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陈俊杰:乌克兰战场变成军火吸铁石对中国的影响

作者:陈俊杰 发布时间:2022-05-05 08:31:59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俄乌战争收刮了西方大国的军火后中国的周边军事压力何以不降反增?

  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国国防部紧急召集了美国八大军火商到五角大楼开会,拜登政府当天正准备宣布向乌克兰追加7.5亿美元军事援助,而军火商们被召集到五角大楼要商讨的就是接下来如何满足乌克兰方面的武器需求。政府准备大干一场,军火商们一起来分这块“肥肉”,各自大赚一笔。截止目前,援助乌克兰的武器还只是动用了现有的库存,真正为俄乌战争量身打造的军事大单尚未确定下来。在军火商眼中,战争目前打得有些不成样子,乌克兰嚷嚷着武器库快见底了,俄罗斯方面也不想陷入战争泥潭太深。不能让战火停下来,经过那些吃战争饭的政客、学者、记者的鼓动与游说,一轮又一轮的军援很快就要公布了,白宫会给出“蛋糕”的尺寸,但具体怎么分,就要看八大巨头跟五角大楼怎么来协商了。“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俄罗斯由此流失的资产却是美国军火商鼓起来的腰包,是乌克兰平民耳中恐怖的炮声与悲痛的呜咽,却是军火商耳中悦耳的金钱。五角大楼毫不避讳:着眼于俄乌战争的长期化,美国军火商要做好长期为乌克兰制造武器的准备。其实,不光是面向乌克兰,美国军火商的交易目标也会面向美国在欧洲的那些盟友。拜登政府与美英国家的媒体现在就在疯狂地造势,说俄军将在乌东地区掀起一场大战。大规模战争与持久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整个欧洲,吓得德国也宣布大幅增加国防开支,迫不及待地要与洛克希德·马丁达成购买F35战机的协议,波兰也在走特快审批程序,要与通用动力签订合同,购买死神无人机,还有一些原东欧的国家计划购买雷神与洛克希德·马丁的反坦克导弹。洛克希德·马丁、雷神、通用动力之外还有波音、诺斯罗普-格鲁曼……这些就是美国最大的几家军工企业。根据白宫上周发布的清单,自从2月份俄乌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17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包括5000枚“标枪”导弹、1400多枚“毒刺”导弹、7000件反装甲装备。“标枪”的生产商正是洛克希德·马丁,“毒刺”则来自雷神。常规的小型武器还远不能满足这些大军火商的胃口,洛克希德·马丁的得意之作是F16战机、F35战机,部署在韩国的萨德反导系统也是它的产品,而雷神最想兜售的恐怕是它的爱国者反导系统。“9·11事件”发生不久,五角大楼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敲定的隐形超音速战斗机采购合同金额就超过1200亿美元。自阿富汗战争以来,五角大楼的支出不到二十年就超过14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8万亿元)。战争总能让美国的军火商们赚得盆满钵满,这一次的俄乌战争也已推升了几大军工企业的股价,洛克希德·马丁的股价猛涨30%,雷神的涨幅也达到17%。清库存与股市飘红还只是开始,军工巨头们发财的机会则是接下来的武器生产。7.5亿美元的军援也只是开始,军火商想要的大蛋糕远在这个数字之上。局势正在朝着他们想要的方向发展,政府好像从来都不曾让他们失望。因为诚如通用动力的女CEO所言,“没有我们,美国就无法发动战争”。有了武器,美国才能发动战争,而美国恰恰又是一个酷爱开动战争机器的国家。美国前总统卡特曾在2019年的一次演讲中说:建国二百四十多年来,美国只有十六年没有打过仗。设置敌人,让战争机器保持运转,似乎只有这样,美国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命力。诱使俄乌陷入冲突就是最新的证明!苏联解体后美国一度找不到对手,学者武断地宣称“历史已终结”,军火交易也由此进入淡季。