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不出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的影子

作者: 李培荣 日期: 2015-06-16 13:03:59

 

  对市场经济这个问题,时有议论,笔者也说点看法。

  一.市场经济的理论形态

  长期以来,人们对市场经济是姓资姓社的议论,不绝于耳。经过几十年的市场经济的社会实践,我们对它的认识逐步地清晰了起来。所说的姓资姓社,是指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那么,我们就先从社会形态说起。社会形态,一般来说是由包括政治丶法律丶文化意识形态等在内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其中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基础。这是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是社会的基础。生产的活动必然存在不可缺少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呢,需要上层建筑来保护丶巩固、发展并保证生产关系作用的自由发挥。上层建筑又具有相对独立的作用与反作用。这样,我们就知道了组成社会形态的两部分互相之间的关系。

  那么,社会形态的作用是什么呢?社会形态是应社会人群的共同利益的保护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就是说,社会形态天生地是为社会成员的生存丶安全和发展丶富裕服务而存在的。但是,不同的社会形态的这种作用,是客观地存在着差别的,即是主要为部分的社会成员的利益服务,还是为全部人民的利益服务。造成这种差别的制约条件,就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差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有着质的不同,因而为谁服务的对象就不同了。

  现在,该说到市场经济这四个字了。市场是商品交易的场所。经济是社会物质生产的活动。由市场进行调节的国民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国民经济是国家的生产丶流通丶分配和消费的总体。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管理的制度丶方式的总称,就叫做经济体制。所以,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这里,市场与市场经济的含义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从表面上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将市场经济作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其实不然,原因是社会形态中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要通过经济体制的运行才能实现。因而生产关系对经济体制有着制约作用,或者说是作为"总管家"(首席执行官)的经济体制适应着某种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与市场经济的联系是,前者需要资本丶生产与赚钱的自由,后者的强项正是充分的自由化,两者一拍即合。资本主义对市场经济的运用,是如鱼得水。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要求消灭剥削,生产的目的不为私是为公,抵制自由化与无政府状态。因而,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制约着的经济体制,是另一种经济体制。我们如果贸然简单地全部无限止的运用市场经济,对市场经济的自由化与无政府状态的缺陷不加克服,则会引起原有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的蜕变,从而要求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异化,以适合完全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畅通无阻。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有两个:

  一是事物与事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历史表明,市场经济具有独立性。独立的互相联系的事物,天生地存在着吸引力与排斥力,有相互作用的能力。它们之间,从自然到社会,无不存在着一致丶吸引与矛盾丶排斥,作用与反作用的对应现象。可以说,事物与事物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原理。由此可说,市场经济与社会生产关系两者均具有制约与反制约,控制与反控制以及吸引与被吸引,制约与被制约的功能。两者结合协作存在着的制约丶选择,是双向的。一个国家选择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制。那么,市场经济必然要选择与自己相适合的社会生产关系。

  二是事物的主体是同一的。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所有制,同时期内处于主体地位的只有一种。在它制约下的相适应的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处于主体地位的也只能有一种。事物的主体是事物中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那一部分。对事物的主要性质丶面貌特征丶作用与发展趋向,能起到决定作用的是事物本身的根本属性(即本质)。而事物的根本属性是同一的,只有共同的一个。如果不是这样,事物与事物互相之间不能区别,不伦不类,就没有是非曲直可讲了。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主体经济体制只能是共同的一个。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这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属性,前者是自由贸易性,后者是统一计划性,两者是不相同的,不是共同的一种,也不是同类相从的一个系统,如果将它们生搬硬套地并列为主体的话,它们的作用丶发展方向是南辕北辙,方向相反的两条道,必然会把国家的经济建设搞乱搞糟。由此可见,世上的事物是分主次的,事物的决定因素是主要部分,非决定因素是次要部分,有主有次,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就是说,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这两种经济体制,在一个国家里不能同时并列为主体,要主次分明。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私有制和按资分配。在它的制约下,经济体制运行显示出来的模式是:(一)确定的运行原则或说生存公式,是一个目的两个手段,其目的是极大地赚钱,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其手段是极大地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剥削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成果。(二)依靠市场经济。资产阶级在市场自由化中可大显身手,获取最大的利益。(三)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各要素的作用。即钟爱资本,以资本为中心,雇佣劳动,生产商品,利用价值规律和市场自由化等等。雇佣劳动和资本的关系的存在,必然产生剥削。剥削不仅仅是不道德丶不公正的事,而且造成广大劳动者消费的无能,即社会內需主体的无能,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这样,必然激化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与斗争;推动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化矛盾的发展;使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经济危机不断。马克思说过:"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

