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卡”,从此梦回吹角连营

作者: 李泽鑫 陈 林 日期: 2017-12-16 11:39:03

  填写“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登记卡”,被计划分配的军转战友简称为“签卡”。自签卡那一刻起,军转战友真正完成“转身”,开启人生新程。自决定转业到签卡完成,此间苦乐起伏,唯有自知。有微信公众号征集2017年度军转战友的“签卡感悟”,让这些个人记忆成为共同财富。

  我们选编其中的3篇感悟,尽管叙事各异、文风迥然,但其中都不仅有策略、有经验,还有胸怀、有人生。他们用真诚告诉我们:转身后,莫忘对军旅的珍惜;再出发,带上筑梦时的初心。

转业半年,如人生半百

李泽鑫

  全面的自我认知让我报岗时没有去报那些热门的、别人眼中的“好岗位”,而是选择了最适合我的岗位。

  脱下军装,换上西装,感触良多,鼓励和感谢也堆满了微信窗口。但许多感受因人而异,恐怕难以为鉴,这里只浅谈一点或许对来年转友有帮助的切身感悟。

  要想转好业,功夫在“业”外

  转业是实现人生转折的一次难得机遇,但只有充分准备的人才能把握好这次机遇。

  首先是心态的准备。转业带给军人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甚至不亚于领导退休、家庭变故。以我的经验,以下几个方面不可忽略。一是提交转业申请前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多参与地方活动,多接触外界的人和事,以减轻突然切断与部队联系时的断裂感。二是离开部队后与关系好的领导和战友保持联系,经常沟通近况和情感,他们是我们“前半生”的重要支柱。三是调适与人交往时内心的距离感。变了角色就变了圈子,适当的距离感是良好社会关系的基础,留住军人的骨气,磨掉积累的“轴”气。对己提高要求,对人少讲道理,遇事避免直来直去,注重和气。

  其次是能力的准备。军人的能力素质与地方的岗位需求大多不对口,因此转业前参加地方培训或考取一些资格证书还是必要的。就我个人而言,由于深知我所从事的信息化工作在地方竞争激烈,而且并非自己的根本兴趣所在,所以多年来我在同事不解的目光下坚持学习英语,考了雅思,最后顺利签卡企业语言岗。

  最后是家庭的准备。做好了前两点,家庭的支持水到渠成。家庭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转业前做好工作,争取家人的支持和帮助;转业中沟通进展和感受,避免争吵和内耗;转业后努力学习适应,完成好角色的转变。就我个人而言,虽然4-7月间面临着英语、转业笔试的双重压力,时常内心非常纠结,但从未向家人“甩过脸”、发过火,反而更珍视和谐的家庭关系。妻子也主动帮我查找资料、编辑成册,给了我极大的帮助。

  笔试是敲门砖,但未必能敲开所有的门

  应该说,转业时我们给别人的综合印象才是真正的敲门砖。综合印象包括我们的工作经历、能力素质、形象气质、笔试分数等,而前3者集中体现在报名系统里提交的500字简历中。早在笔试之前、报岗之时,各单位就会根据500字简历将应聘者筛选过滤一次,对于选择企业、不参加笔试的转友而言,500字简历甚至是唯一的面试入围参考。

  500字的写法有很多,但这500字最坚实的基础是自我认知。有了准确的自我认知,就有了500字的主要内容——呈现符合自我价值观的那些工作经历和能力。

  如何明确自我认知?一是自我反省;二是征求他人的评价和建议;三是可以做一些专业测试。我在转业初期就在网上做了职业性格分析测试,花几十元钱生成几十页的报告,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和人格特征。

  我认为自己更适合去企业工作,人际关系相对简单,而有些高薪、高社会地位的岗位,并不能满足我的内心需求。全面的自我认知让我报岗时没有去报那些热门的、别人眼中的“好岗位”,而是选择了最适合我的岗位。

  面试是定乾坤,但话也不能说得太绝

  面试确实定了很多人在一个岗位的“生死”,可那又如何?我们可以“向死而生”。

  放平心态最重要,拼搏就好。面试的机会不只一个,人生际遇更不只转业这一次,心态放松了,忘记所谓“生死”,才能从容面对考官,甩掉过度的紧张,展现真实的自我。

  面试看的不是套路,而是实力。面试练习和模拟很重要,但说到底,练的是套路,是熟悉度,是面试的“语法”,而用这种“语法”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取决于前期的积累。所以不必慌张,展现自我最重要。

  “眼缘”是存在的,但不只关于颜值。有人觉得自己实力很强却最终输给了实力一般的竞聘者,这往往是输在了“眼缘”上。眼缘的第一层是颜值(包括形象衣着),第二层则是面试中节奏感的把握和互动的能力。一些转友认为大大咧咧是豪爽,不拘小节是大方,正襟危坐是重视,直言不讳是真诚……其实不尽然。衣着得体,落落大方,适度紧张,适时活泼……做到不易,与君共勉。

  把握节奏感,让我们有吸引考官之处。准备阶段,敲门——“请进”——推门——眼神交流——“各位考官好”——眼神交流(等待指令)——“你好,请坐”——坐下,在这一过程中积极互动,避免刻板执行程序;答题阶段,“请允许我思考一下”“我说一下我的思考”——边答题边做眼神的互动——适时微笑表达亲和——探究考官的兴趣点——适时给考官以回应——“以上是我的粗浅想法,谢谢”,在双向沟通的过程中开阖有度、收放自如。为了看起来毫不费力又信心满满,充分的准备、准确的自我认知必不可少。

