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是一种信念和传承——走访旬阳县红军镇

作者: 吕扬 元辉 博琳 日期: 2018-08-13 11:19:27

 

红军纪念馆雕塑“艰苦岁月”,展示了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群山中的旬阳县红军镇红军英雄纪念碑。


红军镇移民搬迁工程,让乡亲们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西安美院的师生根据这段历史创作的油画,展示红军战士为群众治病的场景。 (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 吕扬摄)

7月25日,记者到旬阳县红军镇采访,当天就遇到了巧合的事情。去年的这一天,红军镇红军纪念馆被授予“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称号并举行了揭牌仪式。

因为修路,从十天高速过安康进入旬阳县城,再从旬阳县城出发,沿316国道顺汉江向东,到蜀河镇再向北,一路蜿蜒近7个小时抵达红军镇——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乡镇。

“红”在这里有历史、有故事、有传说、有温度,更有传承。

 1 这里的人们喜欢“红”

进入红军镇党委政府所在地,第一个感觉就是“红”。建筑物屋顶都是红色,窗框门框上是红色五角星,家家户户门前五星红旗飘扬,甚至镇政府招待所房间的壁灯罩子都是红色。

红军纪念馆位于红军镇红军村红军沟口(原名碾子沟)。纪念馆始建于1977年,2007年旬阳县委、县政府投资1500余万元,加上各界人士的捐款,重新修建了红军纪念馆,2011年对外正式开放,同年被原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级红色旅游景区。红军纪念馆先后被授予“陕西省廉政教育基地”“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等称号。

红军镇党委副书记李晶当导游,在红军纪念馆如数家珍地向记者讲解了这段历史:

1934年,徐海东、程子华率红二十五军转战到此,创建革命根据地,建立地方苏维埃政权。期间利用田间地头组织农民举办培训班、夜校、识字班;红军每到一处,刷写革命标语、发传单、唱歌谣,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张。1935年10月18日,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红二十五军特务班14人与敌军300人激战,有“神医”“医官”之称的指导员高中宽和尚班长壮烈牺牲,当地老百姓将两位烈士遗体秘密掩埋于现红军镇九龙山下,事后修坟、立碑、塑像。红军镇也因这段历史而得名。2015年,以这段英雄事迹为原型的电影《红军乡》在央视6台播出,红军镇闻名全国。

81岁的曹纪斌老人的叔父是当年冒着生命危险掩埋高中宽指导员和尚班长两位烈士遗体的群众之一。老人讲述了自己从上辈人那里听到的故事和传说:

红二十五军在巩固和发展旬阳苏区的过程中访贫问苦,行医治病,排忧解难。两位烈士生前用祖传医术为群众治好了疾病,包括许多疑难杂症。有一位70多岁的孤寡老奶奶患严重伤寒,指导员高中宽守了她四天四夜,喂药、喂饭,终于治好了老奶奶的病。

指导员高中宽和尚班长牺牲后,当地百姓在家设立牌位敬奉他为“红军老祖”,并组织成立“红军老祖秧歌会”等,开展革命斗争,以此来纪念红军烈士。

记者一行步入红军纪念馆园区,只见青山绿水间,蓝天白云下,25米高的红军英雄纪念碑矗立在九龙山下。纪念碑共用石材1949块,象征着烈士们为共和国的成立做出的不朽功绩。纪念碑基座上雕刻着八幅浮雕,取名《足迹》,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的历程和红二十五军在陕南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红色足迹,教育和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继承和发扬红军革命精神、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

顺着山势向上,是七面砖红色纪念墙,集中展示红军为创建革命政权浴血奋战的场面。再往上,是三组分别刻有“运筹帷幄”“艰苦岁月”“军民鱼水情”的雕塑群。

拾级而上,来到红军烈士墓前,墓碑上“碧血丹心”四个朱红色大字映入眼帘,三面群山绿树上披满了瞻仰烈士的人们献上的红色绸帐……

回望山下的纪念碑,由李先念同志亲笔题词的“红军精神永放光芒”八个金色大字和烈士墓遥相呼应,昭示着这片革命老区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发扬。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让我们回顾一下红二十五军的历史:

