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卫战士:马克思为什么要批判《哥达纲领》(三)

作者: 前卫战士 日期: 2022-11-16 07:56:28

——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绝不能把修正主义的观点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前言

  纲领,是指国家、政党和集团根据本阶级的利益制定的最根本的政治目标和行动方针(也即根本性的指导原则)。

  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这个政党在世人面前树起的一面旗帜,人们会根据这个政党的纲领来判断他们要不要聚集在这面旗帜下,跟随着这个政党去前赴后继地为之奋斗。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制定的纲领。那怕是共产国际的一个分支制定的纲领,马克思也非常关心,也会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进行研究、进行指导,并提出中肯的意见。《哥达纲领批判》就是最突出的一个例证。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对机会主义进行不调和斗争的典范。研究和学习这篇光辉著作,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过渡时期的理论,对于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对于加强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能够讲清楚马克思为什么要批判《哥达纲领》这个问题,本文打算分四部分来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 《哥达纲领》是怎么回事

  第二部分 马克思为什么要批判《哥达纲领》

  第三部分 《哥达纲领批判》为何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

  第四部分 当前学习、研究《哥达纲领批判》的意义是什么

  今天叙述 第三部分 《哥达纲领批判》为何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

  题记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一个路线,一种观点,要经常讲,反复讲。只给少数人讲不行,要使广大革命群众都知道。

  ——毛泽东

  正文

  毛泽东主席当年为什么要那么郑重地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特别是向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政军干部推荐,一定要认真阅读马列的原著,并详细地开列了一个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经典著作的书单。再三强调,一定要反反复复的细读《共产党宣言》和《哥达纲领批判》 。并在介绍《哥达纲领批判》时,明确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

  为了撰写《马克思为什么要批判哥达纲领》一文,我特意又认真地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和《哥达纲领批判》 ,目的是为了能写好这篇文章,其中当然也包括为了能讲清楚《哥达纲领批判》为何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

  说《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大家不难理解,因为《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一次完整的系统的阐述,是无产阶级进行解放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正如列宁所说的:“这部著作及其透彻鲜明地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叙述了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叙述了辩证法这一最全面最深刻发展学说,叙述了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担负的世界革命的历史使命的学说。”《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开创了用科学共产主义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

  那么,为什么说《哥达纲领批判》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呢?

  大家知道,《共产党宣言》是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写成的,1848年2月正式问世。而《哥达纲领批判》是1875年4月中旬至5月初写的。这两个文件之间相隔了差不多27年。其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欧美各国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共产党的组织纷纷建立,特别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是《共产党宣言》问世之后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虽然巴黎公社仅仅存在了七十二天,这场革命最后在资产阶级的残酷地镇压下失败了。但是,巴黎公社革命对全世界的工人阶级、对各国的共产党组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一影响突出地(注:巴黎公社革命的影响很大,我们这里强调是巴黎公社革命突出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工人阶级。

  巴黎公社革命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开创了光辉的典范。它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使工人阶级看到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光明前景和灿烂曙光。

  第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伟大导师马克思非常重视巴黎公社的经验。公社成立后,马克思就注意收集有关公社活动的资料,认真研究公社的每一项政策、措施。为了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驳斥各国资产阶级和某些“社会主义者”对巴黎公社的诬蔑和指责,提高无产阶级的觉悟。在1871年4月18日国际总委员会的会议上,马克思建议发表一篇告国际全体会员的宣言。总委员会接受了这个建议,并委托马克思进行起草工作。1871年的5月上旬写出初稿,1871年5月30日即巴黎公社失败两天后,马克思在国际总委员会的会议上,宣读了这篇宣言——《法兰西内战》 ,并获得了一致通过。

  《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的那些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观点,有的是来自《共产党宣言》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巴黎公社革命的实践经验。可以说,马克思从巴黎公社革命实践经验中总结出的那些重要的革命原理、革命原则、革命观点,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譬如,关于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根本道路——就是进行阶级斗争,走武装起义的道路;关于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革命摧毁和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观点;关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必须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代替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观点;关于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出现各种假社会主义和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是不可避免的问题(马克思指出:摆脱他们,需要有一段时间,但是公社却没有这段时间),巴黎公社的领导权掌握在这些人手里,这是导致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这也是马克思为什如此痛恨机会主义者的原因所在等。

  另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还阐述了许多《共产党宣言》当时还没有涉及到的纲领性的问题。譬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注意,这里讲的是原理);强调了在工人运动中,一定要始终坚持阶级斗争的观点;第一次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概念;论述了共产主义两个发展阶段的特征和分配原则等等。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认为《哥达纲领批判》是对《共产党宣言》的补充、修改和完善,是马克思主义的又一个纲领性文献。

