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 皓空彩云间

作者: 黄志毅 日期: 2017-01-13 13:44:29

——“抗战最传奇将军”陈颐鼎

  2016年中秋来临之际,我特地登门采访被誉为“抗战最传奇将军”陈颐鼎的遗孀———百岁老人丁志凡。

  在南京城国泰民安社区一套民居的明净客厅里,墙壁中央悬挂着陈颐鼎将军的遗像,桌面还有台湾艺术家创作的将军雕像。打开精美的月饼礼盒,丁志凡老人家将月饼轻轻放在洁白的瓷盘上。一束鲜花、一碟月饼、一杯清茶置于案前,老人恭恭敬敬地向自己的夫君———陈颐鼎将军遗像三鞠躬。

  捐赠珍贵老照片,记录烽火抗战年

  在中秋节前,正值老人百岁寿辰,老人的亲朋好友济济一堂。江苏省委统战部、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黄埔亲属联谊会、南京市委统战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有关单位领导到现场致辞祝贺。席间,老人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首次捐赠了珍藏多年的两幅老照片。

  中秋之夜,老人举杯感怀。仔细辨析眼前一幅幅发黄的老照片,刚刚度过百岁寿宴的白发老人难掩激情,思念如决堤之水,铺天盖地涌上心头。此情此景,岂能不为之动容?

  陈颐鼎,1906年出生于江苏宿迁,正值旧中国灾难深重之凌晨。他自幼勤奋好学,励志自强。1924年从江苏省立第十中学毕业后,进入上海法政大学学习。后经校长徐谦(同盟会员,孙中山组建军政府时的司法部长)推荐,陈颐鼎免试进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深受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教导训诫,从此走上职业军人道路。陈颐鼎深受“爱国、革命、不怕牺牲、一心为公、救国救民”的黄埔精神熏陶,奠定了他报效国家的坚定信仰。充满革命热情、气血方刚的陈颐鼎,亲历了硝烟弥漫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北伐战争,锤炼锻造出百折不挠的铁血铮骨。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陈颐鼎在战斗中冲锋陷阵,执行“铁拳计划”立功受奖,升任七十一军八十七师副师长兼二六一旅旅长。

  南京保卫战中,陈颐鼎率领八十七师二六一旅坚守中山门遗族学校、苜蓿园、白骨坟、孩子里、工兵学校等一线阵地,指挥光华门反击战。国军将士英勇顽强,拼死血战,歼灭日军第九师团500多人,打响南京保卫战中最激烈、最成功的一仗。八十七师二五九旅旅长易安华、二六一旅参谋主任倪国鼎数百人为国捐躯,沉重挫败敌军强烈攻势,打击了鬼子的嚣张气焰。南京失守后,日军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朝香宫鸠彦亲王还前往光华门跪拜,足以见此战之惨烈、对敌军之震慑。

  随后,陈颐鼎将军历经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枣宜会战、上高会战、第二次及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闽浙追击战等重大战役,出生入死战功卓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战败投降。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军中将军长的陈颐鼎,奉命于10月17日率领直属部队和国民政府驻台官员,跨过海峡进赴台湾担负受降接收重任。

  激情满怀话当年,老人兴奋地向我们谈起:“抗战胜利收复宝岛台湾,就是陈颐鼎浴血奋战、戎马生涯中扬眉吐气,最自豪、最快乐的时刻!”

  西子湖畔喜相识,虞山之麓结良缘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80年前的中秋佳节,是陈颐鼎将军与爱妻丁志凡喜结良缘的好日子。

  1935年初秋,国民革命军在江苏的句容、溧阳地区进行了实战大演习。蒋介石现场观战指挥,演习后将八十七师二六一旅五二一团团旗欣然亲授给陈颐鼎。

  部队演习结束后,陈颐鼎一行多人来到杭州休息。第一次领略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震撼,欣赏到西子湖畔的美丽景色。烟柳笼纱的莺啼,细雨迷蒙的楼台,浸透月光的三潭,水波潋滟的荷花,云雾缥缈的远山。谁想到,历经千年的湖光山色,《白蛇传》中的断桥相会,长桥十八里相送,竟成为美女才俊邂逅的仙境萍踪!

  生长在杭州市万寿亭街的丁志凡,是远近闻名的丁家独生美女。其父在杭州康桥开店,以卖咸鱼维持生计。丁志凡家境虽然清贫,但幼时进入天主教学堂,受益免费启蒙教育,天资聪慧知书达理。刚满19岁的如花少女,经邻居姐妹美和的热心牵线,恰巧结识了正在杭州度假的上校团长陈颐鼎。英俊的面庞,挺括的军服,礼貌的举止,深深映入眼帘。军人阅历的惊险故事,更令她仰慕不已,一见钟情。家母虽有担忧,豁达的父亲却欣然满意。

  平湖秋月、孤山岳坟、曲院风荷、灵隐禅寺,留下情侣信步的足迹;相识后的鸿雁传书,寄托思念与美好憧憬。一张杭州订婚照,让明珠璀璨的西湖见证了传奇将军和大家闺秀的烂漫爱情。