红二十五军最初隶属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后隶属红一方面军红十五军团;

1932年秋,红二十五军主力随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1932年11月,奉命留守的红二十五军一部编成新的红二十五军;

1934年,红二十八军并入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吴焕先,下辖第七十四师和第七十五师,全军共3000余人。不久,红二十五军进行整编,军长为程子华、政治委员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参谋长戴季英、政治部主任郑位三;

1934年,红二十五军奉命长征;

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与陕北的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

1936年10月,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序列,归中央军委直接领导;

1986年3月7日,李先念在题词中写到:“红二十五军长征是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一页”。

2 信念是力量

红军镇中心学校七年级的储春晓小朋友一直记得参观红军纪念馆时自己的感受——长大后要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学校陈玉武老师告诉记者,学校每周升旗仪式时都会讲一个红军故事,入队入团仪式也都会在纪念馆举行,让同学们理解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校还自编了两本红军故事的校本教材,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近年来,红军镇不断加强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充分利用文字、音像制品、图画等形式,保存这些历史留下来的生动教材,建好红色家谱。发掘红色文化的多重价值,在科学梳理、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对红色文化本身所承载的政治、历史、教育等多重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再赋予其时代特征,从而转化为新的资源优势。

旬阳县委宣传部部长邱德刚曾长期在红军镇工作。他说,旬阳是革命老区,是当年红二十五军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有悠久的革命传承,有众多的革命印迹。1932年,红三军贺龙部队过境旬阳,播下革命的火种,革命烈火从此燃烧起来。红二十五军在旬阳一带活动的两年多时间里,旬阳人民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1938年前后,旬阳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战宣传活动,发展壮大了党的组织,积极开展对敌斗争。1946年底,新四军中原突围后又一次进入旬阳,旬阳人民闻讯揭竿而起,成立了陕南游击队和镇郧旬游击队,谱写了一曲曲慷慨壮歌。

新中国成立后,红军镇及周边的百姓自发为烈士修坟、扫墓、塑像、刻碑。多年来,每月初一、十五和清明节,前来扫墓的群众络绎不绝。据统计,近几年,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来此悼念烈士的游客约40万人次。

80后镇党委书记晏清泉,在不久前安康市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中,取得笔试面试双“第一”。

“能得到上级组织的肯定和我在这个有红色基因的乡镇工作、成长有直接关系。”晏清泉给记者讲了这样的经历,他在井冈山学习期间了解到,当地每个人、每一户都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贡献。回来后,他就组织镇上同志,查资料、找专家,系统梳理了红二十五军在陕南的战斗历程。“越研究越感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也越发感到作为基层干部肩上责任的重大。和老一辈革命家比起来,我们没有理由不把现在的工作干好。”

红军镇是旬阳县最偏远的一个乡镇,但是各项工作连续5年在全县综合考核中进入第一梯队。

“我们一直在思考红军精神在我们红军镇是一个怎样的内涵?后来我们总结了四句话:坚定理想信念的革命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的服务精神、艰苦奋斗创业的实干精神、严格执行命令的守纪精神。”晏清泉说,“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军精神这四句话就是对我们工作的要求、激励和鞭策,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镇长向甲锋告诉记者,在当前脱贫攻坚战役中,红军镇充分发挥红色优势,以“十面合围”之势攻坚克难。一是思想脱贫“脱穷志”,二是两房建设“挪穷窝”,三是基础攻坚“改穷基”,四是产业扶贫“调穷业”,五是就业扶贫“治穷路”,六是健康扶贫“医穷病”,七是教育扶贫“斩穷根”,八是美丽乡村“换穷颜”,九是社保兜底“保穷人”,十是党建扶贫“强穷村”。