  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这里应多说几句社会主义的所有制,以全面认识与它相适合的经济体制。依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是,"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然后"把生产资料转交给生产者公共占有。"进而向着社会所有制发展,"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和享乐的资料。"(2)在分配上,马克思说: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社会,在各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这里通行的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也通行的同一原则,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的劳动可以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3)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按劳分配的内容,换句话说,是按照劳动者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进行分配;必要劳动和工资相等价交换,而剩余劳动的成果就是利润,也要分配给劳动者,这就是按劳分配。上面引了较多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光辉思想,是想说明,在上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制约下,经济体制运行的生存公式,也是一个目的两个手段,其目的是极大地使人民共同富裕,追求贫富两极分化的消除,其手段是极大地发展生产力,彻底地消灭剥削。我们知道,利润是由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成果和资本所有者的纯资本(先进的生产资料)增值构成的,以数量计算,一般情况来说,前者是大头,后者是小头(自动化程度高的有例外)。利润是剥削的对象,又是富裕的源泉。真正的按劳分配,就是消灭剥削丶共同富裕的有效的方式。加上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劳动者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与经济的管理,必然激发出包括知识劳动在内的广大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与创造性,高度的发展生产力。在这样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制约下,生产的商品回归为产品;原资本的剥削属性没有存在的意义,也改变为资金;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他们的劳动力不再成为商品,雇佣劳动失去了价值;国民经济是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无产阶级将取得社会权力,并且利用这个权力把脱离资产阶级掌握的社会化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从此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社会生产就成为可能的了。"马克思说:"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它必须成为起点又成为终点"。(4)这就是说,商品丶资本丶雇佣劳动丶自由化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这些市场经济运行的要素,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制约下都有了改变。市场经济存在的必要,被计划经济(按统一计划管理的国民经济)所替代。由此可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制约下的正宗的国民经济的管理体制主体,是无剥削的消除无政府状态的能适合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本身作用目标的计划经济,其它的经济体制是不可代替的。这里充分地说明,在当今惟有的两个社会形态里,由于社会生产关系的不同,使惟一的经济体制主体产生不同,即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存在本质的不同。因此,只要坚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那种纯粹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的主体的经济体制的说法是没影儿的,它不过是天外来客,徒有其名而已。