  为了加深大家对《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重点阐述的,并且要求无产阶级必须坚守的那些革命原理、革命原则、革命观点的印象。我们特将马克思批判《哥达纲领》草案中阐述的几个主要理论观点,摘抄如下:

  第一、马克思批判了《纲领》草案中离开生产资料所有制空谈“劳动”和“社会”的资产阶级立场和观点。指出,《纲领》草案回避生产资料占有形式这个要核问题,空谈“劳动”,就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和无产阶级受剥削受奴役的根源。

  (注:把毛主席已经建立的公有制几乎全部推倒,搞私有化,搞混合制,这说明了什么?)

  第二、马克思批判了《纲领》草案只是抽象的攻击资产阶级,不针对地主阶级的拉萨尔主义的反动立场。《纲领》草案篡改了第一国际《共同章程》,只提资本家对劳动资料的垄断,不提地主阶级对土地的垄断,实际上是为地主阶级辩护。因为在当时的德国反对地主贵族的剥削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任务。草案回避这个问题,就是向拉萨尔派和俾斯麦政府投降。

  (注:拉萨尔还“抽象的攻击资产阶级”而现在连抽象攻击都没有了。社会上公然又重新“弹唱”是企业家(即资本家)养活了广大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的旧社会的老调。公开否定了我们已经讨论清楚了的“谁剥削谁和谁养活谁”的问题。)

  第三、马克思批判了《纲领》草案中“不折不扣”、“公平分配劳动所得”的拉萨尔主义谬论和分配决定论的错误观点,阐明了社会总产品分配的原理,提出了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的理论,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历史必然性和它的弊病。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个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只能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的一个革命。但是,马克思指出,“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法权”。“由于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不同,由于劳动者的家庭人口情况不同,因此,以同一劳动为尺度的平等权利,应用到了不同人的身上,就形成了不平等的权利”。对此,马克思指出:“要避免所有这些弊病,权利就不应当是平等的,而应当是不平等的”。也就是说,必须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所以,马克思说:“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的服从分工的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的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的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界限,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所以我们常常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是世界上最老实的人,他们从不说假话。是什么就说什么。它告诉人们,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还需要我们几代人,几十代人作出巨大的牺牲和付出。这就是无产阶级革命。没有革命精神的人,是不会为这一理想而斗争的!

  (注;把已经被社会主义革命革掉了的“按资分配”又重新搬回来,并将其作为一种分配形式的补充。这一做法,无论找怎么冠冕堂皇的借口,都不能掩饰是倒退,是开历史倒车,是对社会主义革命的否定。)

  第四、马克思批判了《纲领》草案鼓吹除了工人以外“其他阶级都是反动的一帮”的机会主义观点,论述了无产阶级同盟军的问题,马克思指出,这个反动观点混淆了敌友界线,根本否定了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重申了《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各个阶级所做的科学分析。明确指出,中间等级,特别是广大的农民群众具有巨大的革命潜力,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应当和农民结成联盟不断发挥农民的革命作用。

  (注:农村是中国革命的根据地,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之一。中国农民曾经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现在在中国大家已经公认:工人和农民都是弱势群体。拉萨尔“混淆了敌友阵线”把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排斥在革命阵营之外。我们现在排斥的何止是农民,而是取消了工农联盟,否定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五、马克思批判了《纲领》草案中的狭隘民族主义,重申《共产党宣言》所阐明的国际主义原则,《纲领》草案追随拉萨尔,用狭隘的民族主义来对待工人运动,用“各民族的国际兄弟联合”这一资产阶级口号来代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主义口号,只字不提德国工人阶级的国际职责,这就完全背叛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

  (注:邓小平公开宣称不当头儿,公然放弃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原则;对美帝国主义在世界上横行霸道,欺压一些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公然越过联合国、无视国际法,对一个主权国家肆意发动侵略;对美帝国主义公然明目张胆地搞暗杀(策划杀害伊朗军事高级将领沙赫丹和伊朗首席核专家穆赫森法赫利扎德),我们不敢旗帜鲜明地予以揭露、谴责、批判,只是态度暧昧,不痛不痒的说上两句,或投弃权票,这说明了什么?有哪个国家会与这样的国家做朋友?用民族复兴替代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搞狭隘的民族主义,怎么体现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

  回顾十九世纪马克思经历的那段历史,再看看中国如今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大声呼问;

  为什么马克思一百多年前就已经严厉批判了的那些东西,邓小平等人却又把它们搬回了中国!这说明了什么!?

  对此,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

  (未完待续)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