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浅解

作者: 蔡长运 日期: 2018-10-20 10:39:18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专指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而是指以马克思为代表(为旗帜)的人类最正确的哲学思想。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那就叫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都是它的对立面。人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处身的这个客观的物质世界呢?如何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如何认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如何认识宇宙历史的运行规律呢?如何使自己、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乃至全人类运行在最合理的路线和轨道上?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的思考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网上常看到很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和争论的文章,读起来总感到云里雾里,不甚了了,越读越搞不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笔者是读工科的,对哲学是个外行,下面就试着讲讲做为一个普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一、什么是哲学?

  马克思说过:“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哲学就是对宇宙中的万物(有形无形的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行规律的最根本的看法。也就是说哲学是追循真理、阐述真理的。比如,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那个王国里的人们,写几万篇阐述那件“新衣”如何如何漂亮的论文都不是真正的哲学。只有那个小男孩的话“皇帝是光着屁股”才是代表真理、才是代表那个王国的最高哲学思想。又比如,我们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交换才能创造价值,劳动不会创造价值!”为此无论他发表多少万篇论文都不可能是真哲学,因为他们违背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最根本的哲学真理。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一定能说服人”;“哲学不是叫人信仰它的结论,而是要你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专指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而是指以马克思为代表(为旗帜)的人类最正确的哲学思想。不管是孔子讲的、老子讲的、耶稣讲的、释迦牟尼讲的、穆罕默德讲的、工人讲的、农民讲的,只要讲的是根本的、彻底的、能说服人的哲学真理,都可以归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筹。如果张三能就马克思的某一观点从根本上论述得更准确、更合理(当然前题是没有人能批倒张三的观点),那在这一问题上张三掌握的就是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而马克思原来的观点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了。这时就可以说:张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我党在中央苏区时期,那些百分之百“布尔什维克”的“左倾教条主义者”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瞎指挥,几乎断送了整个苏区和红军。后来在谈及此事时,毛泽东说他们这些“左倾教条主义者”们指挥打仗只有两个不知道:1、不知道打仗是会死人的;2、不知道人是要吃饭的。也就是说,“左倾教条主义者”失败的原因可以讲千条、讲万条,但最根本的原因恰恰是违背了“打仗是会死人的”;“人是要吃饭的”这两个哲学真理。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根本出发点

  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我们处身的这个宇宙是个物质世界,这个物质世界“其大无外,其小无内”①。说的是,我们这个宇宙无限大,不存在什么创造这个物质世界的造物主;也不存在能置身于这个宇宙之外的神、佛、仙、幽灵。这个世界中的万物都是处身于宇宙历史的洪流之中,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相互转化,从而使万物充满活力;从而推动整个物质世界在运动中前进。

  人是地球上的一种动物,是相对于地球上的万物而存在的;人又是社会性动物,是相对人类社会而存在的。人处身于人类历史的洪流之中;人又处身于地球自然的历史洪流之中;地球又处身于宇宙历史的洪流之中。人是有思想的,是有主观能动性的。那么人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处身的这个客观的物质世界呢?如何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如何认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如何认识宇宙历史洪流的运行规律呢?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呢?如何使自己、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乃至全人类运行在最合理的路线和轨道上呢?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的思考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四、辩证唯物主义(或叫唯物辩证法)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那就叫辩证唯物主义,或者叫唯物辩证法。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1、唯物主义,在研究历史问题时也叫历史唯物主义。它的反义词就叫唯心主义、历史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先有“物”;先有了客观事物;先有人与客观事物发生的关系——实践、“行”动;先有人类的生存奋斗——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科学实验,然后才有“心”;才有人的认“知”;才有人对客观事物和人类实践的感性认识和理论总结。也可以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意识”;先有“格物”后才能“致知”,等来概括唯物主义。

