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发展红色旅游 促进全域旅游

作者:郭谦贵 发布时间:2017-04-06 14:50:34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旅游是世界公认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红色旅游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平台和丰富载体。

  所谓红色旅游,是指把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历史阶段,包括土地革命、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馆、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第一、景区规划超前化,规划引领,目标明确,主题鲜明。

  红色旅游规划要为红色旅游的开展确定开发目标、原则和措施,避免无序开发对环境的破坏。

  1、规划要体现鲜明主题。

  红色旅游景区规划是深度开发红色旅游的前提。

  (1)主题须锤炼。红色景区的主题要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时空中找寻最准确的语言意象。如伟人故里,红色摇篮主题,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所锤炼的主题,对红色旅游所在地的景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介、支撑作用。锤炼一是要准。准确地融入历史脉络,昭示未来。二是要精。主题不是产品说明书,而是一张名片,文字要简短、朗朗上口、容易记忆。三是要新。有新意方能有魅力。锤炼的主题务必体现鲜明特性和深刻内涵。

  (2)主题须鲜明。景区规划中主题鲜明,一是对比度高。因地、因物、因时、因景而论,走出千篇一律,雷同相似的怪圈。二是可信度强。顾客通过对主题的接触、认知和感悟,能产生强烈地可信度,这样的主题才是成功的。

  2、规划要坚持三大原则。

  (1)规划的可行性。规划要从景区的感召力、吸引力、影响力出发,对红色旅游在社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进行科学估计。

  (2)规划的科学性。规划的各项目标、措施、步骤等,需有切实的客观依据。对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以竞标的形式向社会发布,经专家评审组评选出最佳方案。规划方案敲定后,再度进行修缮整理,力求规划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尽量减少投资失误。

  (3)规划的超前性。规划适度超前,着眼长远,照顾当前,不囿于眼前。宜以5—15年为短期目标。

  3、规划要把握市场定位。

  在世界市场、全国市场、城市市场中找准位置,恰当定位,可以较好地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特别是考虑到服务对象的群体特性、职业、身份、地域、文化、背景等因素,力求规划细致,易操作,有特色,上档次,创名气。

  4、规划要包含完整内容。

  (1)红色景区或纪念地概况。

  (2)红色景区或纪念地开发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3)红色景区或纪念地开发建设的原则。

  (4)红色景区或纪念地旅游容量预测。

  (5)客源和市场分析。

  A、客源市场分析:域区人口按50%出游率计算,农村人口按8%计算,邻近地区按2%计算,其它风景区客源按2%计算。

  B、游客规模预测:综合分析评估前3年游客增长率为100%,第4—5年游客增长率为75%,第6—7年游客增长率为50%,第8—9年游客增长率为25%,第10年游客增长率为10%,此后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6)红色景区或纪念地建设项目设想。

  (7)红色景区或纪念地开发建设的资金筹措和投资估算。

  (8)红色景区或纪念地开发建设的可行性综合分析与结论。

  第二、红色资源丰富化,资源加工,精心利用,永续发展。

  1、红色资源的基本共性。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革命老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红色旅游资源跟历史的紧密关系,又使其具有历史性和纪念性。

  2、红色资源的初步加工。红色旅游的资源加工,要论证当地是否有红色事件,红色人物,红色故事。全面彻底地挖掘资源,将分散的,零碎地资源初步加工成系统的、完整的资源锁链,并进行有机沟通,形成资源链条。

  3、红色资源的精心利用。各类红色资源可以巧妙地加以点题,精心地加以利用。达到以少胜多,以小胜大,以次胜主的效果。千方百计扩展产品链条,与当地的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相连接,并向其他旅游形态转变。

  4、红色资源的永续发展。红色资源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对红色资源的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资源的保值增值和永续存在。

  5、红色资源的丰富完善。征集革命文物,更新文物陈列工作,新建展示屏、纪念碑、烈士陵园、广场,改造旧址,恢复原貌,新建陈列场馆、群雕和大型停车场,更新展陈内容,制作三维动画,增添声、光、电等现代化表现形式。