  1936年中秋之夜,一片月光皎洁处,阵阵丹桂飘香时,常熟虞山之麓的军营,官兵致礼,好友祝贺,一块月饼的分享,一杯桂花酒的香醇,丁志凡与陈颐鼎结为伉俪,从此跟随陈颐鼎共历颠沛流离,生死离别,沧桑一生的征程。

  颠沛流离共患难,生死离别经沧桑

  对战乱时期的动荡生活,老人记忆犹新。新婚燕尔回乡省亲,之后连夜奔往上海吴淞口驻防部队探望丈夫。紧张忙碌、部署备战的陈颐鼎顿感意外,携带包袱的妻子心急如焚话语绵长。相聚几小时匆忙离别的小楼房,第二天就被日军炮火炸为废墟灰烬。1937年陈颐鼎投身淞沪战役,又退守南京保卫战,丁志凡随即在安徽乡村逃难。南京失守后,陈颐鼎辗转到达陕西宝鸡,于1938年2月重组八十七师二六一旅。丁志凡一路追寻打听消息,终于在除夕雪夜赶到宝鸡,营房火炉前拥泪重逢。当妻子随军到达河南洛阳、郑州时,恰逢丈夫旧伤复发,进行胯骨弹片切除。老人亲自熬药送汤喂饭,昼夜守护陪伴病床。前线军情告急,术后尚未痊愈、腿扎绷带的陈颐鼎不顾劝阻,命令部下抬着担架指挥战场。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振奋士气杀敌复仇,令人难忘!

  后来,丁志凡跟随陈颐鼎南下湖北、湖南、浙江、江西、福建,经历了抗战时期的多次重要战役。1940年3月,陈颐鼎担任六十七师少将师长。1945年10月,陈颐鼎担任第七十军(辖第七十五师、第一七师)中将军长,率部赴台湾接受日军投降。一年后,丁志凡方乘船去宝岛陪伴夫君。

  1946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1947年2月,陈颐鼎从台湾调防回大陆,同年7月在山东鲁西南战场被人民解放军俘虏。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风雨飘摇局势动荡。国民党王敬久将军多次派人规劝老人去台湾,并送来飞机票。在亲友纷离开南京逃往台湾时,老人毅然选择留守,她坚信丈夫一定会平安归来。近四年的望眼欲穿、焦虑等待,终于盼来丈夫的意外归来。

  新中国成立后,陈颐鼎结束了在解放军华北解放军官教育团的拘押,被刘伯承指派先后担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军训部军事研究员、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军事教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军事研究员和教员,回到了南京。妻子的衷情守候给了陈颐鼎极大的安慰。虽然有些亲人已去台湾,但在大陆他还有亲爱的妻子、慈祥的父亲,一个温馨的家,这是莫大的欣慰!

  新中国的发展进步日新月异,让陈颐鼎夫妇真正感受到社会环境、工作待遇的变化,面临人生新的开端。由于生活安定,没有战乱时期的惊恐动荡,丁志凡多年来习惯性流产、没有子嗣的难题也自然化解。患难夫妻恩爱情,相敬如宾入佳境。1953年后相继生育三女一男,儿女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家庭幸福生活的希望。

  抗战名将陈颐鼎的军旅生涯,与夫人丁志凡相濡以沫的爱情传奇,如诗似画令人陶醉,如酒芬芳沁人心田。十多年来,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竞相采访报道,还制作播出了《台湾光复》等专题纪录片。当台湾资深媒体人、著名导演陈君天获悉将军夫人健在且思维清晰、耳聪目明的现况,非常高兴。年过七旬的陈君天2016年4月特地飞来南京,带领摄制组精心准备,认真拍摄。具备丰富拍摄经验的陈君天,熟悉抗战年代各大战役、战区分布及英烈战绩,深知当年陈颐鼎将军收复台湾事迹。他诚恳敬业,倾情投入,驾轻就熟。与老人细致交流、侃侃而谈,记忆的闸门随之打开,记者也有幸在现场倾听了一个完整版的爱情故事。

  隔千里兮共明月,海峡两岸盼团圆

  陈颐鼎生于忧患、长于战乱,少怀建国立业壮志,老期振兴中华之心。新中国成立后,他的足迹走遍全国,亲眼见经济建设发展繁荣,国家强盛民族团结。他敬佩毛泽东、周恩来雄才伟略、领袖风范,拥护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陈颐鼎先后担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首任会长,政协江苏省委员会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委,江苏省孙中山研究会顾问,南京航空联谊会顾问等职务。虽已耄耋之年,陈颐鼎仍满腔热情地联络、接洽海内外黄埔同仁,携手团结两岸同胞,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鞠躬尽瘁、竭诚奉献。陈颐鼎曾赋诗一首:“也曾抗战领雄师,育将参政未足奇。快意平生唯一事,台湾宝岛受降时。” 1945年领军收复宝岛台湾,洗却中华民族在甲午战争中遭受的奇耻大辱,是他一生的辉煌荣耀。可惜,这位魂牵梦萦期待台湾回归、鹤龄高寿的将军却于1994年抱憾西去。

  如今可以告慰将军在天英灵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中国梦,凝聚着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它是整个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梦想,是亿万人民世代相传的夙愿。前赴后继、继往开来的每一位参与者、创造者,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迈进改革开放新航程,展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灿烂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