但很快,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一场又一场以中东为战场的战争重新点燃军火商制造武器的热情。美军撤退阿富汗以后,人们以为,五角大楼对武器的需求可能会有所削减,但军火商与政客们怎么可能压制住谋利的欲望。俄乌战争就这样在拜登神神叨叨的预言中如约上演了。拜登绝不想劝退乌克兰,也不想给普京一个有利于和平的承诺,因为在欧洲土地上爆发的战争对美国的各方利益而言,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执政者企图从中捞取政治利益,战略家把它视为重新整合、控制欧洲的机会,抑或是未来遏制其它大国的样本,而那些积极游说的政客们、那些渲染紧张气氛的媒体、学者、智囊、机构也将在军火买卖的巨额利润中分得一杯羹。俄乌战争爆发之前,拜登政府就已向乌克兰输送了价值7亿美元的军援,由此看来,拜登早就在构想这场冲突,在他背后,也早就有军工复合体的公关游说,敦促他推动战争。总统本人难道不正是利益的分享者与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吗?!美国有位反战人士直言:统治美国的并不是民主党或共和党,更不是所谓的“选民”,而是能让战争一直持续军工企业。这位反战人士的评论恐怕还不够全面,军工企业固然财大气粗,但军工企业本身不足以开战,只有当各种见利忘义的元素自动汇入,犹如金属逃不脱吸铁石,美国这把好战的邪恶之剑就此铸成。

  俄乌战争爆发后乌克兰向小国求购二手军火时,打算引进的二手装备一点也不便宜,本质都属于废钢铁级别的东西,明知被坑还要签约付款。这属于没有办法了!2014年俄乌关系恶化之后,乌克兰才发现自己的军备水平已严重不足了,原本发达的军事工业早已被自己废掉了,原本强大的乌军也被自己摧毁了,装备能卖的卖,部队能裁的裁。乌克兰准备重振军备时才发现国内的军工厂不可能提供足够的装备了,只能试图从国外引进了,可惜西方压根没有援助乌克兰的决心,给点小钱,送点无关紧要的装备,真正的军援压根谈不上,故而乌克兰只能去二手市场选购了,明知是坑也依然要跳了!截止目前,乌克兰已从德国引进了不少的二手装备,越来越多的二手装备现身乌克兰战场,主要为俄式二手装甲车等。俄乌战争爆发后乌克兰购买武器越来越饥不择食,似乎只要是谁有武器泽连斯基就想买而不在乎价格与性能如何。乌克兰引进了一批波兰军队淘汰下来的MP-1AK步兵战车,捷克仿制的BMP-1,原本按报废装备处理的,几次倒手后,乌军以20万美元一辆引进,还被收翻新费用。原本报道说买了200辆,实际在2018年仅交付了50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乌军压根就没有装备同款型号,不知道怎么会想到引进它那?2019年初乌克兰又引进了一批二手的BMP-2步兵战车, 以及一批二手2S1“康乃馨”122毫米自行榴弹炮。这似乎才是一个理想的交易,毕竟乌克兰也列装有同款型号,能很好的补充部队的消耗,但价格如何尚不可知,何时能交付也是一个问题,目前可能尚在大修与翻新之中。乌克兰还引进了许多其他装备,包括,美国仿制的RPG-7火箭筒,似乎没有什么乌克兰不想要的东西,即便在全球高价收购二手军火,实际依然也满足不了急需。没办法,乌军目前的消耗还是挺大的,与东乌武装的冲突是时常发生的,目前四处收购来的二手军火,连补充消耗的可能性都没有,截止目前装备缺口依然非常大。

  俄乌战争期间大量俄方现役与老式坦克被西方反坦克武器击毁或击伤,在这个最离不开装甲骑士的时刻,俄罗斯最强大的T-14阿玛塔超级坦克去哪了?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这个俄罗斯最强大、最现代化的坦克并没有参加乌克兰的军事行动。T-14阿玛塔是俄罗斯新一代主战坦克,基于阿玛塔通用作战平台,于2015年亮相,俄罗斯陆军最初计划在2015年至2020年间采购2300辆T-14。但由于项目进度与俄军的预算问题,推迟到2025 年,但自2021年起,俄军可能是为了推动这款坦克的军售,突然加快生产与装备的步伐,第一批测试批次100辆已开始陆续交付俄陆军装甲部队。T-14被认为是世界上目前已披露的同类坦克中最强大的,它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第四代主战坦克。