  比如,一群盲人没有见过象,也没有摸过象,所以对象没有任何概念。听说有象过来就上去摸,摸到象腿的说象像个柱子;摸到象牙的说象像根掍子;摸到象的身体的说象像一堵墙;摸到象的尾巴的说象像根绳子;摸到象的耳朵的说象像把扇子……因为先有了物——象,又先有了实践——“摸”,然后才有了盲人们的内心对象不同认知、不同概念。这种认知受人的立场、角度、经验的限制而总是有局限性的。所以,人的认知与事物的绝对的真实(绝对真理)总是有偏差的。

  2、辩证法。辩证法也叫对立统一、相反相成。辩证法认为,宇宙和宇宙中的一切事物(有形的、无形的、人类社会、历史、思想、意识),都是由无数的矛盾组成。每个矛盾都包含一阴一阳、一正一反这样一对相反的、对立着、互为存在基础的双方。这相反的、对立的矛盾双方即相互对立,又共存在一个统一体中;一方为另一方存在的条件;离开了对立方,自己就没有了存在的基础。他们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相互转化(相反相成),从而推动整个世界在运动中前进。这样才有了万物活力,才有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辩证法也相当于《道德经》中讲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中的阴阳和谐;也相当于《周易》中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中的“道”。它的反面就是不讲辩证法,反义词叫形而上学。

  3、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客观事物、自然的规律、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可以被人感“知”的、可以被人认识的、是可以被人“心”理解的。人们认识了客观事物,再通过“心”的思考就产生了知识、理论。这也正是我们古讲的“实事求是”——从“实事”中“求”得“是”的一个过程。根据这些知识、理论、“是”就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出比较合理的工作方案——路线、计划、方针、政策(这一过程也就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的谋划、谋略、做方案的过程),从而能动地去改造客观事物。也就是说人的“心”是可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的。任何人的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和理解都会有偏差,任何理论都是不完美的,所以任何理论都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接受检验,然后再在新的实践中对理论进行感知、进行修正,从而再归纳总结出新的理论,然后再用新的理论指导实践……

  所以马克思说:“认识存在两个飞跃的过程,先是经过感性实践才能有理性认识,有了理性认识后才能指导感性实践。”同样,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也说:“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②

  人原来对象这种动物是没有概念的。通过对自然界中的象的接触、观察、思考从而有了对象的认识和理解。然后依据自己对象的理解,概括、提练出来的象的习性(理论),指导着人们去与象发生关系(斗争、实践)。在与象发生关系的实践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人们通过再度总结经验就会产生更新的、更加深入的、更加准确的理解——理论。然后又用新的理论指导人们去与象发生关系……如此循环往复。最后体重一百多斤的人不仅可以战胜体重上万斤的象,甚至最后还能将其驯化来为人类服务。这种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也正是我们古人讲的“知行合一”的方法。

  五、唯心主义

  马克思说过:“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

  在行与知、实践与理论、物与心、人的思想中所持有的相对真理与客观世界的绝对真理、客观历史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中,人们把过份强调知识、理论、心、思想、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的倾向叫做“唯心主义”。

  1、比如各种宗教、神话、传说都是讲先有了某个灵魂(神、安拉、盘古、女娲、原始天尊……),然后由这些神灵创造(塑造)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正是古人因思想因受局限而对我们这个世界、这个宇宙及其起源做出的唯心主义的解释。

  2、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过:“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比如,这个桌子上有灰尘,无论你对这个灰尘如何批判;无论你读多少遍“佛经”、“道德经”、“圣经”、“古兰经”,这灰尘都是跑不掉的。但只要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制定出合适的工作方案,拿出一块合适的、干湿适度(必要时再加点洗洁精)的抹布,按合理的程序擦那么几下,灰尘就没了。在这里,那种认为把上级“《关于清除灰尘的有关文件》”多读几遍、多抄几遍,灰尘就能去掉的想法,就属于“唯心主义”。

  3、历史唯心主义。我们在《三国演义》等书中常读到,古代战争时对阵的双方都是由双方的将军上阵单马独斗,而士兵只需站在一边看。一旦将军被战败,士兵们就一哄而散。士兵们在战争中根本不起作用。这不是真实的战争!这是艺术家对战争的艺术概括(照实写就会写得很枯燥)。