  “上岸”只是暂时休整,“出海”才是日后常态

  转业期间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同行的新老转友。军转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因为这几个月的休戚与共走到一起,分享着成长和烦恼,也将会在今后的人生路上继续相互扶持,肝胆相照。

  用“老转”的经验拼成自己的转业拼图。每一位“老转”都会从自己的视角丈量军转这件事的各个侧面,形成带有个人色彩的认知。我们既要善于聆听老转的经验建议,也要善于理解老转的立场对一些问题的加权,滤除个人因素,将老转的经验碎片拼成属于我们自己的认知拼图。

  组建或加入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是地理和心理上都比较接近的转友,因为共同的经历,大家会成为长久的伙伴。转业期间,我们失去了组织的约束,学习小组成为一种很好的过渡形式。我们在小组里可以分享资源、交流心得、共享心情、模拟笔试面试、共同报岗等等。

  乐于助人的转友都“转”得不错。老转常说乐于助人的转友都会“转”得不错,这在今年再次得到证实。乐于承担更多责任的转友往往能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乐于吃苦受累的转友本身就具有管理者的素质。转业只是人生的一小步,“上岸”的短暂休整后,我们还要继续前行。珍惜友情,不吝付出,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

  回忆起来,从4月在老单位的大会议室里签下转业表格,到9月在俯瞰某大街的新办公室内郑重填写安置卡,转业半年,恰如半百人生,安身于此,于心无愧。

 

纵有遗憾,初心即静好

陈 林

 

  笔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没有和文字建立起真正的、友好的、长期的互利共赢关系。

  转业之初,记忆最深的是一次培训课上,老师对我们这批转友说:请大家培养对文字的感情;要多注重“道”而不是“术”;让岁月静好……听课的过程有如痴如醉的感觉。

  我向来不是一个用文字打动别人的人。在待安置过程中,我逼着自己看《人民日报》,看《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听新闻联播,经历了一段和文字的热恋期。那段日子,碰到一篇美文我便反复通读,竟也能拍着大腿喊妙,提起笔也能想出N个论点备选。可惜等到“热恋期”过后真正实战时,自己却依然瞻前顾后不知所云。我的笔试成绩让人沮丧,虽然最后的签卡结果还算满意,但总觉得留有遗憾。成功的经验要学习,失败的教训也要引以为戒。写下自己的教训,为了给后来者借鉴。

  和文字培养感情绝非一日之功。经历转业考试后发现,很多“大笔杆子”的分数并不高。不能说这些“大笔杆子”的文字能力不足,据我观察,有些“大笔杆子”分数不理想也许只是“爱”错了方向。具体点说,在目前的转业考试中,可能更多考察的是思维的逻辑和文字的功底。很多时候,部队的文章和地方的文章逻辑可能不太一样。国家部委里有种说法,一个人的文章代表了他思维的深度、广度和角度,也代表了一个人的能力水平。部队能培养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但恰恰是思维的角度有时会局限水平的发挥。我在复习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经历的转友写出来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但其实有个捷径可循,就是文章中材料的运用。文章要表达的东西、传达的价值观是既定的,说是自拟题目,其实是命题作文。至于写得好与坏、文字优美与否,考验的是平时的积累,特别是材料的支撑。我认识一位篇篇范文的转友,她经常在图书馆翻阅各种报纸,举起例子信手拈来,写出来的文字清新隽永,让人爱不释手。

  笔试成绩不理想,与其说是状态没调整好,不如说没有和文字建立起真正的、友好的、长期的互利共赢关系。有个军校同学打算明年转业,我建议他从现在开始通读《人民日报》的重要言论库,摘抄其中的好文章、好观点、好标题。做这些可能未必能在走上考场时提高多少分,但一定聊胜于无、学有所获。

  与文字打交道,弃“道”从“术”也不可取。未曾悟到“文字之道”,到今天也只是学到一些雕虫小“术”,让我很沮丧。一些精彩的话,放在自己的文章中一看就不是同一风格,不仅不加分,还可能因为引用不当而减分。只有把自己的思考融入文字,用逻辑串起来,既有说服力又能打动人,文章才算写得漂亮。我觉得,反复读《人民日报》有个好处,就是能提高审美标准,即便写不出来,也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

  此外,笔试还考察概括能力,这里其实也有“道”。我认识一位非常优秀的知名外企高管,他读书有一个特别好的习惯,就是读完一章后合上书,自己思考和总结这一章讲了什么内容,提出几个写作走向的预想,然后接着看作者怎么写。读一本书这么做容易,但我8年前得知这件事时,他已经做了近10年。想想将近20年的积累,会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差距,这也许就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从听课那天起,我就喜欢上了“岁月静好”这个词。签卡后的一个晚上,我躺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星星,突然想起高中下晚自习回家的路上那满天的星星,一种深远的时空感让人感到自己无比渺小。日子一天天往前走,转业不到一年,但生活仿佛经历了好几年的巨大改变。无论是作为历史的尘埃还是“家庭的巨人”,“静好”这两个字里流淌的平静的生命力吸引着我。

  对我而言,即将走上文字岗位,写材料是静好、管事情是静好,陪爱人逛街是静好、带孩子去玩也是静好,这就是人生的选择。对后来者而言,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冲着目标努力便是静好。换句大家如今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不忘初心,初心即静好。我看到很多转友在后期做选择时纠结于行政还是事业、央企还是国企,选择多了患得患失,选择少了懊恼沮丧,忘了初心,便丢了静好。

  最后我想说,感谢在军改大潮中的这段经历和那些患难与共的友谊,这是我永远的宝贵财富。愿转友们得偿所愿,愿军改顺利收官,愿人民军队战无不胜,愿祖国永远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