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戍边屯垦两不误

作者: 疆还是劳道辣 日期: 2019-04-23 07:40:08

7b8ccb1c2a9bcf90fd8b87700e21ba4c.jpg

  他们忠诚、勇敢、无私、奉献。

217c2702d40479baa5614136403b9f73.jpg

  他们守卫着祖国六分之一还要多的土地和5600多公里的边境线。他们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他们奉献完青春奉献子孙,守卫着这个国家的“长城”和“北境”。

  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有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换防、永不转业的200多万人的“特殊部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8f19434b0d9e21907f3aa3f00c99818a.jpg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布图

在沙漠中一个“人造绿洲”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王震将军率领驻疆人民解放军在平暴剿匪、稳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同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迅速增加了新疆的社会物质财富,赢得了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1954年10月,中央决定驻新疆人民解放军10.5万名官兵集体就地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从此,拉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序幕。

670e8e92252199be744ffbf6da6b9d42.jpg

新疆兵团最早的开发地石河子市

  屯垦,自古即有之。中央政府对西域的屯垦,始于汉代,但多为“一代而终”。新中国的屯垦戍边事业从一开始,就走出了这种历史的阴影。

  60多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始终奉行着为民造福的信条,在天山南北的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缘和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兴修水利,治沙治碱,植树造林,先后治理和参与治理了新疆的数十条河流,修建水库近百座,从亘古戈壁荒原中开发出良田1600多万亩,建成了一个个田连阡陌、渠系纵横、林带成网的绿洲生态体系。

  上世纪70年代,在古尔班通古特灰黄的沙漠中出现了一个绿色的半岛。联合国17人的考察团实地考察后,不觉惊叹:这是兵团农八师150团的职工们将沙漠逼退60公里而形成的一片人造绿洲!

f9fb9a3d342da9ceed4fd697296b1b80.jpgf30cfa36aaa8d216bc94b873a0f0971d.jpg

70年代兵团人工挖渠引水灌溉

  如今,新疆每三亩半耕地中就有一亩是兵团人开垦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和畜产品生产基地。

  新疆刚解放时没有工业,为了兴办工业,兵团人节衣缩食,棉衣换成单衣,两套服装减成一套,甚至省去衣领、口袋眉沿,还捐出了1500万元的转业费,自力更生,生产出了新疆的第一支纱、第一块糖、第一根钢锭,为新疆的现代化工业行了奠基礼。之后,兵团又两次将已经建成的42家大型骨干企业无偿移交给了地方政府。

  60多年过去,如今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成为一个拥有254万人口和14个生产建设师、186个团场、1500多家工交建商企业的特殊社会组织,成为新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防巩固的一支无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7b3c54f55cdb81df73b15dc646d97e0f.jpg

团场职工坚持积肥改良土壤

石河子:200人的村落成为现代化城市

  历史上的石河子,在新中国初建时,只是绥来县(今玛纳斯县)一个偏僻的村落,人口不过200人,惟一的工业是一家铁匠铺。

  1950年夏,王震、陶峙岳、张忡瀚等将军策马来到玛纳斯河流域,为即将筹建的军垦新城选址,王震将军独具慧眼,将新城城址选在了石河子。走出战争硝烟的军人们,用自制的三角架和水平仪,从选址、设计给石河子划出了第一条中轴线,拉开了石河子建城的序幕。

5be7a0822d2aed4c3a97676eafa9e150.jpg

石河子世纪广场

  60多年岁月蹉跎,三代军垦人的心血凝聚而成的石河子市,成为中国西部大开发成功的典范。在这片土地上,军垦人以改天换地的气概,创造了许多奇迹:第一次在被视为植棉禁区的北纬44度的玛纳斯河流域植棉成功,使之成为目前新疆的支柱产业;第一次在新疆种植甜菜成功,奠基了新疆的制糖业;第一次在新疆大面积试验地膜栽培技术成功,在全国掀起了增产增效的“白色革命”;第一次在新疆培养中国美利奴军垦型细毛羊成功,从此,中国羊毛可与澳毛媲美。

  在新疆,石河子成了新品种、新科技、新成果的培育和发源地之—。

47840f28ac666105097f2d11b4a73b08.jpg

石河子风光

  在兵团60多年的历史中,兵团的民兵曾多次参与保卫国土、维护稳定的行动。

1711aa0a92995ff30817a2818e4649a5.jpg

第一兵团某部在洮河上架桥

 69a02b24ee0f528afed78d2e1117d35c.jpg

进疆部队就地转业

附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史

  1954年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建立的。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驻新疆人民解放军部队为巩固边防,加快新疆发展,减轻新疆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建设。到1954年,解放军驻新疆部队经过艰苦创业,共建成农场34个,牧场8个,拥有耕地77.2千公顷,收获的农牧产品解决了驻新疆部队的后勤供给,而且还兴建了一批现代工矿商贸企业,兴办了学校、医院等一批事业单位。

faaa26534ec0c035b1004bbd13fcc884.jpg

1952年,部队掀起学文化高潮。

  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的大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1956年5月起,兵团受国家农垦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  

  1981年12月,中央政府决定恢复曾于1975年被撤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产建设兵团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其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到200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两大沙漠边缘兴修水利、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建起了数千公里的绿色屏障,形成了1064千公顷新绿洲,建起了石河子、五家渠等一批新兴城镇;国内生产总值占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13.2%。

10cd0c01bf394808a94eb06979022fcc.jpg

部队普及速成识字法教学

  兵团作为新疆稳定、边防巩固的重要力量,坚持劳武结合,与军队、武警、人民群众共同在边境地区建立了“军、警(武警)、兵(兵团)、民”四位一体的联防体系,近50年来在保卫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