它的一些最显着的特点包括遥控炮塔、远远超过任何已知生产坦克的装甲,强大的雷达系统与360度摄像头以实现高态势感知,新的孔雀石爆炸反应装甲.T-14的2A82-1M 125毫米滑膛炮有无与伦比的射速,能发射Vacuum-1穿甲弹,能在2公里距离穿透1000毫米装甲,T-14还一改俄式坦克不重视乘员舒适性的毛病,特别设计了内部厕所,乘员无需离开坦克即可后顾无忧。T-14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俄乌战争的战场?T-14目前交付给俄军的是测试批次,这意味着这款坦克还缺乏更详尽的测试,技术上可能还不成熟。虽然实战中也能测试,但那是在掌握绝对战场主动权后,目前俄方并没有掌握绝对的战场主动权,并不具备测试的条件。据估计,每辆T-14的成本超过370万美元,如果在战场被击毁,或因为其他原因造成损毁,以俄军目前的经费水平,很难承担这样的损失,而它的对手,美国制造的标枪反坦克导弹价格大约是175000美元,是它的二十分之一,更别说英国的NLAW反坦克导弹,一整套才32000美元左右。T-14及其他阿玛塔平台的产品将会是俄军未来十年甚至是更长时间在军火市场上主推的产品,如果在乌克兰战场上表现不佳,甚至被击毁,那么对俄罗斯坦克,与俄罗斯军售的打击是致命的,这种声誉损失也是俄方不能接受的。目前俄军投入俄乌战场的大部分是型号相对老旧的型号,如T-72B3,所以遇到乌方反坦克武器就会力不从心。未来俄军还会投入什么武器暂无定论,乌军引进装备的变化将迫使俄军逐步加大更先进武器的投入。

  俄乌战争期间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海量军援,甚至不惜让自己的武器弹药库存量下降到了一个危险的程度。据央视新闻援引美国媒体消息称,“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高级顾问——马克·F·坎西恩根据美国陆军的支出记录来计算,迄今为止,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了7000枚“标枪”单兵反坦克导弹,占美军库存总量的三分之一,“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也因支援乌军而消耗了四分之一的库存。俄罗斯有规模庞大的装甲部队,这使得乌军对反装甲武器的需求量极其巨大。事实上早在冷战时期,北约军队深知无法在坦克与装甲车的规模上与苏联陆军抗衡,故十分注重对反坦克导弹的发展与数量追求,配属于东欧方向陆军的反坦克导弹数量,一度与苏联陆军在当面部署的装甲部队坦克数量相当。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继承了大部分苏联时期的装甲力量。如今乌克兰陆军装甲部队损失惨重,对反坦克导弹的需求必然维持在一个极高的水平。如果导弹消耗殆尽后,依然难以阻挡俄军装甲部队的前进脚步,那一马平川的东欧平原将会成为俄罗斯坦克尽情施展的“天堂”。但武器装备库存的持续下降对美国的全球霸权也会越来越危险。鉴于每一批“标枪”导弹的订单交付时间长达三十二个月,所以如果美军想要补足已消耗的“标枪”储量,厂家可能要连续生产四年才够。在这期间,若美国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更多的“标枪”导弹,那补货的时间还需更久。麻烦的是,即便不考虑国土防卫问题,美国也不可能将全部物资都消耗在乌克兰战场上。作为一个有着全球战略部署的国家,美军还要面对其他方向的冲突可能性,若武器库存见底,那美军还拿什么上战场?美国为了支援乌克兰而“奋不顾身”,但乌方的胃口却宛如一个无底洞,泽连斯基多次呼呼美国等国对乌援助重型武器,如大口径火炮、主战坦克、装甲车、直升机与战斗机等。“标枪”单兵反坦克导弹再先进也只是步兵用来防御敌方坦克的手段,不可能在大规模会战中用于主动进攻而从根本上扭转战局。俄乌战争表明,现代军事冲突虽然充斥着各类先进武器,但交战双方对武器的消耗程度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愈发上升。为了乌克兰而耗干自己的库存,美国还能拿出多少常规武器应对未来有可能爆发的台海战争?