  那么,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对留有的旧社会的痕迹,是否可以利用市场,甚至利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呢?革命的领袖们对这个问题,是有认识的。列宁对"新经济政策"说过:"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做‘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新经济政策并不是要改变统一的国家经济计划,不是要超越这个计划的范围,而是要改变实现这个计划的办法。"(5)毛泽东于1956年12月7日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的谈话中说:"上海的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因为社会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现在做衣服要三个月,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攻,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6)我们不难发现,这是在一定时期内的"新经济政策",就是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的需要,可采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发展经济服务。但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计划经济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这表明,市场经济可以成为计划经济的补充,是在一定阶段内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从中,我们应该理解到:1.市场经济是辅助性的,不占主体地位。2.在时空上,"进攻"是绝对的,必然的,"退却"是相对的,非必然的;"消灭资本主义"是绝对的,必然的,"又搞资本主义"是相对的,非必然的;其中的核心价值是要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表明,经济体制在一个国家里的地位,是国家管理经济建设的主体制度,可以说是"首席执行官",同时又是社会生产关系实现目标的方式和发挥作用的表现平台。经济体制,实际上就是国家经济的运行机制。它按照机制自身特有的制度轨道秩序运行。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运行机制,国家的经济建设必然会处于瘫痪状态。所以,一个国家的主体经济体制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是否存在,是否能发展强盛这样的重大问题。我们还可以说,从经济体制作用的实践结果上,能检验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的富裕或贫穷的状态,并反映出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它的作用效果在于:一是能保障生产丶流通丶分配丶消费以及金融交易的自由;二是能保障资本丶雇佣劳动与剥削的运动自由;三是能保障资产阶级产生与壮大,并获得利益的自由;四是能保障私有制与按资分配发挥作用的自由。对于计划经济来说,它的作用效果在于:一是能保障生产丶流通丶分配与消费的统筹计划与协调比例性的实行;二是能保障资金丶劳动丶科技等生产力要素作用的充分发挥;三是能保障劳动人民共同利益的获得;四是能保障公有制与按劳分配有效作用目标的实现。在以上情况里,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都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社会形态性质的不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作用效果有着本质的不同。经济体制是与社会生产关系紧密相连的,对它的选择运用,不仅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而是事关有无剥削,是为少数人的富裕还是为人民的共同富裕服务的走什么道路的重大问题。所以毛泽东说,"新经济政策"是"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由此可以说,对于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来讲,主体经济体制本身存在专用性,不具有通用性。

  二.市场经济的实践状态

  "资料显示,2011年9月底,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比重突破80%,达到80.3%;2012年6月底,这一数据达到81.74%;2012年年底,这一数据达到82.67%。与此同时,非公有制企业的规模也在稳步扩大。"这些数据已经清楚地表明,公有经济在企业总数丶注册资本金方面均低于或大大低于非公经济(就业比例就低)。(7)私营企业实行的是按资分配制度。它的生存公式就是前面说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运行的"一个目的两个手段"。它的实现方式是以资本为中心,雇佣劳动,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主获取最大的利益。

  不到20%的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用权由少数人控制丶支配,企业职工的民主管理制度基本上是形同虚设。企业董事长丶老总的年薪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甚至有的高达几千万元,普通劳动者只有几万元,高低相差几十倍到几百倍。国有企业原来应有的生存公式已在变化,生产以资本为中心,实行雇佣劳动制度。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生存,获取利益。

  社会在上述的市场经济的运行下,它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是什么呢?马克思说: "只要雇佣劳动和资本的关系继续存在,就永远会有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存在⋯⋯只要更有效地运用资本⋯⋯这只能使这两个阶级的对立更形显著。""没有雇佣劳动,就没有资本,就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资产阶级社会。"(8)社会的大多数企业在私有制丶按资分配的条件下,雇佣劳动的结果,必然产生剥削与贫富两极分化;社会历史证明,剥削生产着资产阶级的同时也生产着无产阶级。现在,国家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全国年度财政收入,从1980年的1085亿元,增加到5万亿元至10万亿元上下。国家与少数人的富裕与人民的贫富两极是同时出现的。在世界上,中国已成为亿万元富豪人数排名第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9)在中国,1%的家庭掌握着41.4%的财富。"目前全国有10亿元的富豪大约4000人,有百亿元的富豪大约200人。据马钟成推算,4000个富豪一年的收入,等于10亿农民加1.4亿城市在岗职工的总收入之和。"(10)就是说,4000个富豪的年收入等于全国劳动者的年收入,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上述情况都是在私有化丶按资分配丶以资本为中心丶雇佣劳动等市场经济所必备的重要条件得到满足,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下而出现的。

  在现实社会生活里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这方面百姓们有感受:如官场腐败时有耳闻,腐败分子贪污的钱物就是剥削来的劳动者创造的利润;劳动者当家作主的身份已有变化;收入分配不公,贫富悬殊;资源接近耗竭,环境污染是不争的事实;社会道德沦丧在扩大;旧社会的黄赌毒黑不断回潮等等,不须赘述。我们晓得,社会生活好像是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生活。

