队之歌》是在广州,由一支单管乐队伴奏,刚上场唱了几句,观众就激动得跟着节奏打起拍子来,“大家非常喜欢,全场掌声雷动”,她笑着说,直到现在好多老朋友见了她还念叨,“老德,你那首《游击队之歌》唱得可真好!”国庆30周年时,德德玛记得很清楚,在天桥剧场演出,她再次演唱了这首歌,观众的反响同样特别热烈。“作为一名演员,最重要的是把演出情绪传递给观众。在唱这首歌的时候,我真实地感受到了,观众的情绪被调动起来。” 

    德德玛说,《游击队之歌》曲调欢快流畅、生动活泼,以富于弹性的小军鼓般的节奏贯穿全曲,既给曲调以进行感,又表达了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典型形象。“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打死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这首歌,她唱了十几年,每次演出必唱。 

    《游击队之歌》 

    词曲:贺绿汀 

    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那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 

    在那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哪怕日本强盗凶,我们的兄弟打起仗来真英勇, 

    哪怕敌人枪炮狠,找不到我们人和影。 

    让敌人乱冲撞,我们的阵地建在敌人侧后方, 

    敌人战线越延长,我们的队伍愈扩张。

     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 

    不论党,不论派,大家都来抵抗。 

    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的强盗自己走向灭亡, 

    看最后胜利日,世界和平现曙光。 

    创作背景: 

    《游击队之歌》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1937年创作的。“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沿沪宁、陇海、同蒲铁路线作抗日宣传工作,于1937年底到达晋西南的临汾,住在城郊的刘庄八路军办事处。此时他创作了这首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的歌曲,在洪洞县高庄召开的八路军总司令部高级将领会议的一次晚会上首次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歌曲随即在华北各敌后根据地传唱开来,并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直到多年后的今天,还一直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

     【人物名片】 

    德德玛,中国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1947年出生在内蒙古额齐纳旗。1978年,德德玛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受到歌唱界的极大关注。1986年在“全国听众喜爱的歌唱演员”大赛中获得美声唱法“濠江杯”奖。1989年曾在“全国十大女歌唱家”大赛中荣获第一名,1991年随少数民族艺术团赴蒙古国演出,荣获蒙古国国家文化艺术最高奖。 

    德德玛还是中国青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曾于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