  俄乌战争像吸铁石一样收刮了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军火后美国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压力不降反增,何以然?中国在21世纪应如何发展是当前争论最多的话题之一,而相应的观点也无非就是两方面,一种为以忍为上的韬光养晦政策,尽可能地避免同美国发生一切直接或间接冲突,为实现将来的长远利益,不惜放弃眼前利益,以保障和平发展的既定方针;另一种观点则是凭中国的现有实力,不强出头树敌,但在自己的眼前与长期利益受到相对严重的威胁时,也绝不退缩,不畏强权,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甚至应主动出击,不惜一战,防患于未然地解除自己可能受到的威胁。中国历史上的确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后,一举灭了吴国的成功先例,但也有清末因“韬光养晦”以至贻误战机,从而不但毁了大清王朝,更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灾难的教训。现在美国对华态度空前强硬,布什又叫嚣要竭尽所能保卫台湾,今日的中国应走哪条路的问题就更需仔细考虑了。韬光养晦的目的是什么?肯定不是韬光养晦本身,否则干脆把解放军解散了,去当美国的附庸国,直接去忍就得了。韬光养晦的目标,至少是应把中国建成真正能向列强说“不”的多极世界的一极,为了这个希望,为了把中国建成超级强国的大目标,在小的地方才值得忍一忍。勾践韬光养晦成功的原因一半得归功于昏庸的夫差,虽有伍子胥这样的明眼人多次提醒,他也从来没把以前的手下败将勾践当回事,才把自己造就成亡国之君。到了清末则不同,韬光养晦成了畏敌如虎的缩头政策的借口,以至为了“和平发展”而自欺欺人,不顾后果地消极回避列强找上门来的对抗,而直接敲响了大清的丧钟。韬光养晦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实力,而这实力又是什么?如果只是一心一意地发展经济实力,美国是绝不会把中国看成“竞争对手”的。一个手头有钱,却无自卫能力,能随意宰割的空前广阔的大市场,正是美国求之不得的“战略伙伴”。这里的“实力”应是包括军事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而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台海风云等事件更加证明了一个事实:尽管现在人类已进入了21世纪,军力依然是钱以及其他任何东西无法取代的。韬光养晦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发展包括军事力量的综合国力,无论从“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中国共产党的角度,还是从抗日战争以前在列强的武力下屡战屡败的中国人的民族感情角度来说,能给中华民族带来安全保障的战略力量与常规力量都理所应当地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这个东西最容易招别人眼红,才有必要,也值得为它去韬光养晦。但事却远不是这么简单。韬光养晦的成功与否固然要靠中国内部的发愤图强,但很大一部分也要取决于外部环境。现在的国际环境又是怎么样呢?中国在高速发展,美国也没有原地踏步,作为世界超强的美国从来都是励精图治,绝不是昏庸的现代夫差,对中国的发展视而不见。西方的拿手好戏“均势”,与中国的“防患于未然”同出一辙。中国现在韬光养晦的行动以及目的,美国如果傻到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发展到能威胁自己霸主的地位也不可能有当今世界的领导地位。美国会坐视中国这么发展下去吗?《早报》3月27日《亚洲要和平稳定》的社论一语道出要害:“中美是否存在着的这些问题,并不能以是非对错加以论断,而是更符合强权胜于公理的特点……”无论是谁当美国总统,也不可能允许他国对美国有任何威胁,甚至潜在威胁,而主动出手,阻碍对手的发展也是他的份内职责,现在只是这位颇具红卫兵遗风的布什因思维相对简单而比前几位更露骨而已。