  所以,那种认为战争就像《三国演义》写的一样,胜败都是靠将军们、英雄们、指挥员们,而不关士兵们的事,就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思想。因为在战争中,将军们的职责只是“出谋划策”,只是起“心”的、头脑的作用,其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而广大的士兵们才是最后夺取胜利的最根本的物质力量。就像我们古人讲的任何事物的健康兴旺都需要其内部“阴阳和谐”一样;又如《老子》中讲的“知其雄,守其雌”一样,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一场战争的胜利一定是“物”(人民、群众、士兵的力量)和“心”(将军、英雄、指挥员的正确指挥)的和谐统一共同作用的结果。

  六、机械唯物主义

  在行与知、实践与理论、物与心、人思想中所持有的相对真理与客观世界的绝对真理、客观历史与主观能动性这样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中,人们把过份强调行、实践、物、困难、客观历史的作用,忽视人的主观努力的重要性的倾向叫做“机械唯物主义”,也叫“庸俗唯物主义”。

  1、小时候我们一群小男孩常跟着哥哥们上山砍柴。有一次一到山上我与另一个同龄小孩就发现有一条小蛇,于是我们就跟哥哥们嚷着快回家。哥哥问为什么?我们说山上有蛇!然后带着哥哥去看。哥哥当场就把蛇打死,然后我们继续砍柴。最后是满载而归。

  在这里,我们几小男孩在实践中、工作中、奋斗中遇到了困难就认为是不可克服的,就想逃避,而不是用心去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如何去克服困难。这样的思想方法,就是典型的“机械唯物主义”。

  2、任何人、任何事物的成长历史都是不完美的;如果一个人,一个事物,其成长的历史过程完美无缺——不要经风雨、不要见世面、不要奋斗、不要自强,那这个人、这个事物一定是病态的怪物(绝不可能是一个成功的、健康的事物)。毛泽东说过:“闪亮的人生一定是战胜苦难的结果”。人所经历的苦难、不完美、欠缺、创伤、伤痕,恰恰是促成完美人生的前提条件。这些苦难、不完美、欠缺、创伤、有伤痕的历史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的。这种客观历史也正是人们现在和将来的所有行为的不可改变的、合理的前提。这种前题是可以通过后面的主观努力去改变的,也是必须改变的。另一方面,每个人每天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历史负责。开车时你不用心,却去看微信,下一个瞬间就可能是车毁人亡;来到老虎园中你不小心谨慎,非得下车溜达,下一刻就可能被老虎咬死。

  3、比如,一个年青人总是做错事,总是很不成功,被父母批评后反过来埋怨父母:“都是怪你们自己没用!都怪你们不能给我提供一个好的平台!”“我在起跑线上就输了,能怪我吗?”又如,一个司机把车开到沟里去,他就把原因归为:“我没有责任!都是因为湾太急了!”同样,汪精卫投降日本人当汉奸,还“理直气壮”地说:“不能怪我!要怪只能怪我们中国太弱、太落后,打不过人家嘛!我这是曲线救国!”这些都是典型的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马克思说过:“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而这些人就不知道这一辩证法原理。他们只会后悔过去;他们不认为自己的后面的命运是得靠自己今天用心去把握的;他只会把自己的将来的责任推卸给过去的历史。

  七、形而上学

  所谓的形而上学,就是辩证法的反面,就是不承认任何事物都是可以一分为二有两面性的;不承认任何事物都是与其他事物有联系、相互作用的,而是以片面的、绝对的眼光看问题。他与“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是形影不离的孪生三兄弟。

  1、以点代面,以偏盖全。

  比如我们很多中国人认为中国文化是酱缸文化;中国人是“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是如何如何的劣根性;人家外国人怎样怎样的好……正是这种以点代面以偏盖全的形而上学思想方法在他们头脑里作怪。这种人就是不愿意实事求是地、辩证地看中国人是优点和缺点的统一体,他们只能看中国人的缺点;不愿意、不承认任何外国人也是优占和缺占对立共存的统一体,在他们眼里外国人只有优点,没有缺点;他很善于用中国人的缺点与外国人的优点来做对比。

