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笨功夫是扎实有效的功夫

作者:吴敏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09:31:32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秉着一股“蠢劲”多下笨功夫,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一点一滴地磨练,日复一日地坚持,终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

  作家刘震云认为:“我们的社会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最缺的是笨人。”刘震云有个做木匠的舅舅,人称刘麻子,他打的箱子在方圆数十里是最受欢迎的。现代社会对传统木匠的需求越来越少,由于刘麻子的箱子受欢迎,周边的其他木匠渐渐地失去了活计。失去活计的木匠都说,这个刘麻子太“毒”了。刘麻子“毒”在哪里?面对外甥的提问,刘麻子回答:“别人打一个箱子花三天时间,我花六天时间,所以就比他们做得更好。”

  同样打一个箱子比人家多花一倍的时间,在有些人看来,这不是“蠢”是什么?但正是这样的“蠢”让刘麻子赢得了激烈的竞争。在军事上是否也这样呢?有一名将军概括优秀军官应具备的素质,其中有这样一条:“愚蠢,只知刻苦工作,从不懈怠,从不抱怨,也从不争报酬。”其实许多时候,貌似“愚蠢”的苦功夫、笨功夫往往最牢靠。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攻打济南时,面对敌军在装备和火力上的优势,靠的就是地道爆破炸开城墙而破城的。解放战争中最难攻打的省城太原,攻城时间长达半年之久,最后破城靠的也是坑道爆破。信息化时代的战争中,“天眼”“地眼”不知有多少,高技术手段对战场进行无缝隙侦察、监视,没有伪装的目标基本没有生存机会。但是,用工事特别是山洞、地道掩护的目标,生存概率仍然可达80%以上。

  作家冯骥才曾说:“一个民族冒傻气的时候,往往是有希望的时候;一个过于精、灵、鬼的民族,往往没有希望。”对于一个民族是这样,对于一个人也是这样,笨功夫是任何巧办法都不能取代的。《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出身平民之家,文化程度不高,为什么最终能够脱颖而出?他身上具有的一股肯下笨功夫的劲头非常关键。连队的图书室不大,但他采用图书编目顺序阅读这种笨办法,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连队的藏书来实现自己的知识积累。这是最笨的办法,然而也是最有效、最扎实的办法。万丈高楼平地起。秉着一股“蠢劲”多下笨功夫,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一点一滴地磨练,日复一日地坚持,终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