这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韬光养晦时代的结束,现在除了出手接招外别无选择。邓小平当年提出韬光养晦的战略无疑是棋高一着的妙招,当时的世界格局是苏美争霸,美国的战略重点在苏联而不在中国,相反,支持一直不买苏联帐的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本身就是对苏联的一个巨大牵制,能大大减小对美国,尤其是欧洲方面的压力。在当时两强较力的情况下,邓小平巧妙地联美抗苏,不但基本上解除了20世纪60年代再没间断的来自北方的直接威胁,更为中国带来了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天有不测风云,一度不可一世的苏联垮了,以后又一度破罐破摔到失去了发挥地区强国作用的能力。美国又只用了几年就通过北约东扩把前苏联的几个小兄弟收到麾下,布什又是以把中国定位为“竞争对手”或“非敌非友”而上台,韬光养晦所需的外部环境已产生了巨大的质的改变。中国依然在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对方实力定对手的美国自然而然地会把中国看成潜在威胁。俄国虽还没有完全摆平,但也不必像对前苏联那样全力应付,那份“多余”出来的精力正好能用来对付日益成长的中国。美国的战略也早就从“扶华灭苏”改为“抑华抑俄”,中国已失去了韬光养晦的外部环境。为了中国的强大,邓小平根据当年的国际环境制定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但这一战略在现在的新形势下越来越变成了中国强大的阻碍,死抱着这个原则不放而忘了“有所作为”显然是不明智的。美国近来对中国的攻势逼人,招招直指中国的要害,而台湾问题更是中国的心病,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随便使点什么小动作,就能四两拔千斤,屡试不爽地牵动中国的整个战略部署;而美国现在又有要把军事战略中心挪到太平洋区的意思,在关岛也已部署了能随时对中国实施打击的战略轰炸机与巡航导弹,提上议事日程上来的NMD更是冲着中国来的。在这个严峻的形势下,如果中国还要继续掩耳盗铃地韬光养晦,老是抱着“小不忍则乱大谋”的理念,结果只能是割肉饲虎。毛泽东当年牵着敌人的鼻子到处走时,一定没有想到四十年后中国也会被美国牵得滴溜乱转。韬光养晦很容易被用来当作怯懦偷安的借口,更不应忘记,大无畏的国家精神与国民意志同样是综合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毛泽东时代的领导人固然是过激,但现在的却又显缺钙,子曰:“过犹不及”。中国已韬光养晦了整整的一代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果不把“仗打不起来”的“和平心态”及时调整为居安思危,有战略对抗意识,并展开相应的行动,很可能会出现一个“掏光养毁”的结局。落后了是要挨打的,但懦弱一样要挨打。双方交友需两方有意,而为敌只要一方有意即为现实。现在韬光养晦已失去了可行性,一厢情愿地“不搞对抗”将后患无穷。如果刀架在脖子上时还不奋起抗争,中国就有可能再一次失去成为世界大国的机会。

  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是哪一个?你会想起哪一个,唐?秦?汉?都不是,是中国历史上最窝囊的那个朝代,宋朝。历经319年,前后18帝的大宋朝,GDP一度站世界的一半,康乾盛世的国民生产总值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与当今的美国差不多,而大宋朝,是二分之一强。但就是这样一个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一个朝代,一个发明了印刷术与火药的朝代,却是中国历史上最窝囊、最软弱、最无能的一个朝代,一个319年的朝代,竟然有260多年要向北方的撮尔小国称臣纳贡。