在红军镇采访,青山绿水间的移民搬迁安置点让人印象深刻,万绿丛中五彩斑斓的安置点充满诗情画意。

和爷爷生活在一起的曹英敏大学毕业后为照顾爷爷回到镇上,他家里的新房刚刚盖起,他也在镇上的公益岗工作。他说,爷爷时常给自己讲红军的故事,这种传承让自己充满了对家乡的爱,对家乡的发展充满信心。

3 让乡亲们的日子红红火火

三山夹两水是红军镇的地形,两省三县交界是红军镇的区位。这里一草一木皆灵秀,一沟一壑俱清奇。

采访期间,记者发现镇上的干部对红军镇充满感情,对全镇工作充满信心,他们给红军镇总结了三个半优势。一是有陕南独一无二的红色旅游资源;二是有80%的森林覆盖率,气候宜人,是天然氧吧;三是文化底蕴丰富,汞矿地下保有量全国第一,现在仍保留有上千个年代久远的古矿洞遗址,同时还有多处以明清古建筑大院为代表的古代民居。

此外,红军镇地处偏远的劣势被镇上干部当作是半个优势。红军镇东与湖北郧西县交界,北与镇安县交界,几个地方的人们自古来往频繁,发展小商品集散地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晏清泉谈起红军镇的未来时说:“要让乡亲们的日子红火起来,首先要准确理清我们手中有什么资源、有什么优势和劣势,练好内功,这样才能知道该怎么做、做什么。”

创建“陕西名镇”便是红军镇近期的目标。“红”“绿”两色和历史文化成为红军镇乡村振兴的载体。红色小镇建设、绿色宜居小镇建设、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建设成为“陕西名镇”建设扎实的支撑。

红军镇建有全县唯一的“全民教育讲习所”,向干部、村民宣讲党的政策,讲解各项生产技能。目前,红军镇正在申请建立红军干部学院。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红军纪念馆园区规模,完善红色教育和旅游功能,2015年,红军镇启动了纪念馆园区二期工程。二期工程以建设国家AAAA级精品红色旅游景区为目标,延伸红色旅游项目空间范围,建设项目包括岩屋河入口区景观、恢复九龙山佛爷庙战斗遗址、教育功能区、二万五千里长征体验区。其中,二万五千里长征体验区全长2.5公里,是一条连接老馆和新纪念馆园区的旅游步道,在体验区沿途仿建红军长征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和战斗场景浮雕。廉政教育功能区位于老纪念馆,本次规划将该区打造成一座红色学校,作为党政机关的教育培训基地和陕南红色文化教育中心,体现精神传承。九龙山佛爷庙战斗遗址建设旨在体现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特色,通过再现佛爷庙往日的生活、战斗场面和“红军老祖”高中宽访贫问苦、行医治病的场景,让游客深入体会战争时期红军的艰难和不易。

结合全镇优美的生态环境,红军镇正加大红色工艺品、特色农产品等旅游产品的研发力度。目前,红军镇正在将上千个古矿洞遗址进行申遗,并结合古民居的恢复修缮,打造陕西文化旅游名镇。

记者在采访完离开红旗镇、离开旬阳的路上,思绪久久不能平静。红军纪念馆雕塑群中那幅艰苦岁月的雕塑再次浮现在脑海里:

残破的军帽、褴褛的军衣、裸露的脚丫、如钢棍的手指上一支古色的长笛,干裂的嘴唇轻贴笛孔,老战士快乐地吹奏着悠扬的乐曲。一个满脸稚气的小战士怀抱高过头顶的步枪依偎在他的身旁,入神地倾听着,向我们传达着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广大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累,用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奋进的勇气书写着对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如今,雕塑“艰苦岁月”已被收录进中小学美术欣赏教材。

不朽功勋彪炳史册,红色记忆永不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