  第三、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带动,项目滚动,政策推动。

  1、红色旅游开发需要资金带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主体获得开发资格应有准入条件。对开发主体的选择确认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协商,要约谈判,竞争谈判,公开竞标等。红色旅游开发的投资融资渠道可以多元化,实现开发目的。

  一是申请银行信贷。开发商可以凭借旅游资产作为抵押或质押:如土地使用权、开发经营权、门票预期收入或其他收费权益。

  二是私募资金融资。开发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定向私募,也可以吸纳新的合伙人或发起人,增资扩股,引资融资。

  三是整体项目招商。红色旅游开发主体在开发实践中,设立若干个子项目,详细制作子项目的商业计划书,招商项目材料。以项目招商融资。同时,进行多种多样的合成开发,合资开发,转让开发。

  四是信用垫资招商。开发中的工程建设,可以通过工程队的垫资,达到开发目的。工程垫资可以达到总额的30%—40%,甚至更多。

  五是产权转让招商。资源是固定的,但产权可以流动,包括景区的行、游、住、食、购、娱等,景区的交通运输、酒店服务、餐馆服务、休闲娱乐等,在产权上大有文章可做。

  2、红色旅游开发需要项目滚动。红色旅游市场的培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红色旅游项目开发也可以进行项目滚动开发,循序渐进,既可培育市场,又可规避风险,还可积累经验。

  3、红色旅游开发需要政策推动。各级旅游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着重打破旅游的区域、交通、制度和规划障碍。坚持旅游开发的“八同”原则:即规划同绘、资源同用、信用同享、设施同建、市场同拓、节庆同办、产业同兴和环境同保。

  第四、基础设施完善化,基本建设,因地制宜,适量适度。

  景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首先要改善设施。重点保护和修缮一批革命旧居旧址,并向社会有序开放;开展环境整治,在不改变周边环境风貌的基础上,规范参观游步道,设立指路标识,改造参观停车场,兴建生态公厕,配套相应服务。其次,要因地制宜。基础设施可以考虑简便适用,因地制宜。根据客源、客流和产值的变化而设计,切忌贪大求洋,背离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追求开发效益的最大化。再次要优质开发。增设附属服务游览区,从厕所、电话亭、景点道路的布线,到路灯、座椅、说明碑、指路牌等设施的图案、设计、选材、色彩等都应以游客的满意为标准。

  第五、民俗民风旅游化,地域文化,游中见乐,寓教于游。

  发展红色旅游不是追求开展片面的,单一的,简单化的红色旅游活动。而是可以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社会禀赋,进行适度的多元化发展。

  1、红色旅游与民俗旅游相结合。

  全国民俗民风千差万别,各有千秋,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民俗民风气息。例如:红色歌谣、表演、地方小吃、木屋吊脚楼等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在发展红色旅游时,进一步地丰富民族节庆游,民俗寻踪游,古镇探秘游,农业观光游,城郊农家游,徒步探险游,登山休闲游,牧场放牧游等。

  2、红色旅游与休闲产业相结合。

  休闲产业是指与休闲密切相关,受休闲带动影响的产业形态和产业领域。主要是指以旅游业、文化业、娱乐业和体育业为组成主体的经济活动和产业链条(也称产业系统),由有明确分工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组成。

  红色旅游与方兴未艾的休闲产业有机对接起来,可以实现各种产业资源的最佳配置。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带动下的周末游、家庭游、保健游、科技游、教育游、工业游、农业游、体育游、文化游、都市游。红色旅游与休闲产业融合后,势必进一步有效地带动酒店、航空、铁路、出租车、餐饮、银行、保险、电信、旅游纪念地、建筑等产业的大发展。

  3、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

  生态旅游的目标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2001年对全国10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已有82个保护区正式开办旅游,年旅游人次在10万人以上的保护区达12个。

  在红色旅游的基础上,增加观鸟,自行车旅游,自驾车旅游,漂流旅游,滑雪旅游,沙漠探险,登山探险,自然考察,海洋之旅等。生态旅游形式从原始的自然景观发展到半人工生态景观,旅游对象包括原野、冰川、自然保护区,农村田园景观等,生态旅游形式包括游览、观赏、科考、探险、狩猎、垂钓、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生产活动等。红色旅游“认识历史”,生态旅游“认识自然”,民俗旅游“认识社会”。