皇帝们胆小如鼠、苟且偷安、贪图享乐,大臣们党同伐异、勾心斗角、奸佞当道、忠良冤屈,将帅地位低下,军队人数众多却不能战、几乎是每战必败,学者们道貌岸然却狭隘保守。纵观整个宋朝,除宋太祖宋太宗前两代核心领导坚持抗战外,余下的16帝抗战决心没有一个是坚定的,打着韬光养晦休养生息的幌子,做着畏惧战争牺牲国家利益出卖国家利益的勾当。越韬光养晦,国民的战争与战斗意识越低,越韬光养晦,军队的战斗力越差。随着时间的推移,宋朝没有日臻佳境,反倒给了周边小国喘息强大的机会,等周边经济落后的游牧政权强大,就把灭亡宋朝提上日程来了。唯GDP论认为经济决定一切,但宋朝富不富裕?军事装备先不先进?清朝末年GDP蛋糕大不大?最后不照样都被打得落花流水吗?财富是支撑战争的基石,可领导人的抗战决心与斗志才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对侵犯国家利益行为的纵容,只会加剧战争贻误战机,宋朝与清朝就是最好的例子。历史不会简单地循环,但愿此时的中国不再像当年的大宋。

  2011年环球时报“2011-世界变局,中国战略”年会让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国内顶尖学者、专家齐聚一堂,尤其是针对第一个议题“国际格局2012:再思韬光养晦”,多名学者就”韬光养晦“的含义、中国要不要坚持韬光养晦等问题展开热烈头脑风暴。中央电视台英语国际主持人杨锐首先提出:当前所有地区与全球重大问题解决都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中国的人口规模、经济、需求总量、建设的速度与民主主义与全球意识的觉醒都说明“韬光养晦”变成了伪命题。中国李慎明、沈丁立则认为,韬光养晦是长时间的策略问题,在这段时间里面仍然有指导意义。罗援认为,“韬光养晦”只是一个策略,必须与“有所作为”结合起来才能叫做战略。比如我们的军事积极防御战略,不能把“积极”与“防御”两个字分开。“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为我们维护国家与核心战略利益服务的,“韬光养晦”绝不等于我们要忘本。曲星认为,“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里有三个关健词,即“光”、“晦”与“为”。“光是意识形态之光,中国不要依据意识形态来决定自己的国际战略与对外关系。不管别的国家怎么变,中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该国民众是否接受这些原则来决定外交政策,这叫做韬光……晦是经济建设之晦。为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之为。从这三点来看,韬光养晦是什么、我们要不要再坚持韬光养晦就都有了答案。我觉得,坚持韬意识形态之光是一个必然,经济建设的晦也是该养的,而为制度变化之为则有一点变化,不是建立,而是改善。”但那什么去改善?西方大国买不买账?曲星没说,恐怕也不敢说。

  2021年7月7日至9日,《纽约时报》以《当‘战狼’主导中国的外交声音》为题指责中国的“战狼外交”破坏了中美关系。CGTN记者团官方账号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回怼:“没有人想成为一只狼,除非他们被很多只狼包围。”如此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一般哭着对老师说“我打他是因为他先打我”,中国的媒体崛起了吗?中国的媒体应如何反击美国媒体的恶毒攻击?第一,揭穿其险恶用心。《纽约时报》的攻击点在于指责中国外交变得“好斗”、“挑衅”而“令人畏惧”,进而借中国影片《战狼2》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乃至整个中国外交扣上“战狼”的帽子。“战狼”的形象好不好?当然不好。“战狼”意指“好斗的狼”,只要“好斗”就会缺乏理性,而狼在童话世界里似乎总是充满“恶意”的。