  雇佣劳动能复活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是人们没有事先预料到的。既然老天把资产阶级复生下降到大地,无产阶级就有了对立面。资产阶级的出现,它必然要提出阶级利益的诉求。前几年,有人曾刮起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风,原有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政治体制,阻碍着自由巿场经济的发展,赞同丶提倡"西方"的"小政府大市场"的论调,政府只能为自由市场经济服务,不能加以干涉。据乌有之乡网刊报道,原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2014年12月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的由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主办的"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演讲时说:"要进一步去意识形态化,避免把公有制视为社会主义的属性,把民营视为资本主义的属性,那样我们会陷到一个泥坑里,不利于推进改革。"(11)我们清楚,政治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并为经济服务。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的,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政治体制,它的反作用于经济体制的表现是,促进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个主体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向主体的演变。以毛泽东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建国后创立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必然要保卫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限制和抵制资本主义因素的侵蚀。恩格斯说过:"如果政治权力在经济上是无能为力的,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专政而斗争呢?暴力(即国家权力)也是一种经济力量!"(12)所说的要"小政府大市场",这并非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是削弱与消除社会主义政府对市场经济应有的作用。所谓的要"去意识形态化",就是要去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对经济的指导,脱离社会主义对市场经济的制约。假如去掉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的属性,哪儿还有社会主义的经济呢?没有公有制这个社会主义的决定因素,自然就没有社会主义了。还有人主张"西化",说:"将来一定要走这个路,比如说多党制度⋯⋯比如说台湾现在的模式","我明确的说希望共产党形成两派,希望军队国家化","人大本身的反议会性质","民法上的基础就是私有制,尤其是农村的土地问题,下一步一定要推动私有化"。(13)显然,这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要改弦易辙的主张。历史告诉我们,资产阶级的天地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它本能地要走资本主义道路,以取得更多的本身的利益,并保护本阶级的利益。然而,无产阶级的天地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它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取得与保护本身的利益,达到共同富裕。这里,不难看出,阶级矛盾与斗争的焦点,是在于走什么道路。就是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这两条道路的矛盾与斗争,已突出在人们的眼前;资本主义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已突出在人们的眼前。

  说到这里,结论就自然形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事实是,太阳照不出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的影子。

  三.对市场经济的多种解读

  对当下市场经济的看法,不是千人一面的,各有各的说法。略举几种:一是走资派的解读,左手拿灯向右拐,走资本主义的道。二是补课派的解读,生产力低,要补资本主义的课。三是借用派的解读,看中人家发展经济的管理与技术,洋为中用可取。四是现实派的解读,现在搞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五是文革派的解读,走资派走出来了,时机到了。六是左右划分派的解读,"政左经右"或者说"经右"会导致"政右"。还有人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约下的市场经济。还有人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计划经济加市场经济,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是把经济体制和社会形态连在一起的。笔者以为,不管什么派,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是正派。马克思主义和实践表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富两极分化更不是社会主义,人民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笔者相信,历史会解读历史的。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丶第1卷第263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561页丶第4卷第516-517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19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0丶11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43页,第2卷第110页

  (5)《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第39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列宁全集》第35卷第534页

  (6)《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70页

  (7)《程恩富谢长安: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混合所有制》马克思主义研究网2014-10-15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07页丶第401页

  (9)《新民晚报》2008年1月3日

  (10)《凤凰周刊》2010年第18期,《闲言:当下经济问题的根本症结与出路》乌有之乡网刊2015-2-11

  (11)《涉嫌侵吞巨额国资秦晓鼓吹:避免把公有制视为社会主义属性》乌有之乡网刊2014-12-17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86页

  (13)《地藏王菩萨:北大党委欣赏贺卫方哪些观点?》乌有之乡网刊2015-2-10

 

  (2015-6-15修改)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