  在景区开发过程中坚持循环经济的模式,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利用,节能设施的开发,绿色餐馆标准的实施,饭店餐馆与景区污水的处理,污水回收技术的采用,生态步道的建设,无水生态厕所的修建,天然河流的保护,景区空气污染的控制,景区植被恢复和野生动物保护的工程等。

  4、红色旅游与全域旅游相结合。

  区域旅游是一种大旅游,是一种跨部门、多行业、资源多方整合、产品优化组合、线路合理选择的强强联合。红色旅游也要考虑旅游规律和市场规律。红色旅游线路设计要考虑到合理要素:一是内容要有丰富性。可看可玩可赏;二是要有差异性,错位发展;三是要有互补性,实现优势互补;四是要有品位性。从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既看到红色故事情景,也看到真山真水,淳朴地道的民俗风情,深厚凝重的文化脉络。

  第六、产品开发多样化,高低搭配,组合有序,推阵出新。

  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是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丰富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

  1、要注重旅游产品开发。

  红色旅游景区要坚持把遗产保护、资源开发、项目开发、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统一起来的原则,实现整合对接,联动开发;上下对接,全面开发。

  第一,可以勾画红色形象。以鲜明生动的红色形象转换为炙手可热的红色经济,以政治内涵的丰富吸引经济要素的流动,带动资金流、人员流和商品流的开发。

  第二,可以揭示象征意义。将各红色景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做成各种旅游产品,比如各种材质尺寸的雕像、版画、服装、卡通图片、玩具等,以及具有特定纪念的DVD光盘。

  第三,可以体现以人为本。红色旅游服务的主体是人,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避免见物不见人,重事不重人的僵化观念。着重表现历史事件中人的思想、感情、活动和作为,追溯重要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和人生命运,荣辱沉浮,构成展示的时间脉络。在产品开发中,兼顾名人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

  第四,可以更新展示内容。在熟悉掌握历史的情况下,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对景区红色事件的参与人、幸存者进行详细的采访、录音、拍摄,留下珍贵的见证资料。

  第五,可以征集历史文物。景区建设和产品开发,需向社会广泛征集散落民间的历史图片、遗物和文稿等,采用当事人的具体描述,突出生活细节。

  第六,可以开发包含景区的游戏软件。开发以红色景区为内容的动画游戏、彩绘游戏、拼图游戏、漫画游戏、胜负游戏等。

  2、要注重旅游产品创新。

  产品开发的深度也取决于产品创新的力度。其一,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实现产品创新。创新产品的表现形式,表现内容,表现手段。生产高档精致的旅游产品。其二,利用优化组合实现产品创新。红色旅游的要素如果能够高低搭配,组合有序,优化设计,也能达到产品创新的目的。使景区的地方特产,传统手艺和纪念产品不断地优化组合,推陈出新,生产出一代、二代乃至三代的同类产品;也可满足不同旅游群体的消费,开发高、中低档的系列产品;还可针对不同文化、职业、身份背景的旅游群体,设计不同用途和价值的旅游产品。其三,将红色旅游与观光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各红色景区的事件、人物和主题,都有其当年的时代背景和当今的现实意义。要充分展开时空衔接的互动,互补,互联,互呈。增加度假、休闲、参与、体验和个性化项目产品。

  第七、宣传包装精细化,营销为上,细分市场,有所开拓。

  红色景区的营销工作至关重要,有时关系到景区的发展大计,不可忽略和轻视。

  1、营销策划要精。

  营销策划伴随着红色景区规划、开发、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一是要用策划的创意贯穿产品,产品的推广要体现策划的创意。重金聘请一流专家教授参与策划设计,保证策划的科学性、战略性,成立决策审定机构,落实专家创意。此外,在旅游业界,也掀起了一股盛行策划的风气。通过策划宣传包装,使“静”景变成“动”景,使“远”景变成“近”景,使“旧”景变成“新”景。二是要形成公共营销,节会唱戏,旅游搭台,经贸配舞。通过举办大型的文化体育娱乐节、会、庆等活动,展示景区的精彩和美妙,扩大知名度。以节造势,以节聚人,以节兴旅。三是做好旅游广告。在新闻媒介刊登广告,在主要市区张贴广告画,把景区宣传小册子派发到千家万户。逐步提升促销的档次、规模、力度。四是制造公关事件。吸引注意力,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张家界天门山飞行特技表演就是经典策划。