  2、要建二楼却不要一楼。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宇宙和宇宙中的万物即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又都是可以“一分为二”的。在这“一分为二”的两个方面中,根据其地位和性质不同,中国的古人把其中一方定义为“阴”;另一方定义为“阳”。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是由一阴一阳组合而成的;都是这一对矛盾的、对立的双方共存的统一体。比如,“富”一定是相对于“穷”而存的;幸福的人生一定是自己战胜苦难的结果;成功一定是要以奋斗为源泉的;收获一定是要以耕耘为前题;高的东西一定是以低的事物为基础;品过苦的味道才知什么是甜……

  那种认为人到了“天堂”、“天园”、“极乐世界”、“仙境”……就可以享受不用吃苦、没有灾难、没有贫困、不用耕耘、不用奋斗的幸福人生的说法就是典型的违背辩证法的形而上学思想。那种认为给自己的子女留下很多很多的钱,留下几十套房子……自己的子女就可幸福一辈子;就可以永远成功的想法,就象是要让自己的子女住在没有一楼的二楼的“空中楼阁”之上的想法一样荒唐。

  3、理论与实际脱离(理论从理论中来,到理论中去、知知合一)。

  比如我想要宣扬“张三是个小人”这一论断,那必须有事实依据。如:“张三欠我十万块钱不还,所以,张三是小人!”有“张三欠我十万块钱不还”这一事实,才能得出“张三是小人”的结论。这样论述问题的方法才是知行合一、理论来源于实际的唯物辩证法。

  如果我说:“李四说张三是小人,所以张三是小人!”这里“李四说张三是小人”是认知、是理论,那我的结论“张三是小人”,就是来源于理论。这就不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行合一”的精神。而有的人则会拿大帽子吓人:“马克思说张三是小人,所以张三是小人!”不要说没有几个人读过马克思那几十本著作,就是读过,谁又能说得清那几十本著作的字里行间中有没有这几个字呢?所以,这些都是知知合一、理论来源于理论的唯心主义的骗人的方法。

  如果我说:李四欠我十万块钱不还,所以,张三是小人!人们一听,肯定觉得很荒唐。在这里“李四欠我十万块钱不还”是事实,但我没有从中归纳出“李四是小人”的正确结论,这叫机械唯物主义。在这里因为我心里讨厌张三,所以得出“张三是小人”这一结论,这叫唯心主义。在这里把客观事实与理论归纳分裂开,它是知行不合一、把理论与实际隔离开,这种骗人的方法就叫形而上学。

  马克思说过:“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唯物辩证法认为:理论要来源于实践;理论又反过来要用于指导实践(理论不能只用于生产制造理论)。有了“张三欠我十万块钱不还,所以,张三是小人!”这一论断,目的是用来指导实践,如:“大家千万不要再借钱给张三呀”!或:借钱不还就会成为被大家看起的小人呀!大家千万记住“借钱是要还的”!如果理论不是用来指导实践,而只是把“张三欠我十万块钱不还,所以,张三是小人”这一结论写进张三的档案里保存起来,那恐怕接下来就会出现这样的论断:“来钱才是硬道理!张三搞到十万块钱只是在档案中多了一张纸而已。这一招,高!实在是高!值得一学”!

  “知行合一”、“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一项工作要做好,首先要对工作对象认真地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工作主案——理论、方针、政策、计划、路线;最后在这些理论、方针、政策、计划、路线指引下,通过具体的措施,在具体的物质力量的作用下才能达到目的。扫把不到,灰尘是不会自己跑掉的;主观错误,扫把扫错了地方或拿错了扫把,灰尘也是不会跑掉的。

  注①、“其大无外,其小无内”。A、关尹子在他的《八筹》里说:是道也,其来无今,其往无古,其高无盖,其低无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其外无物,其内无人,其近无我,其远无彼。不可析,不可合,不可喻,不可思。惟其浑沦,所以为道。B、管子在他的《心术上》里也写着:“道在天地之间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本注内容来源于《黄彬乔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816f0c0102xu1w.html)

  ②、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