“恶意且好斗”如果成了一种外交风格就难免会给人一种不怀好意、蛮不讲理而咄咄逼人的印象了,《纽约时报》就是想让全世界对中国外交产生这样一种印象,让其它国家都觉得中国越来越“令人畏惧”而终将“不受欢迎”,从而达到破坏中国外交损害中国形象的目的。第二,揭穿其恶狼本性。美国媒体将中国外交塑造成“战狼”形象的动机本身就是极其恶劣的“狼性”的明证,美国媒体才像一群“恶狼”一样舔着嘴唇上刚吃完人留下的血迹狂吠驱赶它们的“东郭先生”!《纽约时报》攻击赵立坚的第一篇文章将赵立坚谴责澳大利亚士兵杀害阿富汗平民与囚犯的罪行的推文作为诬称赵立坚“战狼”的证据,但澳军特种部队共有二十五个士兵涉嫌参与杀害三十九名平民与囚犯不是澳大利亚国防军督察长公布的事实吗?这些特种兵不正像一群刚吃过人还舔着嘴唇上的血的狼吗?这南到不是一种恶行吗?这种恶行不被谴责难道还要表扬吗?赵立坚不该替受害的阿富汗平民与囚犯伸张正义吗?如果这样的事不受谴责还有天理吗?《纽约时报》居然说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攻击”与“一种几乎令人无法理解的侮辱”,所以“想象不出有什么比这更能激怒澳大利亚,同时又如此冷漠无情”。《纽约时报》这帮家伙是人还是畜生?杀阿富汗人不觉得是侮辱阿富汗人,指出澳军杀人了反而是侮辱澳人了?!狼吃人不是冷酷无情,指出狼吃人了反而是冷酷无情还“无法理解”,《纽约时报》这帮人是人性归零了还是智商归零了?第三,揭穿其虚伪嘴脸。《纽约时报》攻击赵立坚的第二篇文章说赵立坚在巴基斯坦工作期间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回敬”西方霸权“不是为了平息批评,而是配合政府宣传的统一战线”,说赵立坚声称中国在涉及中国利益与愿望的问题上不希望“有商讨的余地”,也不允许西方拥有“否决权”。赵立坚是不是中国外交官?他不配合中国政府难道要配合美国政府吗?《纽约时报》连篇累牍攻击赵立坚的行为不是在配合美国政府吗?如此不公道是不是被美国政府收买了?这不是“双标”又是什么?不许赵立坚配合中国政府而只许《纽约时报》配合美国政府?!说什么“平息批评”,什么是“平息”?南到就是对以“批评”为名的无端指责的接受或自我辩解?再美国政府在美国利益面前允许“有商讨余地”吗?美国希望中国有“否决权”吗?谁给了《纽约时报》如此趾高气扬的胆量?其第三篇文章直接给中国外交扣上“战狼”的帽子并自以为是地宣称赵立坚的发言风格“迅速彻底地改变了中国与其盟友、对手的沟通方式,这样的言辞风格已蔓延到中国整个外交使团,并取代了过去温和的外交术语”。《纽约时报》不是积极配合美国政府无中生有、造谣污蔑我新疆“强迫劳动”吗?你们的行径不是“战狼”而是无耻的恶狼!攻击中国“战狼外交”,《纽约时报》难逃贼喊捉贼之嫌了!新中国外交七十年如一日坚持自己的社会主义风格,即“负责任大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温和外交。对待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对待世界上一切愿意与中国友好相处国家,中国外交一向是温和的、真情的。比如2021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峰会就充满温情、充满友谊、充满正能量,这样的外交活动代表的正是中国的大格局、大胸怀、大手笔与大战略,但也是整天只戚戚于“美国优先”那点事的美国媒体无法理解的,更不可能学到其中的精髓。这里不妨借用以下中国主旋律电影《上甘岭》里的一句歌词:“朋友来了有好酒”。第二,战士外交。活跃在中国外交战线的外交官个个都是事实上的外交战士,不怕风雨也不惧威胁,勇敢地战斗在外交第一线而反击任何企图遏制、打压、颠覆与分裂中国恶狼。这更是美国政客及其追随者无法理解的,要学到其中的精髓则首先要低下傲慢的头颅。这里不妨借用以下中国主旋律电影《上甘岭》里的一句歌词:“豺狼来了有猎枪”。俄乌战争进一步表明,中国务须有这种待客之道。

  企图替秦桧翻案而给岳飞扣上“战狼外交”等大帽子,忘战必危乎?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