  2、宣传包装要细。

  针对红色景区开发中的旅游项目、宣传手段、旅游形式、融资渠道等方面,拓展思路,积极推介,通过各级报纸、电台、电视台以及各种相关活动和场所,加强宣传推广包装。

  其一,提升档次。逐步改善革命纪念地的展馆档次,改变简单式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排列,要采用声、光、电、音、像结合的半景画、全景画;逐步加强历史与现实的结合,除了组织对实物、遗址的参观外,也要安排定时的相关历史影视、歌舞专场;逐步增加参与性内容,设计安排策划当年革命者工作、战斗、生活、劳动的场景,吸引旅游群体参与和体验;逐步提高导游的讲解能力,丰富解说内容,增强感染力、震憾力。充实景区内的细小景点,细节处见精神,长知识,延长游览时间,增加游览内容。

  其二,广泛推介。各类红色景区和旅行社要积极包装推介红色旅游产品。旅行社可以适宜适时地抓住革命纪念日、伟人纪念日,整合推出内涵丰富、市场潜力较大的红色旅游胜地之旅。既让顾客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又组合了周边的景区。编制景点宣传品,参加各种国际国内的旅游展览会、交易会、推介会、招商会。制作影视画册光碟。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推介要走向台前。其费用低廉,互联互通,直观性强,图文并茂,较受青年旅客的注意。发布网上信息,点击率也可成为推广的统计指标。

  景区内可增加音响广播、影视展映、电子浏览、多媒体演示和互联网等内容,充实主题,烘托场景,营造形象。景区可组织形式多样的巡回展出大篷车,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积极举办巡回展览。与景区附近的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共建“基地”活动,挖掘开发对景区进行形象塑造和传播的文学、影视艺术。

  3、名牌战略。

  红色旅游的成熟景区,要实施名牌战略。需做到六个结合:一是保护与利用结合。突出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景点保护。二是文化与经济结合。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越来越向多样化、个性化、高级化发展。要提高文化含量和经济含量,使两者互相促进。三是客观与主观结合。景区的客观方面就是景区自身的品位和配套设施,景区的主观方面就是服务、管理和促销等,二者不能偏废。培养专业的红色旅游人才,对景区管理人员、导游、讲解员进行高规格高标准培训。四是人文与生态结合。重视景区的人文因素,也重视景区的自然生态因素。五是共性与个性结合。关键的是要塑造个性,追求个性。没有差别,就没有优势,更没有竞争能力。挖掘当地的资源内涵,结合当地的资源特色,吸引注意力,打造生产力。六是背景与形象结合。红色景区蕴藏的历史文化大背景是丰富产品内涵、增加产品附加值的资源依据。红色旅游形象须是具有普遍吸引力的综合性旅游形象。遵义推出了长征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地域旅游等产品组合;延安组织优秀民间艺人在革命旧址的说唱、打腰鼓、跑旱船等小品表演;江西省为打造红色旅游品牌进行了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古色旅游的尝试。

  第八、景区管理系统化,加强领导,完善体制,形成合力。

  1、切实加强领导。从组织领导、产业政策、资金投入、工作部署上给予密切支持,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2、完善体制机制。各景区要全力营造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红色旅游工作格局。真正形成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富有活力的工作机制。

  3、加强部门支持。旅游部门要发挥自身职能,搞好宏观调控、行业指导、组织协调、市场管理的服务。政府可以把景区的各类行政管理审批权力统一划归旅游部门审批,进一步健全旅游服务标准体系。旅游部门加强与经贸、招商、外宣、外事、铁路等部门联系,四面出击,开拓客源市场。

  4、加强政策扶持。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国家开发银行要进一步制订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各地红色景区也要开源节流,广拓资金来源。另外,加强景区资源保护和注册域名的保护,对一些尚未开发而具开发价值的红色资源实行保护。

  (